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方能叶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深方能叶茂

——论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可能性

怀化市四中刘琴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部分中学生三个方面的人生状态:对待父母,伦常颠覆,不再孝道;对待自己,享乐盛行,不尚进取;对待民族,责任淡漠,不愿奉献,从而提出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个性张扬的内在期待,本文指出了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具有健康进取的和谐人格的高素质公民的可能性。

关键词:语言课堂、渗透、传统文化、必要性、可能性

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这是自然公理。

那么,培养万千栋梁之材也必然要从本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沃土中寻找丰富的人生营养。但尴尬的社会现实是: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类似于速生的泡桐、化肥催生的空心菜,表面光鲜亮丽,内在却疏松粗糙,缺乏有机养料。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对待家庭方面,伦常颠覆,不再孝道

有一则故事:市场上一位卖猪种的人,看到一位学生来买猪种,就严辞拒绝:“不卖!”那学生莫名其妙,“你的猪种不是拿来卖的?我出高价还不行吗?”卖猪人竟然一脸认真地说:“我这么好的猪仔,卖给你们这些不孝之子,岂不丧失天良?”那学生生气了:“凭什么我是不孝之子?我把你的猪仔买回当爷爷一样供奉,还不卖么?”“那我就更不卖了,你看看,当今世道,有几个后生疼父母,更不要说爷爷了。”“那你说,要怎样才卖?”“要把我的猪仔当儿子一样照顾,我才放心地卖给你!哈哈。

卖猪人有点偏激,也有点搞笑,但透露了一个严肃的社会命题:世风日下,孝道不再。特别是80后的一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普遍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独大意识,对父母的情感毫不顾及,一有不如意,就寻死觅活,离家出走。他们的脑海中,似乎父母就是他们的天然奴仆,他们的任何极端要求都是有理的。上海一个中学生,父母下岗,但看见同学中很多人有车接送,就硬

逼父母租一辆高级轿车接送自己,不然就离家出走,父母一个月才8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他过生日却必须到豪华歌厅去一夜消费几千元,还丢下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不给我生日搏足面子,以后怎么在学校活啊?”

据统计,当代中学生中,98%的学生不知道董永卖身救母,孝感天下的故事。100%的学生没有读过《孝经》,知道有《孝经》的学生微乎其微。能说出“忠孝、信礼、礼义、廉耻”的只有2%。这里有中学生的心理缺陷,但这种缺陷却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因为文革我们已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而一段时间来,我们似乎已不敢理直气壮地要求孝道,学生中也似乎不再以孝道为荣,他们甚至认为敢于顶撞父母者是勇敢、是潮流。视叛逆为理所当然。在阅读李密的《陈情表》,不但未被结草衔环的孝道所感动,反而嘲笑李密迂腐,有官不做,守着90多岁的老太婆!这一切的一切,都深刻地喻示,伦常颠覆、孝道不再,已成中学生不容忽视的人格缺陷。

二、对自己,享乐盛行、不尚进取。

“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享乐思想肆意泛滥。有学生曾套用路易十四的话,在自己的日记本首页浓墨大字书写:“纵情行乐,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部分学生情感淡漠,文化荒芜,那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义溢于海”的热情毫无踪影,只剩下纯物质感受,纯感官刺激,没有内心的博大与浩瀚,没有人性的终极关怀。不求青史留名,只求肉体快乐。昨日网载:据权威调查12%的女中学生愿意被人包养,理由非常干脆,可以提前享受,不用奋斗。54%的女大学生能接受被人包养。这些大学生就是前几年的中学生啊,他们的人生观。有学生甚至问,情感值几个钱?多少钱一段情?那种进德修业,砥砺品行的进取心荡然无存。如果我们中学生都形成这么一种纯物质的人生世界观,那将是不堪设想的。如果中学生将情感论斤论段叫卖,那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是令人恐怖的。

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儒家的那种兼济天下的情怀。孟子的“普天之下,舍我其谁”,屈原的“哀民生多艰,”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的“济社稷、安苍生”。无不体现了传统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传统湖湘文化更是安邦定国,济世救民;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铁血特质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湖湘精神,从“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雄视天下,到“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厚爱苍生,湖湘传统文化更是心比天高,光齐日月。因此,本人认为,当今学生进取意识的缺乏,

完全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有机养料,精神动力。

三、对待民族,责任淡漠,不愿奉献。

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湖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不少学生认为“诗意地生活”,就是尽情地享受。有学生甚至篡改文天祥的诗为“人生自古谁不怕死,留取身体玩妹仔。”更有学生套用坠落文人的无病呻吟,“生活就像被强奸,与其无力反抗,不如尽情享受。”再联系到现在哈日哈韩族。他们的日常用品,必须是日本原装,韩国原装,相当部分的学生整天沉迷于日本的漫画,韩国的言情剧,鱼目混珠的网络文化,缠绵悱恻的流行歌曲。有人在网上调查,假如台海战争爆发,是否愿意奔赴前线,效战疆场,竟有70%的中学生不愿意,理由是,凭什么我去打仗,台湾独立关我屌事,爱独立就独立。他们将自我意识无限膨胀,无视自己的民族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心中演化为“民族兴衰,与我无关”。儒家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那种“以天下为已任”的观念十分淡薄,那种将民族、社会的利益臵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崇高境界很少出现。而我们传统文化中却到处都是精卫填海的顽强,夸父追日的勇敢,建安风骨、唐宋情韵。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求“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那种家国一体的民族意识。

四、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绝不是以抛弃传统为代价。相反,越是在加速人的现代化过程中,越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因为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正如冯骥才先生的精妙断言:传统文化是中华巨人的筋脉,抽掉这根筋,中国将成为一个植物人。事实上,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香港、台湾、新加坡,他们在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就很好地保护继承了传统文化,我们看到台湾经济的发达,台湾社会的平安,都是有赖于台湾于的儒家文化教育。虽然,部分台独分子不承认中华文明,但绝大多数台湾人都是认同“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传统文化的。正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那种家国一体意识,使得台独不能得逞,台湾人的孝道意识比我们强烈得多,像马英九,宋楚瑜等风云人物,即使再忙,也必然回家向母亲请安,与家人共餐。而新加坡则特别强调儒家进取意识,这使其虽为弹丸小国却在世界举足轻重。

在相当一段时期,我们的教育只强调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使得我们的学生认为,凡是传统的就是错误的,认为越反传统就越进步。他们忘记了传统文化其实是经过时间洗礼、实践考验的优秀文化。因而我们的学生课内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