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湖南省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何蓁
我省初中物理学科进入课程改革至今已历时六年,为了深入掌握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以便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和对即将到来的高中物理新课改提供经验,我们选取“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作为调查的核心内容,采用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省每个市(州)都随机抽取初中物理教师50人(男25人、女25人)、学生100人(男50人、女5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经历了新课改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发展情况,我们还对娄底市的高中教师作了50份卷调查,在长沙市区随机抽取了20名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座谈。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五个板块,采用开放性的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为了消除参与调查的教师与学生的顾虑,本次的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环境包括学校与教师对新课改的重视程度以及课程资源的拥有与利用情况。

调查表明,7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初中物理新课改持支持的态度,其他的
教师则认为学校不支持或不清楚。

有81%的教师认为可以实现或基本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而19%教师则认为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难度很大。

这表明,经过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初中物理新课改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抱有信心。

在回答当前存在课改中遇到哪些困难的问题时,有76%的教师选择了负担重,这与当前学校编制与经费困难有关,但负担重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于课程资源方面有85%的教师认为在本校实施物理新课改的不利条件之一是教学资源不足;有82%的教师认为在物理新课改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少课程资源。

持这些看法的教师主要是农村教师。

调查表明,84%的农村初中学校图书馆中的藏书册数少,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从读书中扩大知识面,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

86%的农村初中的物理实验仪器是按课改前的标准配置的,不能满足初中物理新课改的需求,这还只是实验仪器达标的地方,没有达标的地方情况可能更糟。

在一些市、州,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的权限下放到学校,许多农村初中的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已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这些学校很少添置实验器材,只能依靠修修补补来进行一些物理实验。

在困难的条件下,很多教师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

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经常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来做物理实验,有58%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能这样做,这种做法部分弥补了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不足。

有78%的农村初中,由于没有多媒体教室,或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室不能使用,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来创设物理情境,这些资源只能展示静态、平面的物理图景,在全面创设物理情境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

调查表明:93%的教师能够通过家用电脑或网吧上网查询教学参考资料,但只有34%的学生能通过校园网获取物理学习所需的信息。

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教育资
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和图书,只有7%教师认为除上述途径外,还可从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科研单位等获取社会教育资源。

以上现象表明,农村初中仍处于物理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地步。

有34%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很好的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是一套好教材,而66%教师则认为新教材不如旧教材有系统性与连续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如有的教师认为声速在学生开始学物理就出现,但速度却在九年级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上有脱节之处,像原子内部结构应该放在九年级,放在八年级与化学脱节;与数学有关的如科学记数法、指数运算等方面的脱节。

这也反映了物理教师对教材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期盼。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教辅资料,85%的教师反映鱼龙混杂,95%以上的学生认为资料太多,教师又没有精选资料中的习题,导致每次物理课后要做很多的作业,其中有很多是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这说明,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如何精选教辅资料,是我们现在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关于初中物理教师素质
初中物理教师素质的调查内容包括学历、教龄、培训、教学适应性、信息技术掌握程度、教研热情等方面。

调查表明,有本科学历的初中物理教师比例为69%,其余为专科学历。

有5-10年教龄的教师比例为40%,11-20年教龄的教师比例为42%。

全体教师都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认为培训后收获很大的教师比例为25%,有一些收获的比例为68%,其余教师则认为收获很小。

有82%的教师认为自己能适应或基本适应新的初中物理教学,其余教师则认为自己对新的初中物理教学不适应或有较大差距。

有65%的教师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技能,其他教师则认为仍需参加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才能适应物理教学。

有91%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参加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有72%的教师表示
自己有经常进行课后反思的习惯,有42%的教师表示自己能坚持写课后记。

有5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物理教学中遇到困惑或困难时,通常会与其他教师交流或向名师请教。

由此可知,我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有较强的教研意识,有半数左右的初中物理教师已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

上述现象表明,我省初中物理教师群体是一支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基本达标、能基本适应初中物理新课改的队伍。

(三)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

教学观念是教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新课改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调查表明,74%的教师认同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72%的教师认为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7%的教师认为物理教学要注意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34%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物理挂图,或通过讲物理故事等方式来营造教学情境。

而54%的学生则认为教师只是偶尔为之。

3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经常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并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1%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仅仅是有时能做此项工作。

26%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关注差生,经常进行个别辅导。

71%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

也有76%的学生认为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优良,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91%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就在于老师挖掘太深,在新授课中直接按照中考的目标教学,而实际的中考题比老师平常不止的习题要容易得多。

由些可见,虽然很多教师对初中物理新课改理念呈认同态度,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予以体现,但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他们仍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有所忽视。

教学行为正确与否是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调查表明,有46%的教师完全按教材组织教学,有52%的教师能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后组织教学,这表明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

有91%的学生认为当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会给予鼓励和耐心的解答,而其余学生则认为教师会批评学生。

71%的学生认为物理课生动有趣,其余学生则认为物理课较为平淡。

78%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而其他学生认为只是有时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

8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作业量一般,而92%的九年级学生则认为作业量太多。

由此可知,物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获得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但中考的临近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作业负担。

在习题课教学中,60%以上的老师还在按照复习旧知识—例题讲解—学生大量的练习的模式教学,只有25%的老师并不满足于巩固和检测的目的,而是根据所讲的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和三维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选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初中物理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调查表明,62%的教师认为课堂中师生能经常交流互动,38%的教师则认为师生交流不多,课堂气氛难以活跃。

4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能经常与同学合作学习。

32%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得到教师的帮助。

39%的学生认为的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同学的支持。

以上表明,虽然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实际应用还不够广泛。

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2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通过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式来解决物理问题,并写出研究报告。

3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自主地从教科书、参考书、科技电视节目、互联网等媒体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1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经常进行小结的习惯。

以上表明,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方面仍有较多的工作要做。

58%的学生能从给出的物理探究实例中区分出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1%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物理探究活动,69%的学生则认为探究活动开展得不多。

88%的教师认为自己提出的探究课题来源于教材中的教学重点,10%的教师认为除教材外,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了一些作为探究课题。

11%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过物理研究性课题学习,89%学生则表示没有参加过。

82%的学生表示喜欢进行科学探究,而71%的教师则认为班级人数太多,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教师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提问、交流等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探究的实际数量太多,教学时数有限无法完成,会影响教学进度。

以上表明,探究性学习虽然得到了师生的认同,但由于教师对探究活动费时太多的担心,实际应用的力度不是很大。

(五)关于初中物理的评价
初中物理评价的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75%的教师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14%的教师则认为是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渠道来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表明,“以考分论英雄”的评价理念仍在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52%的教师认为自己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看学生的考试与测验成绩,其他教师则选择以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

老师们认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出发点和初衷是很好的。

但就目前各地教学实际来说,一是班额普
遍偏大,二是教师负担重,用记录卡式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况等很困难,工作量太大;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82%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作业与考试,16%的学生则认为除作业与考试外,还包括日常观察,作品展示等。

以上表明,当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在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六)关于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发展情况
参加座谈的高中教师普遍认为:通过新课改培养出来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后,反映出的优势是学习较为主动,活动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强,但在入学初期,也存在知识体系不太完善,解题能力较弱的问题。

通过适当的补习,这一弱点能够很快的弥补。

三、几点建议
1、要多渠道的培养和提高教师
针对初中物理教师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

培训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将重点放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方面。

要通过“以校本培训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指导为辅;以业余学习为主,以脱产培训为辅”的培训形式,:采用个人研修、校本培训、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采取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现场提问、答疑、点评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

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专业引领,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向一线物理教师传播。

学校要加强物理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来解决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研活动要加强问题意识,每次教研活动要围绕确定的专题进行,要通过教研活动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2、教师要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自觉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

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通过学习和反思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学习空泛的理论上。

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养成自觉
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理念与反思教学行为。

反思教学理念包括反思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等。

反思教学行为的作法包括写教学后记、写再教教案、写教学案例、观摩公开课并与自己对照,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等。

3、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要努力筹措资金购置相应的图书,并全面开放图书资源,使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取物理学习资源。

在已具备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要提高它的利用率。

多媒体素材库是开发物理教学软件的必备资源,学校要尽其所能适当的购置。

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能力。

实验室的仪器要进行清理,并通过适当的添加使其与新课改适应。

教师要大力开发自制教具,并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有条件的学校要带领学生到工厂、矿山、科技馆、科技展览会等场所进行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4、要努力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了解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既可以开展包括完整要素的探究活动,也要提倡开展只包含一个或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能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态性的开展。

在完整的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加强指导,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要给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脚手架,增加自主学习的实效。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师生合作与学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到个人之间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