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1\ 77 Vo1

1 6,No 2 
April 1 9 9 7 

武钢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 ·/ 
武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可) ,, f, c/ 
肿要 自1958年l号高炉投产以丰,38年间武钢高炉炉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①炉底由炭砖高 
’铝砖综合炉底到水冷炭砖或半石墨化炭砖炉底}⑦炉缸内衬由普通炭砖变成了微孔炭砖I③炉身内 
衬由粘土砖、高铅砖到碳化硅砖或铝炭砖{④炉体冷却方式由工业水冷却、汽化冷却到软水密闭循环 
玲却;⑤炉身冷却器由支梁式水箱到镶砖玲却壁。 
关键调卫 结构演变 辫搪糊 

, 
The evolution of blast furnace body structure at Wuhan Iron&Steel Group Co. 

L ̄u Halxin 
(Wuhan Iron&Steel Group Co.) 

Abstract SineeNo.1 BFwas blown—inin1958 atWuhanIton&s1eeIGroupCo.,the blast rnace 
body structure has changed considerably during 38 years as follows:①in bottom structure,from 
combined bottom comprised of conventional carbon block and high alumina brick to carbon block 
water cooled bottom or semi—graphite—carbon brick water cooled bottom;②in hearth lining,from 
conventional carbon block to micropore carbon brick;③in stack lining,from clay brick,high alumina 
brick to silicon carbide brick or alumina carbon brick}④in furnace cooling,from industrial water 
cooling to evaporative cooling and to closed loop soft water cooling;⑤in stack cooling apparatus, 
from supporting—beam type cooling box to brick—lined cooling stave. 
Key words blast furnace structure evolution 

60年代至7O年代初.炉底炉缸是武钢 高炉炉体的薄弱环节,自1970年4号高炉采 用水冷炭砖薄炉底、80年代采用钒钛矿护炉 技术后,炉底炉缸问题明显缓解。随着冶炼强 度的提高,炉身F部和炉腹成了影响炉体寿 命的主要部位。到目前为止,武铜高炉还没有 达到一代炉役内不中修。因此,总结炉体结构 的演变,找出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1炉体结构的演变 自1 958年9月13日1号高炉开炉以 来,38年问武钢先后建设了5座高炉 一代 收穑日期:l906一lO一20联系凡:剂i雌肚高级工程师 (430083){匈9北省武汉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 炉役寿命最长的达2O年零1个月,最短的只 
有5年lo个月.一般都在lO年以上 炉身寿 
命最长的达9年(后期生产指标较差),最短 
的仅1年半,一般都在3~5年。共大修7次, 
中修1 9次,大、中修情况详见表l, 
在高炉炉体结构方面,炉底采用过炭砖 
高铝砖综合炉底、高铝砖炉底和水冷炭砖炉 
底,炉身的冷却结构采用过扁水箱加支粱式 
水箱、冷却壁加支梁式水箱和取消支粱式水 
箱用带钩头或凸台冷却壁,炉身的冷却方式 
采用过工业水冷却、汽化冷却和软水密闭循 
环冷却,炉身的耐火材料有粘土砖、高铝砖、 
浸磷酸粘土砖、碳化硅砖、铝炭砖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衰1武铜高炉太、中修情况 
三: } 
● ● ● ’ 

l号高炉第一代为炭砖高铝砖综合炉 
底,厚度为5.6 m,1978年大修后改为水冷 炭砖炉底,厚度减薄为2.4 m。1970年以前, 炉身采用支梁式水箱冷却,但该冷却器易烧 ·2· 坏,内型不规则,影响顺行。1970年中修后, 炉腰改为1层冷却板,炉身为3段光面冷却 
壁,内侧砌6.5m高的炭砖,另有3层支梁 
式水箱。1978年大修时,炉身采用4段镶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冷却壁加3层支梁水箱冷却。1983年中修 
时,炉身改为5段镶砖冷却壁冷却,其中最上 
面两段是r型,炉身上部无拎却段设一层托 
砖板。这种结构在1987年中修时炉身上部的 
砌砖仍然完整,原打算更换的砖也未换,仅更 
换了部分冷却壁和在炉身下部进行砌砖。1 
号高炉炉体结构和炉底结构的演变见图1。 

: . i 8~3豌I.12警.I 
炭砖 
】958.9.13 1978.12.】6 
1978.10.16 ~理在 

土 

国1 1号高炉炉体和炉底结构的演变示意 
2号高炉1959年开炉时采用全高铝砖 
炉底,炉缸为粘土砖,由于炉底炉缸结构不合 
理,施工质量差,耐火材料质量也不及1号高 
炉好,1964年发生了炉缸烧穿事故。1965年 
大修后,采用与1号高炉第一代一样的炉底 
炉缸结构,炉底减薄为5 199 mm,增设了水 
冷管(但始终未用) 1981年大修时,炉底改 
为炭砖水冷薄炉底,厚度2.4 m,另外取消炉 缸支柱,改为自立式高炉,炉腰加了1个小托 圈。2号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见图2。从1号、 2号高炉生产情况看.支粱式水箱托砖效果 不好。1991年底中修时,炉身取消了支梁式 水箱,更换了冷却壁,最上面两段冷却壁改为 r型,这种结构运行到现在,炉身冷却壁只有 少量损坏。 19195971.75.1236 嚣—_19 1 3 9~1现.12在.” 困2 2号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示意 3号高炉始建于1960年,1969年重建时 保留了原基建时风冷管(未用)上面的4层炭 捣预制块,炉缸炉底周边仍为炭砖,炉底中心 为高铝砖,炉底厚度5.2 m。1976年大修后 的第二代炉底结构与I号高炉第二代炉底结 构相同,只是上面的高铝砖由2层增加到4 层,炉底厚度3.2 m。I991年第三代大修后, 炉底仍为水冷炭砖薄炉底,炉底厚度2.8 133。 3号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见图3。 1969.4.9 1976.11.20 1977.6.10 1991.12.25 长条钢砖 枯土砖 铝炭砖 高铝砖 1993.6.25 现在 圜3 3号高炉炉体姑构的演变示意 4号高炉为大框架自立式结构,是我国 
第一座采用水冷炭砖薄炉底的高炉,炉底厚 
3.1 ITI。没有炉腰托圈,由炉腹r型镶砖冷却 
壁起托砖作甩。炉身为3段光面冷却壁加2 
层支梁式水箱,在国内大型高炉上第一次采 
甩强制循环汽化冷却,由于技术不成熟,不久 
冷却壁大量烧坏漏水,高炉不能正常生产。 
1974年中修时改为自然循环汽化冷却,开炉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后汽化冷却的光面冷却壁还是大量烧坏。于 
1977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中修,光面冷却壁改 
为镶砖冷却壁,同时汽化冷却改为工业水冷 
却。1981年小修后炉身上部砖衬脱落,同年 
又进行了第三次中修,炉身结构未变,为托砖 
又增加了1层支梁式水箱。第三次中修后炉 底寿命已达10年以上,炉底炉缸第二、三段 冷却壁的热负荷明显升高,1984年进行了第 次大修,大修后仍采用原来的炉底结构,由 于炉腹r型冷却壁托砖效果不好,炉腰增加 1个小托圈、1层冷却板,炉身未冷却部分设 1层托砖板,炉壳喷涂50 mm厚耐火材料, 再砌粘土砖。大修后冶炼强度显著提高,全年 平均利用系数达到1、8以上,这时薄弱环节 又转到炉腹,冷却壁烧坏较多。1988年底进 行了第一次中修,这次中修炉体结构未变,只 是针对炉腹冷却壁烧坏较多,为了增加冷却 强度,把炉腹冷却壁由一段改成两段,这次中 修后冶炼强度进一步提高,边缘气流发展,炉 身下部冷却壁大量烧坏。1993年7月停炉进 行第二次中修,炉腹冷却壁材质由普通铸铁 改为球墨铸铁,由于当时只考虑球墨铸铁比 普通铸铁高温性能好,而忽视了它的导热性 比普通铸铁低一半,在没有采取其它补救措 
施的情况下,实际上降低了冷却壁的冷却强 
度。因此,开炉不久炉腹冷却壁又开始烧坏, 
至1996年停炉大修前,炉腹上段冷却壁已烧 
坏一半以上,这时炉底寿命已达11年以上, 
炉基温度升高,长期靠用钒钛矿护炉维持生 
产。因此,于1996年5月2日停炉进行第二 
次大修,采用了与5号高炉一样的炉体结构 
和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有16段冷却壁,其中 
炉身有8段带凸台的冷却壁。炉底由普通炭 
砖改为半石墨化炭砖,炉缸使用9层新开发 
的国产徽孔炭砖和3层半石墨化炭砖。4号 
高炉炉体和炉底结构演变见图4。 

剧 l高铝砖-卜3傲孔炭 4一半石墨化嶷砖 1970.930 l96.928 

l996、5.2 ~现在 
国4 4号高炉炉体和炉底结构演变示意 
5号高炉从炉底至炉身全部采用软水闭 还未损坏。 
路循环冷却,一直延伸到炉喉钢砖下面,共设 2经验与教训 
17段冷却壁,其中炉身8段为带凸台镶砖冷 纵观武钢5座高炉炉体结构的演变,可 
却壁。冷却水管直进直出,管径由 44.5 mm 看出: 
增加到 70 mm,凸台设双层蛇形管。炉缸有 (1)炉底由炭砖高铝砖综合炉底变为水 
6层日本进口的微孔炭砖,铁口、矾口、炉腹 冷炭砖炉底,炉底厚度由厚变薄,目前5座高 
为硅线石砖,炉身下部为碳化硅砖,炉身中上 炉的炉底厚度均在2.4~3.2 m,比原来的 
部为浸磷酸粘土砖,砖衬外又喷了50 mm 厚 5.6 m减少了一半左右,在大修时发现炉底 
的不定形耐火材料,这种结构已运行近5年 侵蚀深度一般为1.2~2.0 m。目前,除5号、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