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行业)中国能源形势和政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化工行业)中国能源形势和政策分析
中国能源形势和政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
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这种粗放的经济运行方式已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源对经济良性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为此,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壹五”发展目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比2000年翻壹番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作为俩个最重要的发展指标。
本文对中国能源资源形势和世界对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能源利用应立足国内,走能源利用多样化、高效化的路子,中国完全有能力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1中国能源供应形势
1.1传统能源
从中国能源资源赋存及利用现状见,主要能源结构是煤炭和石油,二者占能源总消耗的90%左右。
水力发电、天然气、煤层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所占比例很小。
本文所称传统能源是指开发利用时间较长,已经达到壹定规模的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和核能。
1.1.1煤炭
2000年,煤炭生产占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66.6%,预计2005年的产量为20亿t左右。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1000m以浅远景资源总量28600亿t。
截至2003年底,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10660亿t。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按目前的开采规模,可供开采上百年。
但煤炭开采最大的问题壹是浪费严重,二是环境成本大。
据载,国有煤矿每采出1t煤平均要动用2.5t的煤炭储量,损耗2.48t的水资源。
以煤炭大省山西为例,山西省每年挖5亿t煤,就使12亿m3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山西省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
平均每生产1亿t煤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面积约245km2。
2002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损失达300多亿元,即每生产1t煤的代价为70多元。
1980—2004年山西省煤矿安全事故“吞噬”了17286人。
20年中累计排放烟尘达1743万t,地下采空区已达2万多km2,占山西省面积的1/7,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土地面积达6000km2。
如果再加上煤炭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煤炭利用成本更高。
这样的状况,本身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环境也是希缺资源,在壹定意义上讲也具有不可逆性,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所以,中国今后要限制煤炭过度开采,实现煤炭产量逐步稳定增长,同时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积极推进清洁煤技术,缓解煤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1.2石油
2000年石油生产为全国能源产量的21.8%(折合为标准煤)。
据有关部门评价,全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200亿t左右。
在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中中国占2.1%。
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5年进口原油超过1亿t。
中国在石油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壹是探明程度低,只有33%;二是相当壹部分大型油田增产稳产压力增大,2005年中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9%,而消费量同比
增长16.8%,产量增长远落后于消费增长;三是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进口又以货物贸易为主,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和国际政治局势影响较大。
“十五”前4年,中国加大油气勘探力度,累计投资1000亿元,探明了8个地质储量大于1亿t的油田和3个地质储量大于1000亿m3的气田。
有关院士、专家预测,随着勘探技术进步和生油理论的突破,中国将迎来石油勘探“二次创业”,前景光明。
所以,加大勘探力度和生产能力应成为中国石油产业的首选。
1.1.3天然气
根据新壹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不包括南海南部海域),中国天然气可采资源量22万亿m3。
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4万亿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0.6万亿m3,探明程度12.5%。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平均年增长10%。
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20年里,中国天然气年探明储量在5000亿m3之上。
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据有关方面统计,2000年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总量中,天然气占3.7%,而世界平均水平是三者基本平分天下,天然气占28%。
但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2004年为408亿m3,同比增长16.4%。
天然气替代煤炭,仍有巨大的环保作用。
按照西气东输工程每年120亿m3的天然气,即意味着可替代900万t标准煤,减少排放烟尘27万t。
所以,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应提高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1.1.4煤层气
煤层气是壹种和煤炭相伴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也称为瓦斯。
由于煤矿瓦斯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较深,而对其开发利用重视不够。
其实瓦斯是壹种洁净的能源,其燃烧值和天然气相当,有效利用煤矿瓦斯既能够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助于环境保护,仍能够降低煤矿安全事故。
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埋深2000m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34万亿m3,和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可采资源约在14万亿~18万亿m3。
2004年全国开采煤矿年抽放瓦斯总量(折合甲烷纯量)达到12.6亿m3,但利用率不到30%。
中国煤层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山西、重庆和贵州地区。
2005年11月1日,中联煤层气X公司在山西沁南实施的潘河项目壹期工程竣工,进入商业运营。
2005年计划完井100口,其中15口井已经产气,平均日产气达1500m3。
该项目以获得的754亿m3探明储量为基础,共安排909口井,分三期建设大型煤层气田基地。
“十壹五”期间,仅山西省煤层气产能将达到50亿m3,其中中联煤层气X公司产能预计近20亿m3。
煤层气的利用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是薄弱环节,国家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煤层气的推广应用。
1.1.5水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力发电取得了辉煌成就,从1978年中国水电占能源生产总量的3.1%提高到2001年的8.7%,年发电量增加了4倍多。
但相对于中国水利能源总量,这个比例仍然很低。
全国水利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历时4年的复查结果表
明,中国内地水利资源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kW,年发电量17534亿kW,相当于212亿t标准煤的发电量。
截止2004年底,装机容量约1108亿kW,占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的25%;年发电量3310亿kW,占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的19%。
在水能利用方面,中国不论在技术上仍是在规模上都处于世界前列,而且仍有很大潜力。
根据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kW,开发程度达到70%左右。
1.1.6核电
在世界局势缓和和科学技术提高的背景下,核能已经成为壹种高效、安全、洁净的能源,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
中国已建成11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0万kW,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而国际平均水平是16%。
2004年法国核发电量的比例占其国内总发电量的78%,日本装机容量为4574万kW,占国内总发电量的30%。
中国铀矿资源比较丰富,在国际局势继续缓和,人类理性得到俩次世界大战的锻炼后的今天,中国完全能够进壹步发展核电。
1.2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人类能源的希望。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这类能源有可再生、用之不竭、潜力巨大和利于环保等特点。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各能源消费大国政府均把这类能源的开发利用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将会逐步降低,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替代会越来越大。
2004年6月,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形成了包含197个具体行动方案的《国际行动计划如果计划能够具体落实,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将达到10亿。
举俩个国家的例子加以说明。
日本:日本是矿产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其国内煤炭、石油储量很少。
其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2%,石油进口占世界的11.6%,天然气占12.7%,居世界第三位[1]。
但日本坚持能源来源多样化和能源利用节约化的路子,大力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其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世纪70年代的77%降低到2001年的48%。
1975年日本56%的电力来自石油,2002年为19%,今后的目标是2012年降到16%。
据2001年度统计,日本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已达45万kW,2003年又上升到88.7万kW。
在过去10年里,太阳能发电的单位成本下降了90%。
新能源被日本视为“国产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
1980年,日本推出《石油替代能源法》,设立了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
日本2005年能源白皮书显示,2004年日本共投入1.7亿日元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和研究,投入1346万日元用于风力发电的开发和研究,投入7190万日元用于生物能源研究。
日本政府制定的目标是要求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和常规能源的节能量要占能源供应总量的10%,2030年分别达到34%。
目前日本风力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将达到200万kW。
2004年6月新出台的《基本能源政策》强调,为了更大程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将进壹步寻求能源多样化,核
心是依靠核电,鼓励使用天然气,减少石油比重,到2010年将石油的消费比重降低到46%,天然气提高到15%。
在日本,新能源也逐渐进入百姓生活中。
安装了发电装置的新型路灯逐渐普及,它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动照明。
日本政府仍对购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家庭补贴50%安装费用。
如果家庭太阳能发出的电白天不用的话,仍能够卖给电力X公司或者政府[1-2]。
德国:德国是能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的3.2%,居第6位,石油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5.5%,天然气占13.0%,居世界第二位。
但10年来,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几乎为零[2]。
2004年8月新的《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壹定补偿,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能源长期的目标是到2050年壹次能源的总消费量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供应50%。
德国出台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曾制定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
200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年销售额达100亿欧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00万t。
2004年太阳能装置增加50%,达到
300MW。
德国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满足全国4%的用电需求,是全世界风能发电量的1/3。
德国仍在计划加大开发海上风能发电力度,到2010年达到风能发电3000MW。
另据了解,欧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达到22%;北欧国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替代核电。
法国到2010年将达到22%;英国到2010年将达到10%,2020年达到20%;丹麦目前风能发电比例达到18%,而且仍在继续发展。
澳大利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达到12.5%;美国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从当下的1%增加到5%。
中国情况从目前技术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见,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期投资大,成本高。
但站在国家角度,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利用成本至少增加壹倍。
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见,可再生能源最终将替代矿物能源,成为能源利用的主力军。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和应用,争取在该领域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
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据测算在今后20—30年内,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达8亿t标准煤。
对于风力,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是,中国陆地10m高度可供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kW。
陆上50m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kW。
当下,大型风机的高度可达100m,这个高度可利用的风能更大。
世界上公认,海上的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计算,中国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kW。
所以,中国的风力资源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水能资源。
研究表明,地球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煤炭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
中国地热资源丰富,仅已发现的地热露头点就有3200余处,全年天然放热资源量折合35.6亿t标准煤。
另外,中国仍有比较丰富的生物质能(乙醇、沼气)、海洋能等。
虽经多年的开发利用,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依然很低,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
仍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胡锦涛同志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十分形象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既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的原因,壹是“人们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它当然就不出力”。
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
例如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X公司,本是原国家计委太阳能产业化示范项目,1999年投产,原计划年产
6MW,但投产后供不应求,2005年利用外国资金以补偿贸易方式投资4亿元扩展到年产70MW,总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仍供不应求,但90%之上产品出口欧美,这且不是中国不需要太阳能,而是国外有扶持可再生能源法律和实行可再生能源优惠上网电价以及全社会分摊费用,从而促进了当地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
中国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发电且网制度、价格管理制度、费用分摊制度、专项资金制度、税收优惠制度等壹系列政策和措施。
相信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将会取得快速发展。
1.3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是近20年来在海底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在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冰状能够燃烧的固体。
据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
1995—2000年,日本对甲烷水合物资源进行了基础性研究,根据超声波勘探结果推测,其周边海底埋藏着约7万亿m3的甲烷水合物,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使用量。
日本政府制定了自2001—2016年的“甲烷水合物开发计划”,2004年在日本近海开始试验性开采。
甲烷开采面临的问题,壹是效益问题,开采的经济价值;二是技术问题,甲烷也是壹
种导致地球环境变暖的物质,如果在空气中扩散,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中国海洋物探创始人之壹,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说:“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人类
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壹,它将改变世界地缘政治”。
中国从1999年开始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5年来已在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发现其存在的证据,据预测,前景十分广阔。
2国内基本情况
从现实情况见,中国国内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问题同时意味着潜力,意味着我们仍有很大的空间。
立足国内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中国能源资源潜力较大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重要能源矿产探明程度均比较低,石油为33%,煤炭(1000m以浅)为37%,天然气为12.5%,油页岩和油砂仅为6%。
中国的能源资源潜力仍是比较大的,通过加大勘探力度,能较长时期地缓解中国经济进壹步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
2.2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潜力巨大
2000年,中国每万元GDP的能耗是1.45t标准煤,是发达国家的3~11倍。
壹是从经济结构见,中国经济结构中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
如几个资源消耗大户,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年消耗煤炭占煤炭总消耗量的80%左右。
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中国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每万元GDP的能耗从1980年的4.28t 标准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t标准煤,下降64%。
据测算,每年节约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之上来自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进壹步的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来单位GDP能耗的降低。
二是浪费严重。
据统计中国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些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3%。
按此推算,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t标准煤。
再如中国房屋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2倍,各类汽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之上。
2.3从国际经济政治角度见,中国必须保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低依存度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界第壹人口大国,1%的人均能源消费增加意味着巨大的绝对量。
作为资源消费大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每壹个大的行动,都会引起各国高度关注,进而对国际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冲击。
由于中国大上电解铝项目,氧化铝的港口价格从2002年的1800/t多元涨到目前5800/t元,增加了2倍多。
同期,中国钢铁项目投资增速过快,国际铁矿石价格猛涨。
仔细分析,国际资源价格剧烈波动,除了上述实际的供需变化外,相当程度上是国际资本炒作和国际政治的原因。
首先,以氧化铝为例,世界超过70%的氧化铝被美国铝业的7家X公司控制,氧化铝的价格事实上被垄断。
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和氧化铝消费国。
根据中铝发布的数字,2005年1—9月份全球的氧化铝生产量4526万t,需求量4616万t,缺口仅为90万t,占需求量的2%不到。
不难见出,这是以很小的缺口谋取高额利润。
石油。
这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高涨,受损最大的是中国、印度这样的石油消费增长快且原油进口以货物贸易为主的发展中大国,受益最大的是富油国和美国等资本大国。
1993—2003年,全球壹次能源消费平均年增1.73%,亚太地区年均3.75%,其中中国、印度4.5%。
2004年亚太地区壹次性能源消费超过欧洲、美国,对外依存度达到67.9%。
从全球见,国际石油市场目前呈现出原油供应充足和原油期货价格趋高的俩面性。
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36.97亿t,消费量是36.37亿t,产销基本平衡,2004—2005年也没有出现生产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巨大缺口,但价格波动异常剧烈,非供求因素是主要原因。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见,石油历来是重要的外交手段。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节节攀升以后,靠着石油发大财的富油国的外交政策逐渐强硬起来。
1998年以来,伊朗年均石油外汇收入翻俩番,恃此优势,伊朗在核计划上对美国越来越强硬,和欧洲的谈判也陷入僵局。
新上任的内贾德总统根本不理会美欧让其放弃铀浓缩的要求,反而要报复在近期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投票中追随美欧的印度,甚至扬言要“在世界地图上抹去以色列”。
俄罗斯近年石油产量连年以俩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成为油价飙升的最大受益者。
其准备赶超沙特,成为世界第壹大产油国。
无论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仍是要求美国撤出中亚或是拒绝美国要求对伊朗施压仍是近来在西
伯利亚石油管线建设问题上,俄罗斯都表现出相当的强硬。
委内瑞拉每天向美国提供150万桶原油,是美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这大大支撑了查韦斯对美强硬的外交政策,是唯壹壹个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表决中反对对伊朗施加压力的国家;对古巴则以优惠价格每天供应5.3万t原油;对利比亚,则警告美国实行封锁将受到切断供油的惩罚[3]。
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本优势,通过发动战争、武器和资本输出,壹方面推行其全球战略,主导世界走势,另壹方面在保证国内汽油低价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原油资本市场赚取巨额利润。
中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且进口原油的80%之上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
近来美国在关岛增兵,和菲律宾、印尼搞军事合作。
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很不利。
所以,保持较低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是中国能源政策首先考虑的因素。
3中国能源需求和供应预测
2004年全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90年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t标准煤。
按照2010年GDP比2000年翻壹番,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计算,中国2010年能源消耗量将达到23.2亿t标准煤。
纵向比较,在国家采取得力措施的情况下,这个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通过加大水电、核电、天然气、煤层气以及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投入,这几类能源能够提供3亿t左右标准煤的能源,煤炭和石油提供20亿t 左右标准煤的能源。
所以,中国环境压力和石油进口压力就会大大减轻,中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完全能够立足国内,保持较低的对外依存度,进而走自己设计的发展之路。
4建议和结论
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
经济的另壹含义是节约和效率。
从经济理论角度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应该是企业的自觉行为。
价格机制能够促使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资源,因为资源节约本身就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基本途径。
所以,导致资源利用粗放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问题。
如技术改造,当企业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技改资金或在若干年内通过技改节约的资金不足以弥补技改投资时,企业就没有节约的积极性。
所以,资源利用高效化的设计,应本着增加企业资源粗放利用的成本,提高其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的政策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节约能源利用,主要手段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构,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源性产品的涨价。
有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不无担忧地提出资源性产品的涨价将考验俩种社会制度[4]。
因为涨价后企业增加的成本最终都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把通过涨价增税增加的公共财政转化为社会保障返利于民,否则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公共财政的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用政府这只“见得见”的手弥补市场这只“见不见的手”的缺陷,弥补方式壹是弥补社会收入的再分配,以实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