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
1.张骞出使西域和 丝绸之路的开通 2.中央和地方政权对戎所交一都会
敦煌石窟的创建与对世界文明的广泛吸纳
1. 敦煌石窟的创建 2. 敦煌石窟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广泛吸纳
敦煌石窟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丝绸之路三道示意图
唐王朝初期在西州交河县设安西都护府,公元658年,将 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设立了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 镇守西域广大地区。公元662年,又将丝路南道上的两个镇— —石城镇(若羌)和播仙镇(且末)划归敦煌直接管辖,在武 周时河西走廊还设置了十军,敦煌设豆卢军。这些措施极大地 提高了敦煌在经营西域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又受到来自 西域和中亚、南亚、西亚文化的影响:西域胡商与 中原汉商在敦煌从事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方的贵 金属、珍宝、玉石、香料、药材,北方的驼马,与 当地粮食的交易,敦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汉唐使节前往印度和中亚各国,中亚和西域各国使 者在丝绸之路上往来不绝,他们大多途经敦煌。东 来传教的西域僧侣和西行求法的汉地僧侣相望于道, 敦煌是东西方僧人的必经之地。史书称敦煌是“华 戎所交一都会也”。
西汉王朝为了控制西域的战略要地和保证丝路 畅通,在西域设置西域督护府,驻兵屯田,又将长 城从敦煌延伸至西域的盐泽。东汉时西域副校尉常 驻敦煌,敦煌是当时统治西域的军政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河西走廊和敦 煌相对社会安定,与西域、中亚仍然保持商贸往来。
到了隋代,隋炀帝将发展丝路贸易定为国策。公 元609年,隋炀帝亲自西巡河西,在张掖举行了由27 国参加的商品交易会,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 还让黄门侍郎裴矩经营西域事务。根据《隋书.裴矩 传》保存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序》,记载了当时丝 绸之路的走向,分别从伊吾、高昌、鄯善出发,经北、 中、南三条路,可直到西海。《西域图记序》云,三 条路“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安史之乱”后,唐调河西兵力东去平叛,吐蕃乘虚进犯 河西。沙州虽驻劲旅,但经不住吐蕃重兵长达十年的围困,终 于箭尽粮绝,寡不敌众,于781年开城降蕃。吐蕃统治敦煌67 年,经济文化一度繁荣,莫高窟中出现了灿烂的吐蕃佛教艺术。
9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中叶,晚唐、五代和北宋时期,归 义军政权统治下的敦煌,一直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联系,保持 中原的制度和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和睦相处,赢得 了将近二百年的和平时间,继续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的走向:
由敦煌向东穿越河西走廊可到达长安、洛阳。
由敦煌向西出阳关南行,沿昆仑山北麓经鄯善、 且末、于阗、至莎车,逾葱岭进入大月支、安息等 国,此为南道。
由敦煌向西出玉门关北行,沿天山南麓经车师 前王庭、焉耆、龟兹、到疏勒,越葱岭进入大宛、 康居、大夏,此为北道。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
1.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公元前2世纪中期以前,帕米尔高原以西欧亚 地区的交通干道早已畅通,相互间开展着商贸活动 和文化交往。但中国与这些地区没有直接的联系。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继位后,想联合西迁的大月 支、乌孙反击匈奴。为此,于公元前138年、前119 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虽然张骞两次西域之行都 没有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但他与他的副使到达了乌 孙、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地。 这些国家的使者都随汉使来到长安。张骞出使西域 意义重大,使西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的主要 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直接的联系,由此丝绸之路也全 线开通。
二、敦煌石窟的创建与对世界文明的广泛吸纳
1.敦煌石窟的创建 上世纪90年代,在汉代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有“小浮
屠里”的记载,浮屠即佛塔、佛教寺院之意,推测早在东汉时期 敦煌已有了佛塔和寺院。另据史书记载:西晋高僧竺法护和法乘 “西到敦煌,立寺延学,忘身为道,诲而不倦”,说明最迟到西 晋时敦煌已有佛寺和译经。莫高窟的开凿,则到了前秦建元二年 (366)一位法号叫乐僔的和尚,由东向西来到敦煌看到三危山 金光状似千佛,于是在三危山对面的鸣沙山东麓开了第一个洞窟。 从此连续千年凿窟造像不止。至今在全长1700余米的崖体上保存 了不同建筑形制的洞窟735个、美仑美奂的壁画45000平方米和彩 塑2000多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0000多件文 献和艺术品。受莫高窟建窟的影响,古代敦煌地区又连续兴建了 敦煌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石窟,它 们与莫高窟地缘相近、石窟内容相同、艺术风格一致,统称为敦 煌石窟。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在 历史上成为中外文明荟萃之地。
1. 敦煌艺术的贡献 2.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宗派文献
结语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对外来文明的接 触、吸纳和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创新和发展, 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中华 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之 地”的敦煌,融会中外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佛教 石窟艺术,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 杰出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本文以 敦煌石窟为例,阐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吸纳 与贡献。
2.中央和地方政权对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经营以及 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骞出使西域,对敦煌十分重要,公元前121 年,汉将霍去病根据张骞提供的匈奴信息,顺利地 彻底打败了河西走廊之匈奴,并将他们驱逐至漠北 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敦煌从此归入西汉版图。
公元前111年,西汉朝廷在敦煌设郡,与酒泉 、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将长城从兰州附近延 伸至敦煌,在敦煌的西北和西南设置玉门关和阳关 ,长城沿途设置烽燧、邮驿。西汉王朝牢固地掌控 了河西走廊这一通向西域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
综上所述,敦煌被称为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是 中国通往西方各国的门户。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古代中 西文化交往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唐代安西都护府略图
3、敦煌深厚的汉晋文化根基,华戎所交一都会 西汉王朝在敦煌设郡之后,至公元366年莫高窟
创建的400多年间,一方面,加强敦煌和河西走廊的经 营,除设四郡、列两关和修长城外,实行移民和屯垦, 传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敦煌从原来以游牧业 为主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原移民的增 多,中原文化也逐渐传入敦煌,出现了精通儒学的名士, 或著述立说,或开门授徒,讲授儒学。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大乱,而敦煌和河西走廊却相对安定,保存了汉晋 以来的儒家文化传统。这说明敦煌和河西走廊经过中原 王朝数百年的经营,已建立起深厚的汉晋文化根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