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江双重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宋江双重性格与其命运的关系
摘要: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一群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泊发起的农民起义作品,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

宋江是梁山的核心人物,也是作为文学形象最饱满、最立体、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其形象和性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研究和分析宋江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复杂性与其命运间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索《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以宋江性格的双重性为论点,围绕他上梁山之前的曲折历程、上梁山后的革命生活以及后来率领梁山众兄弟接受朝廷招安的事件来说明宋江这个人物各个阶段的命运与他性格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宋江;双重性格;成因;命运
一、正面性格,聚拢梁山好汉的重要法宝
《水浒传》是以宣扬“忠孝仁义”闻名,宋江则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忠孝义”的样板。

第十八回对刚出场对宋江有如下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宋江一人拥有四个绰号,“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等称呼实际上是对宋江思想品格的一个概括、褒奖,从宋江的三个绰号中就可以看出宋江的“忠孝义”的性格,他这一性格不但影响着自己也影响着梁山泊各英雄人物上梁山之前的曲折历程、上梁山后的革命生活以及后来接受朝廷招安的命运。

〈一〉“义”字当先,广结天下仁义豪杰
“义”是宋江身上最具活性的性格要素,聚义水泊梁山的108单将大部是受宋江义气所感而在走投无路时义无反顾投奔梁山,到了梁山之后大伙也是凭着一股兄弟义气齐聚“宋公明哥哥”帐下而举旗起事,梁山泊初有成就,威慑朝廷靠的就是甘愿为“义”赴汤蹈火的做好这一群好汉。

1、仗义疏财解人于危难
仗义疏财是宋江义士形象的重要基础。

宋江仗义疏财救助弱者的个人行为较多,这里暂不说他仗义疏财的“财”如何而来,光说他这一扶危救济的行为就是光明磊落,值得称赞的。

在文本中宋江仗义疏财替人解困的行为有20余次,而且都是出于自愿,后也没有要求回报。

在第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冈武松打虎中,在武松没有回家盘缠的时候,宋江作为一个流放的囚犯,都能给他钱让他回家,由此足可见宋江的道义。

宋江还出钱救助阎婆惜,帮其买棺葬父、帮扶"卖汤药"的王公和给宋老儿银子等。

2、宁愿冒犯王法也不违背道义
宋江最大的一次义举是私放了晁盖等人。

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

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文公,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是非得已,於法度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

这是一对矛盾。

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心理。

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又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

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

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

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虽然他出于“义”救了晁盖他们,但是从内心里又觉得他们犯下了弥天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可见,其所行之“义”,是以不触及封建专制统治为前提的义。

其实对于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

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种做法会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是同样会损坏他在江湖和民间的声誉;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

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

为什么这样说?这需要从他的实际情况来说。

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这样那样的影响。

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仗义疏财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

基于他的职业特点,他能够做出私放晁盖的事情来极为不易。

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够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

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三个绰号所代表的他的为人和性格,私放晁盖的举动无疑让宋江仗义形象更加高大的立在人们的面前。

总的来看,侠义英雄时期的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一个心怀忠义、品格完美的英雄人物。

表现在他身上的“义”,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群众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扶助的一种道德追求。

〈二〉“孝”活跃在聚义每一阶段
宋江一出场就对他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蚤。

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

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

事亲行孝敬,待土有声名。


宋江号“孝义黑三郎”,即乃孝义双全也。

“孝”活跃在聚义每一阶段。

他的一些孝行可以从下分析得出:第二十回中宋江因广结天下英雄,恐祸及老父,便事先请宋太公到县衙状告自己忤逆不孝,从而脱离父子关系。

后宋江杀阎婆惜,曾潜逃家中躲藏,公差搜捕时,宋太公便出示脱离关系的文帜,搪塞过去。

第四
十二回中,话说当下宋江在筵上对众好汉道:“小可宋江自蒙救护上山,到此连日饮宴,甚是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何如。

即目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着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比捕正犯,恐老父存亡不保。

宋江想念,欲往家中搬取老父上山,以绝挂念,不知众弟兄还肯容否?”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文到济州追捉家属,以此事不宜迟。

今也不须点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乡中神不知,鬼不觉。

若还多带了人伴去,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

”晁盖道:“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

”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

”当日苦留不住,宋江坚执要行,便取毡笠带了,提条短棒,腰带利刃,便下山去。

在这些事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宋江说的那句“若为父亲,死而无怨”。

宋江杀婆惜而逃亡,浔阳楼题反诗而获斩,几经生死,刚上梁山,可谓九死一生。

可在当天就因为心系老父安危,拒绝众人劝阻,独自一人下山到了郓城县。

可见,宋江的所作所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孝,这就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三〉“替天行道”扬起“忠”的大旗
宋江性格很多,但忠义是宋江的主体性格。

1、离奇的忠君之路
被逼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大旗这并非就意味着宋江从此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只是因为他是被逼无奈而不是自觉上梁山的。

因而他的人虽然上了梁山,而他的心并未完全上山。

就尽忠朝廷以建功立业、显身扬名这一凌云之志而言,同上山前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即争取招安。

所以就招安而言造反是手段,而就其一生为之奋斗不息的政治理想而言,则招安也是手段,而且是在被迫上山后宋江所能采取的唯一一种手段,即一种“曲线尽忠”的特殊手段。

2、因忠而各散天涯
“忠”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是导致宋江成为一个悲剧人物的重要原因。

宋江成就了梁山事业,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

梁山悲剧看起来是从招安开始的,但实际上,当宋江带着他全部复杂矛盾的性格上了梁山时,这种悲剧的因素就潜伏着了,而且不可避免。

宋江性格中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有反抗封建统治的侠义的一面,又有服从和忠于封建朝廷的一面。

每当忠孝思想在头脑里占上风时,他的行为便表现得不可思议,甚至愚不可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更觉得他荒唐不堪,这也是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难以接受宋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作品形成的时代和宋江这一形象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出发,便会觉得宋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是有生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的。

对宋江来说,为了朋友,可以舍弃生命,以博得一个舍生取义的美名——这是封建时代侠义之士的人生价值;而落草为寇,则只能落得个不忠不孝的罪名,是辱没祖宗的,死后连祖坟都不能入的———这是一道严酷的精神枷索。

忠与义的矛盾就像“两个宋江”在打架,随着形势的变化,二者此起彼落。

决不能两全完美,更不能统一,这正是宋江及梁山的悲剧所在。

忠与义看似完全对立,水火不容,但又矛盾地统一在宋江的性格里。

宋江的儒家之心、侠义之骨正是这种情形。

他思想中的义不仅包容在忠里,而且是为忠服务的。

这正是宋江性格的辩证法,也正是他始而造反、终而招安的根本原因。

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

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

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宋江是贯穿《水浒传》始终的主要人物。

宋江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水浒传》成为中国古典名著的重要基石。

宋江既是促成梁山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梁山事业招安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却在宋江的性格上得到了统一,这就构成了宋江性格的两重性:反抗性和妥协性。

这种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使宋江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崇高,时而卑下;时而像个领袖,时而像个奴才;时而感觉良好,时而自惭形愧。

宋江的性格核心用现代语言概括起来可以这样说:缺乏自信,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

尽管宋江有才能、善谋略、好周济、声望高,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宋江只能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宋江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梁山起义军的悲剧。

二、反面性格,走向悲剧命运的潜藏因素
宋江身上充满矛盾,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发展经历了伪善、懦弱、功利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里,他的思想和言行都充满着尖锐、复杂的斗争,而这些斗争又集中地表现在剧烈冲突,诚然与他的出身和封建道德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分不开的。

(一)“伪善”假情假意的一面
宋江其实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人,他很能揣测人心,会急人之难,所以被称作及时雨,他总能在最需要时伸出援手,让人记住恩惠。

上梁山之前,宋江是山东郓城县的押司,一个封建政权中的刀笔小吏。

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自幼学儒,曾攻经史”,脑子里有不少“忠君孝亲,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剥削阶级思想。

他幻想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能够步步高升,跻身仕途,从而达到扬名显姓的目的,“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但由于当时官场黑暗,当权者“非亲不用”,虽然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可是长期处于皂隶行伍之间,“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于是他开始结识江湖好友,图谋寻求另外一条出路。

当晁盖等人物取“生辰纲”的事被侦破,官府派人前去捕捉的时候,宋江江湖义气,“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稳住何涛,飞速前去通风报信,私自放走了晁盖等人。

这使他和革命者发生了初步的关系,也初步显示了他的虚善。

(二)“懦弱”的性格葬送了自己和梁山泊的前途
1、逃亡过程中畏畏缩缩
文本中的宋江一直很难看到他高大威武,刚毅不阿的形象,特别是在逃亡时更是表现出一幅懦弱不堪畏畏缩缩的逃犯样子,即使到了梁山做了头领后还是没有一点王者风范。

宋江在一路上逃难时,只有被人敲诈宰割的份,他从未见做过有效的反抗和抱负,一路只是逃窜,或者用金钱打发。

如此看来他既不懂什么江湖规矩,又不会防范别人的暗算,动辄被麻翻、上剥人凳,或是吃混沌、吃板刀面,或是被剖腹剜心。

还有在江州,为了逃避惩罚,他不是积极想办法,也没有想过逃跑,只会装疯卖傻,丑态百出。

虽然书中开头对他的描述说“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但从后文的情况来看,事实与开头描写却有些差异,全书中基本没有一处直接对宋江和他人比武的描述,只是宋江自己讲述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后文又写到他的两个徒儿叫孔明、孔亮,其中那孔亮和武松打过一
次,和武松过招简直似以卵击石,被打得落花流水。

书中如此描写“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那大汉却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怀中,只一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里做得半分手脚……“武行者踏住那大汉,提起拳头来只打实落处,打了二三十拳,就地下提起来,望门外溪里只一丢……”
后文还写到戴宗道:“却才知府唤我当厅发落,叫多带从人捉浔阳楼上题反诗的犯人郓城宋江正身赴官。

兄弟吃了一惊,先去稳住众做公的在城隍庙等候;如今我特先报你知。

哥哥!却是怎地好?如何解救?”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我今番必是死也!”……”宋江道:“感谢贤弟指教,万望维持则个!”……只见宋江披散头发,倒在尿屎坑里滚,见了戴宗和做公的人来,便说道:“你们是甚么鸟人!”戴宗假意大喝一声:”捉拿这厮!”宋江白着眼,却乱打将来;口里乱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

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杀你这般鸟!”在面对稍有难度的问题是宋江就全然不知所措,之会搔首不知痒处,这样的表现真难见他的英勇和足智多谋。

这就是宋江,这就是江湖好汉都敬仰的及时雨宋公明,一听说要犯事就吓得“搔首不知痒处”、“我今番必是死也”的胆小鬼!这和鲁智深、武松敢于反抗,不甘坐以待毙的积极态度相比,真是懦弱了!
2、面对强权时低三下四
(三)“功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