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90后00后的春节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后80后90后00后的春节价值观

春运的人潮涌动,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超半数的国人从南到北、由西向东穿越大半个中国回家过年,浩浩荡荡人类迁徙像似洄游的大马哈鱼。春节,它象征着辞旧迎新、幸福团圆、平安健康、兴旺发达,不仅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更是整个名族的精神支柱所在。对于不同年代的人,同一个春节,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打开方式。70后认为春节是文化的传承,所以非常注重这个节日,过年必须过得有仪式感——走亲串门、团圆家宴大操大办在所难免;80后更多的把春节当成一种使命感,甚至在节前增添了一丝焦虑——中年油腻、上下都要掏红包而显得压力重重;90后则是把春节当做释放压力的时间,追求时尚的过年方式——出游度假,对繁杂的过年礼节则更多选择淡化——佛系青年认为差不多就行了;对于00后来说,春节不仅意味着可以好吃好穿好玩,更是一年一度最大的“吸金节”。价值观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影响着每一代人春节价值观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几个角度出发,以70、80、90、00后为对象,最大程度的剖析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春节价值观。从70后的集体观到00后的个性凸显现在大家口中所说的70后、80后、90后,就是指出生在1970-1979年、1980-1989年和1990-1999年的人群,由于不同时代的经

济情况和人口政策不同,导致了这几个不同年代的人口数量差距也很大。在之前《“大国空巢”已成定局? | 养蛙青年盛行,佛系中国的唯一出路是......》的文章中,鱼叔曾对近几十年的中国人口数据做了详细统计,得出了:90后比80后少了4800万人,00后比90后少了1200万人。由于“人多力量大”的口号影响,中国五六十年代人口数量激增,在带来众多年轻劳动力的同时,人口与资源的不对等性问题凸显。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中国在197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很显然,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70后,赶上了人口激增的末班车,虽受到国家计划生育的约束,但影响程度远不及80、90和00后。从数据看出,90后相较于80后的出生人口,可谓是断崖式下跌。由于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时过春节的方式,进而影响后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春节价值观。上世纪70年代,基本每家每户都有3-5个孩子,春节时的红包分配、礼物分配甚至到食物分配,父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怕分配不均造成家庭的不必要矛盾,所以那时候中国整个社会很提倡“孔融让梨”精神,鼓励孩子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从而使大部分70后形成了服从分配、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而且70后的父母一辈都是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大集体时代,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从小耳濡目染,

集体观也深深扎根心里。90、00后,是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下的新生一代,由于政策限制,他们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一个家庭中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所处时代又是中国经济腾飞期,各类物资相当丰富,他们不用花费更多精力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90、00后思维更加跳跃,个性彰显淋漓尽致。90后不再满足传统过春节的方式,他们更愿意追求新的过年方式。而对于00后来说,由于父辈的财富积累,春节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更是一次钱包满血的好机会。那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似乎在这两代人上渐渐淡去。社会财富积累结构分化80后处境尴尬80后,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一代,如今,他们皆三十而立,人生早已进入到工作、婚恋、生育模式。同时,住房、婚恋、职场竞争、孩子养育、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中年普遍面临的中年危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中年油腻与不明的焦虑,面对着社会主要财富掌握在70后手里和来自新生一代90后的职场冲击,他们处境显得十分尴尬。据《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在近年来迅速壮大。2010年这一群体人数达到了794万人,2012年达到了1026万人。而大众富裕阶层的主体人群为60后及70后。70后在总体数量中占比逾三成,成为大众富裕阶层的中坚力量。2017年最新的胡润中国百富榜数据统计得出,排名前五十名的名单中,80后上榜数量仅有3个

人,占6%。80后的社会财富比例和幸福指数比不上现在70后的社会财富比例,而且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被拉大。原因如下:1、中国的房价是在2000年上升,2003年房价飙升,2005年和2007年又都疯长了一波。70后的大学生大多在1996-2003年毕业,只要家里有点积蓄的,都能买到便宜的房子。80后买同样的房子要多付出3、4倍的价格(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毫不夸张的说,70后出让给80后一套房子,等于剥削了80后10年的工作(相当于80后要给70后打工10年)。2、中国是在2001年加入WTO的,中国的经济由于出口强劲增长,各类人才奇缺。2001年毕业大学生115万,2002年123万,2003年212万(80后上场),2004年280万,到2009年超过600万(80后主力,遭遇全球金融风暴)。2003年前毕业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工作条件会更好。对80后致命的是70后占据职场的管理和技术高级岗位,80后会缺少70后当时的机会。3、中国IT的几只领头羊也是70后的,不早不后刚好赶上中国互联网革命浪潮,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三分天下的大局面,而80后没有遇到像IT革命这样重大的创业好时期。对于80后来说,儿时的春节虽然也是幸福满满,但随着时间的年轮,春节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像是一种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尴尬的处境加剧了中年危机,面对过节的巨大开销(家庭开支、父辈子女压岁钱和朋友聚餐)和艰难的财富积累,让他们对于过春节倍感压力。70后务实

80后闷骚90后洒脱00后孤独日前,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关于代际文化演替的报告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了代际人口文化属性差异,文化属性的差异在互联网环境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代际亚文化。对其代际文化属性演替的观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70后追求物质效用,属激情专业主义70后成长环境同质化高、计划生育尚未全面落实,群体成长早期与后期人均GDP差异不大,“不见亦不得”造就了70

后对物质效用和理性的追求,并以享受的心情追求自己的专业领域,即激情专业主义,代表电影——《中国合伙人》;(2)80后追求形式表达,时代标签为闷骚80后受计划生育影响,成长环境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长早期普遍不高的人均GDP与成长后期丰富的物质与文化生活产生了明显的鸿沟,“所见不所得”造就了80后对生活放不开、得不到亦放不下的窘境,闷骚为时代标签,追求形式表达多于实质要求,回忆过去为主旋律,代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3)90后追求内涵表达,时代标签为洒脱90后人口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独生子女普及,成长早期与后期均存较高人均GDP支撑丰富物质与文化生活,“所见即所得”、“想要就得到”的生活培养了90后洒脱的性格并追求重内涵表达的消费主义的,憧憬未来为主旋律,代表电影——《小时代》;(4)00后:“累觉不爱”的一代00后出生率跌至代际最低、人均GDP达到代际最高,物质生活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