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开发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开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生物降解塑料的商业化开发已经经历了30多年,正进入市场化应用的前夜。石油储量的有限性和人类消费的无限性,特别是最近国际市场油价暴涨,使人们原本就已浓厚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降解塑料的兴趣更趋强烈。但是,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实际应用量在所消费的塑料中所占比例还差强人意,2003年全世界生物降解塑料的消费量估计约为100 kt / a。今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打破生物降解塑料大量应用的经济性壁垒是发展生物降解塑料的关键,需要全世界产学研各方共同努力。本文综述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发展简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发展简史

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国开始采用塑料棚膜于稻田育秧,1979年又正式从日本引进并开始使用塑料地膜于蔬菜,随后,塑料农膜大面积推广应用,掀起了一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对中国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做出了贡献。但是,不久,塑料农膜,特别是塑料地膜的大面积应用就带来了问题。至1985年,中国塑料地膜的覆盖面积达到2 400 万亩,消费塑料68 kt,由于不注重捡拾、回收使用后的塑料地膜,地膜开始在农田中累积,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机耕作业,随风飞扬的塑料残膜不仅影响景观,还造成牲畜误食导致死亡。

“白色革命”转化成了“白色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始研发可降解塑料地膜,当时开发的主要品种是光降解塑料———一类采用光敏剂添加于聚乙烯中的塑料。主要的研究和生产单位有: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塑料制品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天津轻工业学院、北京塑料研究所、营口石化研究所、大连塑料研究所、吉林塑料研究所、上海石化总厂塑料厂、上海解放塑料厂、天津塑料制品二厂、天津塑料研究所、天津益农可控降解塑料厂、新疆石河子塑料制品总厂、烟台塑料四厂、苏州塑料四厂等。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中国产业界对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逐渐集中到了淀粉添加型塑料方面,主要为聚烯烃类和聚苯乙烯中添加或共混淀粉的品种。这一类添加淀粉的塑料,其开发的主要推动力有3个:

①当时铁路两旁从火车上倾倒于铁轨两旁的一次性聚苯乙烯餐盒形成的所谓“小白龙”,造成严重的景观污染,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迫使当时的铁道部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以解决这一消费后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用于地膜的光降解塑料,其土埋部分因无法接受光照不能及时降解,为此,有人在光降解塑料的基础上添加可以生物降解的淀粉,试图解决土埋部分塑料地膜的降解问题,这就是当时在中国颇为流行的“光/生物降解塑料”;

③当时欧美,特别是美国,为了解决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在一些玉米商的推动下,一窝风推出聚乙烯添加淀粉的所谓“生物降解塑料”。此风被个别人带到了中国,并在中国推出了约10条进口生产线。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这些被冠上了“生物降解塑料”或“部分生物降解塑料”或“光/生物降解塑料”名称的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的研发和生产在中国达到了高峰,这一热潮一直延续到21 世纪初,主要科研和生产单位近50家,挤出造粒生产线达到了上百条,总能力超过100 kt/ a。

在这段时间,推动上述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产品研发的力量还有国家和地方的科研行政管理机构,立项支持了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和降解塑料地膜的研发,如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降解塑料地膜(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塑料研究所、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降解塑料地膜。

此时,也有单位开展了合成光降解塑料的研究,如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的项目:一氧化碳与烯烃共聚物的合成。

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开始,由于这类不能完全生物降解的塑料难于完全生物降解以及价格偏高等原因,市场始终未能有效打开,迫使许多生产企业先后下马,到目

前为止,仅有少数几家淀粉填充型降解母料生产企业在维持订单生产。这期间,有些生产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的企业转产生产碳酸钙填充的所谓环境友好材料,部分产品出口日本用于供焚烧的垃圾袋,部分在国内用于生产各种餐盒和包装袋。

这段时间,也有一些企业在原有光降解和添加淀粉的基础上研发具有热氧降解功能

的品种,如深圳绿维塑胶有限公司、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所属力高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等。

另一方面,由于考虑到上述含有相当比例人工合成的通用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的塑料

实际上难于生物降解,所以,从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学术界已经开始转向全生物

降解塑料的研发。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资助了一些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基础性研究,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广州化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的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项目,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聚乳酸项目,江西

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热塑性淀粉项目,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承担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项目。另外,还有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天津大学的聚羟基丁酸酯(PHB)共混改性项目等。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中国开始全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开发。科技部对生产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 PHBV)生物降解塑料的科研单位或企业给予了资金支持,中科院联合相关企业对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合物的产业化进行了产业开发。一些民营企业也参与了聚羟基丁酸酯戊酸酯、聚乳酸的产业化开发。

另外,在生物基聚合物的研究方面,中国也已开展了多年的工作。所谓生物基聚合物是指由可再生资源(如淀粉、秸秆等)、二氧化碳、生物聚合物(核酸、聚酰胺、多糖、聚酯、聚异戊二烯类、多酚,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混合物和复合物)等制得的聚合物。生物基聚合物与生物降解聚合物有区别,前者的设计出发点主要是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的,而后

者主要是考虑聚合物使用后的环境问题。由于都是具有环保功能的聚合物,也纳入本文介绍的内容。

中国生物基聚合物先后开展的工作有淀粉、葡萄糖和多糖的接枝改性研究,壳聚糖的生物发酵合成,天然蜘蛛丝的结构及仿制研究,纤维素的可塑化研究,以及模塑纤维素、木质素的应用研究等。由农作物秸秆制得的植物纤维模塑产品和由热塑淀粉制得的模塑产品已经获得应用。

与产品研发同步,标准制定和建立评价体系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取得进展: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了生物降解塑料检测和评价工作的研究和实验室的创建工作。化工部合成材料研究院老化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净化材料研究室、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等单位也能进行部分检测工作。

在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产品中,“降解塑料”地膜的推广应用曾经投入了大量的力量,在典型的产区,对棉花、甘蔗、玉米、烟叶、花生、西瓜及各种蔬菜等,利用不同类型的“降解塑料”地膜,进行了农田覆盖试验,参加工作的有: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农业部环保科研检测所、中科院沈阳林土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和新疆石河子棉花所、黑龙江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上海市农业局和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等。其中,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累计进行了20多万亩棉花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