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与机理_仝建峰.pdf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与机理_仝建峰.pdf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与机理_仝建峰.pdf

硅酸盐通报2002年第5期专题论文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与机理

仝建峰周洋陈大明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5)

摘要论述了氮化铝陶瓷粉末的各种制备方法,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氮化铝形成的主要机理以及影响氮化铝粉末质量的因素。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艺参数和有关氮化铝粉末质量的数据。

关键词氮化铝粉末制备方法机理

氮化铝(AlN)是一种具有纤锌矿型结构形态的难

熔化合物[1]。氮化铝晶体是以[AlN4]四面体为结

构单位,具有Warzite结构的共价键化合物。密度

为3.26g/cm3,晶格常数a=3.11,c=4.980,

属于六方晶系,在常压下分解温度为2480℃[2]

氮化铝材料的优点是室温强度高,且强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较缓[3]

。此外,它还具有高的热导

(25℃:0.0042cal/s·cm·℃)和低的热膨胀系数(20 ~500 ℃:4.8 ×10-6/ ℃;100 ~ 1000 ℃:5.7 × 10-6/ ℃),

是一种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4]

。利用它的较高的体

积电阻率、绝缘强度、导热率、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可用作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绝缘基片、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散热基片和封装基片;利用它的高声波传导速度特性,可用作高频信息处理机中的表面波器件;利用它的高耐火性及高温化学稳定性,可用来制作在1300~2000℃下工作的制取熔融铝、锡、镓、玻璃、硼酐等用的坩埚。为了制取优质的氮化铝材料,必须制取能满足陶瓷材料生

产所需要的优质原料———氮化铝粉末[5]

。氮化

铝粉末的合成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的合成法可以追

溯到1862年的Gauther 法[6,7],本世纪初期,Serpek 法已经颇享胜

名了[7]

。但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制成

了性能良好的氮化铝高温材料之后,其制备方法以及性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制出了许多制取方法,下面就具体地评述一下氮化铝粉末的各种制取方法及制备机理。

1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方法

1 .1金属直接氮化法[8~12] :

金属直接氮化法的实质在于金属铝在高温下与氮(或氨)直接反应,生成氮化铝:

2Al +N2※2AlN (1) 铝与氮的反应系放热反应。当反应开始后

停止外部加热,则反应可在加大氮气流量的条

件下继续进行到底。

铝与氮的反应在500℃下开始发生。在500~600 ℃下铝颗粒表面氧化膜(γ-Al2O3),通过反应Al2O3+4Al※3Al2O3生成挥发性的低价氧化物而被去除。当达到700℃时,氮化速度明显增大,颗粒表面上逐渐生成氮化物膜,使氮难以进一步渗透,氮化速度减慢。所以,最好进行2次氮化法,即一次氮化在800℃下进行1h;产物经球磨后,在1200℃下进行二次氮化。这样就可以制备出接近化学计量成分的均匀的氮化铝。

1 .2Al2O3的碳热还原法[8]

1 .2.1Al2O3的碳热还原工艺过程该法是采用超

细氧化铝粉和高纯度碳黑作为

起始原料,经过球磨混合,最后置于石墨坩埚中,在碳管炉中N2气氛下合成.合成温度范围为: 1600 ~ 1750 ℃, 保温时间 4 ~ 10h , 然后在 N2气

氛中冷却,最终得到黑色粉末状氮化物,然后在空气

作者简介:仝建峰(1972~),男,博士.主要从事陶瓷粉体制备与表征、结构与功能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12

硅酸盐通报2002年第5期

中,600~700℃下保温10~16h,进行脱碳处理, 即得到灰白色、流动性良好的AlN粉末。碳热

还原法制备AlN的反应式为:

Al2O3 +3C +N2※2AlN +3CO (2) 这是一个总的反应式,可分为二步,一步是氧

化铝的还原,另一步是氮化。长期以来,碳热还原

法制备AlN的反应机理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总的

来讲,可分为气-固反应,固-固反应2大类。气

体还原固体氧化物的机理,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吸附-自动催化理论[10],这种理论认为,气体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气体还原剂,如CO被氧化物吸附;第二步是被吸附的还原剂分子与固体氧化物中的氧相互作用并产生新相;第三步是反应的气体产物从固体表面上解吸;在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上具有自动催化的特点,具体方程式如下:

吸附:MeO(s)+X(g)※MeO·X(吸附) (3) 反应:MeO·X(吸附)※Me·XO(吸附) (4) 解吸:Me·XO(吸附)※Me+XO(μ)(5) 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总起来有以下过程[13]: (1)气体还原剂分子由气流中心扩散到固体外表面按吸附机理发生化学还原反应;(2)气体通过金属扩散到氧化物-金属界面上发生还原反应;(3)氧化物的氧原子通过金属扩散到金属-气体界面上可能发生反应;(4)气体反应产物通过金属转移到金属外表面;(5)气体反应产物从金属外表面扩散到气流中心而出去。这一反应机理已得到承认,能解释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的实验事实。

碳热还原氮化法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14]

图 1AlN 粉末制造工艺流程图

1 .2.2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 粉的机理研究关

于AlN粉的碳热还原氮化法制造原理已有

很多人作过研究,由于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的重点不同,各人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的差异[15]。

在Al-O-N-C体系中,碳热还原氮化法的

专题论文

主要固相产物为氮化铝。体系的相图如图2所示[ 16] 。

图2C-Al-O-N体系相图

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17]:

2Al2O3(s)+3C(s)+2N2(g)=

4AlN(s)+3CO2(g) (6)

Al2O3(s)+3C(s)+N2(g)=

2AlN(s)+3CO(g) (7)

2Al2O3(s)+9C(s)=2Al4C3(s)+6CO(g)

(8)

Al4C3(s)+2N2(g)=

4AlN(s)+3C(s) (9)

Al2O3(s)+12C(s)=2AlN(s)+

Al4C3(s)+9CO(g)(10) 应用公式:ΔG°=G°生成物—G°反应物

G°=-RTlnK

可计算这些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G°及其平衡常数K和产物的平衡蒸气压。计算结果表明在此体系中最易发生的反应是反应(7),反应

(9)是自发进行的。对反应(7)而言:

G =ΔG°+RTln(P CO3/P N2)=

H°-T S°+RTln(P CO3/P N2) (11) 当反应处于封闭体系的平衡态时,G=0,即

H°-T S°=689940 -353 .09T eq =0 (12) 由此算得T eq=1852K,即在封闭体系中,反应(7)发生的温度必须是T >1852K 。进一步的研

究表明[18],反应(7)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是Al2O3的碳热还原固相反应,生成铝

蒸气和铝的低价气体氧化物,其反应式为: Al2O3(s)+3C(s)=2Al(g)+3CO(g) (13) Al2O3(s)+2C(s)=Al2O(g)+2CO(g)(14)

Al2O3(s)+C(s)=Al2O2(g)+CO(g) (15)

13

硅酸盐通报 2002 年第 5 期

专题论文

在高温时 ,反应(14)占优势, 为主要反应。反应的 象[ 22]

证明了这一点。原料中应有足够的碳来生 第二步是铝蒸气和铝的低价氧化物的气相氮化:

成CO(g), 以促使 Al 2O 3(s)的蒸气化和AlON(s)向

2Al(g)+N 2(g)=2AlN(s)

(16)

AlN(s)的转化[

19]

。反应转化率可用下式进行计

Al 2O(g)+N 2(g)+C(s)=2AlN(s)+

算[ 23] :

CO(g)

(17)

AlN(%)=R·

C·2M AlN ·(M Al O )-1

Al 2O(g)+N 2(g)+CO(g)=2AlN(s)+

·(1 -F)

-1

2

3

CO 2(g) (18)

(20)

式中 R —反应率(%),C —反应前 Al 2O 3 的含量, CO 2(g)+C(s)=2CO(g) (19)

在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 当温度较高时反应 M —各成分的分子量,F —反应的质量减少率 。 中会生成中间相 AlON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 表1 列举了使用碳热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粉末 特性的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 合成工艺参数大 应时间的延长 ,AlON 逐渐向 AlN 转化 ,当反应进 致相同 ,起始原料 Al 2O 3/C 的重量比的理论值为 行完全时,AlON 会完全消失 , 最终得到纯的 AlN

2 .8

3 , 但是 , 实验表明:过量的碳能保证 Al 2O 3 充 粉[ 19] 。

由此可见 ,AlN 的生成过程主要由气相反应 分的还原 , 所以每个作者都选择了过量的碳。 所控制

[ 20

,21]

, 反应过程伴随的 AlN 晶须生长现

表 1 碳热还原法合成 AlN 粉末特性[ 24 ~

26]

序号

Al/ C 温度 时间 粒度

主要元素(%)

(%)

(℃)

(h)

(μm)

Al

N

O

C

1 2 1650 7 2.00 ~ 4.00 65 .51 32 .52 0 .93 0 .46

2

2 1600 6 1 .31

64 .80 33 .40 1 .10 0 .11

3 2 .4

1550

5

0 .30 ~ 0.70

-

-

0 .07

0 .18

在 Al 2O 3 碳热还原法制备 AlN 粉体的工艺 中,常加入 CaO , CaF 2 ,Y 2O 3 等作为催化剂 , 其中, CaF 2 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活化能 , 提高反应速

率,有人使用了 α,γ,η,θ-Al 2O 3 及 Al(OH)3 等不同 的铝源,发现还有助于控制粉末团聚,获得理想的 粒径分布 ,粉末里残余的碳也可以在空气中 837K 左右烧除[

27]

碳热还原法合成的 AlN 粉体纯度较高, 成

型 和烧结性能都比较好 ,但合成温度较高 ,反

应时间 较长 ,粉末粒度较大。

1 .3 等离子化学合成AlN 粉末

采用等离子化学合成法来制备 AlN 粉末, 能

有效地缩短反应时间, 合成超细的粉末产品。从 70 年代后期 ,人们纷纷关心使用等离子化学合成

法来合成AlN 粉末 , 而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 28 ,29]

。在等离子体合成时 ,一般采用无电 极的高频或超高频放电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合成 过程在含有氨的等离子体中加入铝粉的情况下进 行。等离子流径向温度梯度比较大, 而且沿中心 线的温度比较高,因此,铝粉颗粒的加热取决于颗 粒流落入等离子流中心高温区的速度。用各种规 模的设备在高频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合成的氮化铝 粉的化学成分和比表面积见表 2[ 5]

。表中AlN -A 是用实验室设备制取的;AlN -B 是用半规模化设 备制取的 ;AlN -C 是用大规模化设备生产的。等 离子化学合成的 AlN 由于粒度细、比表面积大而 具有很高的活性和良好的工艺性能。这种粉末用 烧结法制取制品时, 烧结温度可降低 300°C ,并可 制得几乎完全致密的氮化铝陶瓷。

表 2 等离子体合成的氮化铝粉的化学成分和比表面积

粉末

化学成分(%)

比表面积

Al 总 N 2 Al 游离 O 2

C 总 Fe

Si (m 2/g)

AlN -A 63 .40 32 .00 0 .20 2 .00 未发现 0 .20 0 .10 26.20 AlN -B 64 .00 33 .20 0 .15 2 .00 未发现 0 .13 0 .10 37.00 AlN -C

64 .10

32 .50

0 .16

2 .15

0.55

0 .80

0 .30

46.00

14

硅酸盐通报 2002 年第 5 期 专题论文

1 .4 化学气相沉积法

1 .5 溶胶-凝胶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热解法是基于铝的挥发性 1986 年美国的 L.V.Interrent 等[ 33]

提出了用 化合物与氨的化学反应从气相中沉积氮化铝的方 铝的有机盐按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高纯 AlN 粉 法。根据所使用的原料不同, 可分为铝的氨合物 体,液态的三烷基铝盐和氨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生 热解法和六氟铝酸氨分解法。1988 年槌田渫等 成烷基铝酰胺中间体 ,再将固体分离出来,最后在 人[ 30]

用烷基铝和氨反应,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 400 ℃下加热,使其转变为化学计量的AlN 。

成了粒度小于 0 .04μm 且单分散性良好的 AlN 粉 R 3Al +NH 3 ※R 3Al ∶NH 3 ※AlN +3RH (27)

末。1989 年渡孝泽等人[ 31]

利用AlCl 3·NH 3 和 NH 3 式中 :R 为 CH 3 ,C 2H 5 ,C 4H 9 。

的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合成了 AlN 超细粉末 ,并研 2 结束语

究了不同条件下粉末的表面形态。李春忠[ 32]

在 AlCl 3·NH 3 和 NH 3 体系中也用 CVD 方法合成了 AlN 因具有耐高温、耐腐蚀 、导热性好、绝缘 AlN 超细粒子 ,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性好等特性已应用于集成电路(可在 Si 单片上制 1 .4.1 铝的氨合物热解法[

5]

氯化铝氨合物热解法最初使用氯化铝六氨合 成各种新型的集成化器件)、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中。但不同方法制备的AlN 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 物(AlCl 3·6NH 3), 但为提高氮化铝产率, 最好用氯 机理 , 因而, 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方 化铝-氨合物(AlCl 3·NH 3), 因为它在热解时可产 法,并使之形成产业化。AlN 粉体的高效率、低成 生较纯的氮化铝。AlCl 3 在氨气流中加热到 150 ℃ 便转化成一氨化合物。制得的一氨化合物在 800

本制备技术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 向。我们相信 ,随着人们对AlN 研究的深入 ,其应

~ 1800 ℃下进行分解生成氮化铝 。

用的范围和前景将会更加广泛。

AlCl 3·6NH 3 ※AlN +3HCl

(21) 该过程由几个连续的阶段组成 :一氨化合物 参考文献

在AlCl 3·NH 3 蒸气压的温度下蒸发;生成的蒸气

1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指南' 96.北京:中国建材工业 被气体载体迁移到反应区 ;AlCl 3·NH 3 蒸气被分解 出版社, 1996.58 ~ 62

并沉积下来。

2 王岱峰, 李文兰, 庄汉锐, 等.高热导率 AlN 陶瓷研究进

1 .4.

2 六氟铝酸氨分解法[

5]

展.材料导报, 1998, 12(1):29~ 31

六氟铝酸氨(NH 4)3AlF 6 在氨介质中热解合成

3 Schuls H , Thieman K H.Synthesis of high purity AlN pow-

氮化铝的过程可用下列反应来描述。

ders.Solid State Commu .,1997, 23 :815~ 817

4 Long G , Foster L M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aluminum ni-

(NH 4)3AlF 6 ※NH 4AlF 4 +2NH 4F(300 ℃)(22) NH 4AlF 4 ※AlF 3 +NH 4F(400 ~ 600 ℃) (23) tride powder .J.Am .Ceram.Soc.,1959 , 42(2):53~ 58 5 李沐山.氮化铝粉末的制取方法.硅酸盐通报, 1989,

AlF 3 +NH 3 ※AlN +3HF(1000 ℃) (24) 17(3):42~ 48

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气相反应起着明显的作 6 Slack G A , Mcnelly T F .Growth of high purity AlN crystal

用, 所以 , NH 4AlF 4 在 400 ~ 600 ℃下分解生成的 growth, Solid State Commu.,1976, 34:263 ~ 267

7 黄利萍, 黄熊璋, 符锡仁, 等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 .硅 AlF 3 与氨化反应生成氟化铝的氨化合物 。

酸盐学报, 1986, 14(3):32 ~ 38

AlF 3 +NH 3 ※AlF 3·NH 3 (25) 8 WeimerA W , Cochran G A , Eisman G A , et al .Rapid process

氟化铝的氨化合物在 1000 ℃下便分解出氮 for manufacturing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J.Am.Ceram. 化铝 : Soc .,1994 , 77(4):3~ 7

AlF 3·NH 3 ※AlN +3HF

(26) 9 Scholz H , Greil P .Nitridation reaction of molten Al-(Mg , Si)

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氮化铝的含氮量达 34 %, alloy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1991, 26(3):669~ 673 10 Varma A , Lebrt J P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advanced ma-

但氮化铝中(NH 4)3AlF 6 的回收率很低, 只有 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 1992 , 47(9-11):2179 40 %。

~ 2183

15

硅酸盐通报2002年第5期

11 Sheppard L M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Am .Ceram .Soc .Bull.,1990, 69(11):1801 ~ 1803 12Kimura I .Synthesis of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 .J.Mater .Sci .Letters, 1989(8):303 ~ 306

13 Hirai S .formation of AlN by carbothermic reduction of Al2O3 in

a flowing N2atmosphere .J.Jpn .Inst .Matals.,1989 , 53

(10):1035~ 1040

14 钦征骑著.新型陶瓷材料手册.南京:江苏科技出版

社.1996

15 刘新宽,马明亮,周敬恩.碳热还原反应制备氮化铝反

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硅酸盐通报,1999,18(1):35~39 16 Cho Y W,Charles J A.Synthesis of nitrogen ceramic pow-

der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 -Part 3 alu-

minum nitride .Mater.Sci .and Tech .,1991(7):495 ~ 503 17 戴遐明, 田杰谟 .AlN 制备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1994 年秋

季中国材料研讨会———低维材料.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386~389

18 戴遐明, 田杰谟.碳热还原工艺中 AlN 粉生成机理研究.

现代技术陶瓷,1998(增刊):65~69

19 戴长虹, 张显鹏, 刘素兰.氮化铝超细粉微波合成机理研

究.无机材料学报,1997,12(5):755~758

20 黄利萍,黄熊璋.氮化铝粉末的制备.硅酸盐学报,

1986, 14(3):332~ 338

21 翁履谦,黄栋生,黄尚文.碳热法合成AlN热力学及动

力学.硅酸盐通报,1993,12(5):29~31

22 缪卫国,吴音,周和平.AlN晶须的形貌及取向.无机

专题论文材料学报,1997,12(3):425~429

23Hirai S , Miwa T.Formation of AlN by carbothermal reduc-tion of Al2O3 in a flowing N2 atmosphere .日本金属学会志,1989,53(10):1035~1040

24 Li W L .Ceramic Powders.英国专利, 2127297, 1985

25 Nobuyuki K , Hitofumi T .Ceramic Powders.英国专利,

2127390, 1986-04-11

26 宇田雅广.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 粉末.工业材料,

1986,34(13):57~59

27 何国新.铝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 AlN 粉末的影响.硅

酸盐通报,1993(4):4~8

28 宇田雅广.AlN 粉末的制备.公开特许报, 昭 59-57904

.1984-04-03

29宇田雅广 .AlN 粉末的制备 .公开特许报, 昭 59- 227765.1984-12-21

30 槌田桔.竹下幸俊, 山根昭.AlN 粉末的碳热还原氮化法

制备.窑业协会志.1987,95(2):274~276

31 渡孝则, 秋月俊颜, 池田博志.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

粉末研究 .日本窑业协会学术论文志, 1989, 97

(8):864~867 32 李春忠, 胡黎明, 陈敏恒.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合成氮

化铝超细粉末.硅酸盐学报,1993.21(1):93~99

33 Interrente L V , Carpenter.Proccedings of the materials re-

search society symposium.Brinker C J , Clark D E , Ulrick D K , ed .Pittsburgh, PA :M 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 1986.

34 李凝芳, 周毅.氮化铝粉末的合成与高热导率氮化铝基

片的制备.材料导报,1994(2):38~43

Synthesis Methods and Mechanism of the AlN Powder

Tong Jianfeng Zhou Yang Chen Daming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 Beijing 100095)

Abstract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AlN powder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virtu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lso 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AlN formation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AlN powder quality were summarized in datail .Some usefu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data on AlN powder quality were provided .

Keywords aluminum nitride powder synthesis methods mechanism

16

化学有机化学机理题Word版

有机化学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机理题 ( 共44题 288分 ) 1. 8 分 (2701) 2701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邻苯二甲酰亚胺用Br2-NaOH处理获得邻氨基苯甲酸。 2. 8 分 (2702) 2702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2,4-二硝基氟苯(A)及2,4-二硝基溴苯(B)分别用C2H5NH2处理,都获得N-乙基-2,4-二硝基苯胺,但A比B速率快。 3. 8 分 (2703) 2703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异丙苯过氧化氢用酸处理,获得苯酚和丙酮(石油化工生产)。 4. 8 分 (2704) 2704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用14C标记的2-甲基-6-烯丙基苯酚的烯丙醚(A)加热发生Claisen重排反应,生成的2-甲基-4,6-二烯丙基苯酚中有一半以上含14C的烯丙基在对位。

5. 6 分 (2705) 2705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邻位和对位的羟基苯甲酸容易失羧,而间位异构体无此特征。 6. 6 分 (2706) 2706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旋光的苯基二级丁基酮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外消旋化;这个酮失去旋光性的速率正好和它在碱性条件下溴化的速率相等。 7. 6 分 (2707) 2707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 旋光的扁桃酸乙酯[C6H5CH(OH)CO2C2H5]在碱性条件下易外消旋化。 8. 6 分 (2708) 2708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 旋光的扁桃酸[C6H5CH(OH)CO2H]在碱中的外消旋化比其酯慢得多。 9. 6 分 (2709) 2709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苯基二级丁基酮进行酸催化的外消旋化与其碘代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 *. 6 分 (2710) 2710 为下述实验事实提出合理的、分步的反应机理(用弯箭头表示电子对的转移,用鱼钩箭头表示单电子的转移,并写出各步可能的中间体)。 醇醛缩合(aldol)反应亦可酸催化,如乙醛在酸催化下可生成-羟基丁醛。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 COOH OH 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 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 C H C 2H 5CH 3C C H 2H 5Cl (Z)-3-氯-2-戊烯 (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 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边继明-氮化铝性质及其应用

氮化铝性质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边继明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从氮化铝的结构出发,分析了氮化铝的结构及性质,详细介绍了氮化铝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阐述了氮化铝薄膜及氮化铝陶瓷的制备过程及其在光电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氮化铝(ALN)结构;ALN薄膜;ALN陶瓷;ALN制备;光电器件 0 引言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电子产品向多功能高性能、可靠性、小型化、便携化以及大众化普及所要求的低成本等方向发展。这些电子产品要经过合适的封装,才能达到所要求的电、热、光、机械等性能,满足使用要求[1] 薄膜作为特殊形态的材料,它的发展涉及几乎所有的前沿科学,又涉及到许多跨学科的理论基础。薄膜技术又是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已成为当代真空技术和材料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并渗透到微电子、信息、计算机、磁记录、能源、传感器、机械、航天航空、核工业、光学、太阳能利用等当代科技的各个方面。近几十年由于真空技术、薄膜材料与技术同表面物理相结合,促进了薄膜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世界薄膜产业飞速崛起推动了薄膜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可以说它正日益加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而薄膜材料的研究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精密陶瓷由于具有高机械強度、高温稳定性、耐磨耗及化学侵蚀,有些甚至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电气绝缘性、压电性质、光学性质或生物亲和性等他种材料无法达到的性质,故为近年来最具发展性的材料之一,同時为许多专家学者称未来世纪最重要的材料。 正是由于ALN材料具有一系列特殊性质使其在薄膜,陶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 ALN 结构 氮化铝(AlN)是Ⅲ-Ⅴ族共价化合物[1]。是Ⅲ-Ⅴ族中能隙值约 6.2eV)最大的半导体[2]。是一个以铝原子为中心,外部围绕四个氮原子,叠合而成的变形四面体[3]。如图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机理汇总

3.Baeyer----Villiger 反应拜耳-维立格氧化重排反应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4.Beckmann 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 7.Cannizzaro 反应 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 脂肪醛中,只有甲醛和与羰基相连的是一个叔碳原子的醛类,才会发生此反应,其他醛类与强碱液,作用发生醇醛缩合或进一步变成树脂状物质。 醛首先和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的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9.Claisen 酯缩合反应

含有α-氢的酯在醇钠等碱性缩合剂作用下发生缩合作用,失去一分子醇得到β-酮酸酯。如2分子乙酸乙酯在金属钠和少量乙醇作用下发生缩合得到乙酰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的α-氢酸性很弱(pK a-24.5),而乙醇钠又是一个相对较弱的碱(乙醇的 pK a~15.9),因此,乙酸乙酯与乙醇钠作用所形成的负离子在平衡体系是很少的。但由于最后产物乙酰乙酸乙酯是一个比较强的酸,能与乙醇钠作用形成稳定的负离子,从而使平衡朝产物方向移动。所以,尽管反应体系中的乙酸乙酯负离子浓度很低,但一形成后,就不断地反应,结果反应还是可以顺利完成。 10.Claisen 重排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 当烯丙基芳基醚的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

铝型材标准gb5237-2004

铝及铝合金检验标准 来源:中国铝材信息网,更新时间:2006-10-3 20:03:53,阅读:385次 1、目的 发现、控制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处置,以防不合格品误用。 2、范围 适用于外协制品、成品及顾客退货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名称。 3、定义(无)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供应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氧化类型: B3-002 胚料 B3-003 黑色阳极氧化 B3-004 银白阳极氧化 B3-005 雾银阳极氧化 B3-006 磨砂阳极氧化 B3-007 古铜阳极氧化 B3-008 金黄色阳极氧化 B3-009 香槟色阳极氧化 B3-010 光亮阳极氧化 B3-011 黑色化学氧化 B3-012 银白化学氧化 B3-013 雾银化学氧化 B3-014 磨砂化学氧化 B3-015 古铜化学氧化 B3-016 金黄色化学氧化 B3-017 香槟色化学氧化 B3-018 光亮化学氧化 5、检验 5.1抽检标准 检验员按照按照《GB/T 2828。1-2003/ISO 259-1:199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对来料进行抽检。抽检水平一般为Ⅱ级,AQL=1.5。检验合格,真写检验记录并在验收单上签字;检验不合格,填写《填写检验不合格通知单》,交主管进行判定。 5.2检验内容: 5.2.1检验来料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出厂标识是否清楚、完整。 5.2.2 对照验收单检验来料的材料、型号、代码是否符合要求。 5.2.4表面外观检验:表面如要求拉丝则要求纹路粗细均匀,表面清洁,不得有明显的划痕、磕碰伤、斑点及污疵等缺陷;要求膜层均匀、连续、完整,不允许有膜层疏松;表面不得有挂灰; 表面不允许有由于合金表面不均匀,用细砂纸打磨后重新氧化带来的长条纹。 5.2.6 测厚仪检验膜厚,不允许没有氧化膜或氧化膜偏薄。一般要求氧化膜不得小于4μm。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伞形式:C COOH OH H 3C H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纽曼投影式: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 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 构型。 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然后分别标出其R/S 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 二.有机化学反应及特点 1.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包括催化加氢):烯烃、炔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

氮化铝薄膜的椭偏法研究

第37卷 第6期 激光与红外V o.l37,N o.6 2007年6月 LA SER & I NFRA RED J une,2007 文章编号:1001-5078(2007)06-0548-04 氮化铝薄膜的椭偏法研究 周 杨,梁海锋,严一心,蔡长龙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 要:文章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法在单晶Si(100)基片上成功制备了氮化铝(A l N)薄 膜,并利用椭偏法对A l N膜进行了研究。根据沉积方法的特点,建立合适的膜系进行拟合,得 到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几何厚度;分析薄膜与基片之间的附着方式为简单附着,以及引 起薄膜材料比块体材料折射率偏小的原因为:薄膜中含有空隙,A l/N不符合化学剂量比,薄膜 表面形成了A l2O3钝化层。 关键词:椭偏仪;A l N薄膜;光学常数 中图分类号:O484.4+1 文献标识码:A St udy on A l N Thi n F im l s w it h E lli p so m etry Z HOU Yang,LI ANG H ai-feng,YAN Y i-x in,CA I Chang-l o ng (Schoo l o f Op t oe lectron ica l Eng inee ri ng,X i′an T echno log ica lU niversity,X i′an710032,China) Ab stract:A l u m i num nitride(A l N)t hin fil m s have been grow n on silicon(100)substrate using a filt e red DC arc dep- ositi on process.E llips om etry are used t o st udy t he fil m s.A cco rding t o the 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a fitable model we re proposed to fit t he re frac tive i ndex,ex tinction index and t hickness of the A l N thi n fil m s.The adhesi on o f fil m s and substrate wa s ana l yzed and different re fractive index be t w een fil m s and block w as i nte rpre ted.The re s u lts sho w t hat t he fil m s′re frac tive i ndex and exti nx tion i ndex wa s abou t2.015and ze ro.The w ay of t hin fil m s adhe red to sub- strate w as si m ple adhesion and t he reason tha t t he refracti ve i ndex o f thin fil m sw as l e ss than b l ock ma teria lwa s a ttri b- u ted t o vo ids m i xed,t he ra tio of A1/N unequaled1and surface oxygen(A l 2O 3 adhe red to t he surface). K ey w ord s:ellipso m ete r;A l N t hin fil m s;optica l constan t 1 引 言 氮化铝是A l-N二元系中唯一稳定的相,它具有共价键,六方纤维矿结构,在常压下不能融化,而在2500K分解,它的能带间隙高达6.2e V,也可以通过掺杂成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氮化铝具有电阻率高、热膨胀系数低、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与一般绝缘体不同的是,它的热导率也很高(3.2W/c m K),氮化铝在整个可见光和红外频段都有很高的光学透射比,这些特性使氮化铝膜在微电子和光电器件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氮化铝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可用作防护膜[1]。制备A l N薄膜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CVD)、分子束外延(M BE)、反应蒸发、反应磁控溅射、脉冲激光沉积、离子注入、离子束增强沉积及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等[2]。 本文采用真空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法制备A l N 薄膜,使用椭偏法合理地建立膜系,测试A l N薄膜的光学常数,讨论了薄膜与基片之间的附着情况以及引起薄膜材料比块体材料折射率偏小的原因。 2 实验方法 试验用薄膜在УВНИЛА-1-001型等离子体镀膜设备上制备。靶材选用纯铝靶,用双面抛光S i 作者简介:周 杨(1982-),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红外薄膜技术及工艺方面的研究。E-m ail:chayee_0@163.co m 收稿日期:2006-11-07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范例+原理

1.A 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2.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10~40℃之间,产率高。 3.Beckmann 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反应实例

浅谈氮化铝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浅谈氮化铝的性质、制备及应用 1氮化铝的性质 氮化铝(AlN)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先进陶瓷材料,是一种被国内外专家一致看好的新型封装材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热导陶瓷材料。对其的研究开始于一个多世纪以前,但当时仅将其用作固氮剂化肥使用。作为共价化合物的氮化铝,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自扩散系数,导致其难以烧结。直到上世纪50年代,氮化铝陶瓷才被人们首次制得,并作为一种耐火材料使用,而后广泛应用于纯铁、铝以及铝合金的熔炼。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氮化铝的制备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其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氮化铝是一种共价键化合物,具有六方纤锌矿型结构形态,晶格常数为a=3.11、c=4.98,如图1-1所示。其理论密度为3.26g/cm3,莫氏硬度为7~8,分解温度为2200~2250℃。[1] 图1-1氮化铝的晶体结构 氮化铝陶瓷具有较高的热导率,适应于高功率、高引线和大尺寸芯片;它的热膨胀系数与硅匹配,介电常数较低;其材质机械强度高,在严酷的条件下仍能照常工作。因此,氮化铝可以制成很薄的衬底,以满足不同封装基片的应用要求。氮化铝陶瓷作为高热导、高密封材料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陶瓷封装材料研究的重要发展领域。人们预计,在基片和封装两大领域,氮化铝陶瓷最终将取代目前的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铍陶瓷。[2] 氮化铝陶瓷的主要特点如下:1)热导率高,是氧化铝陶瓷的5~10倍,与剧毒氧化铍相当;2)热膨胀系数(4.3×10-6/℃)与半导体硅材料(3.5-4.0×10-6/℃)匹配;3)机械性能好,高于氧化铍陶瓷,接近氧化铝;4)电性能优良,具有极高的绝缘电阻和低的介质损耗;5)可以进行多层布线,实现封装的高密度和小型化;6)无毒,有利于环保。[3]

铝材各型号

铝材各型号用途大全 第一部分:按所属系列描述 以下按合金系统、合金称呼、材料特性、用途的顺序进行叙述 一、JIS A.A 1000 系列--纯铝系 1、 1060 1060 作为导电材料IACS保证61%,需要强度时使用6061 电线 2、1085 1080 1070 1050 1N30 1085 1080 1070 1050 ─ 成形性、表面处理性良好,在铝合金中其耐蚀性最佳。因为是纯铝、其强度较低,纯度愈高其强度愈低。日用品、铝板、照明器具、反射板、装饰品、化学工业容器、散热片、溶接线、导电材 3、 1100 1200 1100 1200 AL纯度99.0%以上之一般用途铝材,阳极氧化处理后之外观略呈白色外与上记相同。一般器物、散热片、瓶盖、印刷板、建材、热交换器组件 1N00 -强度比1100略高,成形性良好,其化特性与1100相同。 二、日用品 2000 系列-- AL x Cu 系 1、 2011 2011 快削合金,切削性好强度也高。但耐蚀性不佳。要求耐蚀性时,使用6062系合金音量轴、光学组件、螺丝头 2、2014 2017 2024 2014 2017 2024 含有多量的Cu,耐蚀性不佳,但强度高,可作为构造用材使用。锻造品亦可适用。航空器、齿轮、油;压组件、轮轴 3、 2117 2117 固溶化热处理后,作为铰钉用材,为延迟常温时效速度之合金。 4、 2018 2218 2018 2218 锻造用合金。锻造性良好且高温强度较高,因此使用于需要耐热性之锻造品。耐蚀性不佳。汽缸头、活塞、 VTR汽缸 5、 2618 2618 锻造用合金。高温强度优越但耐蚀性不佳。活塞、橡胶成形用模具、一般耐热用途组件 6、2219 2219 强度高,低温及高温特性良好,溶接性也优越,但耐蚀性不佳。低温用容器、航天机器 7、2025 2025 锻造用合金。锻造性良好且强度高,但耐蚀性不佳。螺旋桨、磁气桶 2N01 -锻造用合金。具耐热性,强度也高,但耐蚀性不佳。航空器引擎、油压组件 三、 3000 系列--AL x Mn 系 1、3003 3203 3003 3203 强度比1100约高10%,成形性、溶接性、耐蚀性均良好。一般器物、散热片、化妆板、复印机滚筒、船舶用材 2、 3004 3104 3004 3104 强度比3003高,成形性优越,耐蚀性也良好。铝罐、灯炮盖头、屋

大学有机化学1要点及反应总结最新版本

Chap 1绪论 一、构造、构型、构象 二、共价键 轨道杂化:C:sp、sp2、sp3杂化方式、空间构型(键角)、未参与杂化p轨道与杂化轨道位置、电负性比较 基本属性:键长:越短键越牢固键能:越大键越牢固σ键能大于п键能 键角:取代基越大键角越大极性和极化性:偶极矩(会判断偶极矩大小:矢 量和) 键断裂方式和反应类型:自由基反应、离子型(亲电、亲核)、周环反应 Lewis酸、碱 氢键、电负性 三、官能团、优先次序(ppt) Chap 2饱和烃——烷烃 一、烃分类 烃:开链烃和环状烃 开链烃: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环状烃:脂环烃和芳香烃 二、烷烃通式和构造异构、构象异构(乙烷和丁烷构象) 烷烃通式:C n H2n+2 构造异构体:分子内原子链接顺序不同 σ键形成及特性:电子云重叠程度大,键能大,不易断;可绕轴自由旋转;两核间不能有两个或以上σ键。 乙烷构象:Newman投影式、重叠式(不稳定,因为非键张力大)、交叉式(稳定,各个氢距离远,非键张力小) 丁烷构象:Newman投影式;稳定性(大到小):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部重叠式 甲烷结构和sp3杂化构型:正四面体型 三、命名 普通命名法(简单化合物):正、异、新 衍生物命名法:以甲烷为母体,选取取代基最多的C为母体C。 系统命名法:①选取最长碳链为主链,主链C标号从距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标。 ②多取代基时,合并相同取代基,尽量使取代基位次和最小。书写时按照 官能团大小(小在前)命名 ③含多个相同长度碳链时,选取取代基最多的为主链 四、物理性质 沸点(b.p.):直链烷烃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分子间色散力与分子中原子大小和数目成正比,分子量增大,色散力增大,沸点增大)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支链多,烷烃体积松散,分子间距离大,色散力小)熔点(m.p.):总趋势:分子量增大,m.p.增大 m.p.曲线(书P48) 相对密度:分子量增大,相对密度增大,接近于0.8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相似相溶,烷烃极性小)

铝型材标准gb5237 2004

铝及铝合金检验标准 1、目的 发现、控制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处置,以防不合格品误用。 2、范围 适用于外协制品、成品及顾客退货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名称。 3、定义(无)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标识及隔离,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制造部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理。 4.3 供应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4.4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5.氧化类型: B3-002 胚料 B3-003 黑色阳极氧化 B3-004 银白阳极氧化 B3-005 雾银阳极氧化 B3-006 磨砂阳极氧化 B3-007 古铜阳极氧化 B3-008 金黄色阳极氧化 B3-009 香槟色阳极氧化 B3-010 光亮阳极氧化 B3-011 黑色化学氧化 B3-012 银白化学氧化 B3-013 雾银化学氧化 B3-014 磨砂化学氧化 B3-015 古铜化学氧化 B3-016 金黄色化学氧化 B3-017 香槟色化学氧化 B3-018 光亮化学氧化 5、检验 5.1抽检标准 检验员按照按照《GB/T 2828。1-2003/ISO 259-1:199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对来料进行抽检。抽检水平一般为Ⅱ级,AQL=1.5。检验合格,真写检验记录并在验收单上签字;检验不合格,填写《填写检验不合格通知单》,交主管进行判定。 5.2检验内容: 5.2.1检验来料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出厂标识是否清楚、完整。 5.2.2 对照验收单检验来料的材料、型号、代码是否符合要求。 5.2.4表面外观检验:表面如要求拉丝则要求纹路粗细均匀,表面清洁,不得有明显的划痕、磕碰伤、斑点及污疵等缺陷;要求膜层均匀、连续、完整,不允许有膜层疏松;表面不得有挂灰; 表面不允许有由于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对于均裂反应来说:反应物既提供电子又接受电子注意:提供和接受的电子均为单电子 对于异裂反应来说: 提供和接受的电子为电子对 反应物的分类:亲核试剂:电子云密度高的中性分子或带负电荷的原子、原子团或 分子(又为Lewis 碱)。 亲电试剂:电子云密度低的中性原子、原子团或分子或带正电荷的 任何分子、原子、原子团(Lewis酸)。 ?取代反应:SN1 和SN2 ?伯卤代烃= SN2 ?仲卤代烃= SN1 和SN2 ! ?叔卤代烃= SN1 ?离去基团:大多数是卤素 ?亲核试剂:许多亲核试剂!! 邻基取代:在离去基团的邻位上能够进行邻基参与的基团 酯基、羧基、羟基、苯基、稀基、卤素。 .波谱特征 红外光谱 红外特征吸收峰是C-X键的振动吸收,都在指纹区,其中C-F 键的吸收频率在1400~1000 cm-1,C-Cl键为800~600 cm-1,C-Br 键为600~500 cm-1,而C-I 键的吸收频率在500 cm-1附近。 核磁共振谱 1H-NMR谱中,卤素电负性较大,因此与卤素直接相连的碳上的氢的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卤代烃及亲核取代反应 反应活性次序: 叔卤烷>仲卤烷>伯卤。用于卤烷的定性分析.

卤素相同、烃基结构不同的卤代烷,其活性顺序为:1°>2°>3°。 此反应也可用于鉴别卤代烃,反应最快的是伯卤代烷,其次是仲卤代烷,反应最慢的是叔卤代烷。 Saytzeff 规则 如果分子内含有几种β-H 时,主要消除含氢较少的碳上的氢,生成双键碳上连有较多取代基的烯烃,这一经验规则称Saytzeff 规则。 RX AgNO 3 C 2H 5OH RONO 2AgX ++RBr + NaI RI + NaBr RCl + NaI RI + NaCl 丙酮丙酮R-X ROH ROR'R-CN R-NH 2O H 2NaOH ,,NH R-R R'COOR R'C CR CNa R-O-NO 2AgX AgNO 3+ △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考试必备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考试必备

————————————————————————————————作者:————————————————————————————————日期: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提纲(一)绪论 共价键 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 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偶极矩.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二)烷烃和环烷烃 基本概念 烃及其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同系物;分子间作用力;a键,e键;构型,构象,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烷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即1,2,3碳,氢;4碳);反应机理,活化能. 对于基本概念,不是要求记住其定义,而是要求理解它们,应用它们说明问题. 命名 开链烷烃和环烷烃的IUPAC命名,简单的桥环和螺环的命名.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 碳原子sp3杂化和四面体构型;环烷烃的结构(小环的张力). 烷烃的构象 开链烷烃的构象,能量变化;环烷烃的构象:重点理解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及能 量变化,稳定构象,十氢萘及其它桥环的稳定构象. 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及机理;碳游离基中间体—结构,稳定性;不同的卤素在反应中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烷烃一致);小环(3,4元环)性质的特殊性—加成. (三)烯烃 烯烃的结构特点 碳的sp2杂化和烯烃的平面结构;键和键. 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 碳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顺反异构(Z,E). 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烯烃的亲电加成及其机理,马氏规则;碳正离子中间体—结构,稳定性,重排. 其它加成反应:催化加氢(立体化学,氢化热);硼氢化—氧化(加成取向,立体化学);羟汞化—脱汞(加成取向);与HBr/过氧化物加成(加成取向);其它游离基加成. 氧化反应:羟基化反应—邻二醇的形成;KMnO4/H+的氧化,臭氧化反应,烯烃结构的测定. α-位取代反应:烯丙基型取代反应(高温卤代和NBS卤代)及机理—烯丙基自由基. (四)炔烃和二烯烃 炔烃 ①结构:碳的sp杂化和碳-碳三键;sp杂化,sp2杂化和sp3杂化的碳的电负性的差异及相应化合物的偶极矩. ②同分异构体 ③化学性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相关的反应;三键的加成:催化加氢,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碳—碳三键与H2/Lindlar催化剂反应(顺式烯烃);碳—碳三键与Na/液氨的反应(反式烯烃);加卤素;加HX(马氏规则);加H2O(羰基化合物的形成);加HBr/过氧化物;硼氢化—氧化;加HCN及乙炔的二聚;氧化反应:KMnO4氧化和臭氧化. 二烯烃 ①共轭二烯烃的稳定性:键能和键长平均化,共轭效应.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pdf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幻影无痕制作

1.Arbuzov 反应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 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 R' = R),则Arbuzov 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反应实例 1.A 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2.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整理版)

1.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2.Baeyer----Villiger 反应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10~40℃之间,产率高。 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例 还原 芳香化合物用碱金属(钠、钾或锂)在液氨与醇(乙醇、异丙醇或仲丁醇)的混合液中还原,苯环可被还原成非共轭的1,4-环己二烯化合物。

大学有机化学人名反应总结

有机化学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CH CH 2 R HX CH CH 3R X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碳较多的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的重排 (2) CH CH 2 R CH 2CH 2 R Br HBr ROOR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

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CH CH 2 R CH 2CH 2R OH 1)B 2H 62)H 2O 2/OH -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的醇,加成是顺式的,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3 3 H3 2 3 H3 2 CH CH2 C H3 H BH2 CH CH=CH (CH3CH2CH2)3 - H3CH2CH2C 22 CH3 CH2 B O CH2CH2CH3 H3CH2CH2C 2 CH2CH3 +O H- O H B - OC H2CH2CH3 CH2CH2CH3 H3CH2CH2 B O C H2CH2CH3 CH2CH2CH3 H2CH2CH3 HOO- B(OCH2CH2CH3)3 B(OCH2CH2CH3)3+3NaOH3NaOH3HOC H2CH2CH33+Na3BO3 2 【例】 CH3 1)BH 3 2)H 2 O 2 /OH- CH3 H H OH 3、X2加成 C C Br/CCl C C Br 【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详解(共95个反应机理)

一、Arbuzow反应(重排)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 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 R' = R),则Arbuzow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反应实例 二、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三、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铝材各型号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铝材各型号用途大全 第一部分:按所属系列描述 以下按合金系统、合金称呼、材料特性、用途的顺序进行叙述 一、JIS A.A 1000 系列--纯铝系 1、 1060 1060 作为导电材料IACS保证61%,需要强度时使用6061 电线 2、1085 1080 1070 1050 1N30 1085 1080 1070 1050 ─ 成形性、表面处理性良好,在铝合金中其耐蚀性最佳。因为是纯铝、其强度较低,纯度愈高其强度愈低。日用品、铝板、照明器具、反射板、装饰品、化学工业容器、散热片、溶接线、导电材 3、 1100 1200 1100 1200 AL纯度99.0%以上之一般用途铝材,阳极氧化处理后之外观略呈白色外与上记相同。一般器物、散热片、瓶盖、印刷板、建材、热交换器组件 1N00 -强度比1100略高,成形性良好,其化特性与1100相同。 二、日用品 2000 系列-- AL x Cu 系 1、 2011 2011 快削合金,切削性好强度也高。但耐蚀性不佳。要求耐蚀性时,使用6062系合金音量轴、光学组件、螺丝头 2、2014 2017 2024 2014 2017 2024 含有多量的Cu,耐蚀性不佳,但强度高,可作为构造用材使用。锻造品亦可适用。航空器、齿轮、油;压组件、轮轴 3、 2117 2117 固溶化热处理后,作为铰钉用材,为延迟常温时效速度之合金。 4、 2018 2218 2018 2218 锻造用合金。锻造性良好且高温强度较高,因此使用于需要耐热性之锻造品。耐蚀性不佳。汽缸头、活塞、 VTR汽缸

大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伞形式: C COOH OH 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2H 5 3) 纽曼投影式: 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C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 在相反侧,为E 构型。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团,如果优先顺序是顺时针,则为R 构型,如果是逆时针,则为S 构型。 注:将伞状透视式与菲舍尔投影式互换的方法是:先按要求书写其透视式或投影式,然后分别标出其R/S 构型,如果两者构型相同,则为同一化合物,否则为其对映体。 二. 有机化学反应及特点 1. 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包括催化加氢):烯烃、炔烃、环烷烃、芳烃、卤代烃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环氧化);炔烃高锰酸钾氧化,臭氧氧化;醇的氧化; 芳烃侧链氧化,芳环氧化) 2. 有关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