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摘要】:中国的农业生产正在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又粗放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设施农业就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我国设施农业自古以来就有萌芽,但现代设施农业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本文主要简单介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设备

所谓设施农业是运用工程设施技术,营造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保护性环境空间,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良好的环境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凡是有保护性农业环境空间内进行生产的农、林、牧、渔业,统称设施农业。具体地说,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等提供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水产品。[1]

1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设施农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文奇字》中已记载“秦始皇密令人种瓜于骊山(今陕西省境内)沟谷处,瓜实成,使人上书曰‘冬瓜有实’”。用温泉进行冬季生产,至今该地还有此法种植韭菜等作物。唐朝诗人王建著有“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在诗中记载了唐朝利用温泉,在温室中进行早熟黄瓜栽培的情况。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韭菜用马粪发热,遮光软化栽培的技术。清朝时北京郊区已有北京土温室的创造。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有大量应用近地面覆盖、风障覆盖畦、阳畦和北京改良式温室进行推广。1958年期间东北地区建造了利用大工厂废热的温室,并逐步发展塑料薄膜覆盖技术。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东北建成占地1公顷的大型温室,长春市郊建成占地667平方米以上的塑料薄膜大棚。

20世纪70年代塑料薄膜大棚的发展已遍及全国。

20世纪80年代除了迅速发展塑料大棚以外,地膜的发展也极为迅速。1985年以后各地还从荷兰、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美国、以色列等国引进具有自控装置的铝合金现代化玻璃温室或塑料薄膜温室。我国国内生产塑料薄膜、棚架及温室的工厂相继成立,把我国的设施农业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

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 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3]

近些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5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年产值2000亿元。塑料薄膜、塑料地膜、不织布、遮阳网、防虫网等简易设施在我国不断得到推广,设施农业已由种植业扩大到养殖业,在农业领域中的农林牧副渔都已用上了设施进行生产。我国现在可以制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温室。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80年代初,农业部就陆续安排了塑料大棚及栽培技术等的单项技术研究,“七五”期间开始,农业部均把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和配套栽培技术及专用品种等的综合研究,列入重点科研项目。“九五”期间,国家科技

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十五”期间,“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近些年来,在全国重视农业和大中城市实施菜篮子工程计划的大好形势下,形成了设施农业的热潮,同时也较大将引进了国外成套设施和栽培技术。现代工厂化农业设施初具规模,种子种苗技术创新成绩显著,蔬菜设施栽培实现优质高产,工厂化设施环境综合调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后处理技术提

高到新水平.

2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

2.1科技含量低下。

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自身科研投入不足,国家用于设施农业研发的资金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连5%都不到,技术创新不够,尤其是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

2.2设施水平低

虽然我国有各种类型的温室设施、畜禽舍建筑设施, 但内部控制环境的设备较少, 环境工程或饲养设备方面不配套。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 但90%以上的设施装备以简易型为主, 有些仅具有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土地利用率低, 保温、采光性能差,不便于机械操作, 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度、光、水、肥料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这种简易大棚、钢管大棚, 每平方米投资只有十几元、几十元, 日光温室不超过百余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但是不完善的温室设施也阻碍了我国设施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4]

2.3机械化水平低,设施内作业仍以手工为主,缺少专门技术人员。

用传统的作业方式和经验进行管理,工作效率低,作业环境差,产量低,产品质量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些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环境调控等现代化高新技术应用很少。

[5]我国现有产品的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适应于大棚内各种栽培方式所需的作业机械几乎还是空白,机械存在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的缺点。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质量低下。另外,我国现在缺少相关的技术人员,一些先进的设备即使引入进来,很少人可以掌握全面的操纵。

2.4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设施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基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在中国温室生产中建立起来。大部分温室,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操作的。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设备以及控制技术,还有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与市场接轨的管理机制。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和粗放管理手段为主,权威、精干、高效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经营方式则以个体农户为主,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劳动生产效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并且在管理上存在混乱,导致温室能源的严重浪费,运行管理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温室自身发展和产品效益。

2.5 对设施生态环境不够重视。

由于设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冲洗, 经常发生板结, 造成营养障碍, 导致死苗减产。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