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几个问题
一、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的重大意义
畜禽养殖小区是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全国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集约化养殖要求,统一建设的有一定养殖规模的较为规范、管理严格的畜禽饲养场所;小区远离村庄(或居民生活区),专门从事某一种特定畜禽养殖,区内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粪污处理配套,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由多个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或业主进行标准化养殖。

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合理、优化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有利于搞活产品流通,有利于推广应用实用科技,是解放、提高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力水平的前提。

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旨在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依托基础条件、区域优势和市场前景,优先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畜产品的生产基地,尽早形成规模优势,培植特色产业,争创优质品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畜禽发展格局。

2、有利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质量安全逐渐成为畜产品的第
一卖点。

人们在增加肉、蛋、奶消费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食品品质和营养,仅就供港活牛来说,不是规模化养殖,不在小区饲养的,人家就不要。

出口到欧盟,要求更严,不仅苛刻地检查畜产品的安全含量,也要求饲养要隔离、饲料要绿色、饲养过程要封闭。

就连一向毫无挑剔的国人,近年来也开始对肉、蛋、奶质量安全引起高度重视,京、津、沪、渝、深等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

因此,抓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畜产品安全,树立湖北畜禽产品的良好形象。

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核心问题是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最便捷的切入点、最基本的途径、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

为此,要把畜牧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农村产业结构第二次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来抓。

而畜牧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实现饲养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提高畜牧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我省2003年的72个生猪养殖小区,容纳农户8900余户,户均纯收入达2万元左右。

4、有利于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良好的饲养方式,生产出良好的畜禽产品,
才能保住国内市场,挺进国际市场,才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形势,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畜禽养殖小区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也是适合全省实际的发展之路。

5、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人畜混处,虽然是我国农村的传统习惯,便利了家庭分散饲养,但弊端很多,一方面庭院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庭院内搞养殖极不卫生,也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蔓延,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还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畜禽疫病防治,不利于先进饲养技术的推广。

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可有效地解决人畜同处、庭院环境污染的难题。

二、我省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现状
我省畜禽养殖小区起步于90年代后期,目前全省已建设各类养殖小区208个,其中生猪72个、家禽83个、肉羊25个、肉牛10个、奶牛18个。

小区养殖的品种涉及生猪、蛋鸡、肉鸡、蛋鸭、肉鸭、肉牛、奶牛、肉羊等,但是养殖小区的发展速度不快,规模很小,养殖小区的饲养产品比重仅占2%-5%。

与山东、辽宁、河南、河北等先进省份比,一是在养殖小区的数量上差距大,山东有2万余个,辽宁有3500个,河南有1720个,河北有155个……,而我省仅有208个,二是养殖规模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这些省份的畜禽养殖小区起点高、发展快、规模大。

我省的养殖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布局设计不规范,建设
标准不统一,防疫设施不完善,质量标准不统一,环境保护不配套,与农户联系不紧密,社会化服务跟不上。

三、小区建设标准及规范要求
小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原则,加快畜禽养殖小区的发展。

努力培育龙头,注重产销衔接,争创名优品牌。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小区养殖规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规模。

省统一标准要求小区存出栏(笼)规模为:
养猪小区:生猪出栏1万头以上,户均规模300-500头以上;
快大肉鸡、土杂肉鸡、肉鸭小区:入户5户以上,出笼50万只以上。

蛋鸡、蛋鸭小区:入户5户以上,存笼10万只以上。

肉鹅小区:入户5户以上,出笼5万只以上。

肉鹌鹑小区:入户5户以上,出笼500万只以上。

蛋鹌鹑小区:入户5户以上,存笼20万只以上。

种禽小区:入户5户以上,种鸡单位3万套以上。

奶牛、肉牛小区:牛存栏1000头以上。

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做到“三统”,即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建筑模式;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求“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在环保、防疫、管理方面要求“三有”,即有环保设施、有防疫程序和制度、有管理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在养殖技术上实行“三良”,即良种、良法、良料。

小区饲养管理:实行“统一饲养品种、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饲养规程、统一防疫、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服务管理;分户实施”
四、小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选择场址要求
养殖小区场址的选择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地势要低于村民居住区(离居民区1公里以上),一般位于下风口,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空气流通,平坦宽阔,土质坚实;并要求交通便利,有一条干道直接与公路相连接,小区离公路的距离在300米以上。

水、电、路、排污等公用设施以龙头企业、政府或村集体负责建设到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配套需求。

2、规划与布局
小区规划与布局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整齐紧凑,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资金,经济耐用,有利于生产管理和便于防疫、安全为目标。

场区规划从人畜保健和利于防疫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各部分位置,一般分为饲养区、饲料生产区和饲养人员居住区(含办公区)以及隔离区,各区之间要有明确界限。

3、栏舍建筑
以养猪为例:(1)、猪舍式样:单列式猪舍、双列式猪舍、多列式猪舍、大棚式猪舍。

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半开敞式(有窗式)或开敞式两种。

开敞式自然通风猪舍的跨度不应大于15m。

4、配套设施
小区应实现水、电、路及通信四通。

建设并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5、品种定向
根据市场需要,结合小区生产能力和条件,确定饲养的商品畜禽品种。

在一个养猪的养殖小区应采用同一个杂交品种组合,使得商品猪的品种规格和质量一致。

目前常用的杂交品种组合有:“杜长大”外三元杂交猪,“长大本”内三元杂交猪,和“长大”、“大长”、“大本”、“长本”二元杂交猪。

6、技术管理与服务
按小区建设的规范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

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1、布局设计不合理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交通便利、扩大影响、便于形成市场或搞地方领导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违反动物防疫原则,把小区连片建在紧靠主要公路的两侧,人流、车流、
物流多,人来车往噪音大,既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又增大了动物疫病传播机会。

如2003年春节期间,某地一紧靠公路主干道的禽业养殖小区,因紧靠公路,人和畜禽产品等流动频繁,致使小区内30多家养殖户的数十万只蛋鸡相继暴发疫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2、防疫制度不健全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生产经营无规划,信息无交流,由养殖户自行组织生产,缺乏统一沟通与配合,致使畜禽防疫工作随意性很大,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防疫消毒制度;一些养殖户防疫隔离意识差,“以场为家”,不重视场内卫生工作,生产区与生活区紧紧相连,场内畜禽生产、居民生活混为一体;有的畜舍与居民住房仅一墙之隔,使养殖小区变成了居民生活的村落。

这不仅不符合《动物防疫法》的要求,而且占用和浪费了土地。

如国家农业部第15号令《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一款、第七款规定:“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第七款规定:“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区分开;防疫制度健全。


3、生产管理水平低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的生产经营者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参照一些书本或借鉴周围养殖户的一些经验,再加上自己一些想当然的想法来组织生产。

由于其饲养管理水平低,在生产中不能科学地选择和鉴别种苗、兽药、饲料等,常有购进劣
质种畜禽、饲料、兽药等情况发生。

这些人在畜禽没病时不闻不问,管理松懈,而畜禽发病时又随意用药,存在“有病没病磺胺嘧啶、有救没救青链霉素、灵不灵氨基比林……”的现状,有的甚至将病死畜禽淘汰上市销售,这些行为既影响了疫病防治效果,又影响了畜禽产品质量,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市场信息不交流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信息体系不健全,缺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有的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的信息发布频率低、无规律、不规范,时有时无,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体系;特别是有的对市场营销信息实行“保密制度”,没有形成一个共享与发展的整体。

小区内的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技术、疫病防治、市场信息等方面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销广东,我销北京,你卖2元,我卖1.5元,大搞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如武汉张店良种蛋鸡养殖小区内,一些养鸡户对各自禽蛋销售对象、价格互相保密,互不通气,2002年9月,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养鸡户之间禽蛋销售差价达0.6~0.1元/千克。

5、质量标准不统一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之间由于认识不同,措施不一,致使其同一产品的质量标准也不一,影响了整个小区产品外销形象。

如某市生猪养殖小区内,出口代理商上门联系供港猪源抽检时,发现一些企业饲养的三元杂交瘦肉猪质量优各项
检测指标均符合供港标准;而一些企业饲养的生猪则品种差,有的甚至药残等严重超标,根本无法上市。

这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小区今后的声誉与产品销售都将产生严重影响。

6、环境保护无措施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饲养密度大,布局紧凑,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缺少综合治理措施,致使粪便等污物不经任何处理而在区内随意排放,东南西北中随处可见,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不利于动物疫病的控制,还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的调查发现,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评价,60%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7、其它问题
一些畜禽养殖小区内,生产经营企业或个人之间因规模大小不一,出现对小区创建认识不一的现象。

如武汉张店蛋鸡养殖小区内,规模大的饲养蛋鸡10多万只,规模小的仅300~500只,大户因投资大对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防疫消毒、环境创建等十分重视,而小户因投资少,对此持无所谓态度,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市场开拓、良种引进、禽蛋外销价格保护、品牌创建等,常难以认识统一形成合力。

另外,还存在各级政府对养殖小区公益性建设项目缺乏支持,致使服务体系不健全,畜禽产品安全监控手段落后;各地养殖小区在发展生产加工经营的过程中普遍缺乏资金等等问题。

五、全省发展规划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乡村建立畜禽养殖小区”。

为促进养殖小区的发展,3月3-5号,我省在仙桃、武汉召开了发展畜禽养殖小区现场会,确定了全省发展目标:
通过3-5年的工作,全省新发展各类标准畜禽养殖小区1500个,其中:高标准小区500个,使规模化养殖出栏的肉猪比重达30%以上,出栏的优质三元猪总比例达70%;家禽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30%以上,优质禽总比例达50%以上,争创全国一流。

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5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养殖小区,重点县市要建设10个以上的“三高”养殖小区。

全省今年的发展目标是新建各类小区500个,重点县市至少要新建5个高标准的示范小区。

实现上述目标,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做好工作。

1、搞好科学规划。

要把畜禽养殖小区与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紧密结合,突出当地畜禽养殖优势和特点,对畜禽养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正确引导,优先发展。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处、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

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分步实施。

科学、规范地做好场址的选择、栏舍设计、生产规模和饲养品种的确定、饲料生产和供应;防疫、消毒程序和制度,沼气池和粪便处理设
施等方面工作,减少资源耗损和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人畜混居、庭院环境污染。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秀美家园。

2、推进畜产品无公害生产。

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全面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使畜禽养殖小区生产逐渐向国际标准靠近,提高小区生产的畜禽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具体要搞好“三抓”:一抓标准化体系建设。

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完善各级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

二抓产品质量的合理监管。

从畜舍、品种、饲料、兽药投入、疫病防治到畜产品检疫检验及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和实施畜产品监测制度。

三抓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结合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切实抓好一批养殖园区的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

各类养殖小区应在栏舍建设、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生产的全过程,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无公害畜禽养殖的技术规程,生产无公害的畜禽产品。

有条件的养殖场区推荐采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3、加快科技推广。

畜禽养殖小区在我省还没有普及,许多农民群众尚不太了解。

各县市区要选择畜牧生产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乡镇(村)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示范试点。

实行园区养殖、集约化程度较高、生产、防疫等的各项技术要求高,必须要强化科技推广,要不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荐、推广到饲养
户。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小区内各养殖户的科技素养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深入小区,现场指导,帮助制定各项技术规范。

引导小区与有关科研、技术推广等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为小区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4、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产业化是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可造就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家禽养殖小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更离不开规模化和标准化。

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抓龙头企业。

每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像宜昌双汇、武汉中粮、湖北神丹、仙桃九珠、武汉光明等大型企业,每个企业都能带动上千户、几千户从事饲养业的农民,而这些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标准,产品质量可以得到保证,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我们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

二是抓饲养规模。

一家一户分散饲养,形不成规模,达不到批量,所以第一要建立为出口配套的饲养场。

我省活大猪的出口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传统的出口产品。

这些出口场的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水平都代表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要积极建立
为大中城市配套的饲养场,突破外省市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

第三要突破性发展畜禽养殖小区。

发展小区建设涉及的农户多,受惠的农民广。

三是抓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养殖小区与市场的对接。

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对方需求,帮助饲养小区和企业开拓市场。

要进一步规范订单行为,完善企业与小区、小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畜禽养殖小区成为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有效对接。

5、因地制宜地选择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经营模式。

各地要积极引导农民打破传统养殖模式,走出庭院,变零星散养为规模集中养殖。

加快饲养小区建设,要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工作。

我认为,以下一些模式可供借鉴:
第一种类型是互助合作型。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织起来,按照统一规划各自建设,自由经营,并协商制定小区的管理制度,由小区养殖户民主推选代表负责小区的日常管理。

第二种类型是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龙头企业,为建立稳固的原料来源基地,自主投资建饲养小区,农户租用。

武汉友芝友乳业有限公司的奶源基地——友芝友奶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深受养牛户的欢迎。

第三种类型是由乡(镇)村集体投入资金,做好小区的前期工作,在解决土地平整、水电路三通后,募招养殖户进区在规划的
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建造栏舍,乡(镇)村集体负责小区内的道路、排污、公共地带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

小区建设型式多样,但必须量力而行,符合实际。

6、认真搞好技术服务。

各级农业畜牧部门应当紧紧围绕畜禽养殖小区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技术、信息服务。

要从良种入手,保证小区生产的种源、饲料供应。

要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实现小区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要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小区,采取包片到户、定责任、教技术方式,对小区养殖户开展全程捆绑式服务。

牵线搭桥,促进产销对接。

要把饲养小区与龙头加工企业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当作服务的重点,使两者间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畜禽养殖小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结合农村生态家园,在小区同步配套建设沼气池,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水平。

要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实施畜禽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

要加强农村、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经纪人队伍参与畜产品流通。

鼓励建立为畜禽养殖小区服务的各种协会、合作社。

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开展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强化行业自律。

办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通过试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切实让农民从小区养殖中得到实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