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

位置面积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市域内以平原地貌为主。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和决口频繁,地表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和淤积套叠,形成复杂微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

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

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风暴潮、大风、大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634.1毫米,较常年略偏多14.1%;光照时数2516.0小时,接近常年略偏少5.3%。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以偏高为主,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春季气温起伏明显,冷热不均,降水量充沛并呈南多北少分布,5月上旬出现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天气;夏季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往年偏多,极端最高气温突破近四十年极值,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雷暴、冰雹、暴雨等天气时有发生;秋季气温接近常年,呈现前期偏高、后期偏低的特点,降水以偏少为主且降水时段集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及11月下旬出现持续少雨现象。综合评价2009年度东营市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属于一般年景。

土壤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该土壤适种小麦、玉米、高粱等浅根作物,在农业上是较

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9%,在全市广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该土壤类型不经重大改造难以为种植业利用,目前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0.2%,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征。

河流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道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9年实现十年不断流。2005~2009年,黄河全年径流量分别为198.2亿立方米、191.88亿立方米、202亿立方米(报汛值)、147亿立方米(报汛值)、 136亿立方米(报汛值)。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东西走向,由南向北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南北走向,自西向东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

10条河流。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7多。滩涂面积152万亩,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分海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为0.8~1.2米,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全市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旅游资源独特。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沿海石油、天然气、盐卤等矿产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东营市土地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造陆最快的时段是1956~1985年,在此30年间三角洲新增陆地1496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造陆地近15平方公里。1985年后,因黄河来水量减少,造陆速度趋缓。近年,东营市制定《东营市土地利用管理办法》,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和措施,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动态管理,建立实施了全市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实现由土地来源到土地供应、开发利用和市场交易等过程的动态跟踪监管。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至2009年底,中心城土地储备库存面积达到28000亩,增强了土地市场宏观调控能力。目前,全市土地总面积1200万亩。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土地共500万亩,水域及未利用土地550万亩。

水资源东营市水资源包括当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47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地下水资源量为0.88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其北为咸水区。黄河是境内主要的淡水客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8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调控、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黄河调水管理的加强,黄河入海水量将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黄河东营段沿岸建有引黄闸18座,设计引水能力505立方米每秒,能够引水的引黄闸有9座。长江水也将成为东营市可利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