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模板

审计证据模板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名称:

审计事项:

被审计单位名称: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计证据内容: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习题

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一、单项选择题 1. 审计人员获取的下列证据中 ( ) 的证明力最弱。 A.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银行对账单 C.销货发票 D. 材料出库单 2. 备查类工作底稿包括内容有()。 A.审计计划 B.经济合同 C.协议章程 D.实质性测试记录 3. 一般情况下,盘点不能确定( )。 A. 有价证券的数量 B.库存现金的数量 C. 实物资产的数量 D.实物资产的价值 4. 审计人员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属于审计证据中的( )。 A. 书面证据 B.口头证据 C. 环境证据 D. 实物证据 5. 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 ( )。 A. 外部证据 B .直接证据 C. 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6.( )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 书面证据 D. 实物证据 7. 审计人员通过监盘、观察等方法,可以获取( )。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8.被查类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内容有( )。 A. 审计总结 B. 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会议记录 C. 审计计划 D. 管理建议书 9. 下列各项中,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的因素是( )。 A. 控制程序 B.控制系统 C. 符合性测试的时间 D.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10.属于内部证据的是( )。 A.火车票 B.购货发票 C.函证信回 D.材料出库单 11. ( )是编制审计报告的基础。 A. 审计法 B. 审计计划 C. 审计工作底稿 D.管理建议书 12. 属于内部证据的是 ( )。 A. 汽车票 B. 销货发票 C. 银行付款通知单 D.差旅费报销单 13.审计人员获取的下列证据中( )的证明力最弱。 A. 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寄发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回函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 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以获取审计证据。会计记录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等。 2.其他信息 注册会计师除了测试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来获取审计证据以外,还应测试其他信息。其他信息主要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但无论如何,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两者缺一不可的构成了审计的证据。而审计证据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判断又受重要性评估水平、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总体规模以及影响账户余额的各类经常性或非经常性交易的影响。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数量的衡量;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证据质量的衡量。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数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将与每个重要认定相关的审计风险限制 在可接受的低水平。 但审计证据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足够就行。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注册会计师不能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质量特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必须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结合。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 间的逻辑联系。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能受控制性(细节)测试方向的影响。例如,销售收入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的测试方向就不同,因此其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 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时考虑的因素:①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②有关某一特定认定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有关其他认定的审计证据; ③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注册会计师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和否定管理层所认定的事项。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证据涵义、特性及分类、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内容和格式,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复核程序,为指导审计工作过程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审计证据的涵义、特性、分类、收集、整理和评价;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内容、分类、编制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复核程序。 教学难点:审计证据的涵义、特性;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及复核程序。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与特性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1.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得的证据。通俗地说,审计证据应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设计的审计程序,利用各种审计方法,所获取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各种凭据资料。 2.审计证据的作用 (1)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和决定的基础。 (2)审计证据是追究或解除被审单位责任的事实根据。 (3)审计证据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 (二)审计特性: 1. 审计证据的数量特征:充分性 2. 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 二、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按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分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二)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序分类: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三)按审计证据的获取来源分类:内部审计;外部证据;亲历证据 (四)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基本证据;辅助证据;矛盾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获取 审计人员可通过以下审计程序(或称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 (二)监盘 (三)观察 (四)查询及函证 (五)计算 (六)分析性复核 四、审计证据的鉴定(评析) 审计证据鉴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相关性鉴定 (二)可靠性鉴定 (三)重要性鉴定 (四)充分性鉴定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浅谈审计取证质量控制

浅谈审计取证质量控制 所谓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提供支持的信息。审计证据的质量是影响项目质量的核心,它贯穿审计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意见的依据。因此,只有保证审计证据质量,才能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主要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审计活动是围绕着审计证据进行的,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不断获取、处理、评价证据并作出结论和判断的过程。审计证据要足以支持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中揭示的问题。审计证据资料的繁简要依据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风险大小进行决定。为防止盲目取证,应当在保证证据质量的前提下,突出对重要审计事项的取证,要求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收集、归档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 1.重要性与审计证据。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2.风险与审计证据。如果审计风险越高,所

需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根据这一关系,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其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来确定审计证据的需要数量,以达到证据充分性和适当性的要求。如果审计人员初步估计的审计风险水平较高,说明审计对象较为复杂,审计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审计人员发表恰当审计意见的难度就大,失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时审计人员就要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便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如果评估的审计风险水平较低,则审计人员只需要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二、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 1.检查。在向被审计单位索取资料时,要求其提供资料时同时提供承诺函,保证对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同时,必须获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这样收集的证据才是有价值的证据。 2.监盘。是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对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与有关记录进行核对来验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编制资产盘点清单、现金、有价证券盘点表,并于保管人员现场签字认可,作为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监盘实物资产时,还应对其现场管理、资产质量及所有权予以关注。 3.观察。审计人员到实地现场,通过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观察业务操作流程、岗位之间互相制约程度及其控制的执行情况等,编制观察记录,发现线索和直接获取证据。 4.询问。对被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追问时,审计人员要认真倾听、观察当事人的各种反映,要在听的过程中分析辨别,听出“弦外之音”,听出“潜台词”,窥出有关情况的异常表现,

浅谈审计调查的谈话技巧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f0611754.html, 浅谈审计调查的谈话技巧 审计谈话在审计调查中运用比较普遍,也是审计调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日审计调查中的谈话主要是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谈话,包括证人、被调查人、知情人或检举揭发人。谈话技巧的高低,运用是否得当,是检验审计调查人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和掌握谈话的方法,提高谈话水平,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获取谈话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一、获取信息的方法技巧 1、重复谈话。对较复杂的重大问题进行反复地提问,让被调查人反复陈述;如果他的陈述是假的,那么总会出现前后陈述矛盾,调查人员就从矛盾中获得了其编造的假内容,以及掌握他想掩盖什么问题等信息,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 2、利用矛盾。由于被调查人在违纪违规中的角色、地位不同,

面对调查的作用不同,他们互相之间会存在矛盾,其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推诿、指责,查清所需要澄清的问题。 3、“容许”编造谎言。在某种情况下,调查人员可允许被调查人自由陈述他想说的一切和编造的谎言,并如实作好记录,从谎话的侧面完全可以弄清楚他想回避什么、注意的什么,在适当时机揭穿谎言,促使其作出真实陈述。 二、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技巧 1、自由交谈。对于那些对谈话感到压抑,用矢口否认对待谈话的被调查人,调查人员要改变谈话的威严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顺从和接受调查人员的谈话,把谈话内容逐渐引向实质问题,取得谈话效果。 2、声东击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声东”阶段,在谈话中,调查人员要隐蔽主攻方面,表面上与主要问题“无关”的情节谈起,向次要问题发起进攻,使其产生错觉和思想麻痹,觉察不出调查人员的真实意图;第二“击西”阶段,当被调查人的注意力已被转移,防御出现漏洞,便立即扭转锋芒,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其觉察时败局已无法挽回。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练习

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一、单选题 1、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Ⅹ7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A 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1)在获取的下列审计证据中,可靠性最强的通常是() A甲公司连续编号的采购订单B甲公司编制的成本分配计算表 C 甲公司提供的银行对账单D甲公司管理层提供的声明书 (2)下列与审计证据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审计证据数据足够,就可以弥补审计证据的质量缺陷 B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的真伪,对用做审计证据的文字记录,只需考虑相关内容控制的有效性 C不应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D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2、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B如果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外勤审计工作结束日后六十天内 C如果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外勤审计工作结束日后三十天内 D如果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日后三十天内 3、胜庆会计师事务所与大华公司于2008年1月20日签订的200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约定书,作为审计档案,应当()。 A至少保存至2017年B至少保存至2009年 C至少保存至2018年D长期保存 4、用做审计证据的事实凭据和资料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事项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称为审计证据的() A客观性 B 相关性C合法性 D 经济性 5、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达到“胜过合理的怀疑”这样一种程度,这就是() A 审计证据的真实性B审计证据的重要性C审计证据的充分性D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二、多选题 1、实物证据有时无法证明() A实物资产的价值B实物资产是否存在 C实物资产是否抵押D实物资产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 2、收集审计证据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有() A实地监盘B观察C询问D检查E分析程序 三、判断题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财务报表认定,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2、对于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从审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起至少保存十年。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按外形特征分类 1:实物证据2:问件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 二:按来源不同划分 1:外部证据2内部证据 三: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 1:直接证据2:间接证据 四:按证据所提供的逻辑证明划分 1:正面证据2反面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所谓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得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按审计工作底稿性质和作用不同划分 (1)综合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中介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2)业务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为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3)备查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是在审计工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具备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 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的定义为: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某个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重要性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1:审计计划阶段 确定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2:执行审计阶段 在不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3:审计报告阶段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不确定 (1)三大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相等按表各自计算,结果如不相等取最低。 (2)方法: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等于基准#百分比 估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兑数 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时,未确定被审计的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应当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并将其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 1:以识别的具体错报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1)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和复核。 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经营计划、预算、决策和其他书面文件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的审查和研究。在审阅书面文件时,在内容上应注意其是否真实、合法;在形式上应注意其要素设计是否全面合理,各要素填制的是否齐全。 复核的重点是各种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中各种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比如销货发票中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是否正确,总账余额与所属明细账余额合计数是否相同,总账余额与会计报表中相应项目的余额是否相同等。 2、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对一般实物资产,由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进行盘点,注册会计师对盘点进行监督;对贵重实物资产,审计人员还可以进行抽查重点。例如,盘点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 检查有形资产能够确定实物资产是否存在,有时还能确定实物资产的状况和质量;但不能确定实物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和计价是否准确。 3.观察 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实地查看。比如,审计人员观察财务部门的工作,可以了解各项职责的执行情况。观察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具有充分性,需要有其他证据佐证。

4.询问 询问是审计人员向有关人员进行的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比如,向有关人员询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两种方式进行询问。由于被询问人员回答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询问取得的审计证据可靠性较差。 5.函证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函证包括两种方式;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肯定式函证是无论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是否一致,都要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否定式函证是指只有在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不一致时,才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 函证适用于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付账款等。由于审计人员直接从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者那里取得函证回函,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获取的是一种可靠性程度比较高的外部证据。但是,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函证的整个流程,从发出询证函起到收到询证函止决不能让被审计单位接触到询证函,否则,函证证据的可靠性就很难保证。对于第一次函证没有答复的,应采用追加程序,继续发出第二封乃至第三封询证函。如果仍没有回复,审计人员应实施替代性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在采用函证法时,还应考虑到被函证对象的信誉、品德、客观性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同时,审计人员应确保函证的内容明确,不为被函证对象误解或曲解。 6.重新计算

浅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浅谈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摘要】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可以分为风险评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在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环节,控制测试阶段则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无法遏制错误产生的环节,实质性程序则是找出上述两种程序提供的可能产生错误。无论如何,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产生重大错报的证据,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审计方法;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可以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程序与实质性程序三个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在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的环节,控制测试阶段则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无法遏制错误产生的环节,实质性程序则是找出上述两种程序提供的可能产生错误。无论如何,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产生重大错报的证据,为出具审计报告提供依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这些方法有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这些方法如何应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下面分别进行简述。 1 风险评估程序 1.1 风险评估程序的概念与目的 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称为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 1.2 风险评估程序作用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必要程序,特别是为审计人员在下列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重要基础:(1)确定重要性水平;(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以及财务报表的列报是否适当;(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4)确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所使用的预期值;(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1.3 风险评估程序内容 风险评估程序内容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1.3.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包括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分,简答两三年考一次,最近是00年考过,工作底稿部分防止简答) 一、审计证据种类 注意:P105而表6-1有错,从来不考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重点):充分性、适当性 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考过3次) 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③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1、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由被审单位负责,决定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同向变动),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反向变动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具体又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又考过2次) ①项目的性质;②内部控制的性质和强弱;③业务经营性质;④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⑤财务状况;⑥时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一)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一,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足够,必须达到最低的数量要求; 第二,审计证据的数量只要足够,决不是越多越好。 判断充分性除了以上5个还应考虑:①经济因素;②总体规模与特征(经常考) (二)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充分性不能影响适当性,即反之不对),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符合性测试时相关事项的证据:内部控制是否存合理;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在所审计的会计期间是否得到一贯遵守。 实质性测试时相关事项的证据:包括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分摊、分类、披露等。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重点,考试频率高,考了7次,03年考了两个客观题)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通常可用下述标准来判断: (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获得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 (3)注册会计师亲自获得的比被审单位提供的可靠 (4)来自内控好的内部证据比来自内控差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可靠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 毕业论文 审计证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院:商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5 月

摘要 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也就成为了社会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为实现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必须要依据审计方案确定具体审计计划来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这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和保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质量控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今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字】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质量控制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social requires real and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agerly,which need the auditors keeping improving the audit quality. As a result, the audit quality has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audit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auditing , the auditors should obtain sufficient,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basing on The audit of specific items and obtaining sufficient ,appropriate audit evid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drawing audit conclusion. B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audit evidence. therefore, finding out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can promote audit work run successfull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auditing quality control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 words】audit evidence,auditor,audit quality control

浅谈变迁中的审计证据

浅谈变迁中的审计证据 审计模式的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基本阶段。本文对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证据的来源、内容和类型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比较,以期对审计证据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标签: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审计证据 审计模式的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基本阶段;环境的发展导致了审计目标的变化,进而引起审计证据在获取方法、证据来源、内容和类型等方面发生变化,本文将对这些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比较。 一、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的审计证据 (一)审计环境及审计目标 账项基础审计出现于16世纪,于17、18世纪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个时期企业资产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只涉及到股东、管理者和公司员工,其审计目标只是为了查错防弊。 (二)取证方法 账项基础审计的初期,企业规模小,业务量较小,主要采取详细审计的方式进行取证。详细审计就是重复会计人员的全部工作,对涉及到的每笔经济业务从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编制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逐一进行全面审查。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明细账与总账和会计报表进行核对的基础上,顺向或逆向核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和会计报表。选择性地运用审查、盘点、核对、计算、询问等基础手段来获取有证明力的材料作为审计证据。 账项基础审计的中后期,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日益扩大,资产负债表审计盛行起来,开始采用抽样审计技术,此时抽样审计遵循会计记账程序的基本原则,运用审查、盘点、核对、计算、询问等基础手段,缩小了审查范围,降低了审查量。 (三)证据来源、证据内容和类型 在账项基础审计阶段,由于企业资产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所有者自己,此阶段的审计证据全部或大多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注册会计师只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料进行审查,或询问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就能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记录,以及其它与会计记录相关的各种财务信息。审计证据的种类较为单一,形

浅谈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

浅谈对会计重要性的理解 摘要: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中最杰出的成果,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 一般来说,审计工作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都会使用到审计重要性这一基本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一、审计重要性与会计重要性的区别 审计重要性与会计上的重要性存在一致性,但并不完全相同,其一致性体现在二者都需要考虑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但二者本质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分属两个不同领域。 (一)会计上的重要性 会计上的重要性是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概念,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重要性原则要求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自己重要的会计事项。重要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相结合,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加以判断,充分表达出会计信息的影响力。企业实行这个原则,有利于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更有利于突出重点。 (二)审计上的重要性 审计上的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依据会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而产生的。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披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然而人们总是期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查后,会计报表中尚存的差错能被有效地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使其不至于影响或改变他们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做出的管理决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已经不可能进行详细审计;而在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为做出抽样决策,不得不涉及重要性问题。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抽样审计下,注册会计师对未查部分是否正确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的判断有关,因此,注册会计师为保证审计质量,必须对重要性做出恰当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地运用重要性原则,如果运用不当,则往往导致审计成本过大,浪费人力和时间;或者审计风险过大,易于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系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系: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审计证据的作用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和基础; ◆审计证据是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经济责任的根据; ◆审计证据是控制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是评价和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明确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 4、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基础; 5、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或备查作用; 6、审计工作底稿便于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 7、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在会计师事务所因执业质量而涉及诉讼或有关监管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时,审计工作底稿能够提供证据,证明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是连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2、审计工作底稿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是评价和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明确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重要依据; 4、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质量控制和监督的基础; 5、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审计业务具有参考或备查作用; 6、审计工作底稿便于佐证和解释审计报告; 7、审计工作底稿可成为审计业务培训的重要资料;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

第六章 审计证据

引导案例 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是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在全世界84个国家拥有合伙人4700名,专业人员85 000人,在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超过了2 000家。安达信2001年财政年度的收入为93.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的10倍。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安达信一直负责其审计工作,并同时提供咨询服务。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得高达5 200万美元的收入。利益驱使安达信帮助安然公司造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2001年10月,安然公司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期间的财务报表,结果累积利润比原先减少了5.91亿美元,而债务却增加6.38亿美元。事发之后,安达信故意销毁了安然公司的大量电子文件、审计文件、以及与安然公司财务审计有关的信息资料,试图逃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美国司法部门于2002年10月16日宣判: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被判5年查看并将缴纳50万美元罚款。这是公司因妨碍司法而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安达信还可能被处以超出非法行为带来的利润或损失两倍的罚款。整个事件真相暴露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信誉受损,客户流失,使具有89年历史的安达信,从此退出审计业务。讨论题: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销毁安然公司的大量电子文件、审计文件以及与安然公司财务审计有关的信息资料? 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性质 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明资料。 审计证据是作出审计结论的基础。 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审计的形态分类,可分为 审计证据: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其他信息 实物证据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实际观察、实地盘点等方法确定某些实物资产的存在性的证据。实物证据适用的资产有: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 其典型的形式是各类实物盘点表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 一、大纲 (一)审计总目标 (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三)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 二、本章重点、难点 (一)审计总目标 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本国的会计准则,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治理的意见。 1.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A 详细审计时期:查错防弊 B 资产负债表审计时期:公证性及差错防弊 C 会计报表审计时期: 在现在期,审计由静态审计进展到动态审计,同时增加了“治

理审计”的内容(包括经营审计、效益审计、效果审计)。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查错防弊和为社会提供公证,而是向治理领域有所深入和进展。现在期的审计工作已比较有规律,且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紧职责,始终是对被审计单位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会计报表审计是审计业务的基础,其他性质的审计业务只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延伸和进展。 2.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 (1)依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 注册会计师收集证据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使自己能够对会计 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 ...........表示意见,并提出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 (2)将审计总目标规定为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紧业务是会计报表审计,发表意见的对象是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则希望注册会计师为会计报表的“三性”做出鉴证,以关心他们做出有关推断或决策。 ①各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关于会计报表往往有着各自的利

浅论审计证据

密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本科) (江西) 毕业论文 (2011 年) 题目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浅论审计证据 分校:九江电大瑞昌工作站 学位论文: 班学级: 号: 09 春会计学本科 0936001204102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蒋娜钰张家珍 起讫日期:2011 年3 月——2011年5 月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本科) 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计(本科)(江西)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日期:日期:

题目: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浅论审计证据分校:九江电大瑞昌工作站 学位论文: 班学姓级: 号: 名: 09 春会计学本科 0936001204102 蒋娜钰 指导教师:填表日期:张家珍 2011年 5 月8 日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审计证据(audit evidence)是审计人员在执行某项审计业务的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而获取的各种凭据。审计证据对整个审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必须以审计证据为基础,离开审计证据而得出的任何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能令人信赖的。同时,审计证据也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审计业务负责人可以通过查阅审计证据判断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审计证据是审计意见形成的重要基础,审计证据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审计意见。通常审计证据的获得,都是相对应于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需要不同的审计证据来证实。审计证据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审计程序可以看成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收集审计证据、鉴定审计证据并做出判断的过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急剧增加,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审计报告越来越受到需求者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审计诉讼不断出现,审计责任越来越重大,这使得审讯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风险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人员必须获取符合特定标准的审计证据,这种标准就是指审计证据的特征。确定了审计证据的特征,能够更好的引导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评估审计风险并且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参照标准。本课题研究内容 要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赖。因此,审计证据是审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主要介绍了审计证据的概念及其意义、重要分类及主要特征并简要介绍了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及评价。 四、参考文献: [1] 张齐新:《审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卞建林:《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2-3. [4]曹志平.理解与科学解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8.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171-179 [6 张成敏。证据学与科学逻辑学[A].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 卷)[M].2002. [7]蒙哥马利审计学翻译组。蒙哥马利审计学(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8][美]罗伯特。K.莫茨,[埃及]侯赛因。A.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文硕译。北京:中国 商业出版社,1990. 论文目录 开题报告 摘要 (6) 关键词 (6)

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注册会计师获取地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口头答复所形成地书面记录,属于().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实物证据 .环境证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您地答案】 【正确答案】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并不能帮助其(). .发现异常变动地项目 .印证各项目地审计结果 .了解被审计单位地财务状况 .确定抽样审计应有地样本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您地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这是试题,分析性复核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要地比率或趋势进行地分析,因而分析性复核可以用来发现异常变动地项目,可以印证各项目地审计结果,了解被审计单位地财务状况,但不能用以确定审计抽样应有地样本量.样本量大小应当根据样本设计阶段确定地预期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等变量确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地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应归属于(). .会计师事务所 .被审计单位 .进行审计地注册会计师 .委托单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您地答案】 【正确答案】 .某会计师事务所年月决定以后不再接受华财公司地审计委托,那么该会计师事务所对华财公司年度审计所形成地永久性审计档案应(). .长期保存 .至少保存至年 .至少保存至年 .至少保存至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您地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若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地后续审计服务,那么,其永久性档案地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地保管年限相同,即与做出中止服务决定地那一期地保管年限相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下列证据中证明力最强地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