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建筑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建筑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
伊美萍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摘要】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值得探讨之处尚多,今后的研究与探索之路也漫长而艰辛,但是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一、关于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学是1869年由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的一门关于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中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引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迅速发展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种边缘学科。其中生态建筑学就是生态学概念在规划和建筑领域的体现。它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在营造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当年,现代建筑第一次将社会经济的现实视为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以研究,将人类的平等和社会进步作为建筑的崇高目标加以追求;现在,生态建筑则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发展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因此,综合来看,生态建筑的概念应
该着眼于两个方面:(1)提供有益健康的建成环境,并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的小环境;(2)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生态建筑实际上是指这样的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技术策略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如健康原则、环境原则、人文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约原则,亦即著名的3R原则———Reduce(质与能量的消耗及效率的高低)、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循环使用及重复使用)。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这是生态设计的最基本内涵。必须了解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作关系。对自然环境的关心是生态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它首先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
题。
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如太阳能的利用和建筑保温材料就是针对这方面研究的。
3.减少人工层次,更加注意自然环境设计。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加强重视,确定“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
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肌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5.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
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
的要求上。
根据以上原则,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
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三、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建筑设计是个大问题,它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都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1)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2)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开发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4)针对当地的气候条
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5)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6)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资源以及建材的浪费。
2.建筑时空的延续性。关怀自然,就是关怀人类本身。“以人为本”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强调其自然方面的因素,由其自然性引发出其在时空中的循环延续,进而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建筑生命周期构成设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建筑中的时空延续性,就是要求建筑设计创作,应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工作和生活形态中汲取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建筑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就是要使传统民居范式中的要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创新中,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有形或无形,均可兼而有之,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工作和生活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文明相辅相成。
3.建筑时空的全面性。“以人为本”的建筑,时空的延续性使其具有了某种低于建筑空间文化的特质,实现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的再现,丰富了当前颇为雷同的建筑模式。然而,仅有时空的延续性,并不能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为此,还必须考虑其时空的全面性。在完成了人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类自身生活工作方式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的舒适性、适应性、生态性、信息性、文化性、智能性等。
四、对生态建筑的未来展望生态建筑正在欧美各国大力推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