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古老线戏“词明戏”之曲牌分析及其运用——以《新水令》及《天官》选段《天官叹四门子》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z M u s ic
福清古老线戏“词明戏”之曲牌分析及其运用
——以《新水令》及《天官》选段《天官叹四门子》为例
■文/陈奕君
【摘要】“词明戏”是流传于东南沿海的福清,平潭等地的古老线戏剧种。

由于地域局限性,使得福清“词明戏”依旧保持原来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形态。

本文根据查阅现存史料和采访民间艺人的录音整理,对福清“词明戏”的曲牌做了简要的分析,并得以反思。

【关键字】福清;词明戏;历史;曲牌分析;运用
一、“词明戏”的曲牌概述
词明戏,又称“词明傀儡戏”,是流传于东南沿海的福清,平潭,长乐等地的古老的戏剧剧种。

原名“高腔”,在当地被称为“词明线戏”“七条线”,而文人则称其为“陈平技”,现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与福州的傀儡戏是一脉相承的,但作为戏剧形态的傀儡戏,它属于明代的四平腔傀儡戏剧这一支。

①如今,福清词明戏的发祥地和根据地依然被保存——敖东乡苍霞垄村。

②根据1963年福清县文化局编印的《词明戏音乐》记载,和部分仅在的老艺人口述,在明代时期,有一位从江浙一带来福建上任的官员,来时带来一个戏班,全戏班唱的是高腔,唱白部分均用“土官话”,但后来,为让当地人听懂,特别强调要“词句唱明”,故有“词明戏”之俗称。

福清之存有词明戏,其功劳应算在苍霞垄村林氏艺人的历代努力之上。

据说,明末清初,浙江余姚县词明戏艺人林氏兄弟流落到福清,最后在苍霞垄立身成家。

③之后休闲的时间,经常演出词明傀儡戏以度度日子。

而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因词明戏的演出被歧视成反封建,迷信的互动,服装,道具,木偶头像等也尽多被毁。

而今,词明戏,依然存在着它为神秘和深奥的傀儡戏遗迹。

“词明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具有别样的风韵,独特的表演和优秀的剧目。

传统剧目很丰富,有代表性的五袍戏,即红袍戏,白袍戏,黄袍戏,黑袍戏,青袍戏。

经常被演的剧目有《八仙》,《新水令》等。

“词明戏”之所以叫做木偶傀儡戏,主要在于它表现得方式,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木偶人物来展现故事情节,跟京剧一样的是,它的人物也分为:生、旦、净、末、丑。

词明戏还增加了贴、和外角色,另外还有小生、老生、花旦、表衣、丑角等系列角色大致与京剧一致,一出大戏完成,完整的角色大概有36个。

④其戏台不高,台上挂一条横布,横眉背后挂演出脚本,台中央置布屏风以供木偶人物进出。

1960年7月,福清县成立了词明戏研究会,组织老艺人与文艺工作者整理音乐曲牌100多支,主要曲牌有:《天官》、《叹四门子》、《新水令》、《八仙》等,其曲牌表现剧种人物的各种思想感情,以曲牌连缀为原则。

二、“词明戏”曲牌分析及其运用
词明戏于浙江一带传入,演唱形式上保持“锣鼓干唱,后场帮腔”的特点。

其后台以打击乐为主,有:清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以清鼓为主鼓乐师,以鼓点控制前后台的演唱节奏。

后开始加入笛子、唢呐等乐器,福清词明戏班常用唢呐伴奏。

词明戏的曲调是由明代清初弋阳腔的
曲调流行于福清后,与当地的“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因当年当地老人家听不懂普通话,故与当地文化融合,也促使词明戏在曲牌上独领风骚。

1、“词明戏”的曲牌特点1.1曲牌名的标题性首先,每一首“词明戏”乐曲都标示有一定的曲牌名。

其次,“词明戏”曲牌名与乐曲的内容一般不相匹配,没有内在联系。

多种内容的唱词可用同一个曲牌名,可以“一曲百唱”。

如:《叹四门子》是“词明戏”乐曲使用较多的曲牌之一,以它为牌名的乐曲有:《天官》、《元宵十五》等多首,虽然每一首乐曲讲述的故事情节都不相同,但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相同。

1.2唱腔的独特性
“词明戏”唱腔具有别样的独特性,融合了“南腔北调”,十分接近“南音”。

音韵分为用“官话”演唱的“正字腔”和用方言演唱的“白字腔”。

演唱中带有一些地方说白的方式,唱词明白如话。

“词明戏”中大三度腔格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唱腔旋律构成基本要素。

从音乐润腔法上看,曲谱只是唱腔旋律的骨干音,要通过演唱者的润饰才能形成完整的旋律音调,也就是我们说的装饰音。

由于剧本的内容不同,演唱者则通过对曲牌内容的理解,在腔调中加入不同的装饰音,如尾音,下滑音,平声,还有旋律跨度极大等各种装饰效果,以表达曲牌的意思和情感。

唱时要求装饰音转化到位,尾音高昂且带重音,节奏较长,与京剧中的摇板相似,有紧拉慢唱的效果,同时,后台则在拖长处帮腔,并以打击乐器伴奏,达到一人唱,众人和的效果,来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

1.3曲调的多样性
“词明戏”的曲调是由明代清初弋阳腔的曲调流行于福清后与当地的“白字”曲调结合发展而成,在音乐曲调上形成用“官话”演唱的“水调”、“阔调”、“北调”和用方言演唱的“白字”。

同时,“水调”、“阔调”和“北调”本身也逐渐地方化,其曲调在曲牌名中也有相对的呼应,曲调随故事情节不同,表达有所不同,有高昂,有低沉等不一。

如:《新水令》:
《新水令》其曲调为“词明戏”中的“水调”,曲牌极短,它既高亢,又不失流水般婉转,情绪跌宕起伏,旋律如高山流水一般,是“水调”的典型。

此曲为羽调式,曲调围绕“羽”承接-展开-结束。

节奏缓慢且自由,其板式为散板和缓板交替出现。

如唱词中“才/离/京都/往/西行,往/山/岑/风影/清平.....”,唱时拖腔乐句,在腔调中加入不同的装饰音,有尾音,下滑音,平声,并要求装饰音转化到位,尾音高昂且带重音,节奏较长,紧拉慢唱,常出现一字多音的现象。

旋律上先有两个2拍子,由拍板引出,乐曲由慢板开始,
旋律线呈上行,中间插入润饰后,由三度——二度——三度的上行音阶过渡到装饰音,拖尾音至句尾,其间节奏较长,演唱者在高音处提高音调,音域层层递进。

根据曲牌内容形成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表现不同的故事情节。

ag a ine
74
M z
5
而与此不同的“阔调”也体现其鲜明的地方性。

如:《天官》选段《叹四门子》,其曲调为"词明戏"中的“阔调”,其唱段的开头以语气词“呀”引出其曲,且“呀”重复三次,以加强其语气,体现其“阔”中拉伸语气的感觉,一字一音,音阶呈三度-二度下行,语气层层递进,紧接着“福”字则又以典型的尾音,下滑音出现,节奏与三声“呀”相同,整个引子篇幅拉伸,体现其“阔调”中的“阔”。

后道出主题“福生高”,完整唱为“呀,呀,呀,福——,福生高”,为加强语气分量,在缓慢的引子“呀,呀,呀,福——,福生高”后紧接重复一句“呀,呀,呀,福生高”,谱例

《叹四门子》这首乐曲在完整的引子后,以地方常用的说白方式演唱,既融合了其独特的唱腔又结合了曲牌特点。

如:
“早早早/早佩着玉带金章颠带兆,闪闪闪/闪朋在锦绣好,看看看/看德门千祥照,贺(hao )贺贺/贺百幅并曾妙,庆庆庆/庆福主征祥兆,道道道/道万民欢(慢)天乐……”(林文远《天官》手抄本)
曲调由引子的散板逐渐加快,每句词打头字重复三遍,以加强语气。

后插板鼓,节奏由缓板—紧板—缓板完成一小句,气氛也随着节奏和板鼓的配合逐渐热闹。

在第一句过渡到第二句时,第二句紧板部分“闪朋在锦绣好”的“闪”则加强重音并提高音调,使情感抒发到位,逐渐把曲调推入高潮后。

第三句则以平腔带过,缓冲情感。

第四句唱词中“贺”被地方同化念“hao ”(上声调),旋律同二句一致,在紧板“贺百幅”处运用高腔,曲调高昂,后以下行音阶的形式过渡到第五句唱词。

随后的第六句唱词接近尾声,在词中出现“(慢)”的节奏注释,“欢天乐”高昂且带重音,并一字一顿,在曲调中,以打击乐为主的伴奏乐器起到烘托作用,同时有后台和腔伴唱,达到一人唱,众人和的完整效果,使得场面气氛热闹,演唱时也显得自然,风趣,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总而言之,“词明戏”的曲牌,在唱腔上,音韵分为用“官话”演唱的“正字腔”和用方言演唱的“白字腔”,演唱中带有一些地方常用说白的方式,念白,声腔和唱词多为半普通话,夹杂方言,唱词明白如话,讲究咬字清晰,装饰音转化到位,唱时还有拖腔乐句,多用和腔,伴唱,后台帮腔等,并加上横笛和唢呐,有部分尾音加入下滑音,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在曲调上,每个曲牌都有不同的曲调,且每个曲调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

2、“词明戏”的运用
2.1在“词明戏”中,不同的曲牌被运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叹四门子》是“词明戏”乐曲使用较多的曲牌
之一,而《天官》选段中的《叹四门子》表现的是作者感叹福生(神)高照,平安吉祥,众民欢乐的情绪情感,常被运用于节日,民间社火神诞,迎神等欢快,热闹的场合;
而《新水令》,它的曲调情绪跌宕起伏,节奏较为缓慢,通
过演唱,表达离京都后,心境犹如所见风景般“风影清平”,回忆过往,感慨人生如烟的情绪,曲调较为悲壮,表达哀伤的情绪,常用在丧葬礼等庄重的场合。

2.2“词明戏”的唱腔被广泛接纳吸收
“词明戏”的唱词用半普通话演唱,唱腔上,它的装饰音,和腔,一人唱众人和的巧妙之处被当地的名歌,道士音乐所接受采纳,并广泛运用在世俗歌,法事歌等。

如:《开轿门》等,演唱形式上也是一领众和,伴奏乐器上也是以打击乐为主,如:木鱼,铃等。

2.3“词明戏”的表演艺术和审美价值被保留老艺人林文远道:“小时候常跟大人去看戏班演出,那时的词明戏,对于没什么文明娱乐来源的小孩来说,线偶演出无疑是十分满足了,尽管内容不是很明白。

”由于“词明戏”流传时,是由官员引入,做为欣赏为主,其舞台布景美观,人偶生动唯美,提线技术灵活高超,各曲牌的故事内容都传承着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其旋律因故事情节时缓时快,十多种乐器的伴随及众人帮腔的特色,不仅体现了“词明戏”的表演艺术价值,更能体会到它珍贵的古老审美元素。

故当地老人们除节庆以外,在他们放下手中渔网闲暇时,他们常常会组织村中中老人一同演唱,享受“词明戏”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满足和快乐。

三、结语:福清“词明戏”流传历史悠久,这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在审美和表演艺术价值上都具有值得令人继承和传承的深刻价值。

即使外来文化的冲击多强烈,新兴剧种多新颖时尚,政治体制再变更,在海峡文化艺术节上,“词明戏”依旧作为福清的典范展现给社会,这个意义极为深刻。

笔者通过这篇简短的论文为学习,研究福清“词明戏”提供一部分参考,希望更多的人群在跟上时代脚步的同时,不要忽略古老的艺术珍品,也希望可以利用其旅游胜地的优势,向更多人群介绍,宣传,表演,使其文化价值得以保存和发扬。

但愿这个大海为我们送来的戏曲精髓能得以世代相承。

注释:
①叶明生著,《古愿傀儡》,[M]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②《平潭县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③《拥抱世界》,林文照著,海风出版社,2004年版④《词明戏在福清》,吴金泰
参考文献:
[1]叶明生著,《古愿傀儡》,[M]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戏剧杂志》(《福建古老剧种‘词明戏’重获新生》),[J]1961年第Z7期
[3]林文照著,《拥抱世界》,[M]海风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国戏曲志福建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
[5]王耀华著,《福建传统音乐》,[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福清市志》,[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平潭县志》,[M]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8]刘春曙、王耀华著,《福建民间音乐简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9]叶明生《濒临的四平戏》,[J]福建艺术,2006年04期
作者:陈奕君,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
教育学研究生。

ag a ine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