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0-08-20T10:22:34.7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隋丽萍[导读]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是指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

隋丽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246-01

【摘要】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目前,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亦日益增多,已引起注意。【关键词】宫劲护理糜烂

1 病理变化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是指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还可能在腺体深部有黏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但表面多光滑,最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宫颈变硬。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一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约1cm,色红,呈舌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根部多附着于宫颈管外口,少数在宫颈管壁。宫颈腺囊肿,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深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表面光滑,呈白色或淡黄色。

2 护理评估

2.1 临床症状评估与观察

2.1.1 询问患者病史及起病原因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无近期手术史或急性盆腔炎史。

2.1.2 评估患者阴道分泌物情况阴道分泌物增多,由于病原体、炎症的范围及程度不同,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气味也不同,分泌物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伴有息肉形成时易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2.1.3 评估患者有无腰骶部不适当炎症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每于月经、排便或性交时加重。

2.1.4 评估患者孕产史宫颈黏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过,可造成不孕。

2.2 妇科检查

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

宫颈糜烂是子宫颈炎最常见的病变,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

另外,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3 护理问题

舒适的改变与腰骶部疼痛及下坠感有关。焦虑与接触性出血及不孕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

慢性宫颈炎一般药物效果欠佳,且有可能癌变,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顾虑和不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如治疗时间长、不孕等。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定期复查。

4.2 治疗护理

4.2.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为期3~4周,病变较深者需6~8周,宫颈转为光滑。常用方法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固疗法及微波法,各种治疗方法大同小异。治疗时间应选在月经结束后3~7日内进行,有急性生殖器炎症者列为禁忌。

4.2.2 物理治疗的术后护理在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许出血。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以免发生大出血和感染。治疗后需定期检查,第一次一般为术后2个月,月经干净后复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复查时应注意有无颈管狭窄。

4.2.3 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过去局部涂硝酸银或铬酸腐蚀,现已少用。参考文献

[1]马耀县.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1 000例[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邓敏瑞,陈燕辉、黎丽贞,等.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比较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