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从供需两端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从供需两端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最新)
为了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形成消费引领的发展方式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投资、出口是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架马车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折射出一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和动力机制。以我国为例,在高速增长时期,我国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业基础较薄弱、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等现实条件,因此形成了以出口、投资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我国正面临高质量发展阶段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与此同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逐渐增强。数据显示,2013-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12.4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5%,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消费提质升级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直接体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和最终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已从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居民消费偏好逐渐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供需矛盾也从数量和规模的矛盾转向质量和结构的矛盾,这也导致了消费外溢和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形成消费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核心是要推进消费引领的发展方式。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可以实现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使消费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从长期来看,通过逐步形成消费引领的发展方式,可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找准激发消费潜力的着力点
居民消费潜力是指可发现、挖掘、实现的居民消费新增长和新空间。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潜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居民在市场上买不到想要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第二,居民在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质次价高;第三,居民想消费但没有消费能力;第四,居民消费保守、不愿扩大消费。创造新供给、净化消费环境、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是有效激发消费者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的四大着力点,是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关键和突破口。
第一,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创造新供给。伴随着人均收入、科技进步和消费习惯的悄然变化,只有让生产供给顺应消费新趋势,创新生产销售的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实现有效供给和居民消费的良性循环。目前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有以下新趋势和新特征:居民消费内容正从实物型的有形消费转向服务型的无形消费,弱化了物质消耗,更关注便捷、差异和享受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交通、通信、教育、养老、旅游等服务消费比重显著上升;居民消费模式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协同的消费新业态,“互联网+”前所未有地深度重塑了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交付结算模式,“线上搜寻+线下交易+线上评价”的交易模式日渐成熟;居民消费偏好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的小众消费,大众化、品种单一的商品不再受到青睐,多样化、高品质、符合小众偏好甚至限量款、定制型商品服务更受到市场欢迎;居民消费理念也从过去铺张浪费的面子消费转向更注重实用、可持续的绿色消费,合理、健康、文明、低碳的消费理念日益兴起。实现新需求拉动新供给、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就必须坚持消费者主体地位,倡导消费者优先,从供给端充分尊重、瞄准居民消费新趋势,努力实现供需质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第二,优化消费环境,实现“优者胜出、劣者淘汰”的市场选择机制。长期以来,困扰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消费市场上会购买到以次充优、低质高价甚至假冒伪劣的商品和服务,劣质食品、过度宣传、价格歧视等屡禁不止,这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和消费信心,还使得消费者无法对性价比高的商品进行选择,高质量优质厂家往往会被逆向淘汰,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择机制也双双失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信息透明、监管有度、惩戒严明的消费市场监管体系,让优者胜出、劣者淘汰的市场选择机制重新发挥作用,有效实现消费评价反馈和供应质量改进的良性互促。
第三,扩大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做大消费的蛋糕,归根到底要充实居民的钱袋子。一方面要增收和减负并举。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既要提高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还要稳定和拓展居民的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所有者的财产性、经营性和知识性收入。通过减税降费,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的获得感。另一方面,要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缩小收入和贫富差距。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收入弹性远低于中低收入人群,因此,只有让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呈橄榄形,努力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才能避免产能过剩和供需循环不畅,让更多老百姓真正实现从“想消费”到“敢消费”的转变,真正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排除居民不敢和不愿消费的后顾之忧。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较强,一方面体现了勤俭节约、俭以养德的传统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居民对收入波动、老年基本生活保障、下一代教育、置业等未来开支的担忧和预期。对储蓄的偏爱、对消费的自我抑制仍然存在,提高居民消费意愿的关键是在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为居民提供兜底性保障,让民生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像阳光一样洒向每一位居民,为居民释放消费意愿提供坚实保证。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是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制度保证。坚持消费引领、市场主导、审慎监管和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四大着力点,《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扩容的方向。
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第一,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如在城镇化进程中,重点关注居民降低居住成本、改善生活条件需求。推进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化,建设产城融合下以人为中心、生活设施配套完善的大型商圈和社区中心,方便人们吃穿住用行等日常消费。在信息消费方面,关注居民对信息设备高端化消费升级需求,促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商用。在绿色消费方面,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