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死前死后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死前死后事
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生于1900年9月9日,死于1954年6月29日。系20世纪活跃于中国内战和抗日战场上的风云人物。内战中他是毛泽东公布的四十三名战犯之一;抗战中他拥有“抗日名将”的桂冠。然而这样一位蒋介石的宠将、共产党的大敌,却在去世一个月后,得到了蒋介石似乎贬多于褒的评价。蒋介石是言不由衷,还是有感而发?
汤恩伯之死
1954年5月27日,台北松山机场上,一架飞往日本东京的航班正停在停机坪上,一位面容憔悴,脸色蜡黄的汉子,随着旅客队伍登上飞机。在即将踏进机舱的那一刻,他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情,长叹一声,喃喃地说:“终于可以离开台湾了。”
此人正是汤恩伯。他在飞机起飞前为何无限感慨?因为在此前,也是在这个机场,当他正待登机时,突然来了几个武装宪兵将他“请”出机场,不允许他出境。
上了飞机,汤恩伯在飞机最后的一排座位上无力地坐下,头靠在坐椅上,疲惫不堪。此时,从头等舱走过来一位西装革履的外交官,原来是台湾驻日本“大使”董显光,他对汤恩伯说:“汤将军,你怎么能坐在这里?请你去头等舱使
用我的铺位。”
原来,一个多月前,汤恩伯在拍摄X光照片时,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上有个肿瘤,必须去日本进行手术。汤恩伯再次向蒋介石要求离开台湾去日本开刀时,蒋介石这才网开一面,终于批准他离台赴日了。也许,汤恩伯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不会活着再回到台湾。
就这样,一个为蒋介石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堂堂国民党陆军上将,竟不能享受头等舱的待遇,而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两个小时,终于撑到了日本东京羽田机场。随即,就住进了庆应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是成功的,术后的汤恩伯逢人便高兴地说:“我十二指肠上的瘤已经割去了,并因为我患有胃溃疡,胃也割去了三分之二,感觉良好……”
6月22日,东京方面说:汤恩伯的脉搏、体温、血压都很正常,稍加扶持,即能下床自行饮食,预定7月底出院,赴热海休养,秋凉后返台。
汤恩伯的精神很好,当国民党的政要谷正纲、胡健中前往医院看他时,他滔滔不绝。谁料到几天以后,汤恩伯竟然死在医院的手术台上……
6月29日,在抵达日本一个月零两天后,汤恩伯病逝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附属医院。汤恩伯生前曾是抗日名将,如今却死在东京,这里难道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是手术成功
后又突然恶化?是病死?是谋杀?
汤恩伯的死在日本和中国台湾方面引起巨大的反响。日本皇室高松宫、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内阁副总理大臣绪方竹虎、防卫厅长官木村笃太郎以及冈村宁次大将等政要以及各界人士纷纷前往设在东京的追悼会会场致祭。场面之隆重,规格之高,不亚于一位国家元首的丧礼。高松宫,日本皇室重要成员,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他与另一皇室成员朝香宫参与了此次行动。冈村宁次曾任侵华日军总司令,是重要的战争罪犯,他在中国战场面对的主要敌人之一就是汤恩伯。抗战胜利后,冈村宁次在蒋介石、汤恩伯等人的包庇下,躲过了东京审判,开脱了战犯的罪名。冈村宁次的亲自致祭,是为了表达心底的感激之情,还是另有隐情?绪方竹虎是日本内阁副总理大臣,重要的经济专家,汪精卫伪政权的最高顾问,也是侵华老手,他的出现又有何特殊意义?
日本不同寻常的追悼活动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当时就有人分析:汤恩伯是抗日名将,杀过不少日本人,日本医生中可能有亲属死于侵华战争者,忌恨于汤,乘机报复。日本举行隆重的追悼会就是要掩盖事情的本来面目。
汤恩伯死后,蒋介石专门派出军舰到日本迎灵榇回台,并举行了场面宏大的迎灵仪式。1954年7月14日上午,
移灵至台北极乐殡仪馆,蒋介石亲自为汤恩伯题写了“功在旂常”的匾额。15日上午举行公祭。蒋介石也来到了极乐殡仪馆参加公祭,并发布命令:追授汤恩伯陆军上将衔。汤恩伯出殡时,台湾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蒋经国亲自抬棺移灵墓地。汤恩伯的墓地,在台北县木栅乡的壶山上。作为蒋介石忠实的部属和重要将领,汤恩伯可谓极尽哀荣。据汤恩伯的大儿媳刘云霞说:“如果汤恩伯不死,蒋介石要委任他做参谋总长。”
但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的,汤恩伯去世一个月后,蒋介石在一次国民党高级干部训练班上发表讲话时谈到汤
恩伯似乎贬多于褒,评价不高。是言不由衷,还是有感而发?
蒋介石是这样说的:“这几日来,由于汤恩伯同志病逝于日本,使我更加感觉革命哲学的主要。本来汤恩伯在我们同志中,是一位极忠诚、极勇敢的同志,今日我对他只有想念、感慨,而无追论置评的意思。我之所以要对大家说我的感想,亦只是要提醒大家,对生死成败这一关,总要看得透,也要看得破才行。汤同志之死距离他指挥的上海保卫战的时候,只有五年的光景。这五年时间,还不到两千天,照我个人看法,假使汤同志当时能在他指挥的上海保卫战最后一个决战阶段,牺牲殉国的话,那对他个人(来说)将是如何地悲壮,对革命历史将是如何地光耀!我想他弥留的时候,回忆前尘,内心之感慨、懊丧和抱恨终天的心情,一定是非
常难过的,所以是值得我们检讨痛惜和警惕的。”
蒋介石话中有话,即汤恩伯不是死得其所,他应该在上海保卫战中就战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海战役背后
1949年1月31日,蒋介石在溪口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人,将长江防务划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指挥,总兵力为二十五万人;湖口以东,归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总兵力四十五万人,以上海、松江地区为防务中心,重点防守上海与杭州三角区。汤恩伯是怎样防止解放军南下的呢?他的作战方案是只守上海,不守长江。
2月,国民政府国防部召集紧急会议研究江防问题,作战厅中将厅长蔡文治提出江防计划为:国军主力以南京为中心向上下游延伸,重点防守长江芜湖、荻港一带,因这一带江北支流甚多,解放军渡江的船多隐藏在这一带,而江阴以下江面宽阔,不易偷渡。他的计划得到参谋总长顾祝同、国防部长何应钦的赞同。
可是,汤恩伯置长江防线于不顾,把防守重点放在上海。汤恩伯这样明显的防守态势,理所应当地遭到国防部
作战厅长蔡文治的责难。可汤恩伯在气急败坏时,竟然拔枪相向。
蔡文治是黄埔毕业生,应该算汤恩伯的弟子,他对汤恩伯只守上海,不管长江下游的做法提出质疑。
汤恩伯说:“我集结主力,退守上海,是奉蒋总裁的命令,总裁吩咐怎么做便怎么做。”
蔡文治说:“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压人,你拿总裁的命令来看啊!违抗顾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共军过江,你能守住上海吗?”
汤恩伯举起公文包拿出蒋介石的手令念道:“上海存有黄金、白银三亿之巨,着令代市长陈良负责征调轮船,将全部金银运往台湾。在金银未运完之前,汤恩伯集中全部兵力死守上海直到金银运完为止……如果这项金银不能完全
运到台湾,唯汤、陈是问。中正手启。”
念完,汤恩伯大怒,把桌子一拍:“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枪毙你再说!我枪毙你再说!”
原来,蒋介石给汤恩伯的指令,是让他守住上海,把中央银行存放的黄金白银运送到台湾。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芜湖、荻港、仪征、扬州等地渡过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
4月25日早晨,在奉化溪口下野的蒋介石去了宁波,登上“太康”舰前往上海。经过一夜颠簸,26日一早,“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