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使得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WebGIS技术走上了历史的舞台。WebGIS技术将传统的GIS功能进行了非常大的扩展,WebGIS以internet网络为平台,大大不同于以往的GIS系统,使其不再是少数专业GIS人员使用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能够普及并推广的通用工具。WebGIS具有传统的GIS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是GIS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本论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研究实例,设计了数字化校园的WebGIS模型,并予以实现。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整个学校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从而把学校建设成为具备不仅面向校园内,而且同时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空间的数字化虚拟大学。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是WebGIS技术的一个具体应用。本文在阐述了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当前国内外现有WebGIS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WebGIS技术特点和实现方法。并提出了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WebGIS模型,此模型基于MVC 模式,将对地图操作的空间业务和非空间业务逻辑进行分离。同时还介绍了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系统功能设计等内容。其次,论文对系统所采用的WebGIS服务器平台——ArcGIS Server 9.3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介绍了该平台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说明了ArcGIS Server 9.3的运行机制。系统整体结构是采用J2EE技术把系统进行了分层设计,在开发上是采用标准的JSF技术和JavaADF技术,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加快了开发速度,降低了开发风险。最后,文章阐述了系统空间数据库的详细设计,分析讨论了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地理信息系统的部分功能设计和实现的源代码和论文所做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对系统的各功能某块进行了测试,给出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数字校园,ArcGIS Server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数字化校园概要 1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2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4

1.3.GIS发展现状 4

1.3.WebGIS发展现状 4

1.4 本人的主要工作 5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6

第二章数字化校园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12

2.1 数字化校园系统需求分析12

2.1.1 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12

2.1.2 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13

2.2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总体设计14

2.2.1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总体设计14

2.2.2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网络结构设计14

2.3 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设计14

2.3.1 系统应用平台设计需求16

2.3.2 系统应用平台设计目标16

2.4 系统框架设计18

2.4.1 系统整体IT架构设计18

2.4.2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模型19

2.5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19

2.5.1 地图浏览功能22

2.5.1.1 地图放大、缩小功能22

2.5.1.2 地图漫游功能22

2.5.1.3 鹰眼地图功能23

2.5.1.4 全图显示功能23

2.5.2 电子地图控制功能23

2.5.2.1 图层控制功能23

2.5.2.2 空间数据更新功能24

2.5.3 综合信息查询功能25

2.5.

3.1 信息查看功能25

2.5.

3.2 信息查询、定位功能25

2.5.4 其它实现功能25

2.5.4.1 距离测量功能25

2.5.4.2 地图打印功能26

2.5.4.3 面积测量功能26

2.5.4.4 资源配送功能26

2.5.4.5 最短路径查询功能26

2.6 本章小结26

第一章绪论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主要目标是广泛收集、大量储存、高效管理、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数据[1]。它是在现代计算机软硬件和互联网的支持下,以特定的格式支持输入/输出、存储、显示以及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查询、空间网络分析、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GIS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形式反映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地理信息和各种各样变化的空间数据以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并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来

模拟地理空间对象的行为特征[2]。

1.1 数字化校园概要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开始进行各自数字化校园的建设。1992年克莱蒙特大学肯斯.格力(Keneth Genne) 教授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The Campus of Computing project),第一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数字化校园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方法和软、硬件工具,实现从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学校环境(包括实验室、设备、教室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面数字化。后来,在1998年l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目为“数字化地球:21世纪我们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又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这个概念,从此全世界开始接受数字化这个概念,进而引出了“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化概念。数字化校园具有以下五个数字化的典型特征: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育学习环境[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方法,对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快速整合和充分利用,达到对日常校务管理过程和教育、教学的优化、统一协调,实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全面优化,为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学习及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4]。在学校的传统基础设施上建设一个数字化的空间,以扩展校园的空间和时间维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工作效率,拓展传统的学校功能,最终实现高等院校的全面信息化和数字化。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建设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为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承载综合应用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全面网络化的目标,对整个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高效的计算机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管理,为全校老师、同学、职工提供便捷、信息全面互享的服务;实现学校各种信息整合和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一流高校水平[5]。

最近几年来,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重点高校,是一所以电子信息

科学为核心,涵盖理工、管理和人文等学科的综合大学。现有教职工3000 余人,学生29000 余人。主校区设有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等16 个学院以及软件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此外还有其他三个校区学院,分别是在成都九里堤校区的继续教育学院、成都高新西区校区的成都学院和中山市校区的中山学院。随着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也提出了建设一所高标准、高技术的数字校园的目标。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面积规模为3081 亩,计划安排全日制学生50000 余人及教职工5000 余人。在筹建清水河校区的同时,电子科技大学特别提出了同步建设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规划,旨在将清水河校区建设为数字化、人性化、高品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国内一流水平[6]。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将为实现将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成“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跨越式发展的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特点,采用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策略,在全校范围逐步实现科研设计、教学管理、数据资源的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适应高校的信息发展战略,把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成一个统一的、先进的、开放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数字化校园,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一流高校的先进水平。

在过去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个部门基本以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这样的话就导致了下面两个问题的出现:第一、最早时各个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是单机版,虽然实现了工作由手工到计算机信息化的飞跃,但是很多系统在设计时都没有考虑到和校园其它部门的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便造成了信息冗余的问题,并且各部门间要实现信息共享会比较困难,形成了很多的信息孤立点。第二个问题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时间和地理空间数据根本无法处理,这样使得这些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局限,而GIS系统作为一个专门用于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和表达地球空间数据信息的系统,把每一个要素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关属性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精确、真实的反馈给用户[7]。采用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更高效率、更加直接、更加全面地管理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信息。它相对于单一的基于属性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具有更加直观、信息容量更加巨大的优点,它还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校园的管理水平[8]。所以,建设这样一个系统对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深远的意义。

WebGIS技术为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实现全面动态管理和规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现代化的办法。基于公用GIS平台与数字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可以

规划数字化校园面向数字管理、数字经营和数字生活的各种应用系统。GIS平台在该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如图1-1所示。

图1-1 GIS平台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作用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GIS发展现状

GIS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开始发展的。当时,该技术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地球环境问题。1963年加拿大科学家Gonlinmson第一个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专用术语,并在加拿大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GIS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加拿大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随后,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又开发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GIS软件:SYSMAP。这便是GIS技术的起步[9]。20世纪70、80年代以后,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高速发展,促使GIS技术向着专业应用的方向发展。随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又使地理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在那时都建设了许多面向专业应用的GIS系统,这些系统在城市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等方面展示了他们非常特别的作用。上世纪末期,GIS系统渐渐成为高层专业人员辅助决策的工具,并开始转向更加复杂的实际应用,这一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如ESRI公司的ArcGIS、MapInfo、国内的SurperMAP等。如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GIS技术己经成为一门涵盖地理测绘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10]。

1.3.2WebGIS发展现状

20世纪末,GIS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GIS已经在非常多的部门和领域得到了应用,出现了一大批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企业,他们开发出了很多较好的GIS软件,如:VIEWGIS、MAPGIS、GEOSTAR、CITYSTAR、SURPERMAP等[9]。全球GIS爱好者对GIS技术开发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数据关系模型、GIS的决策支持、地理信息展示、人工智能控制和专家系统的引入等方面,讨论的更多是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拓展GIS

的应用范围,提升开发水平等问题。但是Web技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人们对GIS又开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联机事物处理能力的GIS系统的出现,。通过Web客户端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需求,为其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基于Web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随之诞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GIS 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崭新的阶段[11]。目前来说,虽然WebGIS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总的说来还处于初级阶段。它还是面临着分布式数据操作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困难并不易解决、数据继承困难、缺乏网络内容交互等几个巨大的挑战,亟待我们解决。

但是,WebGIS有着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和它所提供的巨大商业机会,全球各大GIS企业都在推出他们的WebGIS产品[12]。现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的网站可以为用户提供交互访问远程GIS服务的能力,Internet和GIS都是正在高速发展的技术,这使得GIS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计出专业的应用,或者使之接近专业人员甚至普及至大众。一些著名的商业GIS软件。ESRI公司的ArcView和Arc/Info,就是通过运行自己的GIS服务,使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服务为自己的需求定做GIS功能,这想必也是基于Web的GIS系统的一条发展之路。

1.4 本人的主要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实验室“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组长。

个人职责:

(1) 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进度、项目相关文档和对项目参与人员所负责的各个功能模块完成情况的监督。

(2) 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分析:主要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对系统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技术难点和关键算法等进行研究

(3) 项目设计:负载编写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测试

报告等。

(4) 项目实现:个人负责项目功能模块中的综合信息查询模块和网络分析模块的代码实现;整合其它项目组成员的模块实现代码,集成为一个系统。

(5) 其它工作:在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中,所有的空间数据都以.shp格式存储在ORACLE10g数据库中。数据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园建设的CAD 图纸。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格式转换问题,比如从CAD图纸到.shp文件的转换,空间坐标系的调整,建筑物的空间坐标校正,空间信息的录入、补充,管线和道路的空间分析等大量而繁琐的工作。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我和项目组的成员不断学习、积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努力,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本论文以J2EE和ArcGIS Server技术为基础,设计以ArcGIS Server9.3为GIS软件平台,基于MVC模式的WebGIS模型。项目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WebGIS技术,设计一个基于网络用户在线交互操作的、带有空间信息查询、分析功能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

本论文共分为7章,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数字校园的概要,课题的来源和意义,WebGIS的发展情况和本人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介绍了WebGIS的数字化校园设计与实现中所用技术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WebGIS的实现技术以及系统平台软件ArcGIS9.3。

第三章:阐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平台设计、框架设计和功能设计。

第四章: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数据库详细设计。在对Geodatabase进行介绍过后,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三种数据资源的表结构。

第五章:在介绍了系统部框架实现和部分功能实现及其界面后,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讨论,着重研究分析了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算法,如SDE在空间关系数据库中究竟是如何存储一个地理要素的、如何用SQL语言操作空间数据库、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分发等。

第六章:介绍了系统所做的测试工作,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测试的硬、软件环境进行了介绍,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说明。

第七章:论文总结与展望,对文章所介绍的系统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系统尚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了意见

第二章数字化校园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数字化校园系统需求分析

2.1.1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方案技术要求书》,在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过程中,依据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具体需求,本着高起点、统一全面规划、便于日常维护,又要为将来的扩展与新技术的融合打下基础的原则进行[21]。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1) 先进性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方案应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采用目前业界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技术解决方案,方案不但要保证理论上可行,更重要的是实际上可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

(2) 可靠性

设计中要选用高可靠性产品,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制订可靠的备份策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充分考虑到应用系统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支持清水河校区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安全性

为了保证清水河校区关键性数据和应用的安全可靠,需要提供多种方式和层次的访问控制,选用具备安全保护功能的产品,为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安全保障;并考虑必要的安全防范与灾难应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 扩展性

随着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系统能方便地扩充容量,支持更多的用户和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要能平滑地过渡到新的技术和设备,保护现有投资,既照顾到目前的应用需求,又能满足今后系统的发展需要。

(5) 开放性与标准化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系统应当建设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并遵循相关国际、国内或行业标准。

(6) 易维护

方案的设计不仅要保证系统能正常稳定运行,设计的系统还要易于管理和维护。

(7) 管理性

系统设计应选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系统,让使用

者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整个网络。

(8)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对整个清水河校区制定总体规划,协调配置,使之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可扩充、易升级,保证系统建设的总体性能和投资效率。同时,为保护投资,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

(9) 人性化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系统设计必须考虑以人为本原则,能够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友好的信息服务。

2.1.2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总体设计方案技术要求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 基础设施:主要包含园区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结构化布线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门禁系统等。

2. 基础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存储与备份服务和其它基础服务系统。

3.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一个提供统一的、伸展的、安全的、可互操作的、数据共享的应用开发与运行环境支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应用集成。

4. 应用系统:建设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校园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实现学校整个业务的“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

5. 信息资源:建设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科研信息资源库、数字化图书资源库、数字化人力资源库以及其它资源库。

6. 统一信息门户: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功能,提供主动的、快捷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7. 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建立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与系统安全体系,确保校园网络、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数字化校园系统高效安全地运行。

8. 数字化校园标准与规范体系: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

9. 数字化校园相关的机制:建立数字化校园系统的管理、建设、开发、运行与维护的机构与机制,实现数字化校园系统高效有序地运行。

2.2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总体设计

2.2.1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总体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特点,采用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策略,在全校范围逐步实现科研设计、教学管理、数据资源的信息化,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适应高校的信息发展战略,把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成一个统一的、先进的、开放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数字化校园,使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一流高校的先进水平[22]。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如图3-1所示。

2.2.2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网络用户总数超过8万,它需要与电子科技大学其他校区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并且开展远程教学、视频会议、资源共享和远程办公。清水河校区具备多个出口和多个数据分中心,通过有线和无线手段覆盖整个校区。网络设计上要求高带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以及较高的安全保护能力和便于集中管理[23]。

2.3 系统的应用支撑平台设计

在数字化校园的总体架构中,应用支撑平台是应用系统层的承载平台,向应用系统层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如资源共享、信息交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安全管理和系统管理等通用性的服务[24-25]。

图3-1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设计

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即通常意义上的中间件,它在网络和基础服务之上、应用系统之下,在信息系统的软件平台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用支撑平台架构在基础服务层上,利用基础服务层的各种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基础功能[27]。应用支撑平台与基础服务层选用的架构无关,依靠中间件产品强大的跨平台特性,它可以独立于基础服务层,利用成熟的、标准的接口访问基础服务层所提供的服务。

2.3.1系统应用平台设计需求

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需求为:

(1) 建立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以服务的形式构建业务逻辑,实现服务共享、重用和配置,适应业务流程的变化[28]。

(2) 对第三方系统进行有效的服务整合,使之成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有机整体。

(3) 各个应用系统

采用统一体系架构,实现应用互通、互操作与数据共享,支持业务流程按需重组与业务增长。

(4) 采用统一的信息门户展现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单点登录和统一权限管理。

2.3.2系统应用平台设计目标

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目标为:

1. 建立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包括:

(1) 统一数据集成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规范,将分布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和管理,并提供规范化的数据接口模式,可以将外部系统的数据源集成在统一数据平台之上。通过统一数据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能力和支持决策的可信赖的、一致的数据基础[29]。

(2) 统一应用集成平台:采用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技术构建实现应用系统。根据SOA的参考模型,一方面整理现有应用系统,将各个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封装成标准的服务(WSDL),另一方面规范新的业务功能的开发。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各服务之间的连通性,通过流程的编排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3) 统一服务提供平台:建立基于门户技术的统一服务提供平台。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统一门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集成的、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门户。统一服务交付平台与核心事务处理平台之间依赖通用的XML标准进行数据传递。可以根据需要将XML转化为HTML,基于浏览器展现,或转化为WML,基于各种移动设备实现信息共享[30]。

(4) 统一业务处理平台:采用基于J2EE的技术标准,市场上成熟、稳定、高性能、主流的应用服务器作为业务运行平台,提供灵活的配置和部署。借助虚拟化,整合计算资源。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能要求、关键程度,运用策略将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给业务处理程序,使现有设备上实现最大的吞吐量。自动监控性能统

计数据,并动态管理系统资源,以优化性能[31]。

(5) 统一资源管理平台:将分散在数字化校园不同应用上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在目录服务的基础之上,根据系统权限策略来管理用户对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和其它资源的权限。

(6) 统一系统管理平台:建立统一高效的系统监控系统,覆盖网络、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等IT系统的各个方面。对数字化校园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要以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反应灵敏的技术服务机制,标准化、自动化的管理流程达到提供优质的IT服务。

2. 整合资源

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在为新建系统提供支撑之外,同时也是对旧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保证各类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效用的充分发挥。

设备资源:充分利用目前的主机系统、网络带宽、存储备份设备、终端设备。

信息资源:将系统积累下来的历史数据与数字化校园新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按不同的应用主题,根据不同层次信息消费对象的需求,有效利用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技术。

技术资源:技术在不断发展,技术资源也在不断新陈代谢。各种先进、实用的技术,比如面向服务的架构、流程自动化、统一门户、统一安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整合,避免产品之间的不兼容。

人力资源:合理安排不同技能的人力资源组合,利用三层结构带来的基于中心维护优点,减少低层次技术维护人员,增加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业务需求分析和设计、应用系统测试等关键环节的人员。

3. 优化架构

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需要树立SOA理念。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技术架构的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

4. 强化应用

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过程应该明确各个子系统的划分,同时明确每个子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模式和内容。每个应用都有明确具体的需求和使用模式,应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接口也应明确。

2.4 系统框架设计

2.4.1系统整体IT架构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数字化校园,要规划未来2-3年的系统的发展,需

要采用一个先进而完整的架构设计方法论来将关键领域进行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基于Zachman 框架和Web Services的思想,在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化校园本身的业务和系统情况之后,设计了名为EA (Enterprise Framework)的数字化校园整体IT架构。在这个架构的指导下,不仅可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也可以进一步针对各个关注领域沿架构视角进行细化和分解设计,直到可供实施的粒度[32]。

该架构将从业务、服务、应用、技术和数据(信息)等几个方面提出更为具体的规划来制订相应的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以及基于组件、面向服务的架构和业务驱动的系统设计和实施方法论:

(1) PRM (Performance Reference Model, 业务绩效参考模型)

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对应的绩效衡量体系

业务岗位责任考核体系

(2) BRM (Business Reference Model, 业务参考模型)

各部门业务规程

与外部用户、合作院校之间的工作规范

(3) SRM (Service Reference Model, 服务参考模型)

服务层次、服务类型

组件、访问和交付渠道

(4) DRM (Data Reference Model, 数据参考模型)

业务聚焦的数据标准化

跨机构数据交换标准(XML)

(5) TRM (Technology Reference Model, 技术参考模型)

软件与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管理规程

2.4.2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模型

.NET与Java的Web应用开发框架ADF,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基于GIS服务器端AO组件构建网络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的框架。ADF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用户界面工具和Web控件,使用ADF可以迅速配置GIS的.NET下或JSP应用程序。其中Web控件封装了AO组件的具体实现,通过ADF开发人员能使用所有的ArcObjects软件控件,并利用这些控件来构建功能强大的GIS应用程序。此外,ADF还包括一个用于部署Web应用的Web运行时,这使得开发者不用在Web服务器上安装AO,就能够运行部署的Web应用。

Java ADF是建立在基于J2EE标准的JSF框架之上的,并通过该标准来创建Web控件,不仅如此,JavaADF还提供了相应标准连接到GIS服务器。因为基

于JSF构架的Web应用程序符合MVC的设计标准,所以通过Java ADF框架开发的WebGIS应用也是MVC构架模式。由此我们可以构造基于MVC模式的数字化校园WebGIS应用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系统的WebGIS模型

2.5 基于WebGIS的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为清水河校区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为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功能包括:

根据清水河校区总体规划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空间数据基准。在这里,应考虑与现有国家坐标系统和国家新一代地心、三维、动态大地基准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建立起有效的空间基础数据特别是框架数据更新机制,努力完善空间基础数据的分级、尺度和内容体系,实现数据形式的多样化、标准化,促使DOM、DEM、框架DLG以及三维数据成为未来空间数据的主导形式。

建立空间数据的分发和服务体系,使空间基础数据更好地为数字化校园、数字社区建设服务。通过建立良好的数据分发与服务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空间数据产品的应用潜力和效益。

发展先进实用的空间信息获取、更新、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支撑体系,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校区导航

各层次的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连接地理信息系统,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查询校内设施、道路的详细数据。系统提供搜索功能,让用户快速定位自己需要寻找的建筑或单位。

(2) 管网管理

对各类管线进行快速方便的编辑、查询、定位与统计,制出标准的管线剖面图;具有故障定位、关阀方案、最佳路径、最短路径等管网分析功能;可实现管网的自动标注、自动捕点,自动提示安全间距,并能显示及打印标准的管线图与三维管线图。极大的简便工作人员的操作管理,同时能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包括燃气管网管理;供水管网管理;电力输配管网系统。

(3) 环卫地理信息

环卫地理信息提供对厕所分布、垃圾箱分布、果壳箱分布、道路清扫面积、垃圾产量及清运等信息的地图查询及记录查询、分析、统计。同时提供对各类基础设施的损坏及维修进行记录、跟踪、分析、查询。

(4) 路灯地理信息

路灯地理信息提供道路路灯、校区路灯分布信息的地图查询及记录查询、分析、统计。同时对路灯的巡视检查、损坏、维修、检修等信息进行记录、跟踪、查询。

(5) 养护地理信息

养护地理信息提供对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地图查询、跟踪、统计、查询。它可以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抽查、检查、巡视、维修、施工质量、竣工验收等工作记录、统计、查询。

(6) 绿化地理信息

绿化地理信息提供对绿地、行道树、古树名木等信息的地图查询、统计,对绿地、行道树、古树名木的修剪、施肥、巡视、移植的跟踪、统计及审批,同时对绿化养护设施的损坏、维修、质量检查的记录、统计。

(7) 消防地理信息

消防地理信息提供对校内消防设施、设备、通道的地图查询、跟踪、统计、查询。同时对它们的损坏及维修进行记录、跟踪、分析、查询。

(8)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该系统是针对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数据的建库、管理、空间分析和图形输出而开发的一个应用系统,实现图形数据采集、编辑及各种属性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图形数据获取可通过数字化仪数字化或屏幕数字化,也可直接将其它格式的图形数据导入,系统提供了多种数据转换功能。

系统功能模块提供了对数据库中各种比例尺专题地图进行浏览和编辑的方法和手段,包括索引图、基本要素分布图等。地图显示功能有放大、缩小、漫游、地图刷新等。地图控制和综合信息查询功能有信息查询、图层控制、距离量测、信息定位、区域查询、空间分析、专题图显示、预测决策数据提供等。以下分别

进行叙述。

图3-3 基于WebGIS数字化校园地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

2.5.1地图浏览功能

2.5.1.1地图放大、缩小功能

引言:按比例将地图放大。当用户点击工具栏上的“放大(缩小)”按钮或者选择菜单选项中的放大(缩小)功能后。用户的鼠标移到地图显示窗口时,鼠标的样式即变为放大(缩小)镜状。

输入A:当鼠标在电子地图上的某一点单击时:

加工:

①若如果允许继续放大(缩小),则地图以该点为中心放大(缩小)显示,比例为原来的一倍。

②如果不允许继续放大(缩小),则提示“地图不能再进行放大(缩小)操作”。

输入B:用鼠标在地图上拉出一个矩形框(安下左键保持并移动光标到适当为之释放(缩小)左键):

加工:

①如果允许继续放大(缩小),并且能满窗口显示整个矩形框指定的范围,则地图显示窗口满屏显示矩形框指定的范围,达到地图无级缩放的目的。

②如果允许继续放大(缩小),但不能满窗口显示整个矩形框指定的范围,则以该矩形中心为中心,以最大(小)比例放大(缩小)地图。

③如果不允许继续放大(缩小),则提示“用例不能再进行放大(缩小)操作”。

输出:经过放大(缩小)后的地图,用户的鼠标移出电子地图显示窗口,鼠标的样式又变为原状。

2.5.1.2地图漫游功能

引言:提供移动地图的功能。在电子地图的显示比例大于全图显示比例的前提下,当用户点击工具栏上的“漫游”按钮或者选择菜单选项中的漫游功能后:输入:鼠标在地图上的拖动

加工:

(1) 当用户鼠标移到电子地图上时,鼠标样式标为手状;

(2) 当光标移至某一位置按下鼠标左键在屏幕上移动时,地图将向拖动的方向移动;松开鼠标左键,地图停止移动;

(3) 鼠标移出电子地图时,鼠标恢复原样。

输出:移动后的地图。

2.5.1.3鹰眼地图功能

引言:通过鹰眼快速移动电子地图的过程。鹰眼窗口(软件的右下角)是电子地图的缩略图,在缩略图上有一个红色矩形框,代表地图显示窗口的当前显示区域。将鼠标移动到红色矩形框上,安下鼠标左键,拖动红色矩形框,则电子地图显示窗口跟随显示红色矩形框区域的地图。同时,通过放大、缩小、漫游等是电子地图显示窗口显示范围发生变化,鹰眼窗口的红色矩形框显示也发生相应变化。

输入:鹰眼窗口的红色矩形框,或地图显示窗口内的地图。

加工:系统对地图窗口和鹰眼窗口地图的匹配。

输出:地图显示窗口显示鹰眼红色矩形框内的地图,或鹰眼窗口的红色矩形框显示电子地图内的地图范围。

2.5.1.4全图显示功能

引言:电子地图全图显示。当用户点击工具栏上的“全图显示”按钮或者菜单中的全图显示功能后,电子地图的显示比例设为全图显示比例,鼠标的样式变为正常。

输入:无

加工:

输出:地图显示窗口满屏显示整个地图。

2.5.2电子地图控制功能

2.5.2.1图层控制功能

引言:通过树状列表向用户显示组成当前地图的所有图层信息,用户可通过选中或不选中图层前的单选框来控制该图层在地图中的可见性。

输入:选择一个图层,并对其进行上移、下移、删除、添加等操作。

加工:

(1) 询问用户是进行一个图层的移动还是重新给所有图层排序。

(2) 若是移动一个图层,读入需要移动的图层,则先在数据库中判断该图层是否存在。若不存在,系统提示出错。

(3) 若存在,将该层移动到最上层并显示。

(4) 若输入是图层排列顺序,读入图层排列顺序,然后再数据库中判断图层是否全部存在,若全部存在,从最底的一个图层开始重复(3)中的操作,直到所有图层显示完毕。

(5) 若不完全存在,输出不存在的图层,然后询问用户是否继续。若用户选择放弃,系统返回失败。若用户选择继续,则将数据库中存在的图层从最底的一个图层开始重复(3)中的操作,直到所有图层显示完毕。

输出:

(1) 所有要显示的图层是否找到。

(2) 未找到的图层名称。

(3) 用户是否选择不完全显示。

(4) 用户选择的图层。

备注:也可以通过对树状列表中向用户显示组成当前地图的所有图层信息的控制实现图层移动,即改变图层显示顺序。在图层选择性显示的基础上使显示的地图能更一步满足用户的要求。即用户需要哪个图层在最上层显示就将这个图层显示在其它图层之上。同理,可以实现对图层的添加、删除等操作。

2.5.2.2空间数据更新功能

引言:提供地图相关数据的更新。此功能只提供给特定授权用户。用于用户进行地图图层数据更新后将数据写入服务端数据库。

输入:数据库的更新操作。

加工:

(1) 进入更新页面,验证用户身份。

(2) 若身份验证失败,系统提示验证失败,返回。若身份验证成功,选择需要更新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A. 缓冲区分析、intersect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燃气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燃气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一、概述 (3) 二、系统关键技术及特点 (4) 三、系统总体设计 (5) 四、系统功能 (7) 五、运行环境及系统配置 (14)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动态和静态燃气管网电子地图,采用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管线、阀门、调压站、门站等燃气设施的统一管理。其目标是实现燃气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及时提供燃气企业管理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分析决策依据,达到用户受益、企业受益的目的。 一、概述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系统产品之一,系统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技术、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网络技术,具有可扩展性强、运行效率高、容易使用和维护的特点,能够满足国内大中型燃气企业信息的需求。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以动态和静态的燃气管网电子地图基础上,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定位、查询统计、分析等;对各类统计结果打印输出;管网事故发生后,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关阀方案、用户停气通知单,发生新情况后能迅速调整方案;实现燃气管网图文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提供管网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准确高效,为燃气规划、设计、调度、抢修和突击资料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分析决策的全计算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燃气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系统接口,可方便实现与公司其他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交换和共享,最终融入到城市燃气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系统关键技术及特点 1、燃气信息一体化思想 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单一孤立的,需要燃气管网管理系统、营业管理系统、调度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信息共享与集成。 燃气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与调度系统实现数据集成,能够实时显示管网中测压点或者流量计的动态监测数据,同时可以根据实时数据绘制全区等压线; 燃气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与营业收费系统实现数据集成,能够将用户和管网进行关联,并实现用户和管网图形的互动查询,同时查询制定区域内的用气量。关阀搜索时能够搜索出受影响的用户。 调度系统中,实现燃气管网地理信息和营业系统信息在管网建模中的集成,能够合理提取城市主干网和用户用气量,为管网动态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管网运行调度提供良好的辅助决策 信息。 2、全组件开发,模块化强 采用组件化开发技术,可以根据用户单位管理的实际需求方便调整,业务管理流程与新功能开发功能组合性强; 业务功能模块化强,积累全国多家燃气公司管网管理的实践经验,并经过了分析提取,符合行业管理规范,能够全面满足用户单位燃气管网管理和燃气业务的要求。 3、海量数据存储管理 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具有对海量图形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市政给排水论文【摘要】以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借助ArcGIS平台,充分发挥了GIS在可视化,查询定位及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普查数据的入库以及设施数据管理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排水管网网络模型,借助模型实现了管网流向、连通性、污染源追踪、污染影响范围等网络分析功能。 【关键词】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分析 前言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多次见诸报道,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在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内涝排水的重任,建立基于GIS的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排水设施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数字化排水设施管理的需求。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主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管网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摸底现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对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构建及其功能 排水管网设施管理按实体形状主要分为线状和点状设施,其中线状设施包括:排水管道、倒虹吸管道以及河道;点状设施包括:检查

井、雨水篦子、排水阀门、提升泵站、闸门井、窨井、排水户等。 排水管道按管径可以分成小型管(小于600mm)、中型管(600-1000)、大型管(1000-1500)及特大型管(大于1500);按排水性质可以分为雨水、污水及雨污合流管道。 系统功能: 数据入库:排水管网设施数据来源比较广泛,目前主流方法是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数据普查,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准确对管网数据进行摸底,为后续业务应用、管网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质量保证,缺点在于普查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大,相比较而言,投入和产出比还是非常高,值得主管部门进行投入。 普查数据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进入系统数据成果图的,原因有2个: 1)数据格式不一致,普查数据格式由普查公司定义,一般是微软提供的mdb数据。 2)数据质量难以达标,数据成图前需要进行业务属性检查,成图后需要进行空间拓扑检查,方可保证达到管网建模的最低要求。 普查数据入库流程如图1-1所示 在线编辑: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编辑排水管网设施数据,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管网设施编辑工具:精确要素捕捉、撤销及回退、连点成线、设施绘制及删除、批量属性编辑、管段合并及打断、管网废弃及恢复等。 为了更好的保障成果库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了编辑图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20世纪()年代: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GIS输出设备的为() A. 绘图仪 B. 数字化仪 C. 打印机 D. 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A.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维特征.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A.拓扑邻接B.拓扑关联C.拓扑包含 D.拓扑相交 【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8*8的栅格矩阵时,第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MORTON码 与四进制MORTON码值分别为:() A. 57,302 B. 50,302 C. 57, 321 D. 50,321 8、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A.属性数据B.拓扑数据C.几何数据D.统计数据 > 9、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GIS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数据处理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括 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A. 数据重构 B. 数据变换 C. 结构转换 D. 数据抽取 12、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500KM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城市排水管网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建立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信息共享。基于此,本文通过GIS系统中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综合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等方面技术分别对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并通过实际案例,提出自己一些看法。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排水管道敷设于地下,其中结构分布广泛,管道线路 错综复杂,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管道数据分散等问题。地 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实现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运算、分析等操作,从而解决一些与空间信息 相关的问题的综合性系统,而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则是将GIS技术以及城市地下管道敷设技术相结合,并且 把计算机与地理数据进行合二为一,使其在城市地下管道 管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工程档案管理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工程档案管理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主导,建立的城市排水管网分布结构,该技术实现了城市内部排水管网分布信息的地理定位与区域信息的整合。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将运用GPS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结构图上,建立排水管网铺设定位图,确保城市内部排水管网的分布信息,都集中在一个完整的信息结构体系中。例如:A城市中的排水管网结构包括10条管网线路,运用工程档案管理后,本次对A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程序,将按照工程施工图,将其10个管道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建设信息收集在一起,逐步形成完整的A区域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规划结构图。另一方面,工程档案管理技术在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应用,也实现了动态档案信息跟踪管理的实践效果。例如:B城市进行排水管网建设时,运用工程档案管理技术,进行城市排水管网铺设管理,则当施工人员依据B区域排水管网设计图进行施工时,终端监控设备,将通过GPS和GRS技术,对B城市排水管网施工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系统也会在B城市建设的排水管网后期应用的排水情况进行跟踪定位,从而确保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体系综合利用。 2系统综合分析在排水管网中的应用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1概述 1.1建设背景 燃气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燃气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燃气企业自身的利益,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形象。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燃气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四高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进行燃气管网规划和管理,使燃气管网的管理工作步入定量化、科学化、自动化、现代化的轨道,已成为燃气企业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地下燃气管网日益庞杂,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燃气管网管理的需要。燃气管网的规划、管理、维护、应急均与城市地形的空间形态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近十年来,采用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燃气管网信息系统来管理城市燃气管网已经达成行业共识,许多燃气企业纷纷将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整个燃气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显著提升了燃气企业管理效率和用户服务水平,为燃气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利用GIS技术,构建高效、合理、实用的市燃气管网信息系统,增强对燃气管网的运营和监管的能力,实现城市燃气管网智慧运作,提高燃气管网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已成为燃气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建设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有燃气管网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燃气企业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有: 1)基于图件和表册来表示城市燃气管网以及它们的设施已无法反映管网之 间复杂的网络关系,很难展现这个城市燃气管网的总体特征,很难查寻

地理信息系统单选题(含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B ) A.50年代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D )A.属于属性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D.属于空间信息 3.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A )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4.有一点实体其矢量坐标为P(9.5,1 5.6),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2,则P 点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B ) A.P(5,8) B.P(8,5) C. P(4,7) D. P(7,4) 5.“3S”技术指的是:( A ) A.GIS、RS、GPS B.GIS、DSS、GPS C.GIS、GPS、OS D.GIS、DSS、RS 6.地理决策问题属于:( B ) A.结构化决策B.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D.以上都不是 7.对数据文件操作,进行数据记录的交换都要经过:( D ) A.软盘B.用户区C.GIS软件D.缓冲区 8.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C ) A.手扶跟踪数字化法B.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扫描数字化法D.人工读取坐标法 9.矢量结构的特点是:( A ) A.定位明显、属性隐含B.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定位隐含、属性明显D.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10.下列栅格结构编码方法中,具有可变分辨率和区域性质的是( D ) A.直接栅格编码B.链码 C.游程编码D.四叉树编码 11.带有辅索引的文件称为:( B )

A.索引文件B.倒排文件 C.顺序文件D.随机文件 12.在GIS中组织属性数据,应用较多的数据库模型是:(A ) 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D.混合模型 13.下列属于GIS输入设备的是:(C ) A.主机B.绘图机C.扫描仪D.显示器 14.质心量测可用于:(D ) A.缓冲区分析B.人口变迁分析(空间自相关) C.人口预测D.人口分布 15.用数字化仪数字化一条折线,合适的操作方式为:(A ) A.点方式B.开关流方式C.连续流方式D.增量方式 16.在数据采集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的一个中间环节是:(D) A.数据编辑B.数据压缩C.数据变换D.数据处理 17.“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A ) A.扫描数据B.矢量数据C.关系数据D.属性数据 18.对于离散空间最佳的内插方法是:( D ) A.整体内插法B.局部内插法 C.移动拟合法D.邻近元法 19.下列给出的方法中,哪项适合生成DEM:( A ) A.等高线数字化法B.多边形环路法 C.四叉树法D.拓扑结构编码法 20.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数据的方法是:( C ) A.合成叠置B.统计叠置C.空间聚类D.空间聚合 21.生成电子地图必须要经过的一个关键技术步骤是:(D ) A.细化B.二值化C.符号识别D.符号化 22.GIS设计中系统分析的核心是:( B ) A.需求分析B.可行性分析C.业务调查D.逻辑分析 23.GIS的系统设计,一般根据设计原理采用的设计方法是:(A ) A.结构化方法B.概念化方法C.物理化方法D.数据流程设计 24.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最新版本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卷 、单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20分) 1世界上地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D. 90年代 2?以下不属于 GIS 输出设备的为(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线对象是() 4、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称为: 5、获取栅格数据的方法有: 6、栅格结构的特点是: 的栅格矩阵时,第 6行第5列位置处的栅格的十进制 MORTON 码与四进制MORTON 码值分别为:() A. 57, 302 B. 50, 302 C. 57, 321 D. 50, 321 8、 描述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的 数据为: () A ?属性数据 B ?拓扑数据 C ?几何数据 D ?统计数据 9、 在栅格数据获取过程中,为减少信息损失提高精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C.改变栅格形状 D.减少栅格总数 10、 GIS 区别于其它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 () A.空间分析 B.计量分析 C.属性分析 D.统计分析 11、 数据处理是 GIS 的基本功能之一,对数据从一种数据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数据格式,包 括结构转换、格式转换、类型转换等,这种数据处理为( ) A.数据重构 B.数据变换 C.结构转换 D.数据抽取 12、 某选址项目中,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距离公路2000米以内;2)距离湖泊1000 米以外;3)地块面积大于 500KM 2 。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选址,分别采用( ) A.缓冲区分析、in tersect 叠加分析、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查询; B. 缓冲区分析、identify 叠加分析、基于空间关系的查询; 20世纪()年代: A.绘图仪 B.数字化仪 C.打印机 D.高分辨率显示装置 A ? 0维特征 B. 1维特征 C. 2维特征 D. 3 维特征. A ?拓扑邻接 B ?拓扑关联 C ?拓扑包含 拓扑相交 A ?手扶跟踪数字化法 B ?屏幕鼠标跟踪数字化法 C ?扫描数字化法 D .人工读取坐标法 A ?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B ?定位明显、属性明显 C ?定位隐含、属性明显 D .定位隐含、属性隐含 7、以线性四叉树表示 8*8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由于地下管网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导致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管线泄漏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为加强城市(含县城,下同)地下管网管理,保障市政设施高效运行,切实推进安全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高精度定位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促进城市地下管网运行数据互通共享、应急处置及时精准、管理服务科学高效,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互通共享。整合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数据,统筹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与各专业管线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

城建档案以及智慧城市等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业务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以重要管线、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事故防范、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为重点,拓展地下管网监测范围和内容,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系统联动,强化责任。按照统分结合、权责一致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管线产权单位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综合监测、行业监测、区域监测相协调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地下管网运行维护、安全排查和隐患消除责任。 坚持创新引领,多元参与。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相关设施建设管理、技术产品研发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2017年底前,设区城市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录入、动态更新;其他城市和县城有序推进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018年底前,设区城市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对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等重要管线,城市核心功能区、人员密集区、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区域,易涝、易漏、易爆、易坍塌等重点部位,实现安全运行实时监测;其他城市和县城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有序推进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2019年底前,各市、县实现城市地下管网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应用

检测效果的计算依据。残余应力的检测结果见表3所示。与未时效处理的焊缝相比,低温时效后焊缝的残余应力消除率为31.1%,高温时效后焊缝的残余应力消除率为40.2%。 表3 不同时效工艺处理后的焊缝残余应力 图3残余应力检测点示意图 1、2、3.测试点 4.焊缝 (5)表面及焊缝观察 对高温时效和低温时效工艺处理后的焊接试块静止48h 后,对焊缝的断面、表面、根部位置进行观察,均无裂纹。高温时效后试块2%~3%面积的表面有氧化皮出现,低温时效后试块无氧化皮。 (6)结果比较 通过对3组试样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到,2种时效工艺相比,低温时效工艺处理过的焊缝冲击韧性更高(高于高温时效6.3%)、热影响区和焊缝的硬度更高(高于高温时效4%),耗能低、工件变形小、无氧化皮,除残余应力消除率略低以外,其余性能均优于或等于高温时效工艺处理的效果。 MT/T 587《液压支架结构件制造技术条件》中 提到振动时效处理是结构件焊后处理的可行办法之一,而振动时效的应力消除率为25%~35%,所以低温时效31%的应力消除率是在允许范围内的;同时低温时效还可以消除结构件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扩散氢,减少延迟发生的氢致冷裂纹的潜在威胁,所以其对消除冷裂纹隐患方面是优于振动时效的效果的,是完全可行的。 (7)结果分析 对于低温时效处理和高温时效处理效果的差别,可以从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和时效处理消除应力的原理两方面来综合分析。首先,焊接应力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由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组成, 焊件过程中结构件的温度场不均匀存在着温度梯度,冷却过程中的冷却速度不均匀产生了热应力和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在焊缝逐渐形成的过程中,熔池中不同组织凝固结晶的不同步,不同组织自由收缩量的差异,以及焊缝不同组织元素成分的不均匀,将会产生组织间的微观结构应力即第2类残余应力;而焊缝局部区域的晶内亚结构应力即第3类残余应力是可以忽略的。 时效过程其实也是对整体结构件进行一次重新的加热、恒温和冷却的热循环过程,只不过该过程不单单是对焊缝局部区域而是结构件整体的热循环,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及恒温保证一定的时间,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而热时效对组织应力的消除,需要高温恒温以保证相应组织的转变,使原先分布不均匀化学元素扩散,并达到组织和成分的平衡。温度过高虽然有利于降低残余应力,但可能会使焊缝区域的晶粒变得粗大,并使得强硬度降低,产生一定程度的回火脆性;从宏观角度看,将使工件产生氧化皮和工件变形。 3结语 从实施效果来看,低温时效除了应力消除率方 面略低于热时效,耗能低、工件变形程度小、无氧化皮、力学性能更优、劳动环境好、场地面积占用少、时效周期缩短(缩短4h )、效率提高,其余各方面都要优于热时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要结合适当的焊前预热工艺,焊后制订合适的工艺参数,推行低温时效处理工艺是提高液压支架结构件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天民.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 社,2006. [2]葛彪,国军,文聪.消除大型铸锻焊件残余应力的几种时效工艺 方法比较[J ].热加工工艺,2005(10):45-49. [3]吴晓明,海燕,邓雪莲.重型设备基础结构件的热时效研究[J ]. 现代机械,2003(1):19-23. [4]刘文显.热时效应力测试初探[J ].机械研究与应用1999(12): 22-24. 作者简介:宋刚(1984-),山西临汾人,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现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电子信箱:songgang_0413@https://www.360docs.net/doc/f310074798.html,. 责任编辑:于秀文收稿日期:2010-07-20 点1 点2点3均值 未处理/MPa 289199190209 低温时效/MPa 141157134144 高温时效/MPa 116140119125 4 !!!!!!!!!!!!!!!!!!!!!!!!!!!!!!!!!!!!!!!!!!!!! 第32卷第01期Vol.32No.01 低温时效工艺在液压支架结构件上的应用———宋刚,等2 1 3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管线管理中的应用 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下管线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图形数据库主要存放地形图、电缆、电信、管网及其设施,并可根据需要把不同性质图形,如凝水缸、阀门、调压器等设施放置在不同的图层,可分别查询各图层或针对某一部位把若干图层叠加在一起进行查询分析。属性数据库用以存放描述电缆或管网性质和设施的属性数据,如阀门型号、材质、埋设年月、施工单位和坐标位置,通过编写程序将图形数据库与管网属性数据库连接,使管道和设施属性数据与图形中的管道建立对应关系。管线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管线设施图形及其属性(设施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数量、用途、管理单位、使用单位、维修记录、埋深、施工时间等)编辑修改;可按管线属性进行查询,如材质、管龄、施工年限等,以方便维修和维护;当管线发生故障时能快速找到应关闭或切断的上游设施,并可显示地下管线埋深及相对位置;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输出图形和报表等。(李剑峰) 115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试卷1评分标准与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资环、地信2008 级《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试卷A评分标准及答案 1.从历史发展看,GIS脱胎于:() A.地图学 B.地理学 C.计算机科学 D.测量学 2. 在构成空间网络的基本元素中唯一不表示任何属性的元素是:() A.拐角 B.结点 C.障碍 D.站点 3.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4.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事物管理数据库的根本区别在于表征:() A.属性数据 B.统计数据 C.文本数据 D.图形数据 5.对于游程编码而言,图形复杂程度与压缩比的关系为:() A.图形越复杂,压缩比越高 B.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低 C.图形越简单,压缩比越高 D.二者之间无关 6.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7.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A.属于属性信息 B.属于共享信息 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 D.属于空间信息 8.对一幅地图而言,要保持同样的精度,栅格数据量要比矢量数据量() A.大 B.小 C.相当 D.无法比较 9.“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 10.广泛应用于等值线自动制图、DEM建立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是:() A.数据插 B.布尔处理 C.数据提取 D.合成叠置 11.GIS外部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输入和输出设备,以下不是输入设备是:() A.图形跟踪数字化仪 B.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 C.图形显示终端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GIS的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 【摘要】以GIS为技术支持,结合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借助ArcGIS平台,充分发挥了GIS 在可视化,查询定位及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普查数据的入库以及设施数据管理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排水管网网络模型,借助模型实现了管网流向、连通性、污染源追踪、污染影响范围等网络分析功能。 【关键词】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分析 前言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多次见诸报道,极大的损害了人民群众财产和人身安全。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在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排水管网是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内涝排水的重任,建立基于GIS 的排水管网设施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排水设施的管理能力,实现了数字化排水设施管理的需求。GIS技术已经成功在城市的多个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应用,借助GIS,主管部门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定位设施位置分布情况,轻松实现日益复杂的排水管网设施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摸底现有城市排水管网设施,对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排水管网改造、雨污管道分流改造、暴雨积水分析等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构建及其功能 排水管网设施管理按实体形状主要分为线状和点状设施,其中线状设施包括:排水管道、倒虹吸管道以及河道;点状设施包括:检查井、雨水篦子、排水阀门、提升泵站、闸门井、窨井、排水户等。 排水管道按管径可以分成小型管(小于600mm)、中型管(600-1000)、大型管(1000-1500)及特大型管(大于1500);按排水性质可以分为雨水、污水及雨污合流管道。 系统功能: 数据入库:排水管网设施数据来源比较广泛,目前主流方法是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数据普查,优势在于可以科学准确对管网数据进行摸底,为后续业务应用、管网建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质量保证,缺点在于普查工作资金投入比较大,相比较而言,投入和产出比还是非常高,值得主管部门进行投入。 普查数据原则上是不能直接进入系统数据成果图的,原因有2个: 1)数据格式不一致,普查数据格式由普查公司定义,一般是微软提供的mdb数据。 2)数据质量难以达标,数据成图前需要进行业务属性检查,成图后需要进行空间拓扑检查,方可保证达到管网建模的最低要求。 普查数据入库流程如图1-1所示 在线编辑:支持多用户同时在线编辑排水管网设施数据,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管网设施编辑工具:精确要素捕捉、撤销及回退、连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热力管网GIS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日期:2014-12-3

目录 1. 前言 (1) 2. 开发背景 (1) 3. 系统建设 (1) . 系统平台组成 (1) . 系统概述 (2) 4. 系统功能设计 (3) . 基础功能 (3) . 管网设施管理 (5) . 专业分析 (5) . 三维观察 (6) . 热力站管理 (7) . 供热能源管理 (7) . 应急指挥 (7) . 事故抢修 (8) 5. 结语 (10)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城市的开发和规划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城市地形图不断更新。城市集中供热得到了迅速发展,热力企业的管网不断地进行扩容和改造,这就对热力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热力企业的市场化,也使得供热企业不断地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设施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过去用手工管理管网纸制图件或者CAD方式的零散点子图形数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热电单位高速发展需要,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一套供热管网管理、管网设计、管网运行分析、营业收费管理、热力表业务管理、取暖价管理等功能全面的信息平台,来综合管理日益庞大的供热管网,为热力公司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热力公司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热力公司的共识。 2.开发背景 城市的供热管线错综复杂,当前管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经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管网规模也日益庞大,因大规模市政建设而日益变化的城市地面建筑物,逐渐与竣工图资料中的建筑位置不符,使有些管网资料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设备管理相当困难,管网设计也很难优化;而原有的纸质文档也同时面临着数据准确度低、属性缺失、查阅检

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理解警用GIS 2 警用GIS的应用 2.1警用基础数据的管理 2.1.1 实有人口管理 2.1.2 视频监控管理 2.1.3 设施管理 2.1.4 重点场所管理 2.2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2.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2.2.2 GPS车辆监控 2.2.3 应急预案 2.2.4 救援路线分析 2.2.5 交通流量控制 2.2.6 移动警用GIS 2.3辅助决策分析 2.3.1 人口分布分析 2.3.2 警情分析 2.3.3 遥感影像应用 2.3.4 最优路径选择分析2.3.5 三维分析 2.3.6 飞行任务管理 3警用GIS解决方案

3.1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3.1.1 系统构架图 3.1.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3.2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3.2.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3.2.2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内容3.3警用GIS系统功能 3.3.1 警用GIS基础平台 3.3.1.1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3.3.1.2 GPS监控平台 3.3.1.3数据交换平台 3.3.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3.3.2.1 110指挥系统

3.3.2.2 119指挥系统 3.3.2.3 122指挥系统 3.3.2.4实有人口管理系统 3.3.2.5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3.3.2.6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3.3.2.7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3.3.3 警用GIS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技术4软硬件配置 4.1软件配置 4.1.1 系统软件 4.1.2 数据库、中间件和系统开发软件 4.1.3 GIS软件 4.1.4 GIS建议配置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含答案)23587

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试卷纸 (A)卷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班级: : 学号: …………………………………装……………………………订…………………………线………….……………………………… 适用专业 测绘工程 考核性质 考试 (闭)卷 命题教师 王殷行 考试时间 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总分 得分 评阅人 复核人 一、选择(12×1.5=18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⑴ 一般来讲,下列数据库模型维护(插入、删除等)最复杂的是:( ) A 层次数据库模型 B 网络数据库模型 C 关系数据库模型 D ABC 三种模型没有区别 ⑵ 在MapGIS 中,不属于还原显示的特点有:( ) A 当该开关被关闭的时候,地物只用简单的直线、曲线显示(忽略部分线型)。 B 如果该开关被打开则系统会根据地物的编码使用相应的线型和填充图案显示地物。 C 当鼠标放在屏幕绘图区边缘时,绘图区图形会向绘图区外方向移动以显示绘图区外的图形。 D 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屏蔽不必要的屏幕显示。 ⑶ 如果认为一个标准的圆目标既非紧凑型也非膨胀型,则可定义其形状系数为:A P r ?=π2。其中,P 为目标物周长, A 为目标物面积。如果r <1,目标物为:( ); A 紧凑型; B 标准圆; C 膨胀型; D 其它; ⑷ 栅格数据模型是基于连续铺盖的,它是将连续空间离散化,即用二维铺盖或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下图对三种空间的划分方法不属于栅格数据模型的有( )个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⑸ 如右图,若某条道路一边已经绘制完成,另外一边已有一个测点5,在MapGIS 中可以使用哪个命令绘制出另一边:( )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采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C 采用过点平行复制命令 D 采用指定特征地物命令 ⑹ MapGIS 输入编辑子系统中矢量化线时若需要增加一个字段(域)存储某些信息(如等高线高程),则采用( )操作: A 修改线属性 B 交互式矢量化 C 修改线属性结构 D 自动矢量化 ⑺ 同一级被包含的多边形有若干个这种包含称为:( ) A 嵌套包含 B 等价包含 C 多层包含 D 复杂包含 ⑻ 若1至20号点全是某条小路点,需要在MapGIS 中顺次连接进行绘制,则下列方法中效率最高的是: A 采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B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C 采用隔点绘制 D 使用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⑼ 下列属于矢量数据结构特点的是: A 有利于网络分析 B 输出快速,成本低廉 C 图形数据量大 D 数据结构简单 ⑽ 下列说确的是:( ) A 矢量数据结构要优于栅格数据结构 B 栅格数据结构要优于矢量数据结构 C 矢量数据结构比较适合于叠加分析 D 可以对栅格数据采用压缩技术,如变长编码。 ⑾ 在MapGIS 中自动生成等高线,如果需要将生成的等高线在某地物边缘处断开,则可以:( ) A 将其指定为嵌套地物 B 使用高程统改命令 C 使用区段建地物命令 D 将其指定为特征地物 ⑿ 如右图,1、2、3三点为实测点的展点,2-3点需要用直角连接,在MapGIS 中绘制该图时,当点取1、2点后采用哪个命令然后再点取3点就可以方便地绘出该图形。( ) A 指定特征地物 B 区段建地物命令 C 隔点绘制命令 D 距离平行复制命令 二、填表(6+8+8=22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弧段号 起结点 终结点 左多边形 右多边形 C1 N1 N2 P2 P1 C2 N3 N2 P1 P4 C3 N4 N2 P1 Φ ⑴ 结点连接编辑可以顺序查询出环绕N2点的所有多边形,其算法分3步: ① 从弧段文件检索出与当前编辑结点N2相关的所有记录(如上表); ② 在检索出的记录中,调整当前编辑结点N2所处位置; ③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按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 结点N2连接编辑第①步结果如上表,请据其写出②步结果(填充答题纸上表格)并依据②步结果按顺序给出环绕结点N2所有多边形。(6分) 叠加图形重叠效果 34215

地下管线GIS应用

城市地下管线集成管理平台技术研究 【摘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管理城市地下管线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已成为地下管线管理的发展趋势。城市地下管线归属庞杂、种类众多、特性各异,导致管线数据具有多种来源、多种格式和多种结构,传统GIS应用系统难以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市政行业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拓展,常迫使系统设计与开发不断调整,进而使得信息系统建设的周期和成本难以控制。传统GIS系统建成运行阶段,用户一般难以对新业务需求做出自主响应,影响地下管线管理效率。针对传统管线GIS系统的局限,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城市地下管线集成管理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GIS架构技术”及“搭建式、插件式、配置式GIS开发模式”,即“数据中心”核心技术,统一管理多源异构的地下管线数据,建立可扩展、可配置的地下管线数据模型。在统一的集成框架下基于数据中心的管理平台以松耦合方式管理各类业务功能构件,允许任意装配或拆卸。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管线管理服务插件,配置城市地下管线GIS应用系统,以满足业务的动态变化。该平台集成丰富的建库、管理、设计、分析等功能插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线数据集成管理方案与更新机制,可以为市政公用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地下管线信息服务。 【关键词】地下管线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技术,面向服务架构 1、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物资、能源和信息的传输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础保证。在我国诸多城市,涉及的管线资料年代久远,获取的地下管线信息错综复杂,数据量庞大,因此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已,显然无能为力。特别是由于各类管线信息分属于不同的管理单位或部门进行建设,管理和维护,各类管线不能进行统一建设与管理,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而且由于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滞后,信息不准确,导致因施工引起的管线设施破坏,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利用GIS技术解决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由之路,也成为创建“数字城市”的核心任务之一。 城市地下管线归属行业较多,有自来水、燃气、排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另外,管线种类也较多,有不同材质、管径、埋深的管线数据。地下管线管理范围也非常广泛,考虑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