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关及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人们从事生产活动要相互结成的一定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的要素是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们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经济规律: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一切经济规律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一点是与自然规律相同的;
自然规律,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或是生物的等,都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的存在。
经济规律,是人们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即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运动的规律,虽然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但它具有客观性。
(2)经济关系具有客观性,但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具有的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交换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
3、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4、商品就是二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另有些东西虽然是劳动商品,但未形成使用价值,也不能形成商品;还有些东西,既是劳动产品,又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己消费的,也不是商品。
对立性: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实用价值;对于生产者,拒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这种臭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重点)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
∙通货紧缩: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情况;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1)、它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社会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刺激商品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黄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前提条件:社会分工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生产者所有
第三章市场经济
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2、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3、资本流通的总公式:G—W—G’(G’=G+三角形G)
4、资本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的增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殖之间的矛盾。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2)第二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意外,不占有生产资料。
6、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就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门资本
可变资本:就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8、剩余价值与可变价值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其公式是: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9、绝对剩余价值: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11、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1、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重点)
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4)、预付资本的多少
4、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
5、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6、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累: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有两个特征:
∙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累,要受到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
∙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的积累所引起的积累就越分散。
(2)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与资本积累的不同点:
∙它不是各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组合的结果;
∙它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机社会资本再生长
1、产业资本: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与这个三个阶段相联系,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此时,货币在这个阶段上已经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A
G—W—Pm (W 代表商品A 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就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所以,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
(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为生产阶段。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A
W ……..P……W’ (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P 表示生产过程W’ 表示P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为收买阶段。
用公式表示为:
W’—G’(G’表示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