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人格的关系
名著中的人性探讨与人格塑造
名著中的人性探讨与人格塑造众所周知,名著是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对于人性的探讨和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著中描写的人性特征和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本质的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以几部经典名著为例,探讨其中对人性的揭示和人格的塑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而多样的人性表现。
例如,作者通过宝玉、黛玉和宝钗等人物,展示了不同人格特征和人性弱点。
宝玉温文尔雅,富有艺术情趣,但是他又常常感到内心的空虚和无奈;黛玉情感细腻,多愁善感,但她也常常陷入自我苦思痛苦之中;宝钗聪慧机智,坚强独立,但她也不乏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彷徨。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读者深入思考自身的人性和人格。
另一部耳熟能详的名著是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以其想象力丰富的科幻故事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通过描写主要人物尼摩船长的人格塑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深邃而矛盾的人物形象。
尼摩船长是一个智慧卓越、才情出众的科学家和冒险家,在探索海底奥秘的同时,却对人类社会抱有深深的憎恨和不信任。
他的人格中既有对人类的仁慈和关怀,又有对人类的无理行径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这种矛盾的人格塑造,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制度的思考和质疑。
除了以上两部名著,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也是一部不容忽视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道林·格雷这个角色,探索了人性中的道德和罪恶的复杂关系。
道林·格雷是一个年轻而英俊的贵族,因为与一位画家签订了一个特殊合约,使得他的画像承担了他一切肉体的衰老和丑陋。
道林·格雷通过这个合约获得了永恒的青春和美丽,但他的心灵却逐渐扭曲和堕落。
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作者让读者思考道德与美丽、善良与邪恶之间的关系,挑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人性的人格发展探索顶级人性中的性格稳定性
人性的人格发展探索顶级人性中的性格稳定性人性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其中性格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性格稳定性指的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行为特点和个人特质。
本文将从人格的定义、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顶级人性中的性格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总体特质和特征。
它是个体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和人际交往方式等多个方面。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态度等,对个体的行为和生活起到重要影响。
二、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1.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认为人格的形成是由个体的冲动、欲望和驱力所决定的。
根据该理论,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儿童期的冲突与解决、青少年期的性身份建立、成年期的个人发展等阶段。
这些心理冲突和解决过程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是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价值观和态度而产生的。
该理论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接受到的教育、家庭背景、同伴影响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关注个体内心需求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会塑造出独特的人格特征和个人价值观。
三、顶级人性中的性格稳定性顶级人性指的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个体对自我的深刻认知和全面理解。
在顶级人性中,性格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体在达到顶级人性后,性格特征将更加稳定和一致,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较大影响。
性格稳定性在顶级人性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一致性行为模式:顶级人性的个体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和反应方式。
无论是面对成功或失败、喜悦或悲伤,他们都能保持自我的稳定和一贯性。
2.内在价值观:顶级人性的个体在性格稳定性上表现出内在价值观的一致性。
人格
第一章人格的科学研究1.概念辨析:人格与个性人格与人性人格与性格人格与气质1.1)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和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有4个本质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是后天学习,习得得到的。
对现实的态度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群体的态度,对集体对国家的态度,对工作对学习对事业的态度等。
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态度稳定则行为习惯化。
性格有好坏优劣之分,含有道德含义,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个心理特征。
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异。
4)气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动力特征。
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心理表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气质具有先天禀赋,无好坏之分,是人格形成的原始基础,气质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2.辨析1)人格与个性个性是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
而人格即性格,指人稳定下来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需要、动机、人格等等都属于个性,而人格包括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比较稳定的东西。
2)人格与人性人格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
人性就是人类所特殊具有的道德和责任。
一个人的基本人格和基本人性,都与道德有关,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将决定他的人格和人性,而这要看他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教育他的老师。
3)人格与性格不同: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格中的气质是先天的,是体制和遗传的自然表现,很难改变,无好坏之分;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4)人格与气质相同:a.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b.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c.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1)气质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人格本质上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2)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人格出现得比较晚;3)在动物身上也能观察到气质,而动物是没有人格的;4)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人格特征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如学业特质焦虑等);5)受较高级认知过程控制的行为与人格有关,而与气质无关。
人的本质、人性、人格
作者: 史宝麟
作者机构: 贵州省遵义师专563002
出版物刊名: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18页
主题词: 人的本质;人性;人格
摘要:"人的本质"、"人性"、"人精'是哲学人学理论的主要范畴,也是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石.中外思想史上对这三个范畴的探究极其丰富.由于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敌对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相互关系的阐释,至今存在较多的歧义.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有关认识,希望对人的本质、人性、人格范畴及相互关系作新的界定和阐释.。
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
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及实现条件作者:江畅《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5日11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且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
正确理解这些重要论述,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人民美好生活意味着什么,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具备哪些社会条件和个人主观条件。
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人民美好生活是一种动态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其社会成员普遍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想作为其终极价值目标。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全面而自由发展既意味着人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开发和发挥,也意味着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得到尽可能好的满足。
根据这种理解,一个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创意和魅力。
由于人的全面发展包含道德的完善,因而为了凸显其道德的意义,可以将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理解为道德之人、自由之人和全面发展之人。
显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状态就是人的美好生活状态。
这里所说的“生活”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活,涵括家庭生活、职业生活、个性生活、网络生活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这种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人民美好生活在其最充分的意义上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道德之人、自由之人和全面发展之人。
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社会条件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的潜能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开发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这方面的条件主要在于社会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状况。
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发展
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发展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其人格特质和个性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是指那些积极、健康、成熟和高度发展的特质,这些特质不仅能够促进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还能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以及个性发展的关系。
首先,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具有多样性。
这些特质包括善良、正直、勇气、同理心、慷慨、宽容等。
善良是指个体对他人友好、乐于助人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正直是指遵循道德原则、不做欺骗和不义之事的品质。
勇气是指克服困难和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
同理心是指个体能够理解和感同身受他人情感和经历的能力。
慷慨是指乐于分享、奉献和回报他人的态度。
宽容是指对他人差异和错误持开放心态和包容态度。
其次,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与个性发展密切相关。
个性是指个体的独特和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人格则是指个体内部稳定和一致性的心理结构,能够影响个体对环境作出回应的方式。
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能够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
例如,具有善良和同理心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具有勇气和宽容心态的人则更能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此外,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还能够提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压力。
顶级人性的人格特质和个性发展对社会和他人也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具有顶级人性的人会更多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意愿和团队精神。
他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次,顶级人性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榜样和引领者。
他们的积极态度和高尚品质能够影响和激励他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顶级人性的人具有高度的自我认同和个体权利保护意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责任感和行动力。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人的18型人格及分析知识讲解
〖主要特质〗:灵活多变,同一环境下,此人性格展现的不一样,难以捉摸。
18型失衡性人格
一、柔弱型
〖主要特质〗:柔弱、病怏怏、瘦削,身体素质较差。
二、冷淡型
〖主要特质〗:冷淡、冷漠,有对美的事物无动于衷。
三、悲观型
〖主要特质〗:悲观、自卑、狭隘,对前途一片渺茫,对事物发展变化看法消极。
四、安静型
12.超验性:描述幻想的程度;
13.精神性:描述独立的程度;
14.意志性:描述强势的程度;
15.劳动性:描述勤奋的程度;
16.社交性:描述开放的程度;
17.成长性:描述成熟的程度;
18.变化性:描述灵活的程度;
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对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样,那么什么是性格?尧谷子认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人的性格就是人格。
〖主要特质〗:忍耐、有毅力、守承诺、贯彻始终、爱家顾家、守法、有影响力的领袖、喜欢控制、喜欢研究、好刨根问底、寡言、深刻。
十二、理想型
〖主要特质〗:生活在梦里,理想就是生命、无限憧憬未来。
十三、力量型
〖主要特质〗:具攻击性、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为受压迫者挺身而出、冲动、有什麼不满意即场发作、主观、直觉。豪爽、不拘小节、自视甚高、遇强越强、关心正义、公平。
十四、独立型
〖主要特质〗:独立、自主性高、重视个人努力,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十五、勤奋型
〖主要特质〗:勤勤恳恳,高度重视财富积累,努力是这类人的常态。
十六、社交型
〖主要特质〗:开放、外向、热情、协调人际关系能力高,重视社会交往。
人性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性的人格发展理论——灵遁者前面两个章节我们围绕人性的公理,展开讨论,形成新认识。
本章就是要在新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人性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为了让大家在读本章的时候更好的理解内容,我还是将人性的10大公理和两个推论拿出来。
人性的10大公理:公理一:意识产生的生物学机理别无差别。
其他表述:此意识和彼意识无本质差别。
公理二:意识是由先天力量和后天力量共同驱动的。
公理三:生命体体征存在时,意识时刻存在。
公理四:社会中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公理五: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
公理六:真伪的概念存在,但无法界定。
也可以这样表述:人是具有矛盾性意识的,即人的意识一定有非理性的一面。
公理七:意识产生于行为之前。
公理八:记忆机制表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公理九:潜意识内容的提取具有不确定性。
公理十:从遗传和发展角度共同来说,意识总服务于如何更好的存在。
两个推论:第一个是:选择是博弈的结果。
第二个是:理性是后天建立起来的。
关于人格的发展,依然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先天因素,一方面是后天因素。
我在上一章提到过,不赞同佛洛依德人格发展理论,因为他夸大了先天性欲望因素,即性对于人的发展影响。
但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值得借鉴。
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含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
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
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
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应地发展为研究这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我们经常说,到了一个年龄,就有一个年龄要干的事情。
这辈子好好做人,不为金钱出卖人格不为利益丢了人性的说说
这辈子好好做人,不为金钱出卖人格不为利益丢了人性的
说说
1、人生短短一辈子,千万不要为了金钱失掉人格尊严,甚至良心。
因为人格和良心一旦失去,这个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因为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
2、钱是什么?钱是纸。
名是什么?名是梦。
利是什么?利是空。
缺钱没事,可以再赚,缺名没事,甘于平凡,缺利没事,知足心安!
3、人,缺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缺德。
一旦缺德,人品毁掉了,尊严没有了,骂名出来了。
4、人活一世,品德贵重,不能为了钱昧良心,不能为了利去算计,钱算什么,不过是身外之物,利算什么,不过是一场美梦,待到百年之后,钱成了没用的废纸,利成了过耳的虚空。
钱能散尽,利能失去,唯独品德不离不弃。
人一旦有了好品德,再穷,也能翻身,再丑,也有人近。
5、做人,缺钱可以,缺德不行。
咱可以一穷二白,但是不能坑蒙拐骗。
咱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把品弄丢。
没有了品德,谁还信任,没有了良心,谁敢靠近。
人格心理学第一章
⒈人格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三、 人 格 的 基 本 特 征
①个性的独特性指的是心理面貌 的差别性: ②个性的共同性指的 是受民族特征、集团特征、地域 特征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面 貌的共同性。 ⒉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①应用: 通过个性的稳定性来预测人的工作 绩效:②正是可变性,才使教育能 够在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发挥作用。
四、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A)
(一)人格结构: 1.“主观-客观”维度 2.“整体论-元素论”维度 3.“团体-个人”维度 4.“量-质”维度 5.“动态-静态”维度 6.“内在-外在”维度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B)
(二)人性的看法 1.“积极消极” (“性善与恶”) 2.“意志论决定论” 3.“内源性外摄性” 4.人格的整合与自我概念; 5.潜意识 6.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C)
(三) 人格动力: 内驱力 (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归因理论 (四) 人格发展: 影响因素,变化规律(有什么特征,有没有阶 段性); (五)人格评鉴: 指系统方式收集有关人格资料;了解一个完整 的人; (六)人格适应: 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 应;心理健康的保证;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 遗传的生物基础:遗传因素的影响,变 态的人,同卵双生子0.48和异卵双生子0.24;大 脑的影响,化学物质,身体外貌; (二) 环境基础: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 环境,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三)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反应的交互作用, 同样的环境反应不一样;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 的人格特征回引起周围人对他的特异反应;超前 的交互作用,个体选择、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 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
③ 整体性定义整合的:着重组织和结构,强 调人的整体性々麦考迪:“多种模式的一个整 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 倾向。” ④ 稳定的:强调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科尔伯格(L.Kohlberg):“个性是个人具有 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赫根汉 (B.R.Hergenhahm):“个性是个人的一贯行 为模式,是一种贯常的行为。”可研究,可预 测,但难于揭示实质。
人的自我实现——人性、人格与人生
Human Self-Actualization——Human
Nature,Personality and Life
作者: 江畅[1,2,3,4]
作者机构: [1]湖北大学哲学学院;[2]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3]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4]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13-2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人的本性;人性;人格;人生;自为个体
摘要:人的生命过程包括作为人整个生命现实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体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这三个由表及里的层次。
人性是“自为个体”的人的本然本质,是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共享本质和独特本质的有机统一,是人谋求生活得更好的本性的体现。
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标志,是人性的现实化,也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体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
同时人格需要发挥出来才能成为见之于外的活生生的外显生活。
人性的人格化是人的第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人格的人生化则是人的第二个层次的自我实现。
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超越自我,这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第四章 人格
西方
“心灵”、“灵魂”、 “气质”等
人性论:
1人性本善——苏格拉底 2灵魂不死——柏拉图
3灵魂是“形式”,肉体是 “质料”,形式决定质料
——亚里士多德
一、效率差异与风格差异
活动效率差异主要是指能力与智力,它涉 及处理事物。
活动风格差异主要讲人格。
二、风格差异的先天性与后天性
来自先天方面的差异属于气质差异, 气质具有先天性。
人格整体的功能
认知
(信息的获取 与处理)
情绪
(情绪的反应 与适应)
人格 功能
动机
(行为的动力 与目标)
自我
(自我的统合 与完善)
三、质的差异与量的差异
质的差异——指不同维度或结构的差异。
量的差异——指同一维度或结构的内部 差异。
第二节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
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健康与改变问题
1.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
阿德勒:“追求优越”(striving for superiiority) 《自卑与超越》
荣格的人格理论:将直觉、感觉、情感和思维这四种机 能与内倾和外倾两种定势组合,形成八种人格类型。 埃里克森:在接受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生命周期的完 成》 霍妮(Karen Horney):“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 《我们内心的冲突》
弗洛姆的社会人格论:社会性格和个人性格《逃避自由》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一、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
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
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
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
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有恒性等。
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
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
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人性的本质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人性的本质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人性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多重的议题,各种学派和思想家都对人性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无论是强调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儒家思想,还是认为人性本恶的墨家思想,人性的本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体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
人性的本质既包含天生的倾向、本能和生理需求,又受到社会、文化、教育和家庭等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
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人性与环境交互作用,互相塑造和调整。
正因如此,人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人格发展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它是一个人渐进式地形成、巩固和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互动,逐渐形成稳定和相对一致的个人特质。
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对社会和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因此,人格发展既是内在因素的体现,也是外在因素的映射。
然而,人性的本质并不是唯一的决定人格发展的因素。
除了内在的天性和生理特征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发展和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等机构和环境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影响和强化。
家庭教育是最早、最直接地塑造个体人格的场所,经过与父母、祖辈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相处与交流,个体的人格特质逐渐形成。
同时,教育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中,个体通过和同伴相处、学习和竞争,进一步发展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特质。
大学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它为个体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的经验,进一步促使个体人格的发展。
除了家庭和教育,社会环境也对人格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的价值观念、规范和道德准则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影响。
正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个体的人格发展也呈现出差异化的趋势。
人格发展与人性的关系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予以探讨。
心理学认为,人性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而人格发展则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和情境下的变化和调整。
人性的本质决定了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和特质,而人格发展则是这种潜能和特质逐渐显现和发展的过程。
人性的本质与人格发展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议题。
论人性与人格
前 面三层 意思是 大家都可 以接受 的 .关键是第
四层意思怎么理 解 。我 国许 多学者将 人的本性 或本 质看作是人 区别于动 物的特性 。这种 理解是有偏 差
的。王海 明教 授针对 这种观点提 出 : “ 人性 、一 切 3 l 汉论 坛 4 江
座宝 塔 的话 ,那 么人性 就不是 这 座宝 塔 的顶尖 ,
而是这座 宝塔 的整体 。 这 就是 说 ,人作 为人 具有 ”②
区别于动物 的特性 ,作为 动物具有 区别 于生物 的特 性 ,作为生 物具有 区别 于无生物 的特性 。因此 ,人 的特性不是 平面 的、单 向度 的,而是 多层次 的 、多 向度的 ,是各种 潜在特性 有机 统一的整体 。
内涵 丰富的过程 。就其规定性 而言 ,生物 性统摄 而
又超越 了无生物性 .动物性统摄 而又超越 了生物性
和无 生物性 ,人性 统摄而 又超越 了动物 性 、生物性 和无 生物性 。假如 把这种统摄 和超越 的结 果看作 是
一
这种意义上看 ,人性是人 的潜能 ,是人 自身具有 的
可以实现 的现 实可能性 ;四是人性是 人区别于其他 事物 的特性 。
不健 全 问题 ,道德不道德 、高 尚不 高尚的 问题 。一 个人人 格健全 、道德 高尚并且具有 个性 ,他的
人 格 就 是 完善 的 。
关 键 词 :人 性 ;人 的 本 性 ;人 性 现 实化 ;人 格
中图分类号 :B 2 0 4 文献标识码 :A 8—5
文章编 号 :10 — 5 X( 0 2) 7 0 3 — 7 0 3 84 2 1 0 — 0 4 0
在 以往 的研究 中 ,研究人性 的很 多 ,研究人格 的也不少 ,但将 两者联 系起 来研究 的却 不多 。本文 试 图将两者联 系起来 ,并从 两者关 系的角度考察人
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要素
美好生活所需要的要素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的潜能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开发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这方面的条件主要在于社会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状况。
一个社会的适龄成员入学率越高、受学校教育的程度越高,越有助于社会成员潜能的充分开发。
要使其成员能够全面而自由发展,社会首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其成员普遍受到充分而适宜的教育,从而真正具备充分实现人生幸福和自我价值的可能性。
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开发出来的能力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发挥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这涉及的是就业状况。
一个社会的成员就业越充分、职业越与个人开发出来的能力相适应,越有助于社会成员能力的充分发挥。
要使其成员能够全面而自由发展,社会必须给每一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就业机会,使他们有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并通过聪明才智的发挥获得职业成功感或成就感。
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都能得到尽可能充分满足的社会条件。
这涉及的是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问题。
一个社会给所有社会成员(无论他们是否从事职业)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越充分,越有助于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获得满足。
要使其成员能够全面而自由发展,社会必须建立良好的生存保障机制,使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对生老病死以及意外伤害无所恐惧,能够从容面对生活。
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的发展需要有得到满足的可能的条件。
发展需要主要是人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不可能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但可以为他们的发展需要的满足提供充分而又公平的基础和机会。
一个社会为其成员在这方面提供的基础越坚实、机会越多,越是有助于他们的发展需要获得满足,他们越有可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要具备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安全感、获得感、公正感、认同感等美好感受所需要的社会条件。
要使社会成员普遍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自己有和其他社会成员同样的人格、尊严、权利、机会;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公正待遇;自己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机会;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安全的、稳定的、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友爱。
人性善恶对人的影响
人性善恶对人的影响人与文化是一对矛盾体,二者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又互相影响。
文化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在实践中的产物,是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最根本的准则,离开了文化人和其它动物就没有实质性区别。
本文拟从人性的角度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战国时代的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可见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自然性,应该说无所谓善恶,但人在社会中有利和义的本能存在,于是就产生了人的恶和善。
在性善、性恶的两大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展现了各异的特点,这就是文化塑造人的表现。
一、直接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和间接是从其直观和表象来讲。
直接影响是直观的表象对人发生影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性善恶对人外型的不同影响性善论主张仁义礼智,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礼。
一套封建规范,为人人不平等的等级社会服务。
很容易导致这样的结论:人性都是善的,那么,被神化为天子的君主、皇帝,他们的人性本善,就更不必说了。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子必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
男子千方百计限制女子的方方面面,使女子屈从于男子。
女子最终被男子赶到厨房和后院,不得抛头露面。
这在“家国同构”的礼制社会中,每个阶级、每个角落都能见到如是。
于是乎选择善论文化背景――形成了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特殊的人为的妇女人体的外在形象――三寸金莲。
其反映的是男性的压迫。
在封建“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夫是天,妻是地,再没有出息,没有品行,没有才能,没有志气的男子在妻子面前也如同皇帝一般。
裹小脚正是这种纲常的体现,是男子束缚女子、避免女子抛头露面、迫使女子屈从男子的行动体现。
还美其名曰为贞节观,一种男子不遵从女子必须遵守的贞节观。
久而久之还形成了男子欣赏女子的一种病态美。
使五代开始的裹小脚到了宋代成为风气,而明代则不裹小脚不配作女人。
清军进入中原后,很快成了中原文化的俘虏,也是学着汉人妇女裹小脚,尽管大清皇帝亲自下令禁止,也不能全然禁止,可见男女不平等的贞洁观和病态的审美观,在性善论的指导下成为当时合理的习俗,在此强烈风俗推动下,最终使中国女子一双天足变为病态的“三寸金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与人格的关系
东方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西方也有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对性格形成的看法都一样,那么什么是性格?河南学者尧谷子(原名张鹏)在他的18型人格理论中指出认为人的性格就是人性决定的人格。
性格是人格的表现。
性而需,需而求,求而哲,哲而格,格而行,行而习,习而性。
性质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性格,性格格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质,如此循环往复,终成定格,此乃人格。
环境的因素之外,这就是人格的形成的过程。
那么人性如何决定人格呢?下面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
人性的内容结构
从空间的结构上讲,人性的要素包含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多面和多变十个基本层面。
在时间的作用下,行为决定关系,形体造就特征,情感影响态度,精神成就气质,认知左右能力,目的决定计划,历史带来经验,未来设定理想,从而人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行为关系、形体特征、情感态度、精神气质、认知能力、目的计划、历史经验、未来理想、多面多维和多变多态十大类,各类之间有过渡,因而产生新的性质,总共十八大类。
人性的质
任何事物包含三种状态,用矛盾的观点可以解释为:矛盾对立阶段,矛盾统一阶段和矛盾转化阶段。
人性的八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包含三个质的不同的特点,行为可分为积极性、中性和消极性;形体可分为美、中和丑以及健康、一般和差;情感可分为热情、平易和冷漠;认知可分为优、中和差;精神可分为坚强、中等和懦弱;目的可分为明确、一般明确和不明确,历史有至善,未来存至美。
每层依据标准不同划分不同的质,因此,描述人的质的词语非常之多,比如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等等。
人格图表
性质决定需求,需求决定追求,追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性格,循环至人格的图表。
性格决定命运,人格彰显价值。
我们明白了人性决定人格的规律性特点,就能更好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更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开放性得分:()
判断一个人所属人格类型,可以看他这18项哪项得分是3,如果得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3,那么他的人格类型就是得分为3对应的人格类型组合,也就是多元人格。
而更关键是判断一个人的性格,18个人的性质,每个有4个级别,这样共有72个性格;每个人有18种基本性格。
15号智慧型和16号超理想型比较少见,也就是它们对应的性质智慧性和幻想性常常达不到3的级别,而做为其他类型的辅助性质。
所以常见为16型人格,每个有4各级别,这样常见有64个性格。
尽管描述性格词语很多,但基本都是关于72性格的。
以曹操为例:
一,曹操机敏。
对应18之机变性。
二,曹操有才华。
对应4之知识性。
三,曹操智慧。
对应4之智慧性。
四,曹操重实用。
对应5之成就性。
五,曹操宽容。
对应8之给予性。
六,曹操重权威。
对应6之力量性。
七,曹操很大气。
对应7之浪漫性。
八,曹操很多面。
对应17之多面性。
所以曹操的性格是:
机敏、有才,智慧,实用,宽容,重力量,大气,矛盾(多面)。
曹操的人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