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与对策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与对策(上)

2013年11月22日14:29 来源:《科学发展》2013年第10期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课题组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4

摘要:“十二五”以来,上海全面启动城市光网、无线网络、智能管理和各类数字应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能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的战略导向是:改变以往的供给导向型推进战略,采取需求导向型推进战略,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应用为先导,以智慧产业为核心,以提升应用智能化水平和智慧产业能级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市智慧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应用,智慧产业,信息化

“十二五”以来,上海全面启动城市光网、无线网络、智能管理和各类数字应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能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市民生活的“智慧”感受明显不足;智慧产品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比较薄弱;城市公共服务的非连续性和碎片化现象严重,整体效能尚未很好地发挥。为此,客观地评估-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展与政策实施效果,进一步厘清上海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上海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战略、重点工作和配套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评估

(一)基础设施建设快,内容应用慢

上二海智慧城市建设两年多来,围绕光纤宽带网、无线城市、三网融合试点等重点工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快速推进,服务能级快速提升,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和应用服务开发缓慢,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应用服务内容还远不能满足用户对当前海量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能带给用户和公众直观感受的内容应用拓展更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构建起能真正体现其辨识度的应用服务体系。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建设不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关注信息的应用内容,以满足个人、社会的信息应用需求,从而让其充分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好处。

(二)政府投入快,市民感受慢

上海“十二五”规划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的战略性目标后,市政府迅速成立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中心,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签订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医疗、公用事业、政府服务等领域的基础项目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市民所享有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市民的需求没有完全匹配,市民所需要的便捷、准确、及时、安全、环保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信息化应用服务比较缺乏,市民生活的“智慧”感受还明显不够。

(三)点上推进快,面上推进慢

在上海“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上海各相关部门大力推进以信息感知、业务协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智能应用,建设完成电子账单公共服务平台、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学生成长教育信息系统、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完善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了城市智能水平。但是,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智慧”服务仍然只局限在某一方面的需求“点”上。由于现行体制下部门分割没有完全被打破,城市公共服务的非连续性和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面”上智慧项目的建设难以推进,即使是智慧产业园区、智慧商业街区等建设的整体推进也比较缓慢。

(四)技术研发快,产业发展慢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关键信息技术研发取得较大进展,在集成电路、通信和网络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但是,上海智慧产业的核心技术仍主要依赖进口,技术的标准化缺失、完整产业链尚未形成、龙头企业缺乏、创新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市场培育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等问题,导致上海智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

(一)推进模式上:供给导向型而非需求导向型

目前,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进模式主要是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供给导向型,更多地强调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技术创新为路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项目建设过多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旨在解决政府部门的办公问题、业务问题,很少从市民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建设以普通市民、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主导的“智慧”项目。此外,公众真实需求的反馈渠道与机制尚未形成,市民所享有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市民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在这种供给驱动模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需求、缺乏民众和企业的积极参与,适合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市场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作用还不够明显。

(二)推进主体上:政府和运营商主导而内容供应商不足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政府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投资、建设和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智慧城市建设能否真正有效推进,关键在于信息基础设施所承载的内容和应用的组织与供应。真正决定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广大民众的应用需求,而不仅仅是创新技术的提供,如果缺乏新颖、适用的内容,即使功能再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将难以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因此,建设智慧城市,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还要实施内容为“王”的发展导向,大力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

(三)推进机制上:跨部门、跨产业链的合作机制缺乏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上,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共享平台促进城市不同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进而实现及时、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目前,由于意识、体制和技术等原因、上海各行业、各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仍然突出,跨部门、跨产业链的合作机制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共享问题尚未解决。一方面,整个社会信息共享意识淡薄,对信息集成共享存在误区,轻软件、重硬件的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现行行政体制下垂直传递信息,行业间、部门间资源配置和利益相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