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

[摘要] 在当代,如何有效地传播古代诗词,去让人们了解继而热爱传统的文学样式,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信息化的当代,利用好网络,对传播古代诗词大有裨益。传播古代诗词不是复古,古代诗词已经过了它的繁荣期,我们最需要做的是研究和发掘的它的精华,并有效的为当下的文学和文化服务。

[关键词] 古代诗词瑰宝服务当代文化信息化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优秀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人,都曾从古代诗词中汲取它的艺术之美,都能感受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现在,当代诗词仍受到人们的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原来越局限于欣赏的成分,时下真正去写古体诗词的人太少,即便是诗人,也大多转向新体诗,偶有古体诗出现,也绝对少有精品。

唐诗宋词是已经是古体诗词的巅峰,超越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古代诗词传播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另外现在已经是白话文的天下,再想去更进一步的发展古体诗词,语言环境的缺失也是让古体诗词难以再拓一步的巨大障碍。所以我以为,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与其大力倡导人们去继续拓展古体诗词,不如对内更好的研究发掘古代诗词的美,引导人们去喜欢,去欣赏,去从中汲取养分更好的服务当下的文化,这是最妥协也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古代诗词注重抒情、写景的部分,善于在情感的表达上下功夫,能妥帖的表现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在另外一个层面,古典诗词又强调,意强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突出一种张力的意境美。优秀的古代诗词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画一体,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这些都是古代诗词优势所在,这是它当代传播的依托所在。关于古代诗词的在当代的发展,主要说两个方面,如下一,古代诗词在当代即便已经死了,这并不妨碍它的伟大。

古代诗词死了,它的第二春变得不可能,遥遥无期,甚至是已经响下了很多人不愿意听到的休止符。不论古代诗词有多美,有多大的影响,有多深的文化力,有多少人喜欢,它还是不能改变它在当代不可能在开拓一步的事实

动过大手术后的诗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了,其理由不言自明。那么,传统诗词就让它这样消亡下去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它

也不可能再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因为,古代诗词的传统是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艺术规范,是前人经过了无数的实践、思考、提炼而保存下来的精粹,其体裁、格式、用韵、平仄、粘对、对仗、谋篇、布局、炼字、炼意、章法、句法、比兴、用事、意象、意境等艺术要素,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处于系统内的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引发,互相制约,若是将其中的任一要素分离出来,都将影响系统的完整功能发挥,从而减低艺术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诗词艺术系统是一个超稳定的结构,轻易动不得的,动了就不是传统诗词。这正如京剧的一整套唱做念打艺术程式一样,改掉了就不姓京剧。

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传统诗词应该存在下去,但是我们不能抱着一件过时的东西不放,即便古代诗词是完美的文学样式,但是它经过唐宋的辉煌,衰落也是必然的趋势,另外也由于环境的改变,语言的范式的不同,就像古代诗、词、曲相继出现后的情况一样,新的产生了,旧的还可以保留着,选择并行发展,但是旧的毕竟是过去式了,它应该是后代文学发展的养料池,不应该是后代文学发展的桎梏。

有的“大家”说,保留原艺术范式首先应注意一个问题,即不能一味的模唐仿宋。我们保留的应该是形式层面的东西,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个抽象出来的艺术技巧系统。艺术作品的与时俱进,主要应体现于内容的更新。

在反映时代这个问题上,响应国家的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都是正确的;但具体进行创作时,则应力避机械的理解,以为只有大题材、社会政治题材才有意义,陷入“题材决定论”的泥坑。这些“永恒的主题”都可以写,只要具有真情实感。我这里强调“真情实感”而不强调“时代精神”,不是不要“时代精神”的意思;“时代精神”是绝对需要的,但要避免勉强装出来的扭曲;而一般来说,真情实感就有时代的烙印在内。社会政治大题材可以写,但更重要的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强烈冲动的思想感情。写政治题材,要避免大而空,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堆砌豪言壮语和政治术语。古典的陈词滥调是令人讨厌的,现代的陈词滥调也令人讨厌。(引自暨南大学教授洪柏昭)

另外有人主张:诗词的语言应该现代化。试想,“蜡烛有心还惜别”,若改成“电管有心还惜别”,那“替人垂泪到天明”就无处着落,味同嚼蜡了;同样,“鱼雁传书”或“青鸟衔笺”,改成“电波传信”或“鼠标寄情”恐怕也有与全诗意境格格不入之虞。

总之,不论古代诗词拥有多么辉煌的资本,他无法超越自身是一件不争的事实,时代环境的变换,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与其伤筋动骨的大变的四不像,倒不如去寻求去发展古代诗词优势的方面,我们应该去做符合历史趋势的事情,符合人们时代潮流,有意义的事情。

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于古代诗词是双刃剑。

上述主要是介绍古代诗词自身的问题,是内因的一面。古代诗词在当代的发展,它所涉及到的不单是诗词艺术本身,更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甚至政治、经济的综合影响。研究其在当下的发展,涉及科学技术对诗词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领域。

从古至今,每一次载体的改变,都深刻的影响了诗词的传播,诗歌先是靠的口口相传。而后,文字书籍成为了诗词的主要载体。诗词作品通过撰写和刻印实现它的记录和传播,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些传播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古代诗词的发展在近现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不管是主流文化取向还是经济决定论的作用,都使得诗词作品在文学意义上的生产和消费途径变得非常狭窄。很多作者创作的诗词作品只能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无法让它们有效面市。而很多想欣赏诗词的读者却找不到可以阅读新的作品。这导致了双向的信息不对称。其产生的恶果是作者失去创作的动力,读者放弃阅读的兴趣。这无疑使本已式微的传统诗词雪上加霜,进入加速衰落的恶性循环。

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迅速有效的实现“人以群分”。不同领域的作者和读者可

以快捷的实现自动匹配。人们发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根本解决。诗词传播的渠道忽然全面打通了。其传播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几乎在作者将作品发布的同一瞬间,读者就可以获得这些作品。而且每一首作品都可以毫无阻碍的传播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有网络连接的地方。

高效、便捷、开放、互动的现代信息化社会对诗词的传播、交流、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传播方式变化的影响。它让当代诗词发展脱离了加速衰落的轨道,并重新注入强大的活力。这些年网络诗词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很多人甚至提出诗词复兴的口号,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大。在我看来,“当代诗词在网络”,与其说是网络诗

词和网络诗人,毋宁说是这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信息化本身不可能成为当代诗词发展的决定因素。诗词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其自身的规律。古代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信息化作为一种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