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选择饲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合饲料本身是一种生产资料,是给动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是以满足养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所以饲料品质稳定、料重比和增重成本高低才是衡量饲料好坏的根本指标。但遗憾的是由于大多数养殖户本身对饲料的了解不多,加上饲料市场竞争激烈、饲料品牌繁杂和一些饲料厂家销售员的宣传误导,使许多养殖户仅凭一些表面现象来评定饲料质量的好坏,这是很不科学的。为了纠正养殖户的一些不正确认识,本人根据多年来的饲料生产和养殖技术服务经验,总结出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的常见误区,并提出选择好饲料的标准,希望借此提高广大养殖户对饲料产品质量的认识。
一、认为粗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就是好饲料的误区
饲料中的蛋白质是畜禽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畜禽若对其缺乏会生长受阻、发育不良。于是,很多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首先看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认为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就好。一些饲料厂为迎合养殖户的这种购买心理,纷纷在标签上做文章,把标签上的粗蛋白质含量标得比畜禽的正常需要量高,以卖个好价钱;实际上他们是在原料上做文章,添加饲料转化率低但粗蛋白质含量特别高的原料,如羽毛粉、血粉等,使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检测值很高,但畜禽对其消化吸收率很低。事实上,蛋白质营养最终体现为各种可消化氨基酸的营养,况且蛋白质的大量沉积需要有高能量作后盾,只有饲料中可消化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足够且平衡、能量足够的情况下,饲料中的粗蛋白质才能被充分吸收。虽然羽毛粉、血粉的粗蛋白质含量都在80%以上,但其消化率低,氨基酸极不平衡,性价比极低。因此,评价饲料好坏不能单看粗蛋白质含量高低,最根本的还要看日增重、料重比、增重成本等指标的高低。
二、认为饲料外观颜色不变是好饲料的误区
饲料加工本身是将各种原料按特定比例配制、混合加工的过程,但各种原料随收获季节、产地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其颜色和营养指标肯定会有差异(如美国大豆和巴西大豆生产出来的豆粕颜色不一,巴西豆粕略呈暗红色;不同厂家的DDGS、玉米蛋白粉、菜粕、棉粕、鱼粉等颜色存在很大差异;自然干玉米和烘干玉米颜色也有差异等),只有重视产品质量的饲料厂才会根据每批原料实测的营养成分来调整饲料配方,以保证饲料产品质量的稳定(一些饲料厂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缺乏全套的检化验设备,迷信专家的经典配方,甚至一个配方用几年,在原料营养成分已变化的情况下还使用老配方,根本无法控制产品的质量,尽管饲料外观
颜色不变,但饲料质量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饲料外观颜色的变化不是产品质量稳定与否的标准,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稳定才是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三、认为能使畜禽采食后爱睡、安静的饲料就是好饲料的误区
畜禽的正常运动是动物的本能,是机体自身代谢必不可少的。一些养殖户误认为猪进食后爱睡,鸡鸭吃后安静,可以减少体能的消耗,从而降低养殖成本,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样反而会引起畜禽的发育不健全,从而影响后期增重。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即使嗜睡也不能促进畜禽的正常生长。事实上,目前还有一些厂家为了迎合这种错误认识而在饲料中滥用镇静剂及安眠药,药物残留严重,最终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饲料行政主管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在饲料中加入此类药物,加入此类药物是违法的,养殖行业的有识之士应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四、认为猪采食后皮红毛亮的饲料是好饲料的误区
在正常情况下,猪生长发育迅速,确实在肤色上有良好表现,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有些厂家往往利用养殖户的这种片面认识,在饲料中添加大剂量的砷制剂,如对氨基苯胂酸(商品名阿散酸)和3-硝基4-羟基苯胂酸(商品名洛克沙胂)等,它们能使猪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显得皮红毛亮,这纯粹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假象,并不是猪健康的象征。近年来,由于一些饲料厂片面强调有机砷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及防病效果,加上有机胂制剂可使动物皮肤红润的误导,致使有机胂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添加量日趋增高(超过120mg/kg~150mg/kg ),由此带来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现象令人担忧,对人类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许多国家现在相继对砷制剂的应用作了严格限制或禁用,我们国家也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考虑规定禁止使用有机胂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
五、认为抗下痢效果好的饲料是好饲料的误区
饲料厂经常会在乳、仔猪饲料中添加一些防病促生长药物,但不要误认为猪吃了添加药物的饲料就再也不会生病了。就仔猪下痢现象来说,有营养性下痢、细菌性下痢和病毒性下痢三种,营养性下痢是因为乳、仔猪的消化功能不健全,而乳、仔猪料中的营养成分含相对较高,系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而造成的下痢,控制营养性下痢的较好对策是实行少量多餐饲喂,现实中往往营养成分含量较低的饲料更不易造成营养性下痢;对细菌性下痢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而病毒性下痢是抗生素所不能解决的腹泻问题。一些饲料厂在乳、仔猪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细菌性下痢是有一定的预防效
果,但长期大剂量添加抗生素会干扰畜禽的免疫并且容易使病菌产
生耐药性,猪一旦发病,就极难治疗,耐药菌株对一个养殖场的长期饲养就更为不利。我国农业部公告第168号(2001)《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对饲料中允许使用什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阶段、休药期及添加量都有明确规定,并着重强调兽用原料药物不得直接加入饲料中,必须制成预混剂后方可添加到饲料中。所以不能认为,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就是好饲料,营养性下痢和病毒性下痢不能光靠饲料中添加药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建议养殖户应根据本场情况严格执行免疫程序、适时消毒保持环境卫生、科学管理才是养殖出效益的根本所在。
六、认为使用低档饲料会降低饲养成本的误区
有些养殖户为图便宜而选购较低档次饲料,而低档饲料低价位销售往往都是一些厂家为迎合市场而采用的最简单的竞争手段,实际上,一分钱一分货。饲料成本可分为有用成本和无用成本两部分,低档次饲料的低价位一般是通过降低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含量等有用成本、增加不可利用的养分等无用成本的比例来实现的。实际上,由于低档次饲料满足不了畜禽对营养物质的真正需要,导致畜禽增加了采食量,大幅度增加了养殖的生产成本。所以看似价格便宜的饲料,实际上让养殖户吃了大亏,掏了冤枉钱。
七、认为猪食用后粪便黑、鸡鸭食用后粪便干的饲料就是好饲料的误区
衡量饲料消化吸收好坏的依据不在粪便颜色和干湿度,而在于畜禽采食后对其转化效率的高低。粪便颜色和干湿度与饲料原料组成有关,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饲料消化率越好粪便颜色相对较暗一些。但一些饲料厂利用养殖户的片面认识,在饲料中添加大剂量硫酸铜制剂(超过300 mg/kg,有些甚至高达700 mg/kg),造成粪便发黑(氧化铜的颜色)而实际消化率不高的假象来欺骗养殖户,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残留在畜禽肉质中的高铜对人体非常有害。如果饲料中消化吸收率低的粗纤维含量高(如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粗糠),则畜禽粪便成形率好,看起来比较干,事实上粪便稀薄大多是因为肠炎引起的。
八、认为有鱼腥味的饲料就是好饲料的误区
由于鱼粉在饲料中是属于较贵和消化吸收率好的原料,在饲料中添加优质鱼粉可提高饲料品质,但用多了大幅度增加饲料成本,遗憾的是,为迎合一些养殖户的购买心理,特别是在当今鱼粉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一些饲料厂为掩盖原料组成差的事实,在饲料中添加鱼腥香,造成饲料中添加了鱼粉的假象。即使是真的在饲料中
添加了鱼粉,好鱼粉的鱼腥味也比劣质鱼粉的腥味淡。由此可见,有鱼腥味的饲料不一定是好饲
料,养殖户不应该为此买单。
九、认为新厂开发市场的前几批饲料都比较好的误区
很多养殖户都误认为一个新厂开发市场时的前几批饲料都比较好,这种心理正好被一些小的饲料厂利用,他们在做市场时,名声做坏了,就更换公司名称、更换包装袋,重新再来。实际上,在市场中能长期保留下来的产品都具有相对的竞争力,产品更适合养殖户,价格透明度也高。一些经销商就是针对养殖户的心理特点,利用养殖户不了解新饲料厂或距离较远厂家的产品价格,频繁地更换厂家,从中获取暴利,最终损失的还是养殖户。
十、认为饲料有赊欠就好的误区
由于很多养殖户都比较缺乏资金,养殖过程中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经常想到饲料经销商处赊欠,由于现在饲料竞争激烈,经销商的利润也很低,赊欠根本无法经营,但考虑到长期的合作或其它的人情关系,又不得不提供赊欠,但是经销商必竞是商人,是以赚钱为目的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欠账了肯定要取更高的利润,经销商就会利用厂家涨跌价的时机或进品质更低的产品,从中取得更高的利润,而且欠款的养殖户更容易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经销商卖什么饲料,就得用什么饲料。往往是养殖户要么用高价的饲料,要么用低品质的饲料,养殖赚不了钱,越欠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经销商的奴隶。所以谁销售的饲料带来的养殖效益最高,谁的服务最好才是选择饲料的理性标准。
十一、认为提前用大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的误区
因为小号料价格比较高,很多养殖户没有按厂家规定的饲用阶段使用饲料,提前使用大号料,其实厂家是根据畜禽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来配制饲料的,小、中、大阶段都有不同的生长需要,提前使用大号料表面上节约了成本,实际上影响了畜禽的正常生长,增加了耗料量,得不偿失。
十二、认为饲料好坏差不多的误区
很多养殖户判断饲料的好坏完全凭感觉,没有进行认真的对比,由于没有对畜禽定期称重,他们都会回答“差不多”,而实际上良莠不同的饲料其养殖效益却差很多。我在现实中曾帮两个养殖户算过帐:
某养户在一山坡上喂养了四千只肉鸡,喂两家不同品牌的饲料,我建议他中间用网隔开,一边各两千只,用同一批鸡苗、同样场地、同一时间段、同样管理、每天喂等量的饲料,结果到59天出栏时,表面上看鸡只大小差不多,称重却发现一边的鸡平均每只比另一边的鸡重了二两半,正常每包料可
喂大10只鸡,相当于用好的饲料每包料可多长两斤半的肉鸡,按当时的肉鸡行情价,每斤6元,一包料可多创造15元的价值,
实际上这两种饲料每包的差价才7元。一包好饲料从表面上看贵了7元,实际上比便宜料多创造了8元价值。2000只鸡用200包料,200包×15元/包-200包×7元/包=1600元;养一批2000只肉鸡的利润就差了1600元,批量大时差距就更大了。
另一养户在一山垅里养了二千只肉鸭,我建议他分两群饲喂两家不同品牌的饲料,同一批苗、同样场地、同样管理、同样时间段、自由采食饲喂。到60天出栏时,两批鸭总的重量相差不多,只有45斤,表面看两种料应该品质差不多,后来统计喂料量发现有一群鸭多吃了23包料,两种料小中大的平均差价每包3元。按当时鸭价每斤5.6元,饲料分别用了211包和234包,价格分别是89元/包和92元/包, 234包×89元/包-45斤×5.6元/斤-211包×92元/包=1162元,表面上每包便宜3元,而实际上养一批1000只鸭饲料成本却增加了1100多元。
看似差不多,长年累月算,其实差很多,养殖业是一个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能挣钱的行业,在养殖业上没有差不多的概念,养殖户赚的就是这一点点的“差”,如果不去把握这一点点的“差”,那么自己辛辛苦苦养的一批批畜禽就等于白养了!
综上所述,饲料好坏不是养殖户仅凭饲料颗粒外观、气味和标签上标注的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就能判断出来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饲料饲喂效果好坏的裁判只能是畜禽本身,其量化指标可以归结为日增重、料重比、增重成本等数据,而最终能给养殖户带来效益的是单位增重饲料成本这个指标,也就是说畜禽每增重1Kg需要消耗的饲料费用,单位增重饲料成本越低说明使用效果越好,养殖户所能获取的利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