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 《史学概论》 马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消亡后所建立 的社会,并不是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共产 主义大家都没有私有财产的公有制,而是“对土 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 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在改革开放前,已有学者关注到这个 表述与我们宣传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大一样, 但不大敢指出来。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 积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这个表述才逐渐为更多的学者所重视。
2.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演化的 衔接,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在 阶段性变迁的起始时期,新阶段总 是或多或少保留着旧阶段的某些重 要特征,显现着新阶段是在旧的母 体中孕育并发育成熟的种种痕迹。
※每一代人都必然依靠前一代人留给他们的 既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去谋求生存和发展。
※每一代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的发展都 有一个不能任意跨越的自然进程。
4.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反映出的社会发展的一 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讨论:
你觉得人类历史中有哪些普遍规律? 把这些规律列举出来后,大家进行讨论, 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这些规律的普遍性,都 必须用举例以及推理的办法来说明,不能 空谈,也不要乱扣帽子。
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指任何社会 历史现象的产生、演化和消亡都具有其自 身内在的原因,存在着因果关联。
※马克思的一些表述,是经过翻译后才 显得很刚性。
例如在广为学界所征引表达唯物史观基 本原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马克思写道: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
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表述如 下——下面就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马克思关 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等相互关系原理的经典论述。
把唯物史观机械化本身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一、过去的误区
过去我们曾经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 马克思的一些理论当作公式来套用。这一 套用本身暗含了几个前提:
1.虽然马克思的理论主要是基于西欧的 历史经验,但它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这 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其套用到中国历史上 的任何一个时期。
2.人像物一样被动服从于规律。只有这样,才 可以不顾每个地区人的实际情况,任意套用。
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 本家阶级起过推动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 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
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 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 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 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 过程的基础。这种剥夺的历史在不同的国 家带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顺序、在不 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的阶段。只有在英 国,它才具有典型的形式,因此我们拿英 国作例子。
注意:这里又一次提出了前面讨论过的 结构与抉择的问题
讨论:
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组织秋收起义 时,不幸被民团抓住,在民团团丁奉命把 毛泽东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的过程中,毛 泽东同志机智逃脱。有人说,如果毛泽东 未能成功脱险,新中国肯定不会在1949年 成立,甚至社会主义制度都未必能在中国 实行,中国也肯定不会有“文化大革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及资本主义消 亡后的社会时写道: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 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 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 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 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 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 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 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 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3.人民群众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这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发展的观点是 一致的。
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发展,首 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是生产力的 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乃至上层 建筑的变化。理所当然地,作为生产力诸 因素中唯一能动的、人的因素,劳动群众 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4.劳动大众的人心向背,决定着领袖人 物的成败或作用的大小。
请就上面的观点展开讨论。
三、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 的作用
1.“历史”,不过是人们从事的物质和精 神生产实践活动的记录。不是历史创造了 人,恰恰相反,历史是由人创造的。
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 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也就是物质生产的承 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从而得出了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
四、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历史发展的阶段性
每个阶段都拥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 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 经济形态,不仅具有独具的特征以及相应 的社会上层建筑,而且在其植根的地方 (国家或地区)总是能够持续存在较长一 段时间、往往长达数世纪之久。因此,人 们在辨别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演进进 程时,常常以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不同阶 段来衡量其发展、进化的程度。
唯物史观揭示 了社会历史的 辩证运动
一、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1.社会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 规律,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 于社会的内部矛盾,历史发展进程的必 然性是辩证地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性表现 出来的。
※史学研究对象的既逝性和史料的有限性 并不意味着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能 的。
作为名词的“指导线索”其内涵当然必 须明确界定,而作为动词的“指导”却实际 上把什么意义上指导研究这样的关键问题悬 置或者虚置起来了。并且,“作为指导线索” 也比“指导……”的表述更柔和。
4.因马克思理论太过复杂博大而导致的片面 化理解
马克思是一位极其伟大的思想家,其理 论博大精深,而且著述繁富,研究者有时 难免出现片面理解的倾向。而且晚年马克 思与青年马克思的许多想法也有变化,这 就难免导致一些歧义,研究者也就众说纷 纭。
※精英人物无法超出历史时代的限制。
7.英雄史观是唯心史观。
讨论:
英雄史观并未否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过程的客观实在性,为何说英雄史观 是唯心史观?
(如果学生无法得到合理的答案,可让他们参 考本PPT第17—18张所引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 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中的话。恩格斯的
观点是,个人行事总是充满目的和预期的,但是 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无数的单个 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 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 相似的状况,即人的行动也是受制于人类社会的 规律的。但如果坚持英雄史观,强调英雄人物的 作用,无疑就是要强调英雄个人意志的作用,不 受规律所束缚,这样,人类社会也就由英雄的意 志来决定,没有规律了。)
2.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是指社会历史 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可能不出现,可以 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
3.把偶然性和必然性视为两类不同事物具有 的不同属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片面观 点。
4.历史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历史必然性和自然必然性一样,都具有 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但历史必然性并不是自然必然性简单、直 接的延伸,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 成的,并在以社会的人为承担者和主体的 活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
在西方,就有人非常强调马克思人本 主义的一面,把人、人的本质、异化、人 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议论的中心,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重视对 马克思早期著作和哲学本体论、方法论问 题的研究 ,从而得出“人本的马克思”的 看法,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科学的马克 思”的看法,二者针锋相对。
一个具体的例子
3.马克思的理论是充满强烈的决定论色彩的。 这几个前提,本身就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二、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误用
1.马克思并未把自己历史发展的理论看 成思辨的历史哲学,可放诸四海而皆准。
参看前面的PPT中“规律的普适性问 题”、“理论模式”。在此还可补充一个 例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原始积 累时说:
历史必然性的客观性是社会的客观性, 这种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不能 说不以人的活动为转移。
※历史必然性是世世代代人们的活动之间 的历史联系,是现实条件同人的活动及其 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活动的目的、手 段和结果、直接后果、间接后果之间的内 在联系。
Fra Baidu bibliotek
每一种必然性,起初都是作为若干偶然 因素中的一种而出现,只是由于人们不断 重复的、循环往复的活动,才发展为必然 的东西。而在这种从偶然向必然、从可能 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中,人的选择和决断起 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
究员鲁克俭在《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热点 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 中指出,前面提到的1859年《序言》中马 克思的那段话的“中译文对Leitfaden作了 意译处理,即把名词‘指导线索’译为动 词‘指导……’。这样译并没有错,而且也 与原文意思相符。这句话的英语译法有多 种,但通常都仍把它作名词处理,译为 guiding thread或guiding principle。”
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会科 学领域,研究者的辩证思维对科学规律 的揭示都是至关紧要的。
※ 意识、动机的主观性的背后仍然潜伏着 规律。
关于上面这条对历史规律的质疑和辩 护,可参考前面的讨论。
2.在整体发展的规律之下,存在着特殊的、 个体的,即部分演进的层面。
3.特殊不是普遍之外的特殊,而是普遍规律 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展现。
3.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构成了辩证的 统一体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既具有连续性特征, 但它同时又在阶段性演进中向更高一级提 升。
※在持续的累积中实现阶段性飞跃,在新 的阶段性飞跃到来之前还要有新的持续的 累积,从而使人类社会展现着从低级向高 级、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进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 证统一观
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制约。
6. 唯物史观也十分重视杰出人物和领袖 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时代的需要” 而被“呼叫”出来的,并非偶然出现。
※杰出人物具备胜任历史使命的特殊 才能,这样的才能使他能够借助人民群众 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社会 的需要,推动历史的发展。
2.马克思常常强调人的作用,并未把人当作 物来看待。
从前面关于“人的主体能动性”、“人 与规律的关系”、“人在社会形态中的地 位”等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等看待人与规律的关系时是 充满辩证精神的。
3.马克思主义没有那么强的决定论色彩
※对人主体能动性的重视,本身就削弱 了决定论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