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某某茶叶产业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立某某茶叶产业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xxx投资公司

摘要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科技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250.0万元,占公司股份62%;B公司出资160.0万元,占公司股份38%。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以茶叶产业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

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某某茶叶产业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

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计划总投资12380.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

资8705.78万元,占总投资的70.32%;流动资金3674.67万元,占总

投资的29.68%。

根据规划,某某茶叶产业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069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3047.37万元,税金及附加253.96万元,利润总额7646.63万元,利税总额8955.30万元,税后净利润5734.97万元,纳税总额3220.33万元,投资利润率61.76%,投资利税率

72.33%,投资回报率46.32%,全部投资回收期3.66年,提供就业职位635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

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

为前提,大量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

测其发展趋势;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

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

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

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

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因此,该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

的为项目决策及审批提供科学依据的综合性分析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

(一)公司名称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二)注册资金

公司注册资金:41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科技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250.0万元,占公司股份62%;B公司出资160.0万元,占公司股份38%。

(四)法人代表

侯xx

(五)注册地址

某某产业集聚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

(六)主要经营范围

以茶叶产业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

某某茶叶产业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了基础设施较为先进的技术中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引进消化吸收等多种途径,不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公司主导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某某茶叶产业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

根据规划,依托某某产业集聚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茶叶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

一、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行业发展经验:

一是全行业逐步形成统一认识,不断重视产业化建设和科学化发展,全国茶叶主产销区呈现合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各级政府持续强化产业政策扶持,有效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推动茶叶产业稳步发展。三是各地区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集群,打造品牌,促进跨区域跨行业交流合作。

四是全行业不断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意识,强化茶叶质量安全防控

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五是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创建多元化茶叶市场营销格局。

六是行业协会发挥服务职能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建设,搭

建交流合作平台。

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目前总体仍呈现出“小散弱”的格局,企业规

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15年我国茶园

平均亩产为67.3kg/亩,较2010年平均亩产水平仅增长1.8%,较

78.9kg/亩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产业效益不均衡、标准化程

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有限是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

——茶叶生产资源消耗度高,“绿色茶叶”仍存距离

有机茶认证茶园不足一成,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茶园建设仍处于被动应付而非主动规划管理的初级阶段。茶叶生产加工中清洁能源普及度低。

——生产方式制约,资源利用率偏低

茶叶生产仍以名优茶为重点,原料侧重细嫩茶青,造成生产资源部分浪费,茶叶单产偏低而茶价偏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从种植栽培到采摘加工环节对劳动力依赖度高,茶叶机械化生产连续性差、全程覆盖率低,阶段性劳动力短缺现象严重。

——产业延伸有限,结构单一

产业仍以常规茶叶产品销售为主要产出,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和服务业规模有限、延展不足、产能过剩缓解能力有限。生产跟风问题普遍,产品同质化严重、内部竞争激烈、区域间差异化不明显,现有资源优势开发和市场预判不足。

——经营方式落后,社会化生产融入不足

经营方式未跳脱行业局限,社会综合生产资源引入不足,对新资源、新技术、新模式的采纳和利用相对偏低。茶叶品牌影响力和拉动作用有限,缺少专业化营销服务机构支撑,品牌价值释放度低。生产主体培育不足,虽已孕育了一批规模企业,但生产规模仍偏低、区域拉动能力有限。

——科技贡献力有限,标准体系仍待完善

茶叶科技转化率低,科技研究与生产需求存在差异。

茶叶标准体系不完善,茶叶生产、检测、销售等多个环节存在标准缺位现象。

生产信息化程度弱,市场信息指导生产结构调整的周期长、影响差。

——国内市场产销脱节,结构性过剩明显

国内市场产能消耗能力不足,生产与消费脱节,导致消费市场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各渠道拓展能力有限、价值释放不足,市场空间差异明显,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产品渗透率偏低,导致全国市场部分形成挤压,部分出现真空区域。

——出口低位徘徊,国际市场空间有限

我国茶叶出口量始终震荡不前,短期难以形成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