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输入输出分组讨论形成性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39-02
1 引言
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第17页)《教学要求》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

但是口语教学效果欠佳,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

作者以郑州轻工业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两个个班共一百名学生为测试对象,通过对他们语言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宽度、话语的长度和连贯性、灵活性和适切性这六方面做出测试,试图寻找出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的测试分为三项:第一项为一至两分钟分钟的自我介绍;
第二项为三至五分钟的面谈,免谈中涉及的话题均为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如:天气、购物、爱好等;第三项为六至十分钟的对话,要求学生能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较为深入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每项分值均为十分,分别测试学生口语能力的六个要素:
(1)语言范围及准确性: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范围及其语音、语调以及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程度。

(2)话语长短及连贯性:能否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连贯的发言,交流质量和话语量。

(3)灵活性及适切性:根据不同场合选用适当、确切的语言的能力。

九十名学生的成绩如下: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项测试内容中表现最好,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学对语法及词汇的重视度;第二项得分次之,而第三项得分最低,这也体现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正确性,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和交际能力。

3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法
3.1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跟被测试学生交谈发现,尽管许多同学认为英语口语的学习比较困难,但他们还是非常渴望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抱有“藏拙”的心理,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越藏越差”的恶性循环。

所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首
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学生在练习口语时难免出错,教师不应把错误看作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消极因素,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表述中正确的一面;同时,将严重的错误记下来,待学生说完后再予以纠正。

这么做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并且可以使严肃的课堂气氛变得张弛有度,为学生练习口语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earl stevick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放在‘教学原则’之前。

”(stevick e.“success with foreign languages”.p151)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是教学效果优良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要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要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时间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

”(邵永真、应惠兰等,《深入探讨教学原则,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38页)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字典”的形象,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削弱了学习的效果。

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自觉转换角色,积极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不断鼓励他们进行练习。

教师只需对课程内容,进度进行引导;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2完善语言输入与加强语言输出
“语言信息主要有‘公式化表达法’(formulaic expression)和‘熟悉语篇’(intimate discourse),这些语言信息是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基础。

”(高海虹,《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第77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托教材,鼓励学生熟记一些语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扩展自己语言的维度和深度,提高语言输出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对激发性输入(motivating input)和激发性输出(motivatingoutput)予以高度重视。

“激发性输入指的是真实的,能对学习者产生较强吸引力的语言材料,如英文歌曲、趣味故事、诗歌、原版影片等。

”(高海虹,《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第78页)教师可以节选出英文电影或英美名人演讲,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改善自身的语音语调,并培养语感。

在模仿过程中,要先教导学生了解英语发音的基本规律,再鼓励学生多听常练,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激发性输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法律法规,行为准则,语言文化,这不仅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大有裨益,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通识教育的发展。

“激发性输出指的是与学生切身经历、体验紧密结合的,或是能激发学生丰富想像力的话题。

”(高海虹,《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第79页)课堂教学中话题的设计要在具有常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力争富于时代感。

常识性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而时代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虚假广告、移民热潮、高房价,就业难等问题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深
入思考。

3.3以多样的分组形式开展大班口语教学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人数约为40-60人,这样的班级规模对于口语教学明显过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难题。

在口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课时内完成特定的口语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参照由教师制定的口语能力评估表,对自己的表现给于评估。

完成教师布置的口语课后作业后,学生可根据口语能力评估表,对同伴的表现做出评估。

brumfit指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

这些练习形式都是从复述故事、角色扮演、画面描述及讨论这四种基本形式稍作变化而来。

”(brumfit.c.j.“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p162)下面总结一些课堂常用的分组口语活动形式:
(1)两人或三人一组的自由对话:
话题选择可以集中在日常交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如:谈论天气、问路、餐厅点菜、邀约对方参加某项活动、购物、谈论业余爱好、运动等。

(2)四人以上的小组活动:
话题选择可以针对引发争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必要时可以进行辩论,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类小组活动主要包括专题讨论会、小型辩论会等。

(3)其它小组活动形式:
这一类活动包括看图说话、看幻灯片设计故事情节、观看影视作品讨论观后感、拼字大赛等。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又是怎样的呢?罗家琼指出:“小组讨论中几需要小组成员的顺利交流,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强调学生自主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并未减弱。

教师作为学生口语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不容质疑。


3.4完善口语评估体系
由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常规的考评和测试手段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进步与否,故而完善口语评估体系也是提升口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

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档案袋(portfolio),这个档案袋中记录了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可以表明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学习的投入度,进步与否以及学习成果。

在一学期16~18周的教学时间中,教师可布置课内口语任务四至六次,学生可利用这些任务进行自评;教师也可布置4~6次
课后口语任务,让学生为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估,即他评;学期中,教师还可进2~4次口语考试来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每次评估后把评估表(包括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估)放入学生档案袋中。

期末口语考试前,根据学生档案袋中的记录算出个人自评、他评及师评的各项得分。

期末口语考试后,按照平时口语实践和期末口语考试各占比例算出个人本学期口语成绩(阶段性终结性评估成绩)。

4 结语
社会的发展呼唤具有高水平英语口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也使得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紧迫性日
渐加强。

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语言输入与加强语言输出;以多样的分组形式开展大班口语教学并完善口语评估体系有助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罗家琼.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课堂小组活动[j].西南师
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
[3]邵永真,应惠兰等.深入探讨教学原则,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a].外语界,1998(1).
[4]stevick e. “success with foreign languages”[m]. london:prentice, 1989.
[5]brumfit.c.j.“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6]高海虹.如何开展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外语电话教学.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