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感器的特性

第二章 传感器的特性
第二章 传感器的特性

第二章传感器的特性

?测量系统(检测系统)的特性跟传感器的特性几乎一样,因为传感器和测量系统都是用来对输入信号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可以看作是测量系统的一个部件(子系统),而传感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因为一个完整的传感器也是由多个部件(子系统)组成的。

?传感器特性主要是指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研究传感器的特性,以便用理论指导其设计、制造、校准和使用。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这一关系称为静态特性;

?当输入量随时间较快地变化时,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

?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关系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理论上,将微分方程中的一阶及以上的微分项取为零时,即得到静态特性。因此,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只是动态特性的一个特例。

?实际上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要包括非线性和随机性等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都引入微分方程,将使问题复杂化。为避免这种情况,总是把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开考虑。

?传感器除了描述输入输出关系的特性之外,还有与使用条件、使用环境、使用要求等有关的特性。

?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具有的确定对应关系最好呈线性关系。但一般情况下,输入输出不会符合所要求的线性关系,同时由于存在迟滞、蠕变、摩擦、间隙和松动等各种因素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输入输出对应关系的唯一确定性也不能实现。

?第一节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表示输入量(被测量)x不随时间变化,输出量y与输入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表示为

?式中:a i——传感器的标定系数,反映了传感器静态特性曲线的形态。

?上述静态模型有三种特殊形式:

?(1)线性特性。线性传感器有另种情况:

?①若,特性曲线是一条不过零的直线。

?②若,特性曲线是一条过零的直线,这是理想的传感器应具有的特性,只有具备这样的特性才能正确无误地反映被测量的真值。

?(2)仅有偶次非线性项。因为它没有对称性,所以线性范围较窄。

?(3)仅有奇次非线性项。具有这样特性的传感器一般输入量x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具有较宽的准线性,这是较接近理想线性的非线性特性。它相对坐标原点是对称的,即

?所以它具有相当宽的近似线性范围。

?1.测量范围和量程

?传感器所能测量到的最小被测量(输入)与最大被测量(输入)之间的范围称为传感器的测量范围(Measuring Range),表示为(,)。传感器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 - 称为量程(Span)。

?例如,某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30~ +120℃,那么该传感器的量程为150℃。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的量程选择是一个简单却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一般的传感器产品所给出的精度都是针对满量程的相对值,如0.1%FS,因此实际使用时越接近满量程,其测量准确度越高。

?2.线性度(Linearity)

?理想的传感器静态特性曲线是一条直线。而实际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非线

性。因此传感器实际的静态特性校准曲线与某一参考直线不吻合程度的最大值称为线性度。

在不考虑迟滞、蠕变、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态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式中:y—输出量; x—输入量; a0—零点输出;

? a1—理论灵敏度;a2、a3、…、 a n—非线性项系数。

?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

?静态特性曲线可实际测试获得。在获得特性曲线之后,可以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性关系。这时可采用各种方法,其中也包括硬件或软件补偿,进行线性化处理。

?一般来说,这些办法都比较复杂。所以在非线性误差不太大情况下,总是采用直线拟合的办法来线性化。

?在采用直线拟合线性化时,输入输出的校正曲线与其拟合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就称为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Linearity)。

?通常用相对误差γL表示:

?ΔL max —最大非线性误差;y FS—全量程输出。

?非线性偏差的大小是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为基准直线而得出来的。拟合直线不同,非线性误差也不同。所以,选择拟合直线的主要出发点,应是获得最小的非线性误差。另外,还应考虑使用是否方便,计算是否简便。

?目前常用的拟合方法有:

?①理论拟合;②过零旋转拟合;③端点连线拟合;④端点连线平移拟合;⑤最小二乘拟合;

⑥最小包容拟合

?前四种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a)中,拟合直线为传感器的理论特性,与实际测试值无关。该方法十分简单,但一般来说?Lmax较大。

?图b)为过零旋转拟合,常用于曲线过零的传感器。拟合时,使?L1=|?L2|=?Lmax。这种方法也比较简单,非线性误差比前一种小很多。

?图c)中,把输出曲线两端点的连线作拟合直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Lmax也较大。

?图d)是在图c)的基础上使直线平移,移动距离为原先?Lmax的一半,这样输出曲线分布于拟合直线的两侧,?L2=|?L1|=|?L3|=?Lmax。与图c)相比,非线性误差减小一半,提高了精度。?也就是对k和b一阶偏导数等于零,即:

?将k和b代入拟合直线方程,即可得到拟合直线,然后求出残差的最大值ΔLmax即为非线性误差。

?顺便指出,大多数传感器的输出曲线是通过零点的,或者使用“零点调节”使它通过零点。

某些量程下限不为零的传感器,也应将量程下限作为零点处理。

?3.静态灵敏度(Sensitivity)与灵敏度误差

?传感器输出的变化量?y与引起该变化量的输入变化量?x之比即为其静态灵敏度,其表达式为:

? S=Δy/Δx

?灵敏度的量纲取决于输入、输出的量纲。

?由此可见,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静态灵敏度,它反映了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单位变化引起的输出变化的大小。对线性特性的传感器,其特性曲线的斜率处处相同,灵敏度k是一常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而非线性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为变量。

?静态灵敏度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抗干扰能力等进行选择。特别是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灵敏度尤为关键。在选择或设计敏感元件结构及其参数时,应使输出对被测量的灵敏度尽可能地大,而对干扰量的灵敏度尽可能地小。

?由于某种原因,会引起灵敏度变化,产生灵敏度误差。灵敏度误差用相对误差表示,即:?选择灵敏度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各参数的要求,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做到经济合理。一般来说,系统的灵敏度越高,测量范围越窄,系统的稳定性也往往越差。

?4.分辨力

?传感器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不可能做到处处连续。输入量变化太小时输出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有当输入量变化到一定程度时,输出量才发生变化,即输出呈现“阶梯型”。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的绝对值称为分辨力。

?有些传感器,当输入量连续变化时,输出量只作阶梯变化,则分辨力就是输出量的每个“阶梯”所代表的输入量的大小。

?分辨力反映了传感器检测输入微小变化的能力。影响传感器分辨力的因素很多,如机械运动部件的干摩擦和卡塞、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和A/D的位数等。

?在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内,由于其输入/输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所以在不同输入时分辨力不同,用表示传感器的分辨力。分辨力用绝对值表示。

?用与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的分辨力称为分辨率。

?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输入最小测点(或零点)处)的分辨力称为阈值(Threshold)或死区(Dead Bend)。

?5.阈值(Threshold)

?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称为阈值。

?阈值通常称为灵敏度界限(灵敏限)或门槛灵敏度、灵敏阈、失灵区、死区(Dead Bend)等。

?有的传感器在零位附近有严重的非线性,形成所谓的“死区”,则将“死区”的大小作为阈值;更多情况下,阈值主要取决于传感器噪声的大小,因而有的传感器只给出噪声电平。零位附近对输出量的变化往往不敏感,所以实际上阈值反映的是指传感器零点附近的分辨能力。

?重复性误差也常用绝对误差表示。检测时也可选取几个测试点,对应每一点多次从同一方向趋近,获得输出值系列y i1,y i2,y i3,…,y in,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或3σ作为重复性偏差ΔR i,在几个ΔR i中取出最大值ΔRmax 作为重复性误差。

?8.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传感器的特性随时间不发生变化的能力。稳定性有短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之分。对于传感器,常用长期稳定性来描述其稳定性,即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保持原特性的能力,有时称为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或零点漂移。

?测试时先将传感器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相隔4h、8h或一定的工作次数后,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之差即为稳定性误差。它可用相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绝对误差表示。?若要进一步细分,传感器的稳定性有两个指标:一是测量传感器输出值在一段时间中的变化,以稳定度表示;二是传感器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化引起输出值的不稳定,用影响量表示。?影响量指传感器外界环境或工作条件变化引起输出值变化的量。它是由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电源电压及电源频率等一些外加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说明影响量时,必须将影响因素与输出值偏差同时表示。

9.漂移

?传感器的漂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传感器的输出存在着与输入量无关的变化。传感器的漂移大小是传感器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漂移包括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又可分为时间漂移(时漂)和温度漂移(温漂)。时漂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零点或灵敏度随时间的缓慢变化;温漂是指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或灵敏度漂移。

?10.温度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又称为温度漂移,是指传感器在外界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输出量发生的变化。?测试时先将传感器置于一定温度(如20℃),将其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使温度上升或下降一定的度数(如5℃或10℃),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之差即为温度稳定性误差。

?温度稳定性误差用温度每变化若干℃的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每℃引起的传感器误差又称为温度误差系数。

?11.抗干扰稳定性

?指传感器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例如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抗潮湿的能力、抗电磁场干扰的能力等。

?评价这些能力比较复杂,一般也不易给出数量概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静态误差

?静态误差是指传感器在其全量程内任一点的输出值与其理论值的偏离程度。反映了传感器的精度指标,而精度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静态误差的求取方法如下:把全部输出数据与拟合直线上对应值的残差,看成是随机分布,求出其标准偏差,即

?式中 y i—各测试点的残差;n一测试点数。

?取2σ和3σ值即为传感器的静态误差。静态误差也可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即:

?上式中的表示传感器的量程,因此,有时把静态误差称为满量程误差。在选择传感器时,要注意的是当量程一定时,满量程误差大小反映了静态误差大小。当σ一定时,量程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在具体应用传感器时,测试点越接近满量程,相对误差越小。

?静态误差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基本上包括了非线性误差、迟滞误差、重复性误差、零敏度误差等,若这几项误差是随机的、独立的、正态分布的,也可以把这几个单项误差综合而得,即

?13.精确度

?与精度有关指标: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以下简称精度)

?精密度:说明测量传感器输出值的分散性,即对某一稳定的被测量,由同一个测量者,用同一个传感器,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重复测量多次,其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例如,某测温传感器的精密度为0.5℃。精密度是随机误差大小的标志,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注意: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

?准确度:说明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如,某流量传感器的准确度为0.3m3/s,表示该传感器的输出值与真值偏离0.3m3/s。准确度是系统误差大小的标志,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小。同样,准确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

?精确度:是精密度与准确度两者的总和,精确度高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取两者的代数和。精确度常以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

?在测量中我们希望得到精确度高的结果。

?第二节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形式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要传感器输入量x(t)是时间的函数,则其输出量y(t)也将是时间的函数,其间的关系要用动态特性方程来描述。

?设计传感器时,要根据其动态性能要求及使用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案,确定合适的参数;?使用传感器时,要根据其动态特性及使用条件确定合适的使用方法,同时对给定条件下的传

感器动态误差、响应速度(延时)和动态灵敏度作出估计。

?通常研究动态特性是根据标准输入特性来考虑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以测量水温的实验为例说明有关概念

?水槽中的水温为T,环境温度为T0,设T>T0,在t0时将热电偶插入水槽。

?传感器动态特性方程就是指在动态测量时,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被测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它依赖于传感器本身的测量原理、结构,取决于系统内部机械参数、电气参数、磁性参数、光学参数等,而且这个特性本身不因输入量、时间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或者说,影响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根本因素在于系统中各部分存在能量梯度和储能元件,如惯性元件(质量、电感、电容、热容元件等)。

?为了便于分析讨论问题,本课程只将传感器等效为线性时不变(LTI)系统,即传感器输入与输出由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相联系。传感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对每个信号进行拉普拉斯变换,获得传感器的传递函数。

?应当注意,传递函数给出的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普遍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瞬时值之间的普遍关系。因此,传感器动态特性的研究可以针对典型输入情况按照传感器传递函数的阶次对其加以分类。通常无需使用高于二阶函数的模型。

?动态误差是当静态误差为零时,被测量的指示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它描述输入随时间而变,传感器对相同输入幅度响应之间的差别;

?响应速度表示测量系统跟踪输入变量变化快慢,即输出与对应外加输入之间的延迟,在频率域就是传感器的相频特性;

?动态灵敏度是传感器幅频特性,反映了输入量幅度相同而频率变化时,输出幅度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在估计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和响应速度(或延迟时间)性能指标时,为简便起见,通常只根据规律性的输入来考察传感器的响应。复杂周期输入信号可以分解为各种谐波,所以可以用正弦周期输入信号来代替。其它瞬变输入可以看作若干阶跃输入,可用阶跃输入代表。因此,研究传感器阶跃响应和正弦稳态响应来表征动态特性指标。

?一、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

?分析传感器动态特性,必须建立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是指传感器在动态信号作用下,其输入和输出信号的一种数学关系。动态模型通常采用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来描述。

?在研究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时,一般都忽略传感器的非线性及随机变化因素,而把传感器看成是一个线性定常系统,即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传感器输出量y(t)与输入量x(t)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微分方程求解,得出动态性能指标。

?1.微分方程

?对于线性定常(时间不变)系统,其数学模型为高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即:?y——输出量; x——输入量; t——时间

?a0, a1,…,a n,b0, b1,…,b m——是取决于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常数

?——输出量对时间t的n阶导数;

?——输入量对时间t的m阶导数

?对于传感器,除外,一般

第二章传感器的特性

?对于常见的传感器,其动态数学模型通常忽略高阶(n=3以上),而用零阶(n=0)、一阶(n=1)或二阶(n=2)的常微分方程来描述,分别称为零阶环节、一阶环节和二阶环节,其方程如下:

?零阶环节

?一阶环节

?二阶环节

?2.传递函数

?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在线性或线性化定常系统中是指初始条件为0时,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当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初值为0时,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即可得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Y(s)——传感器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

?X(s)——传感器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

?上式分母是传感器的特征多项式,决定系统的“阶”数。可见,对一定常系统,当系统微分方程已知,只要把方程式中各阶导数用相应的s变量替换,即求出传感器的传递函数。

?将各种频率不同而幅值相等的正弦信号输入传感器,其输出正弦信号的幅值、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频率(频域)响应特性。

?正弦输入下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即频率特性)由传递函数导出:

?式中,称为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函数。它将传感器的动态响应从时域转换到频域,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随着信号频率而变化的特性,故称为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简称频率特性或频响特性。它的物理意义是:当正弦信号作用于传感器时,在稳定状态下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复数比。在形式上它相当于将传感器传递函数模型式中的s置换成(j ω),因而又称为频率传递函数。

?为一复数,它可用代数形式及指数形式表示,即

?

?式中—分别为的实部和虚部;

?—分别为的幅值和相角;

?可见,K值表示了输出量幅值与输入量幅值之比,即动态灵敏度,或称为传感器的增益,K值是ω的函数,称为幅频特性,以K(ω)表示。(实际上都是ω的函数)

?用传递函数H(s)作为动态模型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具有下列特点:

?(1)传递函数H(s)反映的是传感器系统本身的特性,只与系统结构参数a i、b i有关,而与输入量x(t)无关。因此,用传递函数H(s)可以简单而恰当地描述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2)对于传递函数H(s) 描述的传感器系统,只要知道X(s)、Y(s)、H(s)三者中任意两者,就可方便地求出第三者。只要给系统一个激励信号x(t),便可得到系统的响应y(t),系统的特性就可被确定,而无需了解复杂系统的具体内容。

?(3)同一个传递函数可能表征着两个或多个完全不同的物理系统,说明她们具有相似的传递特性。但不同的物理系统有不同的系数量纲,即通过系数a i和b i(i=0,1,2,…,n;j=0,1,2,…,m)反映出来。

?(4)对于多个环节串、并联组成的传感器系统,如各环节的阻抗匹配适当,可忽略相互之间的影响,则传感器的等效传递函数可按代数方程求解而得。

?由n个环节串联而成的传感器系统,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由n个环节并联而成的传感器系统,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由此可见,对于多环节的传感器测量系统,用传递函数来描述其输入-输出关系,很容易看清各环节对系统的影响,便于对测量系统进行改进。

?(5)当传感器比较复杂或传感器基本参数未知时,可通过实验求出传递函数。

?二、零阶传感器

?在零阶传感器中,只有a0与b0两个系数,微分方程为

?K——静态灵敏度

?这时,传感器的传输函数,频率特性

?零阶传感器(系统)的输入量无论随时间如何变化,其输出量总是与输入量成确定的比例关系,在时间上也不滞后,幅角等于零,即零阶传感器是比例传感器,它的性能由静态灵敏度K表征并维持恒定不变,而不管输入x(t)怎样变化或频率如何,是理想无失真(传感)系统,因此,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和延迟两者皆为零。

?诸如所示的输入-输出关系要求传感器不包含任何储能元件。例如用来测量线性位移和旋转位移的电位器型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阶系统在变化缓慢、频率不高时,都可以近似地当作零阶系统处理。

?像这样的模型终究是理想化的数学抽象,而实际中做到是十分困难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完全消除。例如,对于电位器,由于滑动片的摩擦而不能将其用于快速移动的场合。?三、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微分方程除系数a1,a0,b0外其他系数均为0,则

?→

?τ—传感器系统的时间常数(τ= a1/a0)

?K——静态灵敏度(K= b0/a0)

?1.一阶传感器的阶跃响应

?为了便于分析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引入“相对动态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传感器的稳态输出,

?一阶传感器动态误差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呈指数衰减。时间常数τ决定了一阶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对于传感器的实际输出特性曲线,可以选择几个特征时间点作为其时域动态性能指标。如输出y(t)由零上升到稳态值y s的63%所需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τ”;输出y(t)由零上升到稳态值y s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延迟时间t d”。此外还有“上升时间”、“响应时间”等。

?2.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

?由于线性传感器中静态灵敏度K为常数,在动态分析中只起使输出量增加K倍的作用。因此,为方便起见,在讨论任意阶传感器时都采用K= b0/a0=1。这样,灵敏度归一化后,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可改写为

?相应地:

?传递函数:

?频率响应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一阶传感器对正弦周期输入信号的响应与输入信号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较低时,传感器的输出在幅度值和相位上能较好地跟踪输入量;反之,当频率较高时,其输出就很难跟踪,出现较大的幅度衰减和相位滞后。因此就必须对输入信号的工作频带范围加以限制。

?通常对一阶传感器用通频带或-3dB带宽表示。工作频带是指归一化幅值误差小于所

规定的允许误差时,幅频特性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由可得

?一般工作频带均小于-3dB带宽。

?提高一阶传感器工作频带的有效途径是减小时间常数。

?例:设计一个无外壳的温度传感器(一阶动态响应)用于测量起伏达100Hz的湍流,要求动态误差维持小于5%,试设计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解:由上式得

? rad/s,%

?则有,即要求要用小时间常数的温度传感器。

?四、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

?1.二阶传感器的阶跃响应

?1)0<ξ<1(有阻尼):该特征方程具有共轭复数根

?ω0——传感器的固有频率;ξ——传感器的阻尼比

?上升时间:

?过冲量(超调量):

?稳定时间(响应时间):

?(设允许相对误差)

?2)ξ=0(零阻尼):输出变成等幅振荡,即:

?3)ξ=1(临界阻尼):特征方程具有重根-1/τ,过渡函数为

?4)ξ>1(过阻尼):特征方程具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上两式表明,当ξ≥1时,该系统不再是振荡的,而是由两个一阶阻尼环节组成,前者两个时间常数相同,后者两个时间常数不同。

?实际传感器,ξ值一般可适当安排,兼顾过冲量δm不要太大,稳定时间tω不要过长的要求。

在ξ=0.6~0.7范围内,可获得较合适的综合特性。对正弦输入来说,当ξ=0.6~0.7时,幅值比k(ω)/k在比较宽的范围内变化较小。计算表明在ωτ=0~0.58范围内,幅值比变化不超过5%,相频特性中υ(ω)接近于线性关系。

?对于高阶传感器,在写出运动方程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写出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在求出

特征方程共轭复根和实根后,可将它们分解为若干个二阶模型和一阶模型研究其过渡函数。

有些传感器可能难于写出运动方程,这时可采用实验方法,即通过输入不同频率的周期信号与阶跃信号,以获得该传感器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与过渡函数等。

?2.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

?二阶传感器包含两个储能元件和一些耗能元件。如由质量、弹簧和阻尼器构成的加速度传感器,由可变电感、电容和匹配电阻构成的位移传感器,均为经典的二阶系统。还有很多振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都属于二阶传感器。

?二阶传感器的输入x(t)和输出y(t)由二阶微分方程相联系

?—时间常数;

?ω0=1/τ—自振角频率(固有频率)

?—阻尼比(阻尼系数,阻尼因数);

?k—静态灵敏度,k=b0/a0

?注意,上述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与静态灵敏度k、固有频率ω0和阻尼系数ξ有关,但是三个参数相互联系,其中一个参数变更时另外两个参数也要改变,只有

是独立的。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第二章传感器的特性

?由图可见,阻尼比对频率特性的影响较大。

?当ξ→0时,在ωτ=1处k(ω)趋近无穷大,这一现象称之为谐振。

?随着ξ的增大,谐振现象逐渐不明显。

?当ξ≥0.707时,不再出现谐振,这时H(ω)将随着ωτ的增大而单调下降。

?对于正弦输入来说,当ξ=0.6~0.707时,幅值比在比较宽的范围内变化较小。计算表明在范围内,幅度特性变化不超过5%,动态灵敏度误差不超过5%,相频特性接近于线性关系,即群延时接近常数,可以忽略对周期性输入产生的非线性相位失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为使测试结果能精确地再现被测信号的波形,在传感器设计时,必须使其阻尼系数ξ<1,固有频率至少应大于被测信号频率ω的3~5倍。

?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标

?尽管大多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近似用一阶或二阶系统来描述(仅仅是近似的描述而已),实际的传感器往往比简化的数学模型要复杂。因此,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一般并不是直接给出其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而是通过实验给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指标,通过这些动态特性指标来反映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是为了分析测量时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传感器的动态误差包括两部分:一是输出量达到稳定状态后与理想输出量之间的差别;二是当输入量跃变时,输出量由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之间的过渡状态中的误差。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际上就是分析传感器的这两种动态误差。

?要分析动态误差,首先要给出输入量,在实际测试中,输入量总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在工程上解决的办法是,选定几种最典型、最简单的输入函数,我们称为标准信号,将其代入传感器的典型环节中来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常用的输入标准信号有阶跃函数、正弦函数、指数函数及冲激函数(δ函数)等。其中阶跃函数和正弦函数既易于实现,又便

于求解,因此是研究传感器动态特性时最常用的输入信号。

?以阶跃信号函数作为输入信号研究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方法称为阶跃响应法,也叫时域的瞬态响应法;而采用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研究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方法称为频率响应法,即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来传感器的动态误差,给出其动态特性指标。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及标定都以这两种输入为依据。当采用正弦输入作为评价依据时,一般使用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进行描述,评价指标为频带宽度,简称带宽,即传感器输出增益变化不超出某一规定分贝值的频率范围。相应的方法称为频率响应法。当采用阶跃为评价依据时,常用上升时间、响应时间、过调量等参数来综合描述。相应的方法称为阶跃响应法。

?1.时域性能指标

?(1)时间常数τ:输出值由零上升到稳定值的63.2%所需的时间。

?(2)上升时间Tr:输出值从稳定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3)响应时间Ts:响应曲线衰减到与稳态值之差不超过%(2%或5%)所需的时间。?(4)超调量δm:响应曲线第一次超过稳态值之峰高,即(y c为稳态值)或用相对值

?(5)峰值时间T P:响应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6)延滞时间T d: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50%所需的时间。

?(7)衰减率ψ: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高度下降的百分数

?(8)稳态误差e ss:无限长时间后传感器的稳态输出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δss的相对值?上述一阶、二阶传感器时域响应的主要指标,对具体传感器并非每一个指标都要给出,往往只要给出被认为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就可以了。

?2.频域性能指标

?由于相频特性与幅频特性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因此表示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及频域性能指标时主要用幅频特性。

?(1)截止频率、通频带和工作频带

?幅频特性曲线越出确定的公差带所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截止频率和上截止频率,相应的频率区间称为传感器的通频带。一般规定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幅值衰减3dB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作为通频带。这对传感器来说显得过大,一般取幅值误差为5%~10%时所对应频率范围,称为工作频带。

?(2)谐振频率和固有频率

?幅频特性曲线在某一频率处有峰值,这个频率就是谐振频率ωr。固有频率ω0是指在无阻尼时,传感器的自由振荡频率。ωr表征瞬态响应的速度,ωr的值越大,时间响应速度越快。?(3)幅值频率误差δ和相位频率误差υ

?当传感器测量随时间变化的周期信号时,则必须求出传感器所能测量周期信号的最高频率ωP,以保证在ωP范围内,幅值频率误差δ和相位频率误差υ不超过给定数值。

?第三节传感器的其它性能指标

?1.传感器的互换性

?传感器的互换性是指一个传感器可以完全代替另一个传感器,而它的机械尺寸、各项性能指标不需重新校准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更换后误差不会超过原来的范围;即传感器的功能、尺寸具有完全的互换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灵敏度?y/?x(对线性传感器)或dy/dx(对非线性传感器)

?2.可靠性

?可靠性的经典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具体到传感器其可靠性的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耐环境能力:绝缘电阻、疲劳性能、耐压等

?(2)寿命评估:工作寿命、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3.电磁兼容(EMC)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一词在中国国家标准GB/4763-1995《电磁兼容术语》中的定义是“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4.环境参数指标

?(1)温度指标:工作温度范围,存储温度、温度误差、温度漂移、温度系数、热滞后等(2)抗冲击、振动指标:容许的冲击、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等

?(3)其它环境参数:抗潮湿、抗腐蚀等

?5.其它指标

?(1)供点电:交直流、频率、功率、电压范围等

?(2)外形尺寸、质量、壳体材质、结构特点等

?(3)安装方式、馈线电缆等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特性

传感器的主要参数特性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测量参数、用途各异.共性能参数也各不相同。一般产品给出的性能参数主要是静态特性利动态特性。所谓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情况下,传感器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犬系.一般用数学表达式、特性曲线或表格来表示。动态特性足反映传感器随时间变化的响应特性。红外碳硫仪动恋特性好的传感器,其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与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相近。一般产品只给出响应时间。 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参数有: (1)测量范围(量程) 量程是指在正常工种:条件下传感器能够测星的被测量的总范同,通常为上限值与F 限位之差。如某温度传感器的测员范围为零下50度到+300度之间。则该传感器的量程为350摄氏度。 (2)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佑感器在稳态时输出量的变化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量的比值。通常/d久表示。对于线性传感器,传感器的校准且线的斜率就是只敏度,是一个常量。而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则随输入星的不同而变化,在实际应用巾.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都是指输入量在一定范围内的近似值。传感器的足敏度越高.俏号处理就越简单。 (3)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在稳态条件下,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持件曲线勺理想直线之日的不吻合程度,称为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通常用实际特性曲线与邵想直线之司的最大偏关凸h m2与满量程输出仪2M之比的百分数来表示。该系统的线性度X为 (4)不重复性 z;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传感器的输人员技同——方向作全量程多次重复测量,输出曲线的不一致程度。通常用红外碳硫仪3次测量输11j的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丛m x与满量程输出值ym之比的百分数表示,1、2、3分别表示3次所得到的输出曲线.它是传感器总误差中的——项。 (5)滞后(迟滞误差) 迟滞现象是传感器正向特性曲线(输入量增大)和反向特性曲线(输入量减小)的不重合程度,通常用yH表示。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 1.1 综述你所理解的传感器概念 1.2 何谓结构型传感器?何谓物性型传感器?试述两者的应用特点。 1.3 一个可供实用的传感器有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试用框图标示出你所理解的传感器系统。 1.4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含义。 1.5 技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差别何在? 1.6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差别何在? 1.7 怎么评价传感器的综合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1.8 为什么要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校准?举例说明传感器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的方法。 1.9 何谓系统相似和机电模拟?它们有什么用途? 1.10有一只压力传感器的校准资料如下表。根据这些数据求最小二乘法和端点法线性度的拟合直线方程,并求其线性度。

1.11 试根据极限误差计算题1-7中压力传感器的重复性误差,并比较标准法和极差法的计算结果。 1.12 设一力传感器可作为二阶系统来处理。已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800khz,阻尼比 =0.4,问在使用该传感器测定400Hz正弦变化的外力时会产生多大的振幅相对误差和相位误差? 1.13 今有两加速度传感器均可作为二阶系统来处理,其中一只固有频率为25kHz,另一只为35kHz,阻尼比均为0.3。若欲测量频率为10kHz 的正弦振动加速度,应选用哪一只?试计算测量时将带来多大的振幅误差和相位误差。 1.14 有一个二阶系统如图1-12所示,求其输入为F=A·u(t)的阶跃响应,并画出响应曲线图(假定特征方程的根r1,r2为2个不等实数根)。 1.15 某测振传感器可作为二阶系统来处理,其幅频特性见图 1-10。已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800Hz,阻尼比=0.4,问:用该传感器测定正弦振动时,若要求幅值误差小于2%,求允许使用的频率范围及相应的最大相位误差;欲用来测量复合周期振动,应对传感器的哪个参数进行调整?怎么调整?[提示:按系统不失真条件考虑。] 1.16 结合传感器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综述你的见解。

传感器性能指标

一、测量仪表的基本性能 1、精确度 (1)精密度δ 它表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即对某一稳定的被测量,由同一个测量者,用同一个仪表,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重复测量多次,其测量结果(指示值)的分散程度。δ愈小,说明测量愈精密。 例如,某温度仪表的精密度δ=0.5℃,即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不大于0.5℃。精密度是随机误差大小的标志,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 但是必须注意,精密度与准确度是两个概念,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 (2)准确度ε 它表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例如,某流量表的准确度ε=0.3m3/s,表示该仪表的指示值与真值偏离0.3m3/s。准确度是系统误差大小的标志,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小。同样,准确度高不一定精密。(3)精确度τ 它是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反映,精确度高,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取两者的代数和,即τ=δ+ε。精确度常以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 2、稳定性 (1)稳定度 指在规定时间内,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仪表自身随机性变动、周期性变动、漂移等引起指示值的变化。一般以仪表精密度数值和时间长短一起表示。 例如,某仪表电压指示值每小时变化1.3V,则稳定性可表示为1.3mV/h。 (2)影响量 测量仪表由外界环境变化引起指示值变化的量,称为影响量。它是由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电源电压及电源频率等一些外界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说明影响量时,必须将影响因素与指示值偏差同时表示。 例如,某仪表由于电源电压发生变化10%而引起其指示值变化0.02mA,则应写成 0.02mA/U±10%。 二、传感器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章 传感器基本特性参考答案

第3章传感器基本特性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不包括()。 A. 线性度 B. 灵敏度 C. 频域响应 D. 重复性 2、下列指标属于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评价指标的是()。 A. 时域响应 B. 线性度 C. 零点漂移 D. 灵敏度 3、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5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4、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A. 延迟时间 B. 上升时间 C. 峰值时间 D. 响应时间 5、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 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6、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动态特性的是() A.迟滞、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C.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7、不属于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8、对于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变面积式的电容传感器可看作零阶系统 B.一阶传感器的截止频率是时间常数的倒数 C.时间常数越大,一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越好 D.提高二阶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可减小动态误差和扩大频率响应范围9、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A.重复性 B.固有频率 C.灵敏度 D.漂移

10、无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如何变化,当它受到的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该系统的位移与激振力之间的相位差必为() A. 0° B.90° C.180° D. 在0°和90°之间反复变化的值 11、传感器的精度表征了给出值与( )相符合的程度。 A.估计值 B.被测值 C.相对值 D.理论值 1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传感器输入、输出不随( )变化时,其输出-输入的特性。 A.时间 B.被测量 C.环境 D.地理位置 13、非线性度是测量装置的输出和输入是否保持( )关系的一种度量。 A.相等 B.相似 C.理想比例 D.近似比例 14、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 )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多次测量 B.同次测量 C.正反行程 D.不同测量 =秒的一阶系统,当受到突变温度作用后,传感器输15、已知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 出指示温差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为()秒 A.3 B.1 C. 1.2 D.1/3 二、多项选择题 1.阶跃输入时表征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有哪些?() A.上升时间 B.响应时间 C.超调量 D.重复性 2.动态响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描述,以下属于用来描述动态响应的方法是:() A.精度测试法 B.频率响应函数 C.传递函数 D.脉冲响应函数 3. 传感器静态特性包括许多因素,以下属于静态特性因素的有()。 A.迟滞 B.重复性 C.线性度 D.灵敏度 4. 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表征的重要指标有:() A.灵敏度 B.非线性度 C.回程误差 D.重复性 5.一般而言,传感器的线性度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使用一定的线性化方法,以下属于线性化方法的有:() A.端点线性 B.独立线性 C.自然样条插值 D.最小二乘线性 三、填空题 1、灵敏度是传感器在稳态下对的比值。 2、系统灵敏度越,就越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就越。 3、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4、要实现不失真测量,检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应为,相频特性应为。

传感器基本特性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知识点) 知识点1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参数作用关系的外部特性表现。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参数,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外部特性。 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稳态(静态或准静态)和动态(周期变化或瞬态)。前者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缓慢);后者的信号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传感器所表现出来的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知识点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2.1.1 线性度 ; 线性度(Linearity)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间成线性关系的程度。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特性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线性,在输入量变化范围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这就是传感器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所采用的直线称为拟合直线,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取其最大值与输出满刻度值(Full Scale,即满量程)之比作为评价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的指标。 灵敏度 灵敏度(Sensitivity)是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对输入量变化的比值。 对于线性传感器,它的灵敏度就是它的静态特性曲线的斜率;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一变量。 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是指传感器能够感知或检测到的最小输入信号增量,反映传感器能够分辨被测量微小变化的能力。分辨率可以用增量的绝对值或增量与满量程的百分比来表示。 2.1.4 迟滞 迟滞(Hysteresis),也叫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应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正(输入量由小增大)、反(输入量由大减小)行程的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的现象。产生迟滞的原因:传感器机械部分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间隙、松动、积尘等,引起能

带你认识基本的传感器特性参数

带你认识基本的传感器 特性参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带你认识基本的传感器特性参数 传感器的关键性能参数有多种,其中最为基本的有:量程、灵敏度、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带宽,本文将对这些参数进行一一介绍。 量程 每个传感器都有自身的测量范围,被测量处在这个范围内时,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才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 传感器的量程X FS、满量程输出值Y FS、测量上限X max、测量下限X min的关系见下图。 灵敏度 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其输出变化量ΔY与输入变化量ΔX的比值,可以用k表示。对于一个线性度非常高的传感器来说,也可认为等于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与量程X FS的比值。灵敏度高通常意味着传感器的信噪比高,这将会方便信号的传递、调理及计算。 k=ΔY ΔX 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理想的传感器输入-输出关系应该是程线性的,这样使用起来才最为方便。但实际中的传感器都不具备这种特性,只是不同程度的接近这种线性关系。 实际中有些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非常接近线性,在其量程范围内可以直接用一条直线来拟合其输入-输出关系。有些传感器则有很大的偏离,但通过进

行非线性补偿、差动使用等方式,也可以在工作点附近一定的范围内用直线来拟合其输入-输出关系。 选取拟合直线的方法很多,上图表示的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拟合直线,这是拟合精度最高的一种方法。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之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δ,其最大值与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即为线性度γL。 γL=± δ Y FS ×100% 迟滞 当输入量从小变大或从大变小时,所得到的传感器输出曲线通常是不重合的。也就是说,对于同样大小的输入信号,当传感器处于正行程或反行程时,其输出值是不一样大的,会有一个差值ΔH,这种现象称为传感器的迟滞。 产生迟滞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传感器敏感元件的材料特性、机械结构特性等,例如运动部件的摩擦、传动机构间隙、磁性敏感元件的磁滞等等。迟滞误差γH的具体数值一般由实验方法得到,用正反行程最大输出差值ΔH max的一半对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来表示。 γH=±H max 2Y FS ×100% 重复性 一个传感器即便是在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其输入量连续多次地按同一方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做满量程变化,所得到的输出曲线也是会有不同的,可以用重复性误差γR来表示。 重复性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常用正行程或反行程中的最大偏差ΔY max的一半对其满量程输出值Y FS的比值来表示。 γR=±Y max 2Y FS ×100%

传感器简答

传感器简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它有哪些性能指标 如何用公式表征这些性能指标 2、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其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3、什么是传感器的静特性主要指标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 4、什么是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解释其定义并分别列出描述这两大特性的主要指标。(要求每种特性至少列出2种常用指标) 1、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性能指标主要有: ① 线性度:非线性误差 max L FS L 100%Y γ?=± ? ② 灵敏度:y n x d S = d ③ 迟滞:max H FS H 100%Y γ?=? ④ 重复性:max R FS R 100%Y γ ?=± ? ⑤ 漂移:传感器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2、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 知识点: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3、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其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通常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知识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4、答: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描述指标 有:线性度(非线性误差)、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漂移;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主要描述指标有:时间常数、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响应时间、超调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1、什么叫应变效应 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试简要说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有哪几种补偿方法。 1、 答:材料的电阻变化由尺寸变化引起的,称为应变效应。 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2、答: 温度误差产生原因包括两方面: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敏感栅电阻变化而产生附加应变,试件材料与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应变片产生附加应变。 温度补偿方法,基本上分为桥路补偿和应变片自补偿两大类。 3、什么是直流电桥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的输出电压如何计算 4、为什么应变式传感器大多采用交流不平衡电桥为测量电路该电桥为什么又都采用半桥和全桥两种方式 5、应用应变片进行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采用的温度补偿方法有哪几种 6、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3、答:桥臂的供电电源是直流电的称为直流电桥。 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单臂直流电桥、半桥差动直流电桥、全桥差动直流电桥。 单臂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半桥差动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全桥差动直流电桥输出电压为: 4、答:由于应变电桥的输出电压很小,一般要加放大器,但直流放大器易产生零漂, 所以应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又由于交流电桥的供电电源是交流,为了消除应变片引线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满足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常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电路。 交流不平衡电桥采用半桥和全桥的方式是为了消除非线性误差和提高系统灵敏度。 5、答:由于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以及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会给电阻应变片的测量带来误差,因此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常采用的温度补偿法有电桥补偿法和应变片自补偿法。 6、答: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2、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怎样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非线性怎样提高其灵敏度 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有几种结构形式 各有什么特点 5、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小和消除它的影响 2、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衔铁的活动位置、供电电源、线圈匝数、铁芯间隙有关。 3、答:为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非线性可采用差动结构。 如果变压器的供电电源稳定,则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输出特性; 另外,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高灵敏度,但要以变压器铁芯不饱和以及允许温升为条件。增加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的匝数比值和减小铁芯间隙都能使灵敏度提高。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 4、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有变隙式差动传感器和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两种结构形式。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可以反映出被测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如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可消除零点残余电压,根据输出电压的符号可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如配用相敏检波电路,可判断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5、答: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传感器的两次极绕组的电气参数与几何尺寸不对称,导致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势幅值不等、相位不同,构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磁饱和,磁滞),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主要是三次谐波)。 为了减小和消除零点残余电压,可采用差动整流电路。 6、保证相敏检波电路可靠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6、答:保证相敏检波电路可靠工作的条件是检波器的参考信号u o 的幅值远大于变压器的输出信号u 的幅值,以便控制四个二极管的导通状态,且u o 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激励电压共用同一电源。 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 4、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有什么优点 5、电容式传感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信号调节电路各有些什么特点 6、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1、 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适合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通过介质的改变来实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的场合。 2、答: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对极板初始间隙的要求是相反的,要改善其非线性,要求应增大初始间隙,但这样会造成灵敏度的下降,因此通常采用差动结构来改善非线性。 3、答:电容式传感器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4、答: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得到提高,非线性误差大大降低。 5、答: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因此必须借助于信号调节电路才能将其微小的电容值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从而实现显示、记录和传输。相应的转换电路有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双T 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 调频电路的特点:灵敏度高,可测量μm 级位移变化量;抗干扰能力强;特性稳定;能取得高电平的直流信号(伏特级),易于用数字仪器测量和与计算机通讯。 运算放大器的特点:能够克服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使其输出电压与输入位移间存在线性关系。 二极管双T 型交流电桥的特点:线路简单,不须附加相敏整流电路,便可直接得到较高的直流输出电压(因为电源频率f 很高)。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特点: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面积式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6、答: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当被测参数变化引起A 、εr 或d 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C 随之发生变化。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只变其中一个参数,把该参数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通过策略电路转换为电量输出。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离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大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8、提高其灵敏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后果 E R R n n U o 11 2)1(?+= 1 12R R E U o ?=11R R E U o ?=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第1章 (1)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第1章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绪论 0-1 综述你所理解的传感器概念。 0-2 何谓结构型传感器?何谓物性型传感器?试述两者的应用特点。 0-3 一个可供实用的传感器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功用是什么?试用框图示出你所理解的传感器系统。 答: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或其它辅助器件)三部分组成。组成框图如下: (1)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如波纹膜盒、光敏电阻等。 (2)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其把输入转换成电路参数量。 (3)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0-4 就传感器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综述你的见解。 答:(1)社会对传感器需求的新动向:社会需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传感器在新的技术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前,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如:1)开发新型传感器,从原有的工作机理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性型传感器件,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固态功能材料——半导体、电介质、强磁体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传感器的智能化,“电五官”与“电脑”的结合,就是传感器的智能化; 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 0-5 简述自动检测系统组成。 答:自动检测系统由被检测量、敏感元件(测检元件)、电子测量(转换)电路、输出单元组成。 0-6 什么是传感器、自动检测技术? 答: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实现现代化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源头,其广义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其狭义定义为: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将被测量(非电信号)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便于应用的电量的测量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支撑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各个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自动检测技术:是人们为了对自然规律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其研究主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转换电路 被测量 电量

第1章_传感器概述

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基本概念 1.1.1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 )的定义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 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 是化学量、生物量等;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 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量,但主要是电量;输入输出的转换规律(关系)已知,转换 精度要满足测控系统的应用要求。 传感器应用场合(领域)不同,叫法也不同。如在过程控制中叫变送器。(标准化的传 感器)在射线检测中则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探头。 作为对比,下面介绍一下敏感器:它是一种把被测的某种非电量转换为传感器可用非电 量的器件或装置。设: x ——被测非电量 z ——传感器可用非电量 y ――传感器输出电量 敏感器传输函数: )(x z ψ= 传感器传输函数: )(z y ?= 敏感器传感器复合函数: )()]([)(x f x z y ===ψ?? 1.1.2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由图1-1所示的几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 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 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图1-1 传感器的组成 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物性性传感器基本是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二合一,直接能将被测量 转换为电量输出,如压电传感器、光电池。热敏电阻等。 1.1.3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的品种很多,原理各异,检测对象门类繁多,因此其分类方法甚繁,至今尚无统 一的规定。人们通常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突出某一侧面而分类的。下面有几种常见的分法。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以下两种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以下两种: 1.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迟滞性、稳定性、漂移、静态误差等。 2.动态特性: 阶跃响应:最大超调量、延滞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响应时间等。 频率响应: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电阻式传感器 把位移、力、压力、加速度、扭矩等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它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见位移传感器)和锰铜压阻传感器等。电阻式传感器与相应的测量电路组成的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加速度、扭矩等测量仪表是冶金、电力、交通、石化、商业、生物医学和国防等部门进行自动称重、过程检测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结构:由电阻元件及电刷(活动触点)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电刷相对于电阻元件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转动和螺旋运动,因而可以将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 电位器的结构与材料(1)电阻丝: 康铜丝、铂铱合金及卡玛丝等(2)电刷: 常用银、铂铱、铂铑等金属(3)骨架:常用材料为陶瓷、酚醛树脂、夹布胶木等绝缘材料,骨架的结构形式很多,常用矩形。 应用:电阻式传感器与相应的测量电路组成的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加速度、扭矩等测量仪表是冶金、电力、交通、石化、商业、生物医学和国防等部门进行自动称重、过程检测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优缺点:电阻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精度较高、线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它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等影响较大,有分辨率不高等不足之处。 分类:电位器式传感器是一种把机械的线位移或角位移输入量转换为和它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的传感元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的传感元件。 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气敏和湿敏电阻传感器是一种把气体中的特定成分或水蒸气检测出来造成半导体阻值变化的电阻传 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由两个平行电极组成、极间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器(见图)。若忽略边缘效应,平板电容器的电容为εS/d,式中ε为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极板互相覆盖的有效面积,d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d、s、ε 三个参数中任一个的变化都将引起电容量变化,并可用于测量。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极距变化型一般用来测量微小的线位移或由于力、压力、振动等引起的极距变化(见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面积变化型一般用于测量角位移或较大的线位移。介质变化型常用于物位测量和各种介质的温度、密度、湿度的测定。 简介:70年代末以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与微型测量仪表封装在一起的电容式传感器。这种新型的传感器能使分布电容的影响大为减小,使其固有的缺点得到克服。电容式传感器是一种用途极广,很有发展潜力的传感器。 典型的电容式传感器由上下电极、绝缘体和衬底构成。当薄膜受压力作用时,薄膜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因此,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电容发生变化。但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电容与上下电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因此,要用具有补偿功能的测量电路对输出电容进行非线性补偿。 定义:电容式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 分类:根据被测参数的变化分:(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d)(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A)(3)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ε) 目的:;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 应用:1、ZCS1100型精密电容位移传感器。本传感器可以在线检测压电微位移、振动台,电子显微镜微

第1章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第—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传感器的特性土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这一关系就称为静特性;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这一关系就称为动特性。 一般说来,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关系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理沦上,将微分方程中的一阶及以上的微分项取为零时,便可得到静特性,因此,传感器的静特性只是动特性的一个特例。实际上传感器的静特性要包括非线性和随机性等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都引入微分方程,将使问题复杂化。为避免这种情况,总是把静特性和动特性分开考虑。 传感器除了描述输出输入关系的特性之外,还有与使用条件、使用环境、使用要求等有关的特性。 1.1 传感器的静特性 静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 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 人们总是希望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成唯一 的对照关系,而且最好呈线性关系。但一般情况 下,输出输入不会符合所要求的线性关系,同时 由于存在着迟滞、蠕变、摩擦、间隙和松动等各 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使输出输 入对应关系的唯一性也不能实现。考虑了这些情 况之后,传感器的输出输入作用图大致如图1- 1所示。图中的外界影响不可忽视,影响程度取 决于传感器本身,可通道传感器本身的改善来加 以抑制,有时也可以对外界条件加以限制。图中 的误差因素就是衡量传感器静特性的主要技术 指标。 1.1.1线性度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或多或少地部存在着非线性问题。在不考虑迟滞、蠕变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来表示: y—输出量; x—输入量; a0—零点输出, a1—理论灵敏度; a2,a3,a n—非线性项系数。 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 静特性曲线可用实际测试获得。在获得特性曲线之后,可以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为了标定和数据处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线性关系。这时可采用各种方法,其中也包括计算机硬件或软件补偿,进行线性化处理。一般来说,这些办法都比较复杂。所以在非线性误差不太大的情况下,总是采用直线拟合的办法来线性化。 在采用直线拟合线性化时,输出输入的校正曲线与其拟合曲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就称为非线性误差或线性度,通常用相对误差γL来表示,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