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的性质及其精炼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净的甘油三酸酯是没有气味的。脱臭主要是脱 除油脂中的臭味物质, 其原理是油脂中的臭味物质和 甘油三酸酯的挥发度有很大的差异, 在高温真空的条 件下, 借助水蒸气脱除臭味物质的工艺过程。脱臭不 但能脱除油脂中的臭味物质, 改善食品风味, 还能提 高油脂的烟点。
茶 油 脱 臭 在 真 空 度 为 260 Pa, 温 度 为 240 ̄ 250 ℃的条件下, 脱臭效 果 良 好[5]。 脱 臭 过 程 中 加 入 少量的柠檬酸, 可以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和风味。
≤0.15
不溶性杂质 %
≤0.05
≤0.05
加热试验(280 ℃)
无 析 出 物 , 罗 维 微量析出物, 罗维
朋 比 色 : 黄 色 值 不 朋比色: 黄色值不变,
变 , 红 色 值 增 加 小 于 红 色 值 增 加 小 于 4.0,
0.4
蓝色增加小于 0.5
过氧化值 mmol/kg
≤6.0
≤7.5
表 3 压榨成品油茶籽油质量指标
项目
一级
等级
二级
色 泽 ( 罗 维 朋 比 色 计 黄≤35 红≤2.0
黄≤35 红≤3.0
25.5 mm 槽)
气味、色泽
具有茶油固有的 具有茶油固有的
气味和滋味, 无异味 气味和滋味, 无异味
酸价 ( KOH) mg/g
≤1.00
≤2.50
水分及挥发物 %
≤0.10
溶剂残留量 mg/kg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透明度
澄清, 透明
澄清, 透明
2 茶油的精炼工艺 2.1 工艺流程
茶油的工艺流程如下: 毛油→脱胶→脱酸→分离→水洗→脱色→脱臭→油成品。
↓ 皂脚
表 4 浸出成品油茶籽油质量指标
项目
一级
等级
二级
色泽 ( 罗维朋比色计 133.4 mm 槽) 气味、滋味 酸价 ( KOH) mg/g 水分及挥发物 % 不溶性杂质 % 烟点 ℃ 过氧化值 mmol/kg 溶剂残留量 mg/kg 透明度 冷冻实验 0 ℃储藏 5.5 h
0 引言
油茶树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油料 树种。目前全国油茶林约为 400 万 hm2, 主要分布在 南方的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和贵州 等省 区 , 占 全 国 木 本 油 料 面 积 的 80%以 上 , 年 产 油 茶 籽 60 余 万 t。 油 茶 籽 经 压 榨 或 浸 出 得 到 茶 油 ( 又 称茶籽油) 。茶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 可与目前世 界 上 公 认 的 保 健 油— ——橄 榄 油 媲 美 , 有 “ 东 方 橄 榄 油”与“油中珍品”之称。
马 力, 周建平, 刘红梅
( 湖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技学院, 长沙 410128)
摘要: 对茶油 ( 一种优质的食用植物油) 的性质、精炼工艺、应用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 并指出了茶油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茶油; 精炼工艺;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TS224
文献标志码: A
Characteristic and Refinement Technics of Camellia Oil
·20·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6 年第 9 期
度影响茶籽油的乳化状态和精炼油后茶籽油的色泽; 中和温度过高会促进油脂的皂化反应, 碱液加入时, 油温一般控制在 30 ℃左右, 接着搅拌约 30 min, 再 缓慢升温到大概 60 ℃; 搅拌速度过快, 易造成油的 乳化, 搅拌速度太慢, 游离酸不能和碱液发生充分的 反应, 皂脚生成不完全, 因此搅拌速度能否控制好, 关系到碱炼效果的优劣。实际操作中, 搅拌速度一般 控制在 30 r/min, 通过静置或离心分离出皂脚。为了 除去茶油中残存的碱液和皂脚, 必须用软水对碱炼茶 籽油进行水洗, 其操作步骤是将油温调到 80 ̄85 ℃, 加 入 同 温 的 或 比 油 温 稍 高 的 软 水 洗 涤 2 ̄3 遍 , 软 水 用量为被洗茶油的 10% ̄15%。当排除的水遇酚酞液 不变红时, 表明油中的碱液与皂脚已完全洗干净, 成 为合格的脱酸油。 2.2.3 脱色
茶 油 的 一 般 脱 胶 工 序 是 : 把 油 预 热 到 30 ℃ 左 右 , 加 入 0.2% ̄0.3%磷 酸 , 搅 拌 约 为 20 min, 离 心 分离出皂脚。 2.2.2 脱酸
脱酸是油脂精练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是通过加 碱中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过程。酸价是反映油脂中游 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 是计算理论用碱量的依据, 因 此测定酸价是进行茶油脱酸的第一步。由酸价的大小 及毛油的质量, 即可计算得出茶油中应加入碱液的 量, 碱液加入量的计算公式为:
色泽是油脂的重要品质之一, 因此脱色是油脂精 炼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和化学法。 脱色可以除去茶油中的色素、微量皂脚、磷脂等胶质 及多环芳烃等, 国内生产中常见且比较熟悉的方法是 吸附脱色法, 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白土和凹凸棒土等。
茶油要达到理想的脱色效果, 关键是选择合适的 吸 附 剂 和 工 艺 操 作 条 件 。 根 据 郭 华 和 周 建 平 [4]的 实 验 结果 , 茶 油 脱 色 的 理 想 条 件 为 : 在 温 度 为 110 ℃的 脱水茶油中加入 2.5% ̄3%的活性白土, 脱色 25 min, 脱色效果最佳。 2.2.4 脱臭
表 2 茶油中脂肪酸的组成
成分
含量 %
油酸 亚油酸 亚麻油酸 硬脂酸 棕酸
75.03 ̄81.91 08.05 ̄10.50 00.51 ̄0.870 01.05 ̄1.830 08.03 ̄11.73
1.3 质量要求 为了促进茶油质量的提高和防止掺假, 我国对茶
油 的 质 量 规 格 有 一 个 统 一 的 要 求 。 根 据 GB11765— 2003 规定, 我国压榨成品油茶籽油和浸出成品油 茶 籽油质量指标分别见表 3 和表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茶籽油的认识不断 加深, 我国的油茶资源必将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利 用, 必将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茶油的性质
1.1 茶油的理化性质 茶 油 中 含 油 脂 约 85%, 游 离 脂 肪 酸 和 不 皂 化 物
为 14%左右。不皂化物的含量不到 1%, 主要为甾醇 ( 0.6%) , 包括豆甾醇、2,2—二氢菠菜甾醇、燕麦甾 醇和菠菜甾 N 醇, 其次为三萜类物质。经精炼的茶 油 , 达 到 FAD 和 WHO 推 荐 的 最 佳 食 用 油 标 准 , 味 道香醇, 适口性极强, 呈无色或淡黄色。茶油是典型 的不干性油, 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非常相似, 茶 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征参数见表 1[1]。
茶油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部分饱和脂 肪酸组成,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 ——油酸、亚油酸和亚 麻酸的含量在 83%以上。茶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见表 2。
收稿日期: 2006- 08- 21 作者简介: 马力 ( 1982- ) , 女, 湖南人,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粮油加工。
2006 年第 9 期
Ma Li, Zhou Jianping, Liu Hongmei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Abstract: The camellia oil is an excellent plant diet oil. The characteristic, refinement technics,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amellia oil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amellia oil; refinement technics;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理论碱 =7.13 G0VA/10 000 C。 式中: G0— ——毛油的质量, kg;
VA— ——毛油的酸价; C— ——NaOH 溶液的质量分数。 加碱量、碱液的质量分数、中和温度及搅拌速度 等均对碱炼效果产生影响。加碱过多会造成中性油的
大量损失, 实际操作中, 脱酸时还应加入一定量的超 量碱, 超量碱的用量为油质量的 0.2% ̄0.3%; 碱液浓
黄≤30 红≤3.0
无气味, 口感好 ≤0.20 ≤0.05 ≤0.05 ≤215 ≤5.0
不得检出 澄清, 透明 澄清, 透明
黄≤35 红≤2.0
无气味, 口感好 ≤0.30 ≤0.05 ≤0.05 ≤205 ≤5.0
不得检出 澄清, 透明

2.2 工艺流程说明 2.2.1 脱胶
脱胶即为脱除毛油中胶体杂质的工艺, 是利用胶 溶性杂质的亲水性或在介质作用下使不水化的胶质转 化成可水化胶质的原理, 脱胶使胶溶性杂质吸水膨 胀、凝聚并分离出来, 一般可分为水化脱胶和酸炼脱 胶。茶油中的胶质主要是指磷脂、蛋白质胶状物的混
农产品加工·学刊
第 9 期(总第 76 期) 2006 年 9 月
农产品加工·学刊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文章编号: 1671- 9646 ( 2006 ) 09- 0018- 03
2006 年第 9 期
No.9 Sep.
茶油的性质及其精炼工艺
从表 1 可以看出, 与橄榄油一样, 茶油碘值低, 相对于其他植物油不易氧化。茶油有较低的凝固点, 在 0 ℃还能保持液体状态, 食用后易消化, 吸收率
高。茶油中有丰富的 VE, 对清除人体自由基, 延缓 人体衰老有重要的作用。
表 1 茶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征参数
指标或组成
茶油
橄榄油
碘值 皂化值 折光指数(25 ℃) 脂肪凝固点 ℃ 不皂化物 % 密度(20 ̄40 ℃) kg/L VE mg/kg
83 ̄89 193 ̄196 1.467 ̄1.469 - 5 ̄- 10 0.5 ̄0.9 0.912 1 ̄0.917 5 510 ̄750
80 ̄88 188 ̄196 1.468 ̄1.470
- 3 ̄7 0.5 ̄1.5 0.910 ̄0.915 70 ̄190
茶油还有很多优于其他植物油的特性, 如: ①茶 油的烟点高, 热稳定性好, 不易因油温的升高和重复 使用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是一种理想的烹饪 油; ②茶油不含芥酸和三愈酸等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 的组分, 也不含有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毒素; ③茶油 富含生理活性物质甾醇、生育酚和角鲨质等, 这些物 质在医学上有特殊的作用, 能够调节免疫活性细胞, 增强免疫功能, 消除人体自由基, 促进新陈代谢, 这 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延缓人体衰老有重要的作用; ④茶油还含有橄榄油中所没有的特定的生理活性物 质— ——山茶苷和茶多酚等。 1.2 脂肪酸组成
合物及其他杂质, 生产一般茶籽油产品采用水化脱 胶, 而生产高级茶籽油产品则应采用酸炼脱胶, 以去 掉 茶 籽 油 中 不 易 水 化 的 β- 磷 脂 。 酸 炼 脱 胶 不 仅 可 以有效地除去茶籽油不可水化的胶质, 而且还可以使 Fe、Cu 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钝化微量金属对茶 籽油氧化的催化作用, 从而增加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改善油脂的风味[3]。
马力, 等: 茶油的性质及其精炼工艺
·19·
从表 2 可以看出, 茶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 —— 油酸 含 量 丰 富 , 达 75%以 上 。 油 酸 是 一 种 优 质 的 安 全脂肪酸, 容易被人体吸收, 又不易氧化沉积于体 内, 其抗氧化的效果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好, 不会引 起人体血液中胆固醇 ( TC) 浓 度 的 增 加 , 且 和 多 不 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够减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DL—L) , 但不降低甚至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 胆 固 醇 ( HDL—C) , 可 有 效 地 预 防 和 治 疗 冠 心 病 和 高 血 压 等 心 血 管 疾 病 [2]。 茶 油 中 含 有 亚 油 酸 、 亚 麻 酸 等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约 10%。 亚 油 酸 和 亚 麻 酸 是 必 需 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在人体生长和生理活动中不可缺 少, 只能通过食物摄取。多不饱和脂肪酸过多易被氧 化, 形成氧化脂而沉积于血管壁上引起血栓, 通过科 学验证, 茶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人体营养所 必需的适宜比例, 可以避免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氧 化, 产生自由基, 降低人体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