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危害期或主要为害虫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种子、根、茎)和近地面部分的害虫。

为害特点:土壤害虫、土栖害虫
范围广,食性杂;发生为害期长;危害性;危害周期明显(1年当中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危害高峰,1天之中多上午和傍晚危害,春季受害最重);发生、发展与土壤关系密切
蛴螬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的幼虫,俗称壮地虫、白地蚕、白土蚕、地漏子等。

常见种类有: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
蛴螬危害:所有农作物、果树蔬菜的地下部,幼虫食害萌芽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断口整齐平截(可与金针虫危害状相区别)。

成虫可食害作物和果树叶片、嫩芽。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具假死性,卵散生,三龄期危害最重
一、华北大黑鳃金龟--朝鲜黑金龟子
寄主:农作物、大豆、甜菜、马铃薯、禾本科牧草、苹果、杏等。

世代:华北地区2年1代(黄淮海、山东、山西、河北)“大小年”,华南地区1年1代
越冬:以幼虫和成虫隔年交替越冬
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中下旬出土,5月中下-6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

成虫6-7月交尾、产卵,7月中下为孵化盛期。

10月幼虫向深土层转移准备越冬。

越冬幼虫于10厘米土温达10℃上升活动,6月份老熟后在土中筑蛹室化蛹,7月羽化成虫,成虫在土中越冬。

幼虫共3龄,以第3龄幼虫历期最长,危害最重。

主要习性: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弱,喜在未腐熟、有机质丰富的土中产卵,,喜食大豆、花生、甘薯、杨树等叶片。

二、铜绿丽金龟
寄主:苹果、梨、桃、杏、樱桃、核桃、杨、柳以及一些药用植物。

世代:1年1代越冬:以3龄幼虫或少数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

越冬幼虫10厘米土温高于6℃开始活动,4月份越冬幼虫危害,5-6月份在5-10厘米土层化蛹;6-7月份为成虫盛发期;6-8月份产卵;7月份为卵孵化盛期;8-9月为幼虫危害盛期;10月中旬潜土越冬。

习性:成虫趋光性强、喜食苹果、梨、桃、杏、樱桃、核桃、杨、柳等的叶子
幼虫:清晨、黄昏爬至表层危害,老熟后在土下作土室化蛹。

幼虫喜沙壤土、湿润地。

蝼蛄类
俗称拉拉蛄、土狗子,属直翅目蝼蛄科,主要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
华北蝼蛄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地区,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和吉林的西部。

蝼蛄成、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将幼苗咬断,受害株根部呈乱麻状;同时将表土窜成隧道使苗土分离,幼苗失水干枯。

华北蝼蛄
世代:3年左右完成1代越冬:以成虫和8龄以上若虫在土中越冬。

蝼蛄活动危害时期
越冬休眠期:11月上(立冬)--翌年2月下
春季苏醒阶段:从3月上旬至4月上旬,蝼蛄开始上升到土表活动,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窝灭虫的有利时机。

出窝转移阶段:4月中--4月下旬,地上出现大量隧道,是结合春播拌药和撒毒饵的关键时机。

猖獗危害阶段:5月份是全年危害的第一个高峰,也是第二次用药保苗的关键时机。

产卵越夏阶段:6--7月份为产卵盛期。

秋季暴食危害期:8月(立秋)以后,气温降低,新羽化的成虫及当年孵化的若虫均取食寄主,促进发育,以备越冬。

此时,对秋季蔬菜危害严重,直至11月上旬开始越冬。

华北蝼蛄一年有两次危害高峰,即5、6月份对春播幼苗的危害和8、9月份对秋播幼苗的危害。

习性:昼伏夜出,晚上9时至凌晨3时为活动取食高峰。

趋性:有强烈的趋光性、趋化性。

尤其喜好香甜物质,对半熟的谷子、炒香的豆饼和麦麸皮等较为喜好,对未腐烂的马粪、牛粪等农家肥有趋性。

喜欢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有“蝼蛄跑湿不跑干”之说。

东方蝼蛄常栖息于沿河两岸、灌渠旁边、水位较高的低湿处;华北蝼蛄常在盐碱低湿处。

地老虎类
又名切根虫、黑地蚕、黑土蚕、夜盗虫等。

属鳞翅目,夜蛾科。

常见种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地老虎主要危害马铃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断,使整棵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断的苗拖进虫洞。

幼虫低龄时,也咬食嫩叶,使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

它也会在地下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咬的小一些。

1. 小地老虎
世代:1年1-7代,长城以北1年2-3代,长城以南、黄河以北3代,黄河以南4-5代。

1代幼虫危害严重。

越冬:迁飞性害虫,1月份0℃等温线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

幼虫共6龄,有自残性,老熟幼虫有假死性。

2. 黄地老虎
世代:1年2-6代,河北1年3代,少数4代。

越冬:主要以老熟幼虫土中越冬,少数3-4龄幼虫越冬。

习性:地老虎的幼虫,是黄褐、暗褐或黑褐色的肉虫,一般长3~5厘米。

成虫都有趋光性和趋糖蜜性。

小地老虎喜欢阴湿环境,田间覆盖度大、杂草多、土壤湿度大的地方虫量大
黄地老虎喜欢干旱环境,对湿度要求不高,夏季怕热。

金针虫类
俗称节节虫、铁丝虫、铜丝虫等,是叩头甲幼虫的通称,属鞘翅目叩头甲科。

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以幼虫危害。

春季钻蛀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虽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

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

其它种类地下害虫:
根蛆(双翅目蚊蝇幼虫)-花蝇科的灰地种蝇(种蝇)、葱地种蝇(葱蝇)、萝卜地种蝇(萝卜蝇)
眼蕈蚊科的韭菜迟眼蕈蚊
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精耕细作,深翻多耙:特别是深秋或冬季,深翻可将越冬成虫、幼虫翻至地表,冻死风干,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2)适时灌水,合理施肥: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用塑料薄膜覆盖、堆闷,杀死肥料
中的金龟子。

2、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成虫发生期黑光灯诱杀-蝼蛄、金龟甲、地老虎
2)人工振落、捕杀金龟甲成虫假死性-夜晚捕杀
3、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50%辛硫磷、40%甲基异柳磷、40%乐果乳油、40%毒死蜱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
2)毒土防治幼虫:
药剂加水拌细土撒于苗穴(与种苗隔开)如50%辛硫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等。

2)药液灌根:
幼虫发生量大的地块,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200-15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200-1500克,加水1200-2000公斤,每株灌150-200克。

3)毒饵诱杀
每公顷用干粪1500克拌2.5%敌百虫粉30-45克,制成毒饵,撒施于地面。

4)防治成虫
金龟甲成虫盛发期:
喷雾:50%辛硫磷乳油、90%敌百虫或20%氰戊菊酯于傍晚喷雾。

枝把诱杀: 新鲜杨、榆树枝截成50-100厘米,浸于40%氧化乐果30-40倍液或40%久效磷50倍液浸10小时,傍晚插于田间,每公顷75把。

金针虫
苗期可用40%毒死蜱1500倍或40%辛硫磷500倍与适量炒熟的麦麸或豆饼混合制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入玉米基部,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即可将其杀死。

蝼蛄
1)毒饵:鲜马粪或鲜草--40%氧化乐果或90%敌百虫傍晚施药。

2)毒土:成虫盛发期, 50%辛硫磷乳油药:水:土=1:15:150
地老虎以第1代幼虫为重点,抓住关键时期(1代2龄幼虫盛发期)。

1)糖醋液诱杀成虫。

糖醋液配制方法: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万灵可湿性粉剂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

2)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卖菜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然后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3)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

清晨在被害苗株的周围,每天捉拿潜伏的幼虫。

迁飞害虫
迁飞是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的行为。

完整的迁飞活动包括迁出、过境和迁入。

迁飞活动的特点:起飞过程是一种动机行为,具有本能的特点;迁出飞行时间具有特殊性;群体定向飞行
迁飞均发生在雌虫繁殖前或繁殖间歇期,且第1次迁飞多出现在成虫幼嫩期的后期。

在开始迁飞前卵巢一般未发育成熟,当卵巢发育成熟时即停止迁飞而定居繁殖。

光周期是迁飞性害虫迁出的诱发因素。

大多数迁飞性害虫为了逃避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形成了北迁南回的迁飞规律。

俗称蚂蚱,属直翅目斑翅蝗科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飞蝗的型变:散居型、群居型
东亚飞蝗分布较广其中以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为主要蝗区。

飞蝗嗜好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其中最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一般不取食双子叶植物。

成虫和蝗蝻咬食植物叶片和嫩茎,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吃成光杆。

干旱季节食量大,飞蝗多发生在水旱交替的低海拔地区。

生活史:东亚飞蝗无滞育现象,黄淮海流域2代/1年,以卵囊在土中越冬。

在2代区,越冬代蝗虫称为夏蝗(5月上-7月上),第1代称为秋蝗(7月中-9月初)
飞蝗防治方针和策略:应坚持“预防为主、改治并举”的治蝗方针;防治策略是狠治夏蝗,控制秋蝗。

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较多的有绿僵菌和微孢子虫
化学防治防治适期:蝗蝻孵化出土盛期至3龄前。

常用药剂:锐劲特、拟除虫菊酯类、马拉硫磷等。

粘虫
又称东方粘虫、行军虫、五色虫、夜盗虫、剃枝虫等。

属鳞翅目,夜蛾科。

有白脉粘虫、劳氏粘虫
危害特点
1)多食性:寄主植物涉及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藜科、菊科等16个科100多种。

主要危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甘蔗等禾本科作物。

2)食叶性、暴食性: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潜入心叶取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由叶边缘咬食形成缺刻。

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秆,尤其是在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

3)迁飞规律:粘虫有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

在中国东半部每年有4次大范围迁飞活动,有2种迁飞方式成虫习性:
活动节律昼伏夜出,对糖、酒和醋的混合液表现出较强的趋化性,对黑光灯的趋性较强。

产卵习性卵产在叶片上(多集中在植物的枯叶上或嫩叶端部的皱缝间),成行或重叠排列成卵块
幼虫习性:
幼虫共6龄,多在夜晚活动,阴天和天气凉爽时白天也活动取食。

4龄以上幼虫有潜土习性和群集迁移的习性。

低龄幼虫在谷子上常躲藏在心叶、穗轴、裂开的叶鞘内,有的躲藏在中下部茎叶丛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