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于我院精神科的抑郁癥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19例),即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干预前、两个月后,分别采用威斯康星卡(WCST)、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及焦虑情况进行分析评定。结果干预两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Rpe)及完成第一个归类所需的应答数(R1s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 <0.05);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WCST的Rpe、R1s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标签:抑郁症;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严重者常出现自杀意图和行为,其企图自杀率高达28%[1],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着的负担。抑郁症病程较长,呈反复发作、间歇性缓解,其次患者存在多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2]。因此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愈显重要,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在我国仍处于探究性研究阶段,作者通过对比较心理护理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于我院精神科的抑郁症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33.5±5.5)岁,接受教育平均年限(12.6±2.9)年,平均病程(3.9±1.2)月,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HAMD总分≥35分;(3)无严重的躯体疾病;(4)无躁狂发作,非妊娠、哺乳期女性;(5)均接受常规抑郁药物治疗及生活护理;(6)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其方案如下:(1)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适当、适时对患者进行安慰、解释,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的与患者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2)根据患者病情提供系统化、个体化的宣教及心理支持方案,调节患者情绪,减少患者消极思维,强化患者自信心,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是非过错,消除患者不必要的自卑、悔恨心理;(3)对有企图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安全护理。

1.3.2 观察组

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治疗人员由两名具有心理治疗资格的专业精神科医师组成,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治疗,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行为治疗-图解指南》进行方案指导,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治疗。(1)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全面了解并记录患者心理状态,应对能力及方式,掌握患者不合理认知观念及原因;(2)耐心讲解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使患者建立新的认知和归因方式;(3)鼓励、引导患者认识自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自我指导、应激等训练,促进患者对认知观念及归因方式的理解。每周两次,持续进行2个月。

1.4 观察指标

采用威斯康星卡(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Rpe)及完成第一个归类所需的应答数(R1st)、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抑郁及焦虑情况进行分析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Rpe、R1st评分比较

记录并比较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的各项观察指标,与干预前相比,两个组的HAMD、HAMA、Rpe、R1st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CST的Rpe、R1s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成为全球性的精神障碍疾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障碍、记忆障碍、精神运动障碍等。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未达成共识,但护理学研究表明,在患者

应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及治疗,正确的了解患者情绪、心理状况,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预后和重返社会[3]。普遍学者认为,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性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护理干预成为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出患者消极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树立自信心[4]。

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种心理治疗模式,其重点是矫正的患者不良认知,并利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对患者的认知行为进行训练,改善患者不合理的归因方式,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社会功能。WCST以一种反应患者认知功能的心理检测方法,能够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客观、综合评估,其包括测验完成归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百分比、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等八个指标,有学者研究表明,持续性错误数(Rpe)及完成第一个归类所需的应答数(R1st)[5]的两项指标能对患者进行恰当的评估,能够准确的反应患者当时的认知情况。

作者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进行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干预,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建伟,郑伟,周舒颖.预防抑郁症患者疾病复发的研究现况[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2):209-12.

[2] 王丹丹,李凌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5,48(2):115-8.

[3] 贾静,强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4-6.

[4] 张庆君.积极心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99-101,102.

[5] 唐艳霞,魏钦令,郑俩荣.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同胞的神经认知功能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6):629-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