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精炼中去除苯并芘残留的工艺改进_罗存回
不同工序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变化
不同工序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变化袁毅【摘要】To control the increase of benzo(a)pyrene(BaP)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and make the oil quality in line with national edible safety standards,the BaP content was tracked and detected in every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The key proces-ses and the control method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ldewed camellia oleifera seed and improper control of press process were the factors of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aP. A good way to reduce the content of BaP in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is to optimize the adsorption of BaP.%为控制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苯并(α)芘含量的增加,使油茶籽油质量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要求,从原料质量的把控开始,对油茶籽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苯并(α)芘含量的跟踪测定,确定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引起苯并(α)芘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探讨控制方法。
结果表明:霉变的油茶籽、压榨工艺控制不当是引起油茶籽油生产过程中苯并(α)芘含量大幅增加的因素,优选具有吸附苯并(α)芘作用的脱色剂是降低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一个好方法。
茶油精炼中去除苯并芘残留的工艺改进
A c rigt t h o a ga o dt n s e y G / 2 0 - 2 0 ,is e t ec n nso ,- e zl ( . P c odn e c rm t r c n io si u d b BT 2 5 9 0 8 n p c d t o t t f3 B ny B a j oh o m i s e h e 4 .
h mp o e e n n r c s , lo t k a ls o e a t d r man r m h mp o ig r f i g p o e s t e i r v d r f i g p o e s a s a e t e s mp e f t e s p ae e i s fo te i r vn e n n rc s . i h h r i
rf ig p o e so a l a ol Usn e p i r a l a ol tk e n n a el i s mp e o t e ta i o a d e n n rc s f mel i i c i . ig t rma yc me l i, a e r f i g c h i i m l a ol a l sf m d t n l i r h r i n a
b sn h t o s o tn a d c r e . h n t e t mp r t r sWa x cl o t l d b t e 一 ~ 4 ℃ . g t n te y u ig te meh d fs d u v s W e h e e au e S e a t c n o l ewe n 2 — a r y r e ot e h
A s a t y i p o i ep o est sp rt tema i u rma so , B n y B a ) o b e r c dfr h b t c :B r n t rc s o e aa h xm m r m v gh e e i f 4 e zl( .. ,t e r ee e e n 3 - P f n ot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产生与控制技术分析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产生与控制技术分析
唐后乐;马骥
【期刊名称】《食品界》
【年(卷),期】2022()3
【摘要】为了保证油茶籽油生产和加工的安全性,对其中的苯并(a)芘含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了油茶籽油的高质量生产。
相关的研究发现,如果在精炼工序中出现了问题,会增加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影响油茶籽油食用的安全性。
因此,要加强对不同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降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
【总页数】3页(P109-111)
【关键词】油茶籽油;苯并(A)芘;控制技术;有效应用;安全性;食用;高质量
【作者】唐后乐;马骥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植物油加工中苯并(a)芘的产生途径及控制措施
2.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3.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产生
4.油茶籽油精炼过程中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5.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形成及控制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超标原因探析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降低油茶籽油苯并降低油茶籽油苯并((αα))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杨代明杨代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 αα 芘超标的原因 芘超标的原因探析探析 二、如何解决油茶籽油中苯并二、如何解决油茶籽油中苯并 αα 芘超 芘超标的问题标的问题 三、油茶籽油标准与标签标注的问题三、油茶籽油标准与标签标注的问题 盛产我国南方几省的油茶籽油 其脂肪酸盛产我国南方几省的油茶籽油 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关物质的含量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组成和相关物质的含量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 而其它食用植物白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 而其它食用植物油则会一直降低 。
医学临床试验结果证油则会一直降低 。
医学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可与盛产于地中海的昂贵的橄榄油相媲明可与盛产于地中海的昂贵的橄榄油相媲美 加之产于山野无污染 极受消费者推美 加之产于山野无污染 极受消费者推崇。
崇。
今年今年22月 国家质检总局的风险监测时发现月 国家质检总局的风险监测时发现我省油茶籽油一个样品苯并 我省油茶籽油一个样品苯并 αα 芘 芘 BAPBAP 含量超标 对此 我们成立了降低油茶籽含量超标 对此 我们成立了降低油茶籽油苯并 油苯并 αα 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大 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检测 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了量的试验和检测 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了油茶籽油苯并油茶籽油苯并 αα 芘超标的原因和解决的 芘超标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办法。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一、油茶籽油中苯并(α)(α)芘超标的原因探析芘超标的原因探析 苯并 苯并 αα 芘是有机物不 芘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而释放出的一系列完全燃烧而释放出的一系列多环芳烃中最重要的、一种多环芳烃中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遗传毒性 即致畸性和具有遗传毒性 即致畸性和生殖毒性 和致癌性的、由生殖毒性 和致癌性的、由五个苯环联合起来的似沙发状的稠环芳烃。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李圣陶;龚吉军;吴敏;唐静;卢锟【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6(031)008【摘要】为了探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研究了原料来源、干燥方式、烘烤温度与时间、制油方式等因素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油茶籽油在精炼过程从脱胶、脱酸、脱色至脱臭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油方式、烘烤工艺与油脂精炼是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压榨法相比,浸提法制得的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温度在90 ~150℃、时间为0.5~3 h时,随着烘烤温度升高与时间延长,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持续增加,因此,在保证油茶籽油品质与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烘烤时间并降低烘烤温度.油茶籽油精炼中的脱色能有效脱除油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温度为120℃,用6%的白土脱色20 min,油荼籽油中的苯并[a]芘从脱色前的3.757 0μg/kg降至0.265 4μg/kg,脱除率达到93.08%.【总页数】7页(P84-89,94)【作者】李圣陶;龚吉军;吴敏;唐静;卢锟【作者单位】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04;北海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海536000;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04;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学研究院,厦门361026;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04;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7【相关文献】1.不同工序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变化 [J], 袁毅2.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形成与控制 [J], 吴苏喜;张智敏;刘瑞兴3.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J],4.油茶籽油加工过程中苯并(a)芘形成及控制技术 [J], 陈塨5.不同油茶籽油提取工艺中苯并(α)芘形成的溯源 [J], 肖苏尧;车科;陈雪香;黄奕诚;苗建银;管晓盛;庄雪影;曹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湖南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近来,发现茶油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
现就苯并芘的理化性质、来源、在人体中的反应、加工生产中去除方法进行探讨。
一、苯并芘的理化性质苯并芘(Benzopyrene)是苯与芘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烃。
根据稠合的位置不同,可以有苯并[a]芘和苯并[e]芘两种异构体。
最常见的苯并芘是苯并[a]芘。
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和突变原。
苯并[a]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
在常温下为浅黄色的针状结晶,沸点496-510℃,熔点179℃。
在水中溶解度小,仅为4µg/L,稍溶于甲醇和乙醇,易溶于脂肪、丙酮、苯、甲苯、二甲苯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在苯溶液中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苯并芘性质较为稳定,但阳光及荧光可使之发生光氧化反应。
常见于煤焦油、沥青、炭黑及油烟中。
二、苯并芘在人体中代谢反应通过食物或水进入机体的苯并[a]芘在肠道被吸收入血液后,很快分布于全身,乳腺及脂肪组织中可蓄积大量的B(a)P。
其中少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外,一部分经肝、肺细胞微粒体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其中转化为羟基化合物或醌类者,是一种解毒反应;转化为环氧化物者,特别是转化成7,8-环氧化物,则是一种活化反应,7,8-环氧化物再代谢产生 7,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苯并芘,便可能是最终致癌物。
三、苯并芘的毒性及危害苯并(a)芘虽不导致急性中毒,但具有公认的强致癌性和致畸性,是一种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强致癌物之一。
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芘在食用油中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
它可以通过吸食、皮肤表皮等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时,对皮肤与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长期生活在含BaP的空气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是导致肺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苯并(a)芘被人体吸收后,其最终代谢致癌物与DNA形成共价键结合,造成DNA损伤,如果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
“苯并芘”阴影下中国油茶产业的得与失
“苯并芘”阴影下中国油茶产业的得与失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沸腾了几个月,透过这场危机,中国消费者及业内人士从国家粮油安全到农民增收、从企业生存到产业发展的多维层面,对此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这些见仁见智的思考与探索,也许从另一面――超越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范畴,共同为整个油茶产业的未来之途投石问路。
2010年8月中旬以来曝光的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将公众目光再次聚焦于对食品安全与企业诚信的审视上,在媒体舆论风潮中,昔日作为茶油加工行业“龙头老大”的金浩公司,俨然遭遇创业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挑战――据报道,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一些大型商超将金浩茶油先行下架,金浩公司不得不面对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的不信任投票。
苯并芘的丁字路口――诚信缺失还是技术失措追因溯源,一场本该坦然面对的信任危机,却人为上演成一出顾此失彼的闹剧,从而再次刺激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相当敏感的神经,舆论将部分茶油生产企业掀到浪尖。
但苯并芘毕竟不是三聚氰胺,显然,它的产生与企业追逐商业利益而致道德沦丧并无关联。
抛开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单从消费者视角,正确认识“苯并芘”,有助于科学消费,认识茶油,支持民族产业发展,不无重要意义。
苯并芘超标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最具权威的官方结论。
湖南省政府参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吕芳德教授认为,苯并芘是金浩公司在加工过程中检测发现的,在整改的过程中被曝光。
这种产生于加工过程中可能由于物质转化而出现的有害成分完全可控可防,苯并芘并不是原材料本身的问题,通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可以降低或者避免苯并芘超标。
耒阳市林业局局长段定华告诉记者,“苯并芘事件”曝光后,他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咨询中国油茶专家陈永忠博士,得到的解释是,茶籽油包括茶枯里都不含苯并芘这种有害成分,苯并芘的产生可能是在加工过程中,采用“浸出法”出油的生产工艺,由于某一个环节温度控制失措,导致了这种有害成分的产生。
段定华说,“苯并芘事件”让消费者更深地认识到茶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油,对茶油在国内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茶油精炼工艺技术
茶油精炼工艺技术
茶油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用油,而茶油的精炼工艺技术则是将原始茶油进行提纯和提高质量的过程。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茶油的精炼工艺技术。
茶油的精炼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取、去杂、脱臭和精炼。
首先是提取,茶油的提取方法一般有冷压法和溶剂法两种。
冷压法是指将茶籽直接压榨出油,这种方法对油质较好的茶油适用;而溶剂法是指用有机溶剂将茶籽中的油溶解出来,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来得到纯净的茶油。
第二步是去杂,提取出来的茶油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杂质,所以需要通过去杂的工艺来提高油的纯度。
一般常用的去杂方法有离心、过滤和沉降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茶油中的杂质,使茶油更加纯净。
第三步是脱臭,茶油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气味,所以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方法有蒸汽脱臭和真空蒸馏等。
蒸汽脱臭是将茶油用蒸汽进行加热,挥发出不好的气味;真空蒸馏则是在低温下将茶油进行蒸馏,从而去除气味。
最后一步是精炼,通过精炼工艺来提高茶油的质量。
精炼主要有脱酸、脱蜡和脱色等过程。
脱酸是指将茶油中的游离酸进行中和,以降低酸值;脱蜡是指将茶油中的蜡质去除,以提高油的透明度和稳定性;脱色则是通过吸附剂或活性白土等材料去
除茶油中的色素,使茶油呈现出更加健康的颜色。
综上所述,茶油的精炼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提取、去杂、脱臭和精炼等步骤。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提高茶油的质量和纯度,使其更加适合食用。
茶油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用油,具有很多好处,适量摄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茶油的精炼工艺技术对于促进茶油的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离心低温分离法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研究
Centmgal
(1.Hu。n锄InstitIlte for Dmg C叩trol,Ch卸铲ha,Hu’n觚410001,China;
2.Conege 0f F00d
Science肌d‰hnolog)r,Hu’n锄A鲥cuk】船1
one
U|liversity,Ch锄gsha,Hu’n肌410128,China)
密度计,河北金质产品;其他实验用品(试管、搅 拌器、计量仪器等)。 1.3试验方法及步骤
1.3.1茶油样品密度的测定
在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5℃时,使用BHDM— YMl0型电子液体密度计测得该实验准备的茶油样
品密度为0.92
g/cm3。
渤明确规定,食用油中苯并芘含量的最高上限为
10 p g/kgo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食 品安全。研究开发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新技术和新 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分离茶油中苯并芘的方 法有:活性碳吸附法、活性白土吸附法、高温真空 脱臭法等。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对苯并芘的去除率 低,或者在高温高压过程中会影响茶油的品质和天 然风味。而且采用化学试剂方法去除苯并芘,很容 易破坏茶油的脂肪酸结构,甚至可能出现新的对人 体有害的残留物质。因此,本研究用离心低温分离
content
upper tea
seed oil and tlle netIler medium
唧舵rials锄d t}Ie remains,to
ex锄ine粕d删yse tlle
most
0f 3,4一Be王lzy.111e
highest
sep锄曲g
value for tlle No.1
眦dium materials商s砌when出e 28 IIlinut酷锄d-4℃;tlle higlle8t s印踟ting vahle for tlle No.2 medium mterials e妇sted when tlle 30 minutes鲫d一5℃.ne centrifugal&&e况∞paratiIlg method is viable锄d e敝tive矗)r separating
脱色工艺中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的影响
脱色工艺中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的影响罗凡;费学谦;方学智;陈焱;王亚萍【摘要】研究了在优化的脱色条件下,脱色剂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油茶籽油中苯并芘脱除效果显著,加入油质量3%的活性炭可以完全脱除样品中的苯并芘(苯并芘含量为7.12μg/kg);活性白土基本不具备脱除苯并芘的能力,但在活性炭中加入活性白土后,活性白土优先脱除油茶籽油中色素等杂质,为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保留了吸附能力,使得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效率提高,在3%活性白土的存在下,加入油质量0.3%的活性炭即可达到单独使用3%活性炭对苯并芘的脱除量,相当于将脱除苯并芘的能力提高10倍左右.%The removal of benzopyrene in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by different decoloring agents during bleach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active carbon on the removal of benzopyrene in oil -tea camellia seed oil was signifi cant. The benzopyrene (7.12 μg/kg) in the sample oil could be removed thoroughly with active carbon dosage of 3% (based on the mass of the oil). The active clay did not have the ability of removing benzopyrene, but when mixing with active carbon , the active clay could increase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of active carbon, because the active clay was prior to remove the impurities in oil - tea camellia seed oil such as pigment. In the presence of 3% active clay in the oil, the active carbon could remove benzopyrene completely with active carbon dosageof 0. 3% (based on the mass of the oil),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ctive carbon could improve nearly 10 times.【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2(037)006【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油茶籽油;脱色;苯并芘;活性炭【作者】罗凡;费学谦;方学智;陈焱;王亚萍【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6;TS207.7油茶籽油是从木本植物油茶树的种子中榨取的食用油,又名山茶油、茶油。
茶油中苯并(a)芘的可能来源及生产工艺改进
摘要 介绍 了苯并( ) d 芘的残 留限量 , 阐述 了茶油 中苯 并(L 芘的可能 来源 , 出了茶油 中苯并 ( ) 的去 除措施 . O ) 提 d芘 . 关键词 苯并 ( 芘 ; ) 超标 ; 生产工 艺; 改进 中图分 类号 ¥ 7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6 1 ( 0 I 1 —19 8 0 57— 6 1 2 1 )8 0 9 — 2
T成本 低 、 生产条件 良好 ; 但毛油 品质较差 , 含有一定 量残 留
2 2 加 工过程 中产 生 .
在茶油籽 炒香和 毛茶油加 热过程 中
产 生苯并 ( 芘 。农户 为了提 高 出油率 , 仅) 在将 茶油 籽卖 之 前 通 常对茶 油籽 进行 反复 烘烤 的蒸炒 , 因缺乏恒 温装 置 , 但 加 T过程 中极 易出现局部温 度过高现 象 , 很可 能凶有机 物 的 热解 和不完全 燃烧 而 产 生苯 并 ( .芘 t f) .当油 茶 籽被 烤 焦或 炭化 时 , 苯并 ( 芘 的含量 也会 明显增 加 在 毛茶 油加 热过 ) 程, 局部温度 过高 也 可能 产 生苯 并 ( 芘 , 是 由 于温 度过 ) 这 高致 使 有 机 物 聚 合 而形 成 包 括 苯 并 ( ) 在 内 的多 苯 环 芘
苯并 (【芘 [ e z( prn j 又称 34 苯并芘 , 0) B no )ye e , ,一 是一 种 无 色至淡黄 色 的针 状 晶体 。苯 并 (t 芘 不 溶 于 水 , 溶 于 o) 但
境 凶素致使茶 油籽 中残 留有苯 并 ( ) ; 生产农 户 的 简陋 d芘 ②
粗 加 环境 致使 苯并 芘混 入 , 如在 太 阳下晾 呐过 程 中, 叮能 会造成茶油籽 发生小量霉 变 , 或者 在柏油 路等 含苯并 芘 的场 地 晾 晒 , 者加 工过 程 中润滑 机油 中 的带人 , 或 使得 茶油 籽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的协助下,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了改进。采用
杂质 磷酸 + 软水 碱液 废水 活性白土 白土渣 柠檬酸
↑
↓↓
↑
↓
↑↓
毛茶油→过滤→计量→脱胶→脱酸→分离→干燥→脱色→过滤→脱臭→
过滤→ 水洗 →冷却→ 离心 → 静置 → 冷冻 → 分滤 →液体油→计量→成品油。
↓
↑
↓
↑
↓
滤渣 热水 + 分离介质
分层 冷却剂 底层分离物
摘要:通过工艺改进,最大限度地去除苯并芘残留,为茶油精加工提供参考。以毛茶油为材料,分别对传统工
艺、改进工艺的精制茶油和底层分离物进行取样,按照 GB/T 22509—2008 所列注的苯并芘色谱条件,采用标准
曲线法检测苯并芘含量。结果显示,当温度精确控制在 - 2 ̄- 4 ℃时,改进工艺所取得的分离效果最好。改进后
X 学术 交流
茶油精炼中去除苯并芘残留的工艺改进
罗存回 1, 3,罗钰珂 2,* 李宗军 1
(1. 湖南农业大学 食品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Queensgate,Huddersfield,West Yorkshire HD1 3DH,UK;3. 湖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1)
2 当前的茶油精炼传统工艺流程
2.1 食品级茶油精炼传统工艺流程 食品级茶油精炼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其工
艺流程:
杂质 磷酸 + 软水 碱液 热水 废水
活性白土 白土渣
↑
↓↓↓↑
↓↑
毛茶油→过滤→计量→脱胶→脱酸→水洗→分离→干燥→脱色→过滤→
脱臭→冷却→过滤→冷冻→过滤→液体油→计量→成品油。
↑
↓
* 为通讯作者:李宗军,教授,研究方向:微生物学和食品安全。E- mail:695973882@qq.com。
62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08/ 2012
X 学 术
交流
客观地说,茶油中含有微量的苯并芘,所以国 家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16—2005) 明确 规定,食用油苯并芘的含量最高上限为 10 μg/kg。据 调查,茶油中苯并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油茶 籽在炒制过程中吸附烟雾中的苯并芘残留;②产区农 民把油茶籽放在沥青路面晒干的过程中吸附沥青中 的苯并芘残留;③储存运输油茶籽的化学包装材料 的苯并芘残留;④茶油精炼企业使用了萃提溶剂 (主要溶剂是 6 号抽提溶剂,俗称浸出轻汽油) 中 的苯并芘残留。 1.2 茶油中所含苯并芘的危害
3 茶油精炼中去除苯并芘残留的工艺改进
温分离工艺与现有工艺流程的优化组合,通过反复 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为了有效去除苯并芘残留,必须改进现有的茶 3.1 改进后的食品级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
油生产工艺流程,参照离心低温分离法去除苯并芘
改进后的食品级茶籽油精加工工艺流程 (其中
的实验研究结果,在冷冻技术和精密电子控制技术 加框字体为新工艺程序):
可知,前人在设计茶籽油的精加工工艺流程时没有 考虑苯并芘残留的去除,这可能是基于 3 个方面的
因 素 : ① 标 准 因 素 。 2003 年 油 茶 籽 油 国 家 标 准 (GB 11765—2003) 颁布实施之前,茶籽油标准里 没有设定苯并芘的限量;②成本因素。生产企业为 了去除苯并芘残留,必须在人力、物力和仪器设备
08/ 2012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63
X 学术 交流
方面增加投入,必然导致成品茶油的成本上升; 物理原理是本次工艺改进的基本原则,即借助仪器
③技术因素。当时的分离设备、精密电子控制的冷 设备,通过离心力和冷冻等物理方法,实现茶油与
冻技术等达不到有效分离苯并芘残留的要求。
苯并芘残留的分离。工艺改进的重点是实现离心低
↓↓↓
↑↓
↓
↓
↓
饼屑 皂脚 废白土 水蒸气 废水 静置分层 结晶物 残留物
→ 离心 2 → 冷冻 2 →分层→ (上层精炼油) 储存→灌装→ 注射用茶油 。
↑
↑
↓
静置分层 冷却剂
→ 中层精炼油 →灌装→ 食品级茶油
↓
→ 底层残留物
3.3 对改进工艺的说明
程 (2.1 流程) 中的“水洗”工序后移到“脱臭”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准确,首先对同一批茶籽油 毛油进行了苯并芘含量检测,并将该批茶籽油毛油 分别通过现有传统工艺和改进后的新工艺流程精加 工后,再对传统工艺、新工艺所获得的精炼油,以 及新工艺的底层分离物分别进行苯并芘含量的定量 分析,检测分析的实验室条件 (如试剂、仪器、对 比材料、分析方法等) 均与 《离心低温分离法去除 茶 油 中 苯 并 芘 的 研 究》 完 全 一 致 , 即 对 照 GB/T 22509—2008 所列注的苯并芘色谱条件,采用标准 曲线法绘制 5 点校正曲线,然后计算各个被检样品 3 次的苯并芘平均值。
②苯并芘残留物的密度大于水。离心低温分离法 冷冻温度精确控制在 - 2 ̄- 4 ℃。当分离介质和水分
就是利用这两个显著特点来研究去除苯并芘。根 凝固后,及时将上层的茶籽油分离出去,这样苯并
据离心低温分离法,对茶油精炼传统工艺流程进 芘残留物因密度大于“分离介质 + 水分”而滞留在
行了改进,从 3.1 流程可以看到,先把传统工艺流 凝结层下面的“底层分离物”中,当温度升至室温
Abstract:By improving the process to separate the maximum remains of 3,4- Benzyl (B.a.P),to be referenced for the refining process of camellia oil. Using the primary camellia oil,take refining camellia oil samples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improved refining process, also take the samples of the separated remains from the improving refin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romatogram conditions issued by GB/T 22509—2008,inspected the contents of 3,4- Benzyl (B.a.P)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tandard curves. When the temperatures was exactly controlled between - 2 ̄- 4 ℃,gotten the best separating rates of 3,4- Benzyl (B.a.P) from the improving refining process. The improved refining process could separated the remains of 3,4- Benzyl (B.a.P) more than 90%,getting clear effects and the improved process is viable. Key words:camellia oil;improving of refining process;separate;3,4- Benzyl (B.a.P)
对于食物中苯并芘的致癌危害,国际医学界已有高 度共识。由于检验检测技术的进步,植物油 (包括
1 茶油中所含苯并芘的来源及其危害
茶油) 中含有残留苯并芘已经得到确认。近来,关 1.1 茶油中所含苯并芘的来源
收稿日期:2012-05-31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支撑重大专项项目 (2010FS1009)。 作者简介:罗存回 (1964- ),男,湖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E- mail:513776113@qq.com。
未能挥发的残留苯并芘被人体摄入后,其代谢产物 二羟环氧苯并芘 (BPDE) 会引起细胞突变,导致 胃癌、肝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1.3 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目的
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我国在油茶籽油国家标 准(GB 11765—2003) 中规定苯并芘含量不得超过 10 μg/kg,这个标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严格的。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保护意 识的不断增强,对于茶籽油中残留苯并芘的限量要 求更加严格,因此为维护茶油的“保健油”美誉, 深化发展油茶的精细化工产业,保护油茶原料产业, 促进油茶主产区经济的发展,必须研究去除苯并芘 的新技术和改进现有生产工艺。
3.3.1 工序的选择策略
工序之后进行,之所以这样改进,是因为必须利用
为了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理方法是工艺改进 茶籽油、分离介质、水、苯并芘残留的密度差异,
的必然选择,主要基于以下 2 个因素:①茶籽油 在水洗工序后对茶油实施“离心、静置”物理方法
的凝固点较低 (- 15 ℃),并且其低温稳定性较好; 进行分层,再通过“冷冻”工序,在电子温控下使
0 引言
于茶油中含有苯并芘的结论给消费者造成心理的恐 慌,已经影响到我国茶油的销售,如果任由其继续
茶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非常相似,具有 发展,将严重威胁茶油产业的发展乃至影响社会稳
“东方橄榄油”的美称。用压榨或者萃取工艺生产 定。针对当前的茶籽油精炼工艺流程,现就改进工
的毛茶油品质低,需经过工厂化精炼后才能食用。 艺流程来去除苯并芘残留进行探讨。
Luo Cunhui1, 3,Luo Yuke2,*Li Zongjun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2. 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Queensgate,Huddersfield,West Yorkshire HD1 3DH,UK; 3. Hu'n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Changsha,Hu'nan 4100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