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及运动系统的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在躯干两侧自然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椎间孔:相邻两椎骨上下切迹共围成的孔叫椎间孔,孔内有神经、血管通过。

3.翼点:在颞窝的底壁上,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称翼点。此区骨质较薄,内面有脑

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时,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骺线:骺软骨完全骨化,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在融合处留有一层薄而致密的骨质叫骨骺线。

5.颅卤:新生儿的颅盖因尚未发育全,故在个颅盖骨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被结缔组织膜所

封闭,总称为颅卤。

6.椎间盘: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有承受压力和缓冲震担的作用。

7.足弓:是跗骨与趾骨借关节和韧带紧密连接,在纵横方向上都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叫做足弓。

8.关节腔:是关节软骨与滑膜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少量滑液,有润滑关节、减少摩擦的作用。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稳定起一定作用。

9.腹股沟韧带:由腹外斜肌的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形成,位于骼前上棘处与耻骨结节之间。10.髌韧带:股四头肌腱厚而坚韧,包绕髌骨跨膝关节前方此与胫骨粗隆。

11.腹股沟管:为位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向内下斜行的肌肉、腱膜的裂隙,长于4-5厘米,管内有男性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2.跟腱:由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的下端肌腱形成,止与跟骨结节。13.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和横腹肌腱膜的下部在腹直肌外缘处呈腱性融合而成,又叫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构成腹股沟管的内侧部。

14.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 肋围城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从有此进入腋窝。

15.隐静脉裂孔: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厘米处阔筋膜上有一卵圆形薄弱区,称隐静脉裂孔,有大隐静脉和淋巴管穿入。

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为缝匠肌,股内侧肌和大收肌之间形成的三棱行间隙,上口通股三角,下口是收肌腱裂孔,有股血管和隐静脉通过。

消化系统名词解释

1.直肠子宫凹陷:女性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的腹膜形成的较大而恒定的间隙,站位时,是女

性腹膜腔的最低处,腹腔内积液常存于此。

2.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城,是口腔与咽的狭窄通道及分

界标志。

3.麦氏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急

性阑尾炎时,此点有明显压痛。具诊断价值。

4.白线:在肛管内,肛梳下缘有一条浅蓝色环状线,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肛门

指诊时可触得一环形浅沟。

5.梨状隐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一个深凹,称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6.幽门瓣:胃幽门处环形肌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其表面覆盖有粘膜,突入管腔形成环

状皱襞,称幽门瓣,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到胃的作用。

7.肝胰壶腹:胆总管在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与胰管汇合形成的膨大,称肝胰壶腹.斜穿十

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避,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8.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共同围城,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

功能。

9.第一肛门:肝脏面的横沟,是肝门静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及神经、淋巴管出入肝

的门户,称第一肝门。

泌尿系统的名词解释

1.肾门: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处,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2.肾区:指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为肾门在背部体表投影,肾疾病患者

常在此叩痛。

3.肾柱:肾皮质伸入到肾锥体之间的部分。

4.肾窦:由肾门向肾内续于一个较大的腔隙,内含肾盂、肾大盏、肾小盏、肾动脉的分支,

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组织等。

5.膀胱三角:是指位于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缺

乏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粘膜平滑无皱壁,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6.肾盂:每肾有2-3个肾大盏,再汇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约呈漏斗状的结构,称肾盂。

脉管系统的名词解释

1.体循环:又称大循环。携带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从左心室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的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汇合成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

2.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博点。3.卵圆窝:右心房内,房间隔右侧面下部的一浅凹叫圆窝,是胎儿卵圆窝,是胎儿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一般在生后一岁左右闭合,房间隔缺损多法于此。

4.室上嵴:位于右心室的右房室口与肺动脉之间的室壁上有一弓形隆起叫室上嵴,将右室腔分为流出道和流入道两部分。

5.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相互移行所形成的潜在性腔隙叫心包腔,内含少量的起润滑作用的浆液。

6.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的偏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有一结缔组织索,叫动脉韧带,它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7.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属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调节血压。

8.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与指屈肌肌腱之间,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和一条小指动脉。

9.面部危险三角:指鼻根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一般无静脉瓣,且可经眼静脉与颅内海棉窦相交通,故此区感染易向颅内扩散。

10.奇静脉:是胸部的静脉主干,起自又腰升静脉,穿膈沿脊柱右侧上行至第四胸椎高度,

弓形向前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尚接受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及半奇静脉。

11.胸导管: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成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

沿脊柱右前方上行,收集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最后注入左静脉角。

12.静脉角:头臂静脉由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位于胸锁关节后方,

是淋巴导管注入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