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205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205例

发表时间:2013-05-17T14:23:15.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徐培荣[导读]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以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参与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之为鼻鼽

徐培荣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39000)

【关键词】冬病夏治过敏性鼻炎穴位贴敷治疗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以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参与的鼻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之为鼻鼽,临床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病,以皮毛,螨虫,花粉等为变应原。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阴气无从泄越引起。目前西药以抗过敏,消炎为主要治疗方法,疗效不佳,但我科自05年以来以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5例患者均为我科2005年~2010年门诊病人,依照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均具有:反复或突然发作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嗅觉下降,鼻粘膜颜色改变或水肿明显,鼻腔有水样分泌物,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嗜酸性细胞,鼻粘膜刮片肥大细胞增多,鼻变应原试验阳性,患者年龄3岁~78岁不等,其中男145例,女60例,病程6个月~22年不等,6个月~5年25例,5~10年106例,10年以上74例。

二、治疗方法

利用中草药:莱菔子、王不留行、生苏子、细辛、丁香、肉桂等,加工成细粉,按一定比例配制,调配好诸药,同时取新鲜生姜捣烂取汁,将调配好的药粉制成膏状,做成一元人民币大小。取穴主要以太渊(双)、膻中、天突、大椎、肺腧(双)、膏肓(双)、脾腧(双)肾腧(双)等为主穴,于每年夏季三伏酷暑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首先选穴,将要贴敷的穴位进行消毒,将上面的膏药贴敷穴位上,再用麝香膏固定,成人一般貼敷4~6小时,儿童貼敷1~2小时。慎用人群:合并有艾滋病,结核病或者其他感染者;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支扩、恶性肿瘤、慢阻肺急性期;禁忌症:貼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感染者:对貼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咯黄浓痰、咯血者;孕妇及医生认为不宜使用者。

三、评价方法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症状分级及体征分级1:根据症状轻重评1~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症状分级见下表2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改变,息肉形成计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尚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计1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按公式评定变应性鼻炎的改善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后总分*100%】,改善率≧62﹪为显效,62~30﹪为有效,<30﹪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症状计分标准

四、治疗结果

205例患者经治疗,显效:41例(占20%);有效率123例(60);无效41例(20%);总有效率:80%。

五、讨论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鼻鼽,首见于内经,《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也”。多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痒为主要特征,本病多有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邪气侵袭所致;冬病夏治根据“天人相应”理论于夏季三伏天,腠理开泄之机,利用中草药白芥子.生莱菔子.生王不留行.细辛.丁香.肉桂等药,适量配制而成的膏药贴敷机体穴位:大椎.肺腧(双)膏肓(双)脾腧(双)肾腧(双)太渊(双)膻中.天突等穴,其中白芥子温肺化饮,可祛皮里膜外之痰,生莱菔子降气除满,丁香温肺散寒宣通鼻窍;肉桂温补肾阳,散寒止痛;细辛温肺化痰,方向通达,化湿浊,通鼻窍;王不留行通利血脉,消肿止痛;大椎.肾腧能补益正气,振奋阳气;肺腧.膏肓能补虚益损,调理肺气;太渊宣通鼻窍;天突.膻中解表宣肺;共凑解表祛邪,温肺理气,通利鼻窍,振奋阳气,扶正祛邪之效。因此冬病夏治治疗过敏性鼻炎通过药物贴敷穴位,温阳,宣肺,行气,使肺气得补,鼻窍通,伏天,药物,穴位,一起调节人体机能,疗效明显,在临床应广泛使用。参考文献

[1]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2]《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