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府述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成祖之子计有2府:次子汉王、三子赵王。
明仁宗之子计有7府:次子郑王、五子襄王、六子荆王、七子淮王、八子滕王、九子梁王、十子卫王。
明英宗之子计有5府:次子德王、五子秀王、六子崇王、七子吉王、九子徽王。
明宪宗之子计有10府:四子兴王、五子岐王、六子益王、七子衡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三子荣王、十四子申王。
明朝有不少皇帝之子被封王爵或有王号【注[1]】,但并不是每个“王”都有自己的王府。有些藩王甚至还没来得及就位自己的藩国就一命呜呼;有些藩王则可能被“除藩”而使得王府被新封的藩王使用。
根据笔者统计,明朝曾有王号的皇帝之子共计85位,有封地藩国的亲王数计有54系,明代亲王府共计约40处,它们分布在我国西安、太原、开封、武汉、长沙、成都、桂林、大同、兰州、南昌、洛阳、昆明、济南等重要城市,其中在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占有10个(约合42%),由于明代王府规划设计以明代皇宫为摹本,可谓是明代紫禁城的缩影,因而在历代藩王府第中对我国传统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明代王府。一、明代王府分布状况及特点
庆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庆阳府安化,洪武二十六年迁宁夏卫。
辽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封藩国广宁卫,建文四年迁湖广荆州府江陵。
宁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大宁卫,永乐元年迁江西南昌府。
岷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陕西岷州,洪武二十六年迁云南府昆明,永乐二十二年迁至湖广武冈州。
谷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宣府左卫,永乐元年迁湖广长沙府。
1 )洪武朝时,大明疆域尚处扩大时期,明太祖将诸子分封在边塞军事重镇,是明代亲王真正发挥分封效用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亲王府曾设立在西北重镇的计有:西安秦王府、太原晋王府、北平燕王府、大同代王府;曾设立在西北军事卫所的计有:宣府左卫谷王府、大宁卫宁王府、沈阳中卫沈王府、辽东开原三万卫韩王府、宁夏卫庆王府、甘州左卫肃王府、广宁卫辽王府;曾设立在西南重镇的计有:桂林靖江王府、成都蜀王府、昆明岷王府。开国后朱元璋着力把军权从武将手中转移到诸王手中,将明朝西北边境忧患寄附于诸王靖边【注[7]】,体现了他积极经营大明帝国的雄心。明代亲王府侍从人员分为相傅官属,礼仪护卫,承奉内官三类,诸亲王通过王府的官属对地方行省的利弊得失、都司卫所的军事部署调动以及地方官员的考察,均可予以过问。地方长官每月朔望得谒见亲王,有事随时听候召见。亲王俨然成为朝廷派往该地的政治军事代表【注[8]】,王府的文官及首领官可由亲王遴选,并且“杀予夺,从王区处,朝廷毋得干预。”但到洪武十四年十月时朱元璋规定王府官吏“任满黜陟,俱取上裁”【注[9]】,目的在于将宗室内部关系也纳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致于因诸王权力过大而酿成祸乱。
A明代王府数目变更统计
通观整个明朝帝王之子继承及封建状况,其中除去追封王爵或早夭的帝子,到封地就藩的亲王数计有54府,分别为:
明太祖之子计有24府: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四子燕王、五子周王、六子楚王、七子齐王、八子潭王、十子鲁王、十一子蜀王、十二子湘王、十三子代王、十四子肃王、十五子辽王、十六子庆王、十七子宁王、十八子岷王、十九子谷王、二十子韩王、二十一子渖王、二十二子安王、二十三子唐王、二十四子郢王、二十五子伊王、另侄孙一靖江王。
韩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开原三万卫,永乐二十二年迁陕西平凉。
沈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沈阳中卫,永乐六年迁山西潞州长治。
汉王:永乐十三年封藩国青州府益都,永乐十五年迁山东武定州。
郑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陕西凤翔府,正统八年迁至怀庆府河内。
襄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长沙府长沙,正统元年迁至湖广襄阳。
荆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建昌府南城,正统十年迁至湖广蕲州
淮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广东韶州府曲江,正统元年迁饶州府鄱阳。
兴王:成化二十三年封藩国湖广德安府安陆,弘治四年迁湖广承天府。
雍王:成化二十三年封藩国保弘治四年八月封藩国四川保宁府,正德元年迁湖广德安府安陆。
根据王府兴建时期、地点和王府改迁封地等情况,可知明代王府设立的特点:
明代王府述略
昔时明代王府,而今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片段如:山西代王府九龙壁、湖北襄王府绿影壁、广西靖江王府遗址、青州衡王府石坊和石山、西安秦王府北门、安阳唐王府石山、太原晋王府皇庙等。
那么明代王府的究竟有多少座?它们在全国的分布又是怎样的?它们目前的状况怎样?笔者在收集靖江王府资料时,发现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认真的统计和研究。
一般而言,明代藩王封地不作变更,但实际上有因种种原因而改封迁国的,诸王府迁封大多在洪武、建文、永乐和正统四朝,如下所列:
周王:洪武三年四月原封吴王,藩国杭州府钱塘。洪武十一年正月改封周王,藩国迁河南开封府。
代王:洪武十一年原封豫王,藩国南昌府南昌。洪武十五年改封代王,迁至山西大同。
肃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封,藩国甘州左卫,建文元年迁兰县。
朱元璋军事上特别重视晋、燕二王,军中大事通报二王,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都受王节制,晋、燕二王曾数次带兵出塞、筑城屯田。此外,各地藩王“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在军事也上颇有作为,如洪武十八年(1385)四月,楚王帅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往铜鼓、思州讨平诸蛮乱;洪武二十三年(1390),齐王帅护卫及山东徐、邳诸军跟从燕王北征;洪武二十四年(1391),肃王偕卫、谷、庆、宁、岷五王在临清练兵;洪武二十六年(1393),代王帅护卫兵出塞,受晋王节制;洪武二十八年(1395),秦王帅平羌将军宁正征洮州叛军,使其投降,同年肃王开始掌握管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通观整个明朝,最有军事作为、最有文化素养【注[10]】的亲王当属明太祖诸子,朱元璋为分封制度的建立尽心着力培养诸子,其功不没。
明世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景王。
明穆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潞王。
明神宗之子计有4府:三子福王、五子瑞王、六子惠王、七子桂王。
由明初到明中期,亲王数目不断增加,数量最多时在弘治年间,明中期到明末数目则一直保持在三十位上下。明代276年的时间里,分封亲王兴建王府有五个高峰期:
第一次为洪武年间(1368-1398)明太祖首次分封“十王”,而后又分封亲王十多位,共建有二十多座王府;
第二次为仁宗分封九位亲王,后有七位就藩;
第三次为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分封七位亲王,后有五位就藩;
第四次为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分封十位亲王,后均就藩;
第五次为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分封六位亲王,后有四位就藩。
总体而言,54府到封地就藩的亲王中大多在明朝前半期,共计有48府,数量占明代王府九成。B明代王府变迁特点
明仁宗之子计有7府:次子郑王、五子襄王、六子荆王、七子淮王、八子滕王、九子梁王、十子卫王。
明英宗之子计有5府:次子德王、五子秀王、六子崇王、七子吉王、九子徽王。
明宪宗之子计有10府:四子兴王、五子岐王、六子益王、七子衡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三子荣王、十四子申王。
明朝有不少皇帝之子被封王爵或有王号【注[1]】,但并不是每个“王”都有自己的王府。有些藩王甚至还没来得及就位自己的藩国就一命呜呼;有些藩王则可能被“除藩”而使得王府被新封的藩王使用。
根据笔者统计,明朝曾有王号的皇帝之子共计85位,有封地藩国的亲王数计有54系,明代亲王府共计约40处,它们分布在我国西安、太原、开封、武汉、长沙、成都、桂林、大同、兰州、南昌、洛阳、昆明、济南等重要城市,其中在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占有10个(约合42%),由于明代王府规划设计以明代皇宫为摹本,可谓是明代紫禁城的缩影,因而在历代藩王府第中对我国传统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明代王府。一、明代王府分布状况及特点
庆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庆阳府安化,洪武二十六年迁宁夏卫。
辽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封藩国广宁卫,建文四年迁湖广荆州府江陵。
宁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大宁卫,永乐元年迁江西南昌府。
岷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陕西岷州,洪武二十六年迁云南府昆明,永乐二十二年迁至湖广武冈州。
谷王: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封藩国宣府左卫,永乐元年迁湖广长沙府。
1 )洪武朝时,大明疆域尚处扩大时期,明太祖将诸子分封在边塞军事重镇,是明代亲王真正发挥分封效用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亲王府曾设立在西北重镇的计有:西安秦王府、太原晋王府、北平燕王府、大同代王府;曾设立在西北军事卫所的计有:宣府左卫谷王府、大宁卫宁王府、沈阳中卫沈王府、辽东开原三万卫韩王府、宁夏卫庆王府、甘州左卫肃王府、广宁卫辽王府;曾设立在西南重镇的计有:桂林靖江王府、成都蜀王府、昆明岷王府。开国后朱元璋着力把军权从武将手中转移到诸王手中,将明朝西北边境忧患寄附于诸王靖边【注[7]】,体现了他积极经营大明帝国的雄心。明代亲王府侍从人员分为相傅官属,礼仪护卫,承奉内官三类,诸亲王通过王府的官属对地方行省的利弊得失、都司卫所的军事部署调动以及地方官员的考察,均可予以过问。地方长官每月朔望得谒见亲王,有事随时听候召见。亲王俨然成为朝廷派往该地的政治军事代表【注[8]】,王府的文官及首领官可由亲王遴选,并且“杀予夺,从王区处,朝廷毋得干预。”但到洪武十四年十月时朱元璋规定王府官吏“任满黜陟,俱取上裁”【注[9]】,目的在于将宗室内部关系也纳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致于因诸王权力过大而酿成祸乱。
A明代王府数目变更统计
通观整个明朝帝王之子继承及封建状况,其中除去追封王爵或早夭的帝子,到封地就藩的亲王数计有54府,分别为:
明太祖之子计有24府:次子秦王、三子晋王、四子燕王、五子周王、六子楚王、七子齐王、八子潭王、十子鲁王、十一子蜀王、十二子湘王、十三子代王、十四子肃王、十五子辽王、十六子庆王、十七子宁王、十八子岷王、十九子谷王、二十子韩王、二十一子渖王、二十二子安王、二十三子唐王、二十四子郢王、二十五子伊王、另侄孙一靖江王。
韩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开原三万卫,永乐二十二年迁陕西平凉。
沈王:洪武二十四年封藩国沈阳中卫,永乐六年迁山西潞州长治。
汉王:永乐十三年封藩国青州府益都,永乐十五年迁山东武定州。
郑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陕西凤翔府,正统八年迁至怀庆府河内。
襄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长沙府长沙,正统元年迁至湖广襄阳。
荆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建昌府南城,正统十年迁至湖广蕲州
淮王:永乐二十二年封藩国广东韶州府曲江,正统元年迁饶州府鄱阳。
兴王:成化二十三年封藩国湖广德安府安陆,弘治四年迁湖广承天府。
雍王:成化二十三年封藩国保弘治四年八月封藩国四川保宁府,正德元年迁湖广德安府安陆。
根据王府兴建时期、地点和王府改迁封地等情况,可知明代王府设立的特点:
明代王府述略
昔时明代王府,而今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片段如:山西代王府九龙壁、湖北襄王府绿影壁、广西靖江王府遗址、青州衡王府石坊和石山、西安秦王府北门、安阳唐王府石山、太原晋王府皇庙等。
那么明代王府的究竟有多少座?它们在全国的分布又是怎样的?它们目前的状况怎样?笔者在收集靖江王府资料时,发现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认真的统计和研究。
一般而言,明代藩王封地不作变更,但实际上有因种种原因而改封迁国的,诸王府迁封大多在洪武、建文、永乐和正统四朝,如下所列:
周王:洪武三年四月原封吴王,藩国杭州府钱塘。洪武十一年正月改封周王,藩国迁河南开封府。
代王:洪武十一年原封豫王,藩国南昌府南昌。洪武十五年改封代王,迁至山西大同。
肃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封,藩国甘州左卫,建文元年迁兰县。
朱元璋军事上特别重视晋、燕二王,军中大事通报二王,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都受王节制,晋、燕二王曾数次带兵出塞、筑城屯田。此外,各地藩王“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在军事也上颇有作为,如洪武十八年(1385)四月,楚王帅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往铜鼓、思州讨平诸蛮乱;洪武二十三年(1390),齐王帅护卫及山东徐、邳诸军跟从燕王北征;洪武二十四年(1391),肃王偕卫、谷、庆、宁、岷五王在临清练兵;洪武二十六年(1393),代王帅护卫兵出塞,受晋王节制;洪武二十八年(1395),秦王帅平羌将军宁正征洮州叛军,使其投降,同年肃王开始掌握管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通观整个明朝,最有军事作为、最有文化素养【注[10]】的亲王当属明太祖诸子,朱元璋为分封制度的建立尽心着力培养诸子,其功不没。
明世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景王。
明穆宗之子计有1府:四子潞王。
明神宗之子计有4府:三子福王、五子瑞王、六子惠王、七子桂王。
由明初到明中期,亲王数目不断增加,数量最多时在弘治年间,明中期到明末数目则一直保持在三十位上下。明代276年的时间里,分封亲王兴建王府有五个高峰期:
第一次为洪武年间(1368-1398)明太祖首次分封“十王”,而后又分封亲王十多位,共建有二十多座王府;
第二次为仁宗分封九位亲王,后有七位就藩;
第三次为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分封七位亲王,后有五位就藩;
第四次为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分封十位亲王,后均就藩;
第五次为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分封六位亲王,后有四位就藩。
总体而言,54府到封地就藩的亲王中大多在明朝前半期,共计有48府,数量占明代王府九成。B明代王府变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