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观型防洪河道的设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景观型防洪河道的设计研究

---- 以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新陂河整治工程为例【摘要】:滨水空间是城市弥足珍贵的资源,这体现在滨水空间的优化将带来一个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滨水空间的营造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系列多元化、休闲舒适繁荣休闲场所,滨水设计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又为当地旅游业提供一个优良的基础与平台,滨水地区的改造与设计在为城市提升土地价值的同时将为城市创造出不计其数的隐形财富。但在以往的滨河区设计中,往往偏重于考虑城市防洪,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滨水区的景观营造。所以在做城市滨河景观带设计时,应剖析城市防洪与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在矛盾,并提出基于防洪安全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景观河道整治一体化研究

一:河道防洪与景观矛盾和冲突分析:

水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生活照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的地位。这一点从远古村落部族的诞生到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都可以得到证明。人与水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人对水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另一方面水也承载许多人的梦想。当周边的环境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时,人们便想法设法的营造与水有关的景观。因此,对水的应用也就不仅仅局限在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等水资源的开发上,而是拓展到了深层次的

利用水景观。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发滨水地区正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在治理城市中的河道和湖泊时,景观设计及生态化改造开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更重要的是,各地方政府以认识到,开发滨水地区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契机,更为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创造了条件。各城市的滨河风光带已逐渐成为当地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居民最集中的休闲娱乐健身空间。但在人们追求滨水景观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城市洪水每年袭击着河道两岸,对人们的财产造成损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使得河流工程控制措施扩展,并使洪水、发电、航运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不断完善。人类对河流的治理经历了单纯防洪到多功能利用的过程,使得河流可以同时发挥多种功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河流水系两岸城市用地的开发和建设,必然就会要考虑到城市防洪,必须保证城市的安全。但对于城市管理分工来说,水利部门的做法往往是通过历年的河流洪水位的统计和规划而确定一个50年一遇或者100年一遇的标准,然后根据水利计算出滨河两厢堤岸的标高,同时往往要求河道尽量直顺,驳岸尽量采用光滑的硬质界面、要求糙率低过洪能力高,并且两厢堤岸越高则风险越小。这种方法在城市防洪方面当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简单粗糙的处理方式,这个计算的标高往往会在居民的生活空间和河流水域间筑起一道高高的防洪墙,隔断了人与水的交流与融合,不能

达到人民对于亲水空间的需求,在视觉景观上面也十分的生硬单板,毫无审美情趣可言。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科的发展、环境工程理论的深入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与前两者之间的融合交叉,关于城市滨水防洪的设计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那就是基于防洪功能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二:解决方法:

在基于防洪安全的一体化滨河景观设计的建设中,依据“以人为本,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原则,考虑其多重功能,即:城市的安全性、市民使用上的愉悦性、水域生态上的合理性、城市历史文化性、河道工程上的可行性、滨河景观上的调和性等。

2.1设计方法

2.1.1现状调查

就是对规划区内基地及周边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详细的调查,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其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设计者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发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

2.1.2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规划区防洪和景观的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规划区的用地现状,场地自然地形特征,滨河区景观现状等,主要问题的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防洪方面:基地内洪水特征与防洪要求;另一个

是景观方面:滨河区现状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2.2基于防洪安全的滨水景观设计

在明确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之后,就是实际操作阶段了,基于以上理论指导,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

2.2.1水利规划协调

主要在确定防洪要求后,通过水利工程学中的计算模型对规划河流进行流量计算,对河道整治中结合景观对河道进行协调分析,得出最为合理的调整模式。为后面的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

2.2.2一体化设计

在以上的基础上,对基地进行设计构思。设计出适合当地的最佳河道景观,提升空间的综合特性和美感,为人们带来愉悦、健康的环境。

三:实例分析:

随着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对生活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高新区景观环境建设,市委、市政府基于河源市发展的要求,提出对新陂河进行改造整治。

3.1现状及区位分析

新陂河景观带位于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全长2920米,设计范围分别为23米、88米、83米、140米,项目用地面积17.75公顷,地势南低北高。区内现状河道贯穿南北,宽度在12.5-20米之间,最

终汇入东江。设计范围周边用地性质多为商业、居住以及工业用地以及少量的停车和文化娱乐用地。

3.2设计原则与理念

3.2.1设计原则:

3.2.1.1生态优先原则: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协调防洪、安全科学、尊重自然、完善自然,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作为河源绿肺的功能逐步提升。

3.2.1.2因地制宜原则

结合新陂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大生态,小景观”,科学合理布局各类设施项目,引导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3.2.1.3整体协调原则

要兼顾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满足生态保护和城市防洪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3.2.2设计理念和定位

3.2.2.1设计理念:

本次新陂河景观带设计有生态、功能、景观三大设计主题,通过对三大设计主题的整合,使生态功能化,景观生态化,功能景观化,同时满足自然、社会和人文需求,实现防洪河道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功能型”向“景观型”转变。

3.2.2.2设计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