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班上课请别小看课前五分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班上课请别小看课前五分钟

很多情况下,开设公开课都是异地借班上课。教师面对

的是陌生的学生,对他们的思维品质、思维习惯、表达习惯都不甚了解;同样,学生对老师也是陌生的,不清楚老师的语言风

格、提问方式以及性格特点等。再加上与常态课堂不一样的地点、环境、氛围,公开课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压抑感。

由于学生通常会提前五分钟左右入座,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五分钟来组织课前谈话,了解一些关于学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同

时也把自己的一些特质呈现给学生,无疑会有利于后继课堂教学的实施。实情表明,授课教师基本上都会组织课前谈话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还存在许多“剑走偏锋”的现象。

、课前五分钟的“走样”现象

(一)过度亢奋,声势虚高

现象一】师生问好之后,在彼此还不了解的情况下,

师就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我给你们上课?”学生有口无

心地迎合:“喜欢。”于是,教师不断提高语调“喜不喜欢?”

直至学生近乎嚎叫“喜欢”才罢休。

现象二】自我介绍完姓名,教师就问学生敢不敢叫老

的名字,学生先是底气不足地回答“敢” ,并试着叫了教师的

名字,于是教师兴奋地要求学生“大声” “大声”“再大声” 直至学生歇斯底里地吼叫才满意,课后还美其名曰“体现师生

平等”。

课堂前奏是如此的“铺张排场” 。听着震耳欲聋的呼喊声,授课教师暗自窃喜,这不就是所期望的“热闹”的课堂氛

围吗?学生不是已经“活跃”起来了吗?然而事实上,这是虚张

声势,并不是学生的全情投入。试问,这种近似江湖卖艺者圈

地揽客的捧场语言又有多少价值?这种为求热闹效果而陷入虚假声势的课前谈话又有多少美感

(二)基调不符,冲淡主题

现象三】有些课的内容是比较凝重的,可教师却在课

插科打诨,极尽幽默之能事,甚至有点油腔滑调,学生笑得前合

后仰。到了正式上课,由于课堂的基调定歪了,学生很难进入

与课堂相符的情境。

课前谈话虽然只是序曲,却能为课堂教学定好方向,所以

需要教师创设与课堂相符的氛围,使它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基

调相吻合。这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如果调子定歪了,虽然能引发学

生的哄笑,增加一点“笑料” ,但对提升学生的素养不利,嘻哈

有余,优雅全无。同时,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

前谈话的内容上,一时调整不过来,产生不适应感。

(三)盲目模仿,东施效颦

现象四】有些教师是十足的“追星族” :人家名师自

介绍有一套,他也来这套,不顾自己有没有学走调;人家名师模

仿伟人惟妙惟肖,他也跟着仿效,不顾有没有奏效;人家名师高

歌一曲余音绕梁,他也来吊嗓子,全然不顾是如何的鬼哭狼总之是跟着名师“依样画葫芦”

有的教师为追求噱头而贴名师的“标签” ,不加深入研究,

只顾盲目模仿,人云亦云,拾人牙惠,其结果往往是因火候未到

而学得走样变形,成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翻版。如果是这样,它产生的结果就不是无效而是负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其个性鲜明的特点,一些名家的课前谈话方式往往是

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不具普遍适用性,所以如果没有十足

的把握要慎用。

(四)设置不当,适得其反

现象五】教师想利用课前调节一下气氛,烹制一道

“开

胃羹” ,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或问题,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还

是正襟危坐,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紧张了,于是教师也紧张起

来,急得满头大汗,仓促收兵,草草了事,后继教学效果可想而

知。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教师设置的游戏不当或选择的话题平平,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有可能是学生

时还未放开手脚而教师却已等待不及,不停催促或草草收尾,所以只有零星几个学生“前来”应战,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课堂最终沦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论是哪种情况,无

疑都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感,导致课堂气氛愈发压抑,适得其反,

o

(五)时机不当,提前兴奋

现象六】课前,教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兴趣昂

意犹未尽,结果到了正式上课,学生依然期待教师继续出色发挥” ,反而对教师的提问没多大兴趣,懒懒散散,结果使得

课堂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可言。

这样的结果除了与教师设置的问题本身有关之外,还与教师的课前过度发挥密切相关。课前谈话原本应该是简洁明

快、点到为止,而不能拖泥带水、无止无休。原因有:一是课前谈话只是“序幕” ,不可喧宾夺主;二是时间宝贵,经不起

挥霍”浪费;三是人的兴奋期是有一定时限的,如果师生过早兴奋,待转入教学正题时,学生反而找不到兴奋点,有点“再

而衰”了。

(六)故作姿态,随意而为

现象七】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应变能力,故作豁达,让学生自由提问,喜欢问什么就问什么。结果很

多时候因没有学生提问题而冷场;或是学生提的问题很尖锐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为一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

o

教师一时回答不上而尴尬; 或是学生有太多的问题而失控。这些都影响了课堂应有的气氛。

课前谈话是上课的预热阶段,其作用是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或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环境,集中注意力,很自然地进

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从而为一堂课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这

就需要教师充分掂量自己,三思而后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

情巧妙安排,精心设计。那种未经思维“过滤”的随意行为

尤其是过高估计自身调控能力基础上的故作姿态,都容易使

课堂走向反面,要么失控,要么冷场,得不偿失。

(七)吹捧奉承,逢迎讨好

现象八】很多教师为了“取悦”学生,让学生好好配合

自己,常常会利用课前谈话时间吹捧他们是如何如何优秀,甚

至不惜“开涮”自己来“衬托”学生的优秀,听起来肉麻至极。

没想学生却担心出错而毁了班级“一世英名” ,所以背负包袱,

放不开手脚。

教师以近乎“贿赂”的方式讨好学生,“高帽子”批发,

变相拍马,还美其名曰“情感沟通” 。有的教师还采用许愿的方式,如“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好的话,老师会有奖励” ,试图以

此为诱饵来“稳住”学生。教师试图以这种方式获得高额回

报即学生的精彩表现,可事实上这些都容易滋生学生的浮躁

习气和功利心理。

(八)拖沓冗长,超时超载

现象九】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像说单口相声,没完没

了,以至于上课铃声响了,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使得学生和听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