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初一地理上册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
一、大纲概述
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球和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二、研究目标
初一地理上册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 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解释;
5. 培养地理观察和地图阅读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初一地理上册的课时安排如下:
以上是初一地理上册的教学大纲及课时安排,希望学生们在这门课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索和理解地球的奥秘。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地理课课程纲要郑州34中地理备课组一、地理课程目标的解读总目标七年级地理课程目标通过七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目标解读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的地理概貌,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3.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课件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课件
4.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二)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自主完成学案——合作 探究——解决疑难
(三)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 录,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试后 的反思和分析。
3.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的教学中,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九 1.1-1.7
世界的气候
七上复习 期末考试
4.1天气与气候 4.2气温与降水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4.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达标 4.6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1 的气候检测 4.10世界的气候单元过关
2、重点、难点的处理(1)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 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2)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做到 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3)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1.练习的完成:选择题的准确率在90%左 右;填空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用地理学术语解答。2.回答课堂提问的 情况。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 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笔 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地图解决基本问题。

3.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信息。

4.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5. 理解地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理坐标和地图投影- 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3. 第三章:世界地理-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信息4.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的气候与气象- 水资源和水循环- 地球的地貌和地理景观5. 第五章: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与城市- 农业和工业的地理分布- 文化和旅游的地理因素三、教学方法1. 前导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形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研究地理的动机。

2.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问题的探索中。

3. 归纳总结:通过教师引导,把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4. 综合应用: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 提升拓展:通过扩大阅读、研究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的深层次理解。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互动探究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地理实际问题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期中与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选用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辅助教材:地理地图、地理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料等。

六、教学资源1. 电子设备:多媒体教学电脑、投影仪等。

2. 图书馆资源:地理书籍、地图、地理杂志等。

七、教学安排共计12个课时,每周2课时,持续6周。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3篇

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精选3篇〔一〕地理7年级上册提纲1. 第一章: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技巧1.1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2. 第二章:地球和地球的运动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2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运动2.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4 地球的时间和时区3. 第三章:地理信息与地图3.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3.2 地图的种类和制图要素3.3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方法3.4 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4.1 七大洲的分布和特征4.2 五大洋的分布和特征4.3 地球上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等地形特征4.4 世界上的主要岛屿和其特点5. 第五章:地球的水资5.1 淡水资的分布和利用5.2 地下水资的形成和分布5.3 江河湖泊和水库的分布和特点5.4 地球的重要海洋和海洋资的开发利用6. 第六章:地球的气候和天气6.1 气候的概念和要素6.2 世界主要气候带的分布和特征6.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特点6.4 城市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7. 第七章:地球的生物资7.1 生物资的分类和特点7.2 世界生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7.3 中国的主要生物资和保护措施7.4 人类活动对生物资的影响和保护8. 第八章:地球的居民和城市8.1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8.2 人口开展的因素和特点8.3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特点8.4 世界主要城市和中国的主要城市9. 第九章:地球的环境问题9.1 环境污染和资短缺的现状9.2 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9.3 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措施9.4 个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0. 第十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0.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0.2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10.3 中国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特征10.4 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资分布以上是地理7年级上册的提纲,涵盖了地理的根底知识和概念,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理信息与地图、地球的陆地和水资、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地球的生物资、地球的居民和城市、地球的环境问题,以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内容。

周艳冰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周艳冰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1、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地理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七年级地理上册4、授课时间:36课时5、授课教师:郑州市九龙中学教师周艳冰6、授课对象:七年级1---6班二、具体内容课程目标:一、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 地图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二、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气候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居民1.人口与人种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适用年级:七年级课时:30课时一、课程内容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二、课程目标和要求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课程实施1、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

2、充分利用示意图、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

3、根据地理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学情分析及课程评价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学中的优势因素。

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

过程评价占7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

学期评价占30%,根据期末试卷,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等几个等级。

五、教学课时安排本学期教学时间为18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5周,每周2课时,共30课时;第一至三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一)2课时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课时地图(一、二)2课时单元检测练习第四至五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单元检测练习第六至八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复习期中反馈测试讲析第九至十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世界的气候单元练习第十至十二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2课时单元练习第十三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单元检测练习第十四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第十五周:复习巩固练习3课时。

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分享

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分享

四、学习目标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 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通过 “活动”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 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 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 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 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 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 在身旁,是鲜活的。 •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寓德育与教学之中。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 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 1、教学进度: •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 假日,一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 17周,每周2课时,共34课时;
2、课时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 第四周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五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期中复习、考试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十周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地分布 第十一周 第四节 世界气候 第十二周 第四章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第十三周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十四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十五周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第十六--十八周 复习 第十九--二十周 模拟期末考试 第二十—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课程纲要背景课程改革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观念的转变:即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有: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的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和应用。

本书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七年级地理学科组康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2012年第一版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授课时间:33课时设计者:巩义市康店第一初中/七年级地理组背景学生对地理比较陌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目标1、《地球和地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

初步学会认读简单的地图。

2、《陆地和海洋》了解大洲和大洋,明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3、《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明确影响气候的因素。

4、《居民与聚落》了解世界人口的特点。

人口问题会产生哪些影响。

5、《发展与合作》了解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内容单元学习内容课时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 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3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3两分两至和五带 1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3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2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2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2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2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2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3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2实施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多种教学形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

评价一、过程性评价1.评价量表姓名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展示读图习惯读图方法地理活动得分2.评价等级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表现最好的、积分最多的同学是20分,其他同学计算与满分同学的百分比,给出具体的参考分数,确定等级。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学校:设计教师:课程名称:地理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来源:人教版课时总数:26课时一、课程目标:(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解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球自转和公转。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说出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说出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说出板块构造学说和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类型:初中地理课学期课时:27学时设计教师:七年级备课组授课对象:七年级设计日期:2018年8月27日背景七年级(上册)全书共有五章,对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

简略介绍了“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

希望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地理,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比较陌生,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对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目标1、通过课堂自主学习,对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2、以小组合作等形式,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对课本活动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通过互助。

3、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在日常交际和生活中,能恰当使用本书的案例和动手制作如用乒乓球自制地球仪,自己会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和兴趣。

课程内容和实施本学期仍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建立4到8人的学习小组,开展观察、活动、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见下表。

评价:学期总评成绩以百分制呈现,其中过程评价百分之五十,期末考试成绩点百分之五十。

过程评价=作业表现+课堂表现,具体评价标准见下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运动与影响-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 中国的区域-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气候与地理环境-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征3.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与恢复-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利用-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治理4.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 中国的农村与农业问题5. 地理和生活-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技能的综合运用- 地理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三、教学重点1. 研究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理解中国的区域划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 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情况,认识环境问题并研究相关治理方法。

4.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进程,探究农村与农业问题。

5. 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素养。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示范。

2. 实地考察和实验。

3. 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4.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阶段性测验和作业。

3. 实地考察报告和实验报告。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地理实物和地图。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单元,每单元约2周。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2周)2. 第二单元:中国的区域(2周)3. 第三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资源(2周)4.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2周)5. 第五单元:地理和生活(2周)八、考核方式1. 阶段性测验: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

2. 作业: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

3. 实地考察报告和实验报告: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内容编写报告。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地理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课程,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培养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概念和特点。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能够识别常见的地图类型并正确使用地图。

(3)理解海陆分布特点,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掌握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地理图表、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增强学生对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关注。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介绍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并掌握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基本数据。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讲解地球仪的构成要素,如地轴、南北极点、经线和纬线等,让学生能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指出这些要素,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纬线和经线详细阐述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包括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等,使学生能够区分经线和纬线,并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4、利用经纬网定位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经纬度在地图上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七地地理全册《课程纲要》

七地地理全册《课程纲要》
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具体分为五个学习章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5、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6、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分享。








实施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课时安排
8课时左右
5课时左右
12课时左右
9课时左右
3课时左右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2、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3、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充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七上地理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常俊霞

七上地理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常俊霞

人教版(教材版别) 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来集一初中课程类型地理设计教师常俊霞适用年级七年级总课时 7 设计日期2012.12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本章内容共三节: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本章的主要特点是:本章知识比较零散,理论性不强,纯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强记忆:1采用“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法。

2.充分利用生活常识学习法。

3.情感记忆学习法。

课程目标1 .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学会阅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能从中获得世界主要语言分布的信息。

4.运用世界政区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学会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5.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6.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 人口与人种 22.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2 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 单元复习 2课程实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七年级上册地理部编版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部编版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部编版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程纲要中提到的基本地理知识和技能。

-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程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会使用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如地图阅读、实地考察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热爱。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 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 教学重难点- 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2. 讲授新课- 按照课程纲要,系统讲解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享自己的感悟。

- 问答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部编版教材- 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地图等六、教学时间- 授课时间:40分钟- 互动环节:10分钟- 总结与拓展:5分钟七、教学建议-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认识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差异。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大纲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构造、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a.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b.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实地考察、地图解读、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c.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介绍GIS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要素a.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直径约为12742公里。

b.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c. 地球的外部特征:介绍地球的大陆、海洋、岛屿等外部特征。

d.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讲解地球的气候带和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季节变化。

b. 地球的倾斜和赤道:地球的倾斜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

c. 地球的地震和火山: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及其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d. 地球的水循环:介绍地球的水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蓄水等。

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a.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如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等。

b.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造,如工业污染、城市化等。

c.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倡环境保护的观念和行动。

5. 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a. 地图的使用和制作: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以及简单的地图制作方法。

b. 地球观测卫星的应用:介绍地球观测卫星的原理和应用,如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

通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七年级)课程纲要
背景
课程改革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观念的转变:即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1、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是在上册学习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经济等基础的地理知识后,重在将这些知识与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区域,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和应用。

本书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教材的第一部分“了解大洲”,在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教材的第二部分“了解地区”,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但又突出了人文地理的差异。

如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与华人聚集地、中东为何会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欧洲西部的发达经济与旅游业、两极地区原始生态的科学研究。

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除南极洲无国家外,每个大洲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如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南美洲的巴西、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一面。

日本的地狭窄人稠和发达的外向型经济、美国的位置和人口构成、发达的工农业、巴西热带面积、农产品和水电、澳大利亚的独占大陆与工矿业、农牧业、服务业、俄罗斯的地广人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综合这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是中学阶段新开设的科目,地理学科的学习知识状况与小学知识相关连的部分比较小,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辅以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相信每个学生在地理课上都能学有所获,这是教学中的优势因素。

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

目标
1.地球和地图——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简单方法演示并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2.世界地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用的关系。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会读世界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会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及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运用地图说出世界六大语言、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3.地域发展差异——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并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4.世界区域地理——通过学习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通过学习十二个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让学生初步掌握自然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要素包括:居民、文化、经济等。

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让学生初步掌握并学会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地形地势影响河流等。

学会如何读图、识图、用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关键。

因此,在学习每个区域地理的过程中,都要重视各种地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

内容和实施
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