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地说,现实主义挑战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成规,卫姆
塞特和布鲁克斯在《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就把现实主义理 解为19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它抵制不现实的各种事物, 迪朗蒂和尚弗勒里继承了30年代普朗什抵制浪漫主义的思 想,尖锐地攻击雨果、缪塞、维尼等浪漫派作家,指责他 们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 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现实主义者则拒绝这种诗的 谎言‛。因此现实主义是作为浪漫主义的对立面和论辩敌 手出现的,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
主讲人:禹权恒
绪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对象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现象,它
既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又有自 己独立存在的规范。 国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 指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的某种社会思想倾向。但在实 际研究中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中国现 代文学思潮的所指理解得较为宽泛,认为中国现代文 学是指“五四”至1949年中国各种文学事实中出现的 有一定影响的思想倾向;另一种则将其所理解得相对 狭窄,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及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文学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文化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特征 1、首先,它是建立在崭新的历史与逻辑基点上的文化 思潮。这个历史基点就是“人的发现”;逻辑基点就 是“人的意识”。这一点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最根本 的特征。 2、其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直接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 影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又一个重要 而明显的特征:开放性。
1、鲁迅小说 2、萧红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3、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4、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
二、社会批判主题 (一)一般社会现实批判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 3、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的小说 4、张恨水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 5、巴金小说《家》《憩园》《寒夜》
刘中树、许祖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华中师范大学出
版社。
杨春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册),南京大学思潮
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上下册),南京大学
出版社。 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扬:《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再次,与人性主题对农民身上的国民性批判和社会批判主
题对农民的同情不同,革命文学的作品是表现农民身上的 优点,革命作家也开始对农民取平视甚至景仰的态度。
最后,与人性主题和社会批判主题作品不同,革命主题作
品非常强调对实际革命活动的参与性和影响性,即强调文 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
第三节、理论形态
再次,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一方
面反传统,一方面又割不断对传统的眷恋,这也就构 成了它自身的矛盾。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具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化、社
会化特征。
1、现实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思潮 3、现代主义思潮 4、左翼文学思潮 5、自由主义思潮 6、无政府主义思潮 7、精神分析思潮 8、世俗化思潮 9、新历史主义思潮
文学的现实主义血脉,秉承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 统。 2、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文学作品,在思 想内容、表现形式和价值追求方面,都秉承了古代文 学的史传传统。 3、传统儒家文化将文学与人格融为一体,注重道德理 想在文章中的体现,形成了中国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中国现代作家也继承了这种对社会的责任心,在 文学作品中突显自己的人格力量。
(二)整体性社会批判
1、茅盾小说《子夜》
2、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3、老舍的文化批判《骆驼祥子》《离婚》
三、革命主题
1、首先,与人性主题表现的人与人的对立不同,它表现的是
人的群体性对立,具体说是阶级、敌我的对立,如抗战时期 的抗战文学把人划分为“敌人”和“我们”,40年代的解放 区文学则往往把人划分为无产阶级与对立的剥削阶级。 2、其次,与社会批判主题表现人与社会的对立,主要是社会 对人的打击、压制并且人是最后的失败者不同,革命主题的 文学作品是表现的是人(革命者)对现存社会不合理的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等制度的推翻、消灭,以实现建立新的 社会制度的革命理想,因此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它要表现 的是“人对黑暗社会的战胜”,人(革命者)是最后的胜利 者。
《现实主义历史》(1939)
《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 《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
《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
《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
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 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 真实的描写”。
同时其友人迪朗蒂又推出文学评论杂志《现实主义》,
虽然昙花一现只出了六期,但其文风具论战性而产生 广泛影响。被20世纪的现代主义先锋派视为保守的现 实主义,在19世纪诞生之时也具有挑战文学成规的前 卫品格。迪朗蒂曾明确地说:‚这个可怕的术语‘现 实主义’是它所代表的流派的颠覆者。说‘现实主义’ 派是荒谬的,因为现实主义表示关于个人性的坦率而 完美的表达;成规、模仿以及任何流派正是它所反对 的东西‛。
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 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 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R· 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追溯了现实
主义术语在欧美各国的发生史: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 的具体运用是1826年。法国一作家撰文宣称忠实地摹 仿自然提供的范本的现实主义信条日益增涨,它将是 19世纪的写实文学。而这个术语的流行与画家库尔贝 和小说家尚弗勒里的积极应用有关,库尔贝将自己被 拒绝的作品贴上了现实主义的标签引发了一场论战, 尚弗勒里1857年出版题为《现实主义》的文集,捍卫 现实主义信条。
3、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4、细节描写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相结合
不同点:
1、更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2、更具鲜明的民族自省精神
3、创作主体的个性意识淡化、群体意识强化
4、对浪漫主义的兼容
与传统现实主义之间的 关系: 1、中国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文学,延续了传统
一、以人生为本位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
1、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2、鲁迅“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二、新写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形态
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形态 四、“主观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形态
第四节、中外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
共同点:
1、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2、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认为是指“五四”以还是消极的)文学主 张。 所谓“思潮”是指一个外来概念,其英文名为a trend 0f thought (or an ideological trend),其意是指 “思想倾向”;而“文学思潮”的英文名则为: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其意是指“文学中的 思想倾向”。
恩格斯在致玛· 哈克奈斯信中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 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实主义‛的高度。
法国现实主义 1、司汤达对现实主义的阐发 文学必须反映人民的现实状况,适应时代的要求 文学要真实地再现现实、展现人的心灵世界 文学需要想象和创造理想 2、巴尔扎克论现实主义 小说应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 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 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 作家的法则
俄国现实主义
别林斯基(历史的审美的原则)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
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论》
自然主义
丹纳《艺术哲学》
种族、时代、环境 “三要素” 文学地理学
写实主义
第二节、主题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贯穿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股
思潮。
一、人性主题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 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 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 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 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达米安· 格兰特用“应合”理论解释现实主义的客 观性成规,他称应合为一种文学的认真心理,“如果 文学忽视或贬低外在现实,
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
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 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 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 系。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 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 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 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
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
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 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 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 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 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
第二,典型论 典型论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概括而言,
典型论欲求解决的即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问题。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 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 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 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 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在韦勒克看来,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比较可行的 一个准则,他援引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述说明 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 总体现实中,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又是不断发展 的’‛。韦勒克的看法是对的,现实主义确有历史性 的维度。
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
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 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 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 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 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 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 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辨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 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 挑战:
第一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源起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 一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 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 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 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 的准则。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
希冀仅从恣意驰骋的想象汲取营养,并仅为想象而存
在,这个认真心理就要提出抗议。”这强调的是文学 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 R· 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 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 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 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 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 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