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成就,兰州,历史渊源]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摘要]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的优秀雕刻家和继承人,探讨了兰州刻葫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关键词]兰州刻葫芦 ;工艺美术;写意葫芦

在我国的葫芦市场上,北京有纸模葫芦(也叫范制葫芦)、天津有押花葫芦(也叫砑花葫芦)、山东有烙葫芦,而兰州有雕刻葫芦。兰州雕刻葫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虽然它与牙、玉、木、石雕刻所用的材料及表现手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艺术价值丝毫不比其他雕刻逊色。随着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雕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工艺美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渊源

说起兰州刻葫芦的历史,第一人应是王裁缝,但从有记录的真实姓名的人中说开来,则首推李文斋。据说当年李文斋刻得好的,一个葫芦能卖一个大洋。李文斋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他将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十八罗汉、渊明赏菊、《桃花源记》、《兰亭集序》、《赤壁赋》等故事、传说和诗文变成刻葫芦作品,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引起了工艺美术界的瞩目,从此使兰州刻葫芦得以名扬天下,登上了工艺品的大雅之堂。

二、兰州刻葫芦三大家族及其艺术成就

从李文斋时代发展到现在,兰州刻葫芦的艺人队伍日趋庞大,最有名的是以陈家、阮家和王家为代表的三大家族。

(一)陈氏家族及其成就

陈氏刻葫芦第二、三代后继有人,陈唯一的两个女儿陈红、陈兵等都是甘肃省名列前茅的艺术人才,和父亲一起被业内誉为三陈。目前陈家三代计有15人从事微雕葫芦的创作和经营。他们打破以往刻葫芦只有单色的古老模式,大胆创出多彩葫芦,使画面更加丰富。

(二)阮氏家族及其成就

阮家早期的代表人物是阮光宇,它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营镇一个书画世家。他把高超的诗书画印修养和雕刻技艺引入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中,不仅把兰州刻葫芦艺术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也奠定了阮氏微雕葫芦的根基。他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刻葫芦这一民间工艺更臻完美。他还组建了兰州特种工艺社,推出专业刻品,使兰州刻葫芦大放异彩。20世纪50年代被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片在国内外介绍。史志称他为刻葫芦专家。

阮氏微雕葫芦也后继有人,其子女阮琦、阮琳、阮力和弟子吕崇辉都是其中佼佼者。

(三)王氏家族及其成就

王家即王德山一脉,这也是直承李文斋技艺的唯一一个世家。王德山祖籍山东,清末时其父辈移居兰州,以种地为生。王德山没上过学,但他喜欢画画,且很有天赋,在李文斋死前一两年才拜师学刻葫芦,后来技艺大进,留下了不少传世珍品,因其不识字,其作品刻好后,通常都是别人代为题款。王德山继承了李文斋遗志,博采中国传统画技之长,仿刻出历代名家的名画作品,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题材更加广泛,雕技更加精良。王德山刻葫芦开始从民间走出国门,畅销西欧各国。王德山的作品,曾在20世纪70年代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作品《抗美援朝》、《刘胡兰》等被国家永久性收藏。20世纪70年代,王德山与其师兄陈唯一合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刻葫芦《桃园问津》(诗配画)也被国家收藏。

王德山有四个儿子,长子王家弟攻书画,后来失踪,下落不明;次子王玉山即王小弟的父亲,在刻葫芦方面也是行家里手;三子在北京,也以刻葫芦为业,唯第四子脱离了祖上的技艺。写意葫芦即是王家的第三代传人王小弟的独创技艺。近年来,王小弟的创作情况和作品屡屡见诸媒体。他的作品《张果老倒骑驴》,笔力拙朴,简单意幽,用的就是写意手法。以前的刻葫芦只用针,全是线条组成的图案,他既用针又用刀,线面结合,把中国画的画法和意境糅合在雕刻中,如一幅写意水墨画。

三、结语

兰州刻葫芦其实并无门派之称,这几个葫芦世家只是几代人从事雕刻或者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并不代表其中某一个人在艺术上的水准一定能够开宗立派。众所周知,家族传承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艺术上的成功与否除了要勤奋努力外,还要看个人自身的艺术天赋及创新能力。目前的兰州地区,雕刻人员数量并不多,兰州是刻葫芦的发源地,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很多年轻人们都不愿意从事手工艺这个行业,导致雕刻人员的数量在锐减,兰州的几位大师的后代从事这个行业,虽然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品意境已经不如前辈,多局限在模仿前辈、没有创新的境地,这门手艺面临着如何发展和传承的问题。

[参考文献]

[2]阮文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作品选[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