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三阶段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演化问题的研究要以观、观为,是全文的指导思想。第二部分 会计形成、发展的“三阶段论”,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经历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和“后现代管理会计”三个阶段,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管理会计在这三个阶段中取得的进展和创新作了较具体的阐述 第三部分 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层面”取得的进展,是对第二部分作的重点补充,特别对“科学观决策模式”下的决策支持和“人文观决策模式”下的决策支持进行了对比,认为后者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关键词」成本会计 现代管理会计 后现代管理会计 会计国际化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会计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脱离会计所处的。我认为,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应该结合我国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也就是说,要建立在对我国会计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要点所在。为此,在必要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一、会计演化问题的研究要以历史观、哲学观为指导 会计问题的研究,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从单纯的技术观来分析、研究相关问题,而应提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论证。从技术层面认识问题,还是从理论层面认识问题,是有很大差别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象工匠与学者之间的差别一样。工匠能工巧匠造器可以做到巧夺天工,对的贡献很大,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一个社会,单有工匠还不够,还需要学者。学者的任务是研究问题,从大处着眼,往深处探索,超越现有水平,作出性的发现,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其理论成果可导致人们的认识在总体上实现新的飞跃,并产生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影响。 从工匠与学者的关系,可以看到理论的重要性。而理论又是有层次的。历史观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最高层次。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问题,只有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超越历史,所作的研究才能体现历史真实,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会计演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其有关问题的研究自然更应如此。 再说哲学观。一般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哲学是人类的“大智慧”Megawisdom。所以哲学观是对所有学科的研究都起指导作用的,会计学科自然也
不例外。 总起来说,研究问题以历史观、哲学观为指导,意思是 研究问题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哲学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高屋建瓴,又具非凡的洞察力。 二、管理会计形成、发展的“三阶段论” 一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即成本会计Costaccounting、现代管理会计Modernmanagementaccounting和后现代管理会计Post—Managementaccounting三大阶段。以下依次进行论述 一“成本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是化的产物。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期。在这一期间,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1.从账外计算发展到账内计算。严格地说,账外计算并不是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工作的一部分——生产人员在生产中进行工、料和其他耗费的计算。而账内计算,是指将成本的发生、积累和结转纳入复式记账系统,由会计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借以为会计期间终了编制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提供相关的成本数据。可见成本的账内计算虽已纳入企业的会计系统,但并不具独立性,实际上只是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依据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为企业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服务。可见“标准成本会计”不同于成本的账内计算,它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而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标准成本会计”的这一特性,使它能履行管理会计的一定职能,因而在20世纪50年以后,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兴起,它被纳入“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作为“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发挥作用,是很自然的。 但也必须看到,导源于泰罗制的“标准成本会计”,实施的有效性,有赖于整个社会大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系统的稳定,表现为长期大量生产具有稳定的需求的较少品种的产品。如果不是这样,原始意义上的“标准成本会计”就难于有效地运作了,这是它的局限性。 总的说来,在成本会计阶段,认识和分析问题,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来认识。这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性的缺陷。但美国会计学家J.M.Clark于1923年出版的《StudiesintheEconomicsofOverheadCosts》一书中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CostsforDifferentPurposes的论断,却富有哲理性,至今仍为众多学者反复引用。可见其理论价值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损,反而在管理
会计以后的发展阶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理论的重要性也于此可见一斑,足以发人深省。 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约起于20世纪50年代终于20世纪的90年代之初。这一历史阶段,管理会计所取得的进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从执行性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会计系统重点放在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并不涉及决策咨询方面的问题。因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企业面临的经济大环境是 社会物资缺乏,供不应求,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不愁没有销路。因而经营决策问题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被排除在会计视野之外。20世纪5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进入所谓战后期。从此资本主义经济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剧烈。这些新的环境和条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实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重心在决策”的指导方针,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 与此相适应,在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和预测、决策科学等的指引下,形成的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主导的地位。它突破了原有执行性会计系统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2.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会计主要在以下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创新。1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 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形成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 3以成本的“社会观”为指导形成产品生命期成本计算 4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 5创建着眼于企业与市场共生互动的资本成本会计 6创建着眼于社会价值链优化的战略管理会计 7创建服务于正确实施可持续的环境管理会计 8创建服务于正确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国际管理会计。 由此可见,现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