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土建筑的重要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土建筑的重要形式——土窑洞
在黄土高原一些地区上有一种特有的民居形式——窑洞,窑洞是很一种很古老的名居形式,一说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我没有考证过,不过确实和史前人类居住的洞穴比较相似,足以看出其古老。由于窑洞有很多优点,故现在仍在被一些人使用。
首先,窑洞按构筑材质大致分为土窑洞和非土窑洞(石质和砖质);按构筑方式大致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锢窑等。
锢窑大多都是非土窑洞,锢窑是在平地用砖石垒砌而成的,锢窑是独立式的窑洞,不需要依山靠崖,但又有窑洞的很多优点。由于其材质的原因,其造价较高,所以这种窑洞的主人一般都比较富裕。锢窑从建筑形式上说是砖石建筑中的拱券式,而非生土建筑,我今天主要说的是生土建筑,故在此不对锢窑做详解。
靠崖式和地坑式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生土建筑中的土窑洞,以下我详细介绍一下。
靠崖式是最常见的一种窑洞形式,将其细分又可分为靠山式和沿沟式两种,窑洞都是以“掏土”而构筑,靠山式就是首先把倾斜的山坡“刷”垂直——此“垂直”并非绝对垂直,为使窑面有更好的直立性一般都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一般视其地理条件将窑面修为“一”字型(一个窑面)和“凹”字型(三个窑面),然后再在刷平的窑面上来打窑洞。
沿沟式是在一边临沟的平地上,从临沟的一方掏土,掏掉一定深、一定高、一定宽的距离(掏掉的空间越大,可以打出的窑洞越多,院子也越大),则成为“槽型”(大多为槽型),则形成“窑面”,然后就可以打窑洞了。
“正窑面”(又叫“庄背子”)(“凹”字型为例)窑洞一般以三、伍、七、九单数出现,但也有双数——视其地理位置和经济(经济实力不好就有些随意)。正窑面上最中间的窑称为“中窑”又叫“正窑”,由于每孔窑都有“炕”,所以中窑也是可以住人的,一般住家中辈分最高的人,中窑还有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充当家中的“客厅”,来访的客人就被安排到中窑接待,对客人的尊重,这表现了黄土高原人们的厚道,好客,纯朴……中窑两边的是“偏窑”用来居住的,一般充当卧室和客房,正窑面上最边上的叫“边窑”,左边的边窑大多用做厨房,所以又叫“灶窑”;“翼窑面”(又叫“庄膀子”)窑洞一般比较随意,数量按窑面的长短来定,由于翼窑面高度不规整,所以翼窑面上的窑洞大小也很随意,和正窑面衔接处的窑洞也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住的是家中辈分最低的人,诸如子女之类的,而再往外的窑洞大多不够规格,所以被称为“窑窑”,一般不住人,用于放一些小的杂物等。
在这种庄院里面,基本上一切的一切都以窑洞的形式出现,比如厕所,猪圈,羊圈,鸡窝……但它们都不在庄内,一般都在院外,另外很多庄院都是没有院墙的,我觉得是因为黄土高原的人们很质朴,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偷盗这个概念(院墙最大的作用就是防盗),我亲眼见人家出门不锁门,基本上没有见过锁子。
地坑式就是所谓“平地窑”(又叫“地坑院”“暗庄子”等)此庄院出现不是很多,主要出现在没有山坡,沟壑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建造比较困难,首先在地上挖一个一定长度、一定宽度、一定深度的方形的地坑,然后四壁就成为窑面,再在四周打窑洞,由于这种完全围合的形式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故被称为“地下四合院”。由于这种院落的奇特形式,使之为窑洞更添加了一些神秘色彩。此种窑洞出现较少补光是因为建造比较困难,还因为它较靠崖式窑洞为潮湿、排水不易,光线更差……
由于其独特的形式,人们对它的排水和人的通行很好奇,我在此做一个介绍:
地坑院中的排水主要采用渗水的方式,在院子中挖一个一定大小的坑,名曰:“渗坑”,若有降水则将水全部引入渗坑,由于黄土质决定,水很容易就渗入地下,一般情况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渗坑会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万一有暴雨来临,地坑院还是有被淹灌的危险。另外,渗坑还有一个大缺点,如果挖的大了会影响院子活动区域的大小,挖的深了又会造成小孩等溺水的危险,挖的小或深又会减少渗坑的容量……
人的通行方式则是在一边打一个窑洞,窑洞是以上坡的形式而打的(或者说是一个上坡的隧道),此“隧道”直通地面。为使通道不是那么黑暗深邃,隧道打到一定距离,直接从上面挖下——也就是说前面是隧道的形式,后面就是一个没有顶的隧道。这种通道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如果上面的水路修的不完善,雨天上面的水会顺着通道直接流入院子中,给渗坑又增加很大的负担。
下面我们说一下窑洞的构件
1、山墙,窑洞口要砌起一堵墙(以前用于砌墙的材料都是土坯,也有用纯木材建的,后来很多人都用砖来代替,既美观有结实)此堵墙被称为“山墙”。山墙的作用主要是封闭空间,使窑洞内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
2、门墙,门墙是嵌于山墙内的,不能活动。门墙的下方有门槛,门槛和门墙是相连的,门槛的高低有所不同,用于表现贵贱。
3、门,门连接于门墙上,门大多是木头的,现在也有很多用钢材的门。门有两扇开和一扇开之分,一般中窑都用两扇开的,以体现其尊贵,其余大多都为一扇开。
4、窗,以前的窗子大多直接嵌于山墙内,没有窗扇只有窗格,并且没有玻璃而直接用纸糊的,所以通风采光都不是很好,现在有很多用的都是现代的窗户。
5、活头,门之上有个可以活动的类似于天窗的东西称为“活头”,由于以前窗子的局限性,活头直接担当通风采光的作用。
6、天窗,天窗一般是不封闭的,就是只有窗格,也不用纸糊,也是通风采光的作用,厨
房的天窗有抽油烟机的作用。
7、炕,炕不只是睡觉的作用,还有沙发的作用,用来坐的(不过现在有很多窑洞里也设有沙发),冬天还是取暖的工具。
其余的物件都不是绝对的,故不多做列举。
黄土高原上为什么出现这么独特形式的窑洞,其形成的因素一下做一列举
1、地形,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大多是山区地形,人们可以直接利用山沟,土崖。
2、地质,黄土高原黄土层厚有挖掘的可能性,土质有粘性所以又很强的站立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
2、气候,黄土高原是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为窑洞的长期存在提供条件。
3、经济,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较为落后,故多以直接运用自然较多,挖掘窑洞能减少经济开支。
4、其他,平地较少,多作为耕地;木材较少,无法建造木材架构建筑;其他建筑材料较少
窑洞这种形式的建筑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很多让它从在的理由,下面介绍一下窑洞的优点
1,冬暖夏凉,由于窑洞内与外界有很厚的土层相隔,密封性较好,夏天太阳晒不透,冬天又有能很好的防寒气,加之窑洞内有炕,又能给室内加温,所以冬天基本就用不上专用的取暖设备。
2,环保,建造窑洞完全是纯天然的,没有建筑垃圾的产生。室内没有现代材料的装饰,都是纯天然的,对周围空气没有任何影响。
3,防火,建造构件基本没有木头以及易燃新材料,土质的山墙能有效的阻挡火的倾入。4,噪音小,厚的土层能有效的阻隔噪音,窑洞一般建造地都远离闹区,所以窑洞是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