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SARS民情——解读非典舆情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的SARS民情——解读非典舆情调查报告

南方周末2003年06月12日

受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的委托,在社会学家周晓虹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分别于2003年5月1-6日和5月23-25日,对SARS 事件的有关民意和专家意见,进行了主题为“SARS流行的公众反应与社会后果”的调查。每次调查分三部分:文献调查、专家访谈和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五大城市2064户居民的电话问卷调查(通过当地局号随机生成电话号码方法抽取调查样本,每次每座城市电话问卷调查超过200户居民)。本报道得到了该课题组的授

权,并且,其主要分析亦基于此项调查。

公元2003年,岁在癸未。2月4日,气属立春。就在立春后的第三天中午时分起,一条手机短信以每天递增100万-500万条的速度悄悄在流传———“广州发生致命流感”。从此,SARS狂潮开始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影响了中国大地的整个春天。

作为一种基因序列大约为29736或29727个核甘酸的冠状病毒,SARS首先是一个医学问题;然而,它的流行所引爆的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SARS危机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引发的思考是痛楚的。我们相信: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有抗击苦难的勇气和坚忍,而且还应该具有

强大的科学理性。

现在,是我们解析SARS事件所呈现的公理民情的时候了。

解析之一:信息公开与民众的福祉

如果缺乏绝对意义上的智者,那么,流言只能止于新闻的公开。

———南京大学传播学学者杜骏飞调查结果表明:在从新闻媒体得知SARS信息之前,有40.9%的居民已经通过其他途径知道此事,且在五大城市间有显著的差异。最先出现SARS疫情的广州,有58.2%的居民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有关SARS的信息,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重庆仅为29.4%(见图1)。从流言的传播路径来看,主要以“道听途说”(56.7%)、“电

话”(19.4%)与“网络”(14.2%)传播为主。

耐人寻味的是,与此同时,在这非常时期,许多民众又表示更愿意相信来自官方的报道,有的地区持有这一态度的人数比例高达84.0%———只是,最初媒体的缄默一度令受众失望。从SARS的关注热点来看,市民最为关心的信息层面是“最新的疫情数字”,其70%的比例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三位的医学研究进展(30%)、SARS 知识和预防措施(24%)。信息渠道集体性的失语,导致公众不得不转而寻求小道消息,以满足自己的信息渴求。在一些地方,市民通过短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传播未经证实的流言,局面一度严重失控,并导致了几十年来罕见的抢购食盐、大米的风潮。

而在新闻媒体强有力地介入并公开信息后,民众的恐慌便很快平息下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陈力丹研究员在访谈中指出,如果信息能够及时公

开,SARS的传染也许会更快地遏止。

4月20日,谷雨。中国的时事仿佛对应着节气,国家卫生部从这一天起,通过

媒体进行权威疫情发布,开始播撒甘露般的信息之雨;并且,为了显示巨大的决心而免了两名高官的职务。此后,虽然感染的数字仍然不断上升,但民众已经能够用

更为客观和平静的心态来看待SARS。

传播学者雷跃捷说:媒体应该迅速建立对于灾难事件的应急机制,尤其是应该建立疫情公开制度。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如果制度鼓励大家说假话,个人往往无能为力。如果制度鼓励大家说真话,媒体才有可能迅速对类似的事件作出及时的反应。在这方面,建立多元信息体制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解析之二:新一届政府经受考验

不确定性的影响大大高于事件本身的影响,SARS对人们信心的影响不可小视,特别是对政府的公信力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学者张曙光SARS并不是人为的事故,它是天灾,但如果处理不当,天灾也会带来人祸。SARS像一场没有任何先兆的摸底测验,要考验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否保持团结和高效率;像一次刁钻的追问,要考验政府在患难时刻是否仍然能够把对公民

的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SARS的流行正值中央政府完成新老交替之际,这使得国际社会产生了对于我国政府应变能力的种种推测。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81.2%的公众对中央政府所采取的SARS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大大超过不太满意或不满意人口所占的比例(5.3%)。与此相一致的是,高达88.5%的被访问者对当地政府所采取的

SARS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大大超过不太满意或不满意人口所占的比例(3.8%)。这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这次抗击SARS过程中所采取的SARS防治措

施成效,赢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调查结果还表明:通过SARS事件,大多数(71.9%)的被访问者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或较强,只有少数的被访问者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弱或很弱。

危机事件的特征在于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危机管理的成败也取决于快速反应能力和及时处理能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体制,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训练,危机发生以后能够临危不乱,应对自如。北京大学社会学学者张静指出:从这次SARS疫情中政府部门的表现来看,我们的公共服务部门还不习惯公众的压力和质询;SARS事件证明了有些行政系统是个被动系统,基本在等待上级的指令———而从科学性来说,应对危机一味要等待上级定调子的习惯必须打破。

社会事务要依靠专业知识的判断,这一点上海做得很不错,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上海市政府获得的赞赏高达89.6%,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SARS“高度重视、态度积极”和“措施有力”。与此相对比,北京市民对地方政府的意见,主要源于政府在SARS

初期不重视、“反应不及时而延误时机”。

政府在SARS事件中后期的表现使得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增强。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四分之三(76.5%)的被调查者对政府的信心提高了,相比较而言,仅有1.7%的被调查者对政府的信心下降。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在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举措的满意度问题上,尽管各阶层在一般意义上的满意率(“满意”与“比较满意”的人数之和)比例基本相当,但回答“满意”选项的人数比例,不同文化阶层之间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