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知识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

1、先秦文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诗歌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

2、先秦早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

3、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学派,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儒家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道家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第一节“诗言志”

(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虞、夏、商、周初)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其中保存了商及西周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诗言志”的特点

1、“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即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

无虐,简而无傲。

3、朱自清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第二节孔子的文学思想

(一)孔子

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孔子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他对“诗教”的强调,“诗教”的中心点则是为政治服务。孔子认为《诗三百》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决定性意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论语》节选体现的孔子文论主张:

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核心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兴观群怨”说。

2、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并未轻视形式,主张“文质彬彬”。“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

4、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是思想的标准,一是艺术的标准,即“善”

与“美”。

把思想标准放在第一位,把美学思想放在第二位。主张美善统一“尽

善尽美”。

第三节墨子的文学思想

(一)墨子

《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由墨翟的子弟根据笔记整理而成。研究墨子文学观,应注重《非乐》和《非命》。

(二)墨子的文论观

墨子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志”,由此他提出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说。

1、非乐

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活、生产是不利的。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否定文学艺术,带有很大的狭隘性。

2、“三表”说

“三表”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本”就是,以历史经验为依据,“原”主张从关心人民的生活出发;“用”强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治功用。这“三表”乃是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三)对墨子文论观的评价

其一是墨子“非乐”是仅对音乐而言,并不否认文学著述;其二却是忽略了文艺的审美价值,导致他将“文”与“质”割裂或对立起来。

第三节孟子的文学思想

(一)孟子

名轲,战国时期邹人,有“亚圣”之称。由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人共同写作的。

(二)孟子的文论观

“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是他在文论上的主要贡献。

1、“以意逆志”说

孟子认为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指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的理论说明了:第一,孟子看到了诗歌语言有其艺术表现的特殊性,第二,孟子注重文学作品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整体性;第三,孟子意识到文学作品接受者在批评鉴赏活动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2、“知人论世”说

“知人论世”本是孟子论“尚友”之道的主张。所谓“尚(上)友”,就是向上与古人交朋友。就是诵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孟子看到了作品与作家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环境之间的关系。

3、“知言养气”说

“知言”是指能够看出各种言辞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养气”是指人的内在修养,主要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修养。孟子把“养气”作为“知言”的先决条件。肯定了读者主体的思想水平和内在修养在文学批评中的决定性意义。

第四节庄子的文学思想

(一)庄子

名周,宋过蒙人。所著《庄子》,又称《南华真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自己所写。

(二)庄子的文论观

1、主张以自然朴素为美。

2、论述了“言”与“意”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

庄子认为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传达“意”,但“言”又不能“尽意。在《外物》篇中提出“不落言笙”的意境理论。

3、《天下》篇概括了庄子的超现实主义特色,提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

主张采用自由而不规范的形式和超现实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第六节荀子的文学思想

(一)荀子

名况,赵人,时人尊称之为荀卿。现存《荀子》二十卷三十二篇。基本上继承了孔子学说,又吸收法墨道家等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

(一)荀子的文论观

1、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

指出有圣人、君子、小人之言,认为圣人之言最为完善“如珪如璋……四方如纲”。强调“言”的运用要名实相符,反对邪说僻言。

2、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而明道是其核心。

3、荀子十分重视乐教,高度肯定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价值。

利用音乐教化人民,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演进期。开始初步认识到文学和学术两个概念的区别。以“文章”指文学,以“文学”指学术。刘歆将《诗赋略》与《六艺略》、《诸子略》等并列,第一次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区别开来,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书目的最早文献。

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于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和讨论。

第一节《毛诗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