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wh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原则
• 参照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的病原微生物的分级标准
• 尽量全面,体现实验活动,满足不同需要 • 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惯例 • 紧密结合国内的实际(物质、技术、人员) • 便于查找,注重实用 • 广泛听取不同意见
物疾病的微生物。
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引起 人或动物致病的微
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 生物。
物因子。
三 类 : 能 够 引 起 人 类 2级:(中等个体危害,有 2级:( 个体危险中等,
或 者 动 物 疾 病 , 但 一 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 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
般情况下对人、动物 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 物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
一类:能够引起人类 4级:(高个体危害,高群 4级:( 个体和群体的
或 者 动 物 非常 严 重 疾 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 危险均高)病原微生物
病的微生物,以及我 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
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 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 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
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 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
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 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 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
危 害 , 传 播 风 险 有 限 ,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 社区 、牲畜或环境不易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 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 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
起严重疾病,并且具 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 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
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 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 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第四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实行分级管理。
• 第五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 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 第二十一条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 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 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 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 予以公布。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王健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 生物危害评估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
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 容:生物因子的种类(已知的、未知的、基因修饰的或 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 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 验数据、预防和治疗。
《 病 原 微 生 物 实 验 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 WHO《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求》(GB19489-2004) (第三版,2004)
四 类 : 在 通 常 情 况 下 1级 : ( 低 个 体 危 害 , 低 1级:( 无或极低的个体
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 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 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
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间 接 传 播 , 对 感 染 一 般
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 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原微生物。
措施。
根据《条例》的有关要求,为规范人 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操作,确保实 验室生物安全,卫生部组织制订了《人间 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已于2006年1 月11日下发。
(一)《名录》编写说明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适当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一、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危害程度分类是病原微生物危险评价的主要依 据之一,危害类别的高低是根据病原微生物对个 体和群体的感染后可能产生的相对危害程度来划 分的。由于病原微生物在不同国家流行的状况不 同,因此,不同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 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以及流行状态 并考虑是否具有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等因素,来 划分各自的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 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 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 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 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 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 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主要依据
•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 等级越高。 •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 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 存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 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 水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 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 还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
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 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 物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
接在人与人、动物与 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 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
人、动物与动物间传 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 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
播的微生物。
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 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
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微生 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物。
措施。
施的微生物。
且传播风险有限。
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
ຫໍສະໝຸດ Baidu
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
《 病 原 微 生物 实 验 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 WHO《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求》(GB19489-2004) (第三版,2004)
二类:能够引起人类 3级:(高个体危害,低 3级:( 个体危险高,
或者动物严重疾病, 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 群体危险低)病原微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