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地理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
重点:1、俄罗斯疆域的形成
2、俄罗斯生产力布局的变化
一.政治地图的变化
(一)俄罗斯疆域的形成
A.D 9 以基辅为中心——基辅罗斯大公国
A.D15末以莫斯科为中心——莫斯科公国
A.D16中沙皇俄国——大规模领土扩张
A.D19末俄罗斯殖民帝国——2280多万Km2
(二)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三) 联盟解体
加入年份国家名称
1991年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克兰,
乌兹别克斯坦
1993年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1994年摩尔多瓦
2008年8月18日,格鲁吉亚正式退出独联体。
二.自然条件的经济评价
(一)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中高纬度——热量资源不够丰富
2.海陆位置——海岸线较长,但利用价值不高
(二)自然环境东西、南北地域差异明显
1.东西之间以叶尼塞河为界
河西:平原、低地为主河东:高原、山地为主
评价:山地环绕东部、南部边缘,平原连片——
(1)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大量土地资源
(2)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3)便于内部交通联系
2. 南北之间地带性差异明显
评价:(1)寒带面积广大——严重影响农业生产(2)缺乏亚热带(3)广大温带地区水热分布又不协调(三)水热分布不协调
1.水热分布不协调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2.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流失过大
3.北水南调
(四)矿产资源
1.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2.资源蕴藏区与消费区在地理分布上脱节——
(1)制约经济发展(2)造成运输压力(3)促使生产布局向东推进
人口地理概括
人口增长率低、以俄罗斯人为主的多民族结构、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显著、人口的移动和城市化
三.经济发展概况
(一)沙俄产业革命阶段
落后的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
四大工矿区:中央工业区、西北工业区、南方矿区、乌拉尔矿区
(二)十月革命以后
1. 经济发展
形成了以基础工业为核心、以重工业为主体、资源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型产业结构
2.产业布局变化
(1)生产力分布向东推进:乌拉尔—库兹巴斯联合企业;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
(2)生产力分布向南推进
(3)生产力分布向北推进
(三)战后50年代—90年代
1. 经济发展
(1)调整农、轻、重发展速度,从片面发展重工业——注意全面、均衡地发展
(2)美、苏两国经济实力差距逐渐缩小(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从主要工业品产量看相当于美国的水平)2.产业布局变化
(1)改建老工业区——生产力成倍增长——经济重心区
(2)集中力量开发西伯利亚及远东区
主要围绕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及粮食基地的建设展开
(1)开发秋明油田(2)兴建一批大、中型水电站(3)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
(4)修建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贝加尔湖——阿穆尔河
(四)90年代以来
四.工业地理
(一)燃料动力工业
特点1.战后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是世界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3.战后能源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4.能源储、产、销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日益扩大
石油工业
1.储量丰富,分布普遍
2.战后生产发展极其迅速
3.探明储量和产量在地理分布上渐向东移
煤炭工业
生产分布特点
1.资源丰富
2.储、产、消地区分布不协调
3.战后生产发展速度逐渐减缓
主要基地::库兹巴斯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伯朝拉煤田
电力工业
1.战后发展快,解体后出现衰减
2.电力结构:以火电为主
3.电力产消与资源分布脱节——电力网发达
4.电站、电厂规模趋向大型化
钢铁工业
1.曾是世界最大生产国,但冶炼技术在许多方面较落后
2.钢铁工业资源俱全、储量丰富
3.内部结构基本协调,设备利用率高
4.地区分布较集中,以内陆建厂的资源型布局为主
主要钢铁基地
五.农业地理
(一)农业生产特点
1.经营规模大,但单产水平低
2.战后农业生产增长较快,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前
3.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不稳定
(二)农业专业化地带
1.北部放牧业带
60°N以北——苔原带与森林带养鹿与狩猎业为主
2.中部农牧业带
森林带南部、森林草原带、草原带
(1)北部乳用畜牧区:乳畜、大豆、亚麻、大麦
(2)中部种植业与养畜区:
小麦、甜菜、向日葵、土豆、蔬菜、牛、猪
(3)南部亚热带作物栽培区
3.南部放牧与灌溉农业带
半荒漠、荒漠带
经济发达区(核心区):
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沿岸区乌拉尔区
经济发展中区(边缘区):
北方区东西伯利亚区远东区
中间区(次核心区):
伏尔加-维亚特卡区中央黑土区北高加索区、西西伯利亚区
莫斯科圣彼得堡萨马拉叶卡捷琳堡
阿尔汉格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哈巴罗夫斯克
下诺夫哥罗德库尔斯克罗斯托夫新西伯利亚
远东区
远东区是俄罗斯面积最大,人口最稀少的一个区。其土地面积620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近800万,人口密度不到1.3人/平方千米。
该区远离西部欧洲地区,远东区森林、水产、贵金属、金刚石、煤炭等自然资源及其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其深厚,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资源宝库。
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山地广布,气候严寒,永冻土和冻土地带占全区面积的近90%,经济开发障碍重重。
远东区是俄罗斯接近亚太地区的门户。俄罗斯的国土在这里与北美相隔仅35千米,萨哈林岛南部逼近日本,远东大陆南部已经是日本海的北岸并有鞑靼海峡作为其北部咽喉。
依据上述区域条件,远东区的产业以运输(包括航运)、渔业、森工和矿物采掘业为主。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与当地采掘业相关的船舶修造、食品等部门,另方面有属于军工系统的舰船、电子、航空等部门。
制造业分布在南部城市,如共青城、巴哈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克()和乌苏里斯克()等。
农业只在南部地区,兴凯湖沿岸平原是俄罗斯唯一的水稻产区,蔬菜种植业,但产量远不能满足区内需要。
远东区90%的工业制成品实际上是为外区服务的,而当地的所需的70%的工业设备、日用品以及食品都要靠外区供应。另外,远东北部和萨哈林岛上的经济必需品都要靠外地供应,所以交通运输业在远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包括两条干线和沿海多个港口在内的运输业是远东经济生活的命脉。
由于中、俄的边界几乎全部集中在远东南部,所以远东区又成为中俄贸易关系最为活跃的地区。中俄间已有23对边境口岸,其中,满洲里—外贝加尔斯克、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绥芬河---格罗杰格沃、珲春—克拉斯基诺均有通畅的连接通道。对我国的沿边开放和对促进中俄关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要作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