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经典战术--三角进攻、挡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BA战术理论:三角、挡拆、双塔、普林斯顿、跑轰、等战术分...
作者:天道酬勤已被分享483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我们在看NBA球赛的时候,球员的配合恰到好处,球的运转很流畅,场面煞是好看,这都是因为教练的战术布置得精湛和球员的执行力强,而我们往往只看比赛,却不知道战术为哪般?下面我们大家就来探密一些NBA著名的战术体系,为我们以后更能读懂比赛,丰富我们更深地篮球知识。
[“禅师”菲尔-杰克逊的三角战术]:
三角进攻,也叫三位一体进攻或边线三角进攻。
简而言之就是包括进攻方一侧三名球员组成的“三角”和另一侧两名球员在内的进攻体系。
一个有背打能力的球员做轴。
两个具有攻击性的外线和轴心球员形成三角形的站位。
这样如果不包夹内线就可以单打!包夹外线就会有机会。
而且弱侧还有空切的机会!但是这个战术要求轴心球员的意识
相当的好。
比如之前的乔丹。
现在的加索尔。
三角进攻这一战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和本世纪初的湖人王朝而名声大噪。
尽管这一战术是在先后担任上述两队主教练的菲尔·杰克逊手里发扬光大的,但是杰克逊并非该战术的创始人。
如果追根溯源,将三角进攻引入公牛队的构想来自于杰克逊担任球队主教练时的搭档———助理教练泰克斯·温特,温特对于三角进攻的了解则始于他在南加州大学(USC)时的教练萨姆·巴里,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
“三角进攻体系不仅是一项篮球战术,也是一套哲学
理论,是经过了思索与提炼、能够帮助球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宝贵财富。
当球队从防守方转换为进攻方时,确保球员能够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地在对方的半场各就各位。
”———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如是说。
每个球员要间隔4.5米到6 米(这是NBA 球员的标准,高中生间隔的距离则以3.6米到4.5米为宜,大学生则是4.5米到5.4 米),不论是在强侧(防守球员多的一侧)还是弱侧(防守球员少的一侧),看上去都是一个三角形。
但是不论后卫、前锋还是中锋,他们的站位并不是固定的,在不破坏三角形的前提下,球员们的站位完全可以交换。
一旦站位开始交换,也就是三角进攻开始的时候。
正如杰克逊所言:“对于三角进攻的认识,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它专为有才华的球员量身定做。
三角进攻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那些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球队增强其在进攻端的实力。
”尽管如此,想要成功使用三角进攻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1.突破。
球员必须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快攻。
2.拉开。
球员之间的间隔距离对于进攻的效果至关重要。
菲尔·杰克逊认为,球员们彼此之间合理的距离
应该保持在4.5 米到6米。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看清防守球员的情况,进攻方球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3.无球跑动。
虽然观众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有球队员的身上,其实无球跑动对于比赛的影响远远超出观众们的想象。
合理地无球跑动会给持球者更充裕的时间、更多的选择。
4.前场篮板球。
投篮不中的时候,球员必须做到足够强硬地争抢篮板,不至于因为进攻未果还让对方快攻反击。
就像菲尔·杰克逊所说:“从你抓到前场篮板的一刹那,又一次进攻就开始了。
”
5、掩护就是进攻队员之间的一种战术配合,反掩护就是进攻持球队员传球后为给自己做掩护的队员掩护的战术;双掩护就是双人轮番掩护持球队员;
6、关门就是两个防守队员合理夹击一个进攻队员
7、三角进攻就是进攻队员组成一个三角型!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
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
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
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
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
不过三角进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进攻,它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
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了解球场上的每个位置。
而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三角进攻所有的战术变化的。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
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
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1、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2、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
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
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
低位。
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比如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
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
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
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请看上面的那副战术图。
中锋的防守者为了防止球进入内线或者传给中锋,他就必须站在中锋得同侧或者实行绕前。
如果他绕前,那他就丢掉了他在篮筐和中锋之间的位置,是中锋获得了通过高调球,
或者同侧的快速传球直接面对篮框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
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
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
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
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
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
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
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
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
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
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
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
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
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
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
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于三角进攻:
湖人队的三角战术(triangle offense)、火箭队的普林斯顿进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挡切战术(motion offense)衍生而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三角战术于Phil Jackson在1995所出版的「公牛王朝」书籍里界定的原则为:
一、持球员必需要切入、传球、投篮等三种威胁来突破防守。
二、攻势必需涵盖整个半场。
三、进攻要有空间(space)原则。
四、攻势应确定球员与球是同一目标(寻求空档或攻篮)迈进。
五、每次投篮,其它球员应有进攻篮板、预防快攻的妥善布阵。
六、每次传导球的准备攻击,都会制造防守方无法兼顾的空档。
七、攻势应针对球员特性来设计。
三角战术已经帮助菲尔-杰克逊获得了11枚NBA总冠军戒指(其中公牛6枚;湖人5枚),他正在为他的第12枚戒指而努力着,所以三角进攻是最具威胁的战术!
[杰里-斯隆的挡拆战术]:
比如你是后卫
和你配合挡拆的是中锋或大前锋
当你运球至你需要挡的位置的时候(当然你是有一个人防守你的,中锋也也有防守),中锋就上来挡在防守你的人一侧,然后你就从中锋挡的那侧过去,这时候防中锋那人就会上来补防你,中锋就在这时候迅速转身就会出现一个空当,然后后卫传球。
中锋把球扔进去就是。
这整个过程就是挡拆``
挡拆战术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我挡人,背人的时候.我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带球.那么要是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对手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而我方的队员是处于静止不动状态的,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给移动的.那么如果是我在控球,我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或者造成包夹.而在我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我方的队员通过快速移动和跑位,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我就及时的
把球分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这就是拆球.在NBA联盟里,很多情况都是采用一对一防守.联防很少有,所以挡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挡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一般控球队员都要是属于联盟顶级水平的.比如纳什,德隆等等.
在以前太阳队里,纳什和小斯的经典挡拆已经被人熟记于心,而他们的挡拆战术,最后的战术终结者基本上都是小斯.这就是把挡和拆都充分的利用了.而至于看湖人队的比赛,科比和加索尔也做挡拆配合.但是更多的时候依靠科比的超人能力,闪开一条缝就猛突上篮或者是直接投篮命中,加索尔获得的机会很少.这样的挡拆就是在业余篮球比赛里经常用的不完全挡拆.
不过话说挡拆,NBA历史上最成功的挡拆配合那还是90年代爵士队的“犹他双煞”:卡尔-马龙&斯托克顿.两人把挡拆战术演绎到了极致.前两年爵士队的德隆和布泽尔就很有马龙&斯托克顿的影子在里面,这也让爵士队的主教练杰里-斯隆看到了希望,决定以两人组成球队的核心来打造未来的爵士队,为此球队的前头号球星基里连科就非常的恼火.斯隆在10年前几乎要走到了顶峰,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不知道现在的爵士队命运会如何,但是感觉07-08赛季的爵士被人忽视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狠角色,时隔10年后,再次进入西部决赛,也证明了斯隆复辟的决心和对过去的怀念. 想要完全防住挡拆不太现实。
挡拆就是为了主动形成错位单打的机会,进攻一方是主动方,只要有人主动出来做挡拆,另外一个进攻队员只要和他挖着肩膀过去,就肯定会形成错位。
防守方可以做的只能是尽量限制挡拆。
防守时需要看对方的技术特点,如果对方的控位是投篮特别准的那种,防挡拆时就不能绕过了,肯定需
要挤过,必须时刻保持在持球队员的面前,不能让他轻易获得出手的机会。
如果对方是突破型球员的话,那当然要绕过,而且一定不能换人防,还得小防小,如果是大防小的话,很容易造成上篮的二加一。
[格雷格-波波维奇的双塔战术]:
双塔战术:顾名思义,是依靠两名大个子球员执掌内
线的一种战术。
在防守上,两大高度可以在威慑进攻球员以及补防封盖的方面完成任务;篮板上,两大高度的篮板控制力可想而知比一名中锋要占优势;进攻上,双塔战术在高举高打的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双塔的进攻战术:
其一,一名大个子球员A站高位,另外一名大个子球员B在内线要球,A将球直接送到B手中,接着A向内线直接切入,B选择传球给A,由A完成上篮或者扣篮得分。
或者B选择单打防守球员,而A在B出手的时刻,迅速向篮筐方向移动,凭借高度获得进攻篮板的优势;其二,A站罚球线附近高位,B球员内线要位,B突然向底线移动摆脱防守球员,而A通过高度优势直接过顶绕过B身前的防守球员把球送到B手中,B直接上篮或者扣篮得分,而A同样在B出手的
时刻冲到内线尽可能获得进攻篮板;其三,A站低位接外围球员喂球单打,B球员站弱侧低位,当A遭受到球员包夹时,传球给B完成得分,或者B直接走半圆弧移动到篮筐正面,接A传球后投篮得分,同样可以B在篮筐正面获得球后,A迅速移动到原先的无球侧低位,B重新把球回到A手中,由A完成得分。
双塔的防守战术:
其一,大个子防守球员A单兵顶防进攻球员,当进攻球员企图用假动作或者脚步倚靠等手段摆脱A球员完成进攻的瞬间,大个子防守球员B上前补防完成封盖;其二,A防守的时候,B直接上前包夹,利用两大高度相对肢体长度的优势造成进攻防持球球员失误;其三,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一旦进攻方内线球员获得外围的过顶传球避开了A则B已经上前包夹;其四,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如果发生进攻方企图过顶绕过A球员把球送到禁区,B球员立刻上前包夹,通过A和B两名大个子球员前后干扰进攻方内线要球球员,直接造成无法接球或者接球失误。
双塔战术的基本落位是左右低位各一人,或者高位低位各一人,两者相辅相成,除了基本战术的构成之外,双塔球员更多使用本身的身高臂展优势完成比赛中的禁区优势。
而双塔战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进攻上,至少其中一个高度需要拥有高位能力,否则的话,只不过是内线两大站桩,而缺少进攻战术上的纵深度,那么进攻就很难打得开;而除此之外,娴熟的传球能力与篮板意识同样是双塔战术必需的两个重要因素。
这个双塔战术也是全队的战术,只不过以2个内线为主,也讲究全队的跑位,就像波波维奇研究的{{罗宾逊和邓肯}}双塔战术:
1.篮下攻击时,他们总是保持在篮框的一左一右,从来没有挤在一侧,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篮下的范围.(俗称"篮下的流氓战术");
2.保持一人在低位接球,另外一人从篮下往外游走,一个是直接撤到罚球线,如对方防守球员跟出来,则低位拿球的球员进行单打,如遭包夹,分到罚球线另一人做中投,如无机会则将球分到外线找三分的机会,或者进行外线的突破,外线球员战位通常是45度角和弱侧的底角.另外一种是内线往另一侧的底线游走,然后通过挡拆,有球员从中路切入做接球上篮,如无切入机会则游走的中锋回到罚球线,进行刚才说的战术,
3.中锋先往篮下走,先做压制,突然提到罚球线正对篮框接球,或者是一侧的30度的地方,目的在于拉出对手中锋,撤空篮下,同时另一人迅速从弱侧压到篮下,形成以大吃小的进攻优势局面,如果对方中锋没有跟出,则进行罚球线的跳投.
以上3种是最基本,最常见的马刺双塔战术,但场上
球员也会应变,如战术2中的中锋从底线游走出去之后拉到弱侧的30度角到45度角之间,同时低位拿球者将球分到弧顶,然后迅速转移到弱侧游出的一人进行攻击.
双塔的最基本的战术思想是利用一个内线拉空篮下,使另外一人内线能形成身体对抗较为有利的局面,(俗称以大打小).
战术始终是战术,还需要有能力的球员去完成,由于马刺双塔都具备篮下强吃和中距离跳投的能力,所以才产生了这套战术.如果欠缺中投能力,对方中锋也不会跟出来,这样的话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双塔了.波帅用这套专门为石佛和海军上将量身打造的双塔战术拿下了马刺的头两个总冠军。
[里克-阿德尔曼的普林斯顿战术]:
“普林斯顿进攻”法则简介:. ●永远想着变向。
●每一种防守都能被破解。
●5名球员必须协同作战,不自私比头脑更重要。
●球员位置不再按照传统的1-5号划分,而是一个固定位置球员+四名其他球员。
●进攻的核心是空切、传球和手递手传球。
●进攻的实质是空切,而不是掩护,而是往没人的地方跑。
●用击地方式把球传给跑到空位的球员。
●让中锋站在高位,把禁区拉空。
●不要朝球的方向跑。
●每次进攻有可能会跑5、6套战术。
●如果你防守的球员投中了3分,如果你防不住他,就在进攻时从他的背后空切,这相当于踢他的屁股。
●时刻阅读对手的防守,一旦有机会,就去后门。
简单说,普林斯顿进攻是由原国王助理教练皮特·卡里尔发明的,但后来由阿德尔曼把它发扬光大的!这种打法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不断地传球,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
该战术十分注重“空间、实际、观察、执行”四个环节,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普林斯顿战术是以前国王队赖以成名的战术,讲求整体合作性.
详细的说,普林斯顿是美国著名大学,以学术著称。
“普林斯顿打法”是由皮特·卡里尔发明,他曾用这种打法率领普林斯顿大学这样一所没有一名学生享受体育奖学金的学校在NCAA获得500胜,并创造了14次失分最低纪录。
“普林斯顿打法”的格言就是“强壮能占弱小的便宜,而聪明能占强壮的便宜。
”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
”人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球动指不断地传球,分享球。
其中反跑是普林斯顿打法的招牌。
“普林斯顿打法”十分注重“空间、时机、观察、执行”四个环节。
1、空间指:场上队员之间的位置、距离;
2、时机指:传球、跑动、反跑的时机;
3、观察指:观察对方的防守站位;
4、执行指:执行基本技术。
这种打法注重内线传球,内线指挥。
实行这种打法的中锋叫组织中锋。
在球场上,五个人都会传球,都能投篮,都爱组织,坚持整体篮球和团队精神。
普林斯顿进攻战术体系,由原来的国王队助理教练Pete
Carril创始,因为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篮球队任教时的标志性的“后门”战术而得名。
此战术进攻体系,主要定位在不断的传球、挡人和有意识的无球跑动,通过一系列的配合,在篮下创造出空当,使得进攻一方轻
松得分。
这种战术的格言就是“别扭头,否则你就开了后门!”此种进攻战术分为低位进攻和高位进攻两种,第一部分将主要介绍低位进攻:
战术的第一步:寻找中锋。
普林斯顿进攻战术的理念就建立在将球交给中锋,然后让中锋成为进攻组织者。
所以不管是在攻守转换中还是阵地进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中锋”,也就是场上的5号球员。
战术的第二步:站位。
进攻队形将以中锋在有球一侧的2-2-1站位开始。
在这里起到决定作用的将是你的外围队员能否更好地向中部移动。
如果你的球员都是可以在球场的两端运球和传球的人,那将会更加有利于这个战术
战术的第三步:第一次切入。
1号队员传球给侧翼的3号,然后向相反方向的底角切入。
要注意:每一次这种单人的切入都要全速并且让对方感到威胁。
这时,2号队员就会移动到三分线的弧顶处,这一战术的关键部位。
战术的第四步:这时进攻将会发动,面对不同的防守,将会有不同的进攻组合:
1、第一个后门。
如果中锋(5)面对低位,不能接球组织最初的进攻,那么3号运球到肘部(罚球线和罚球弧的接合部)。
如果这时防守2号的对方队员紧贴2号以防止3的传球或者他扭头去看球,那么2号的后门就打开了。
这时3号被要求必须能够单手传球,因为这种传球速度更快,同时延缓2号防守队员的防守。
2、对位接球。
当中锋在低位要到位,那么3号将球传入内线,同时向底角移动以等待防守队员包夹中锋的时候出现的空位三分出手的机会。
如果,没有包夹,那么就给了中锋一个一对一单打的良好空间。
当然还有另外的选择,那就是2号的变化.
3、另一个后门切入。
在中锋接到球之后,2号向相反方的底角切入,这时4号向弧顶的空当处移动,然后1号取代4号的位置。
如果4号的防守队员去看球或者紧贴4号,4号就可以通过反向跑动接5号的快速传球后获得后门。
这时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战术
要求有一个会传球的中锋了吧.
4、掩护切入。
当中锋持球时,他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传球给4号,就是借助于2号的掩护。
这就要求4号必须时刻注意对方的防守,如果防守队员被2号的掩护所欺骗,那么4号就同样得到反向跑动接球得分的机会了。
5、空切+运球。
当球从低位传出,传到2号队员,2号面向另一个外围队员4号运球。
当4号的防守队员注意球的时候,4号就可以反跑切入接2的传球,上篮得分!在这种进攻中,如果4号没有空位接球的机会,那么1号上提接应2号的传球,然后4号落低位,5号提到高位给2号挡人,然后2号接1号的传球获得跳投的机会。
6、另一种空切+运球。
当5将球传出,传给低位的3号。
这时2号已经移动到底角,4号代替了他的弧顶位置。
由3号运球到肘部,为4号建立切入的机会。
或者在1代替4号之后,3将球传给1,然后5号上提为3掩护,从而使3接1的传球得到跳投机会。
这里的战术6其实就是战术5的低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