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流强国也是真强国,铁娘子领导重开战争机器
导读:马岛战争,创造了新世纪,创造了战争新世纪。
它是一个二流强国跨越两万六千里的举国远征,证明了“日不落”虽已迟暮但从未陨落。
它更颠覆了战争用人和武器穷量堆积的亘古模式,从此以“精确,再精确”为主题的现代战争宣告诞生。
马岛战争,30年回首,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1982年4月2日,马岛这个长期在英阿两国间存在争议的岛屿,因为被阿根廷突然占领而引发了英阿两国间的战争。
战争爆发后,英国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内政和外交手段,展现出了令世人瞠目的后勤动员能力,在初期的战争准备阶段,就打赢了这场“战争以外的战争”,完胜阿根廷。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一直在各海外领地推进收缩策略,在马岛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马岛驻军中称得上是重装备的只有图中前面的这艘破冰船,武装为2门20mm速射炮,即便如此英国也已计划将此船撤出马岛。
英国综合国力在二战之后快速下降
作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经济发展曾经长期居于欧洲和世界的领先地位,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尤其是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几乎居于垄断地位,主要工业品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号称“世界工场”。
然而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英国大量资本输往海外,国内本土经济发展缓慢,其工业生产在1880年为美国所超过,在1890年为德国所超过。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进入20世纪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经济危机的英国实力大大衰落,特别是二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让英国丧失了大量的财税来源,通过殖民地对本土进行“输血”的经济模式也被彻底打破,同时还丧失了大量的海外军事基地。
这更刺激英国在战后至70年代的这个时间段进入了一个加速
衰落的过程。
而昔日的大英帝国也迅速由一个全球性的“巨人”沦为了一个偏居欧洲西北一角的区域二流强国。
英国无力负担大型航母的高昂费用,皇家海军在1978底被迫将皇家方舟号退役,其上搭载的F-4战斗机中队也转移至陆上使用,在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时,皇家海军被迫以轻型航母和垂直起降战机应战。
图为还在服役期间的英国海军皇家方舟号航母。
英国错误的国防政策让海军实力大减
国力的衰落不可避免的将影响到军队的建设,战后工党政府推行“社会主义”的福利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利,造成了英国在财政预算方面的捉襟见肘,而不得已一而再、再而三的削减防务开支。
这种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英国在军队和军备建设方面出现了明显
滞后。
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大削减了英国皇军海军的力量。
一直以来,英国皇家海军都是维护英国权益的最中坚力量,也是英国上至王室下至民众的骄傲。
英国海军从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确立海上霸权以来,直到二战结束它一直都保持着海上霸主的地位。
二战结束时,英国海军力量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拥有航母及护航航母共50艘!但随着“日不落帝国”光环的褪去,英国海军的境况在战后也江河日下,日渐衰落。
由于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均持一种收缩海外军事力量的路线,大批的军舰被退役封存乃至拆毁,1968年,当时执政的工党政府宣布将完全废弃航母,其中也包括完全可以称为英国海上力量支柱的“皇家方舟”号航母。
这艘可搭载38架战机,满载排水量达到5万吨的英国海军历史最强大的航母于1981年被拆毁,不仅宣告了英国皇家海军一个时代的结束,也让英国海军日薄西山的虚弱形象成为了当时世界各国军界的共识,当然也让本来就跃跃欲试的以加尔铁里为首的阿根廷军政府骤然感到收复马岛的把握大增!
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爆发时态度异常强硬,遭到入侵当天即宣布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同时组成战时内阁,决定派出特遣舰队(Task force)跨越8000英里的距离远征马岛。
撒切尔决定不惜一切去赢得战争胜利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长期在英阿两国间存在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当阿根廷占领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以女首相撒切尔为首的英国政府自然受到了反对党和民众、媒体的巨大压力。
实际上英国上下也认为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国力已大不如当年,但当一个世界二流国家公然挑战时,颜面和尊严的丧失犹如一响亮的耳光,英国人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面对如此的危机,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马上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宣布立即与阿根廷断交,同时组成战时内阁,派出特遣舰队远征马岛。
撒切尔这时已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英国的尊严和颜面,决定不惜一切去赢得这场战争的
胜利。
撒切尔决定不让战争扩及阿根廷本土
撒切尔这时还做出了后来对整场战争意义深远的两项决策:1.军事行动仅限于马岛和海上禁区,不扩大到阿根廷本土,以控制战争规模;
2.尽快将兵力投送至相关战区,以争取速战速决。
这两项决策对于后来英国能尽快赢得战争胜利和结束战争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基于当时英国国力作出得极具预见性的决策。
因为让军队万里劳师远征对于当时英国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负担,后来的战争也表明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是投入了倾国之力,如若让这场战争扩大规模,进而长期持续下去,即便是打赢了这场国与国的全面战争,那也极为得不偿失。
1982年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
组成特混舰队(Task force 317),共有37艘战舰。
撒切尔为战争建立全新军事指挥体系
撒切尔还建立了全新的军事指挥体系。
首先是对前线指挥采取委吃托式指挥,即将战区指挥权全权授予战区指挥官,战区以外以及特别重要的军事行动则由战时内阁决定。
这种高度集中而又灵活的指挥体制,使之后英军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次是针对和平时期战争决策层过多,决定下达冗长拖沓的问题,战时内阁还决定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由约翰•菲尔德斯海军上将任司令,负责动员、协调
各军兵种制定作战计划,协调三军统一进行行动。
这两个决策大大提高了英军的反应速度,使英军本来有限的兵力运用也更为灵活。
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英国称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位于阿根廷南端以东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
由索莱达(东福克兰)、大马尔维纳(西福克兰)两大主岛和200多个小岛组成。
撒切尔: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
从这时开始,英国的各大媒体也开始了舆论准备。
它们强调驻守马岛英军的仅有182人,面对多达4000人的登陆阿根廷部队只能选择投降,这是奇耻大辱!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阿根廷政府是军人统治,而马岛居民多为英国后裔,被占领后的他们将再也没有民主自由的政治环境。
如此的反复宣传很快就起到了激励人心的效
果。
4月5日,撒切尔在议会上提交“派遣舰队远征南大西洋收复失地”的议案,最后撒切尔夫人用“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的鼓舞人心的语句作为演讲的收尾,并赢得下院的全票通过。
撒切尔通过这些种种举措使国内民众真正达到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效果,也显现出撒切尔这位“铁娘子”在政治上的老辣。
1982年4月12日,撒切尔夫人同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黑格会谈之后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
英国决意向阿根廷开战后,美国很快就站到了英国一边,将阿根廷这个在南美小跟班扔到了一边。
阿根廷错误估计美英"铁盟"关系
战争开始前,阿根廷在外交上的主要准备是拉拢美国,对美国表示坚定做美国在南美的“跟班”,再加上总统加尔铁里素来亲美,因此他们认为提升美国关系不仅可以抬高阿根廷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更认为在战时的时候,美国会坚持“门罗主义”不会对阿根廷的行动横加干涉,同时还会支持这个美国在南美的伙伴。
除此之外,阿根廷还利用早在1965年12月16日联合国通过的第2065号决议,获得了追回马
岛的道义基础(该决议首先是认定了马岛的殖民地地位,同时还认为维持马岛的殖民地状态不符合联合国普遍和平的理想)。
但在开战后,阿根廷在外交上所作的努力相比英国来说,就可以说是完全一败涂地。
首先是阿根廷错误判断了美英关系和美阿关系的亲疏。
美英之间往上算可谓出自同宗,而二战后英国也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盟友,而且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的私交也甚笃。
怎么算,阿根廷对美国的重要性都远不及英国。
英国获得西方社会几乎一致的支持,停止向阿根廷出口武器,美国更是开放阿森松岛上的军事设施,该岛后来成为英军至关重要的前进中转基地,而智利等则向英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阿根廷空军出动预警情报。
英阿两国所获国际援助呈天壤之别
所以开战之后,当美国提出的还算客观公正的调停方案被阿根廷明确拒绝时,就立马站到了英国一边,宣布调停失败的责任在阿根廷,停止向其出售武器,并进行经济制裁。
同时又对英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此后美国不仅对英国出售了大量武器(包括100多枚“响尾蛇”空空导弹),更重要的是还为英国开放了阿森松岛上的军事设施,该岛后来成为英军至关重要的前进中转基地,并向英国飞机提供了150万加仑的航空燃料。
而另一方面,由于阿根廷长期以来对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和东欧国家持敌视态度,这使得它不可能从这一集团获得任何援助。
同时也因为阿根廷素来以为自己是白人国家且经济较为发达自视甚大,不愿与第三世界国家和南美地区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同样也未获得这些国家的任何援助(美洲大多数国家只是给予了阿根廷一些口头道义上的声援)。
开战前阿根廷向法国订购了总数为14架的超军旗以及同样数量的飞
鱼导弹。
1982年4月2日战争爆发时,法国宣布对阿根廷实施武器
禁运,而此时阿根廷人甚至尚未获得飞鱼导弹的操作软件和系统接口,以至于阿根廷在开战两周之后才自行研究攻克超级军旗发射飞鱼的
大难题。
英国外交为先争取一切有利外部条件
开战后,英国在联合国上提出“反对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这个能够赢得国际社会认可的口号,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开展游说活动,同时利用自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促使安理会通过了旨在让阿根廷撤军的第502号决议,这让英国在国际法理上先得了分。
英国还利用世人对军人独裁政权的反感,大肆宣传并得到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支持。
最后除上面提到的美国外,北约体系内的其他盟国和欧共体成员国决定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法国停止交付阿根廷已订购的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飞鱼反舰导弹,为其建造的新航母和舰载机也被停工;西德停止向阿根廷交付已经完工的4艘护卫舰,并对阿根廷已经装备的德国209型潜艇停止给予技术支持;荷兰停止向阿根廷出售雷达。
英联邦国家也宣布对阿根廷实行武器禁运或经济制
裁。
武器禁运对后来的战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阿根廷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军工业发展还处于蛮荒阶段,尖端武器几乎全部依赖外购。
如阿根廷空军的攻击机部队就是由74架美制A-4和5架法制超级军旗组成;而海军的潜艇也是由两艘美制潜艇和两艘德国209型潜艇组成,航母“五月二十五”号也是购自原属英国的二战航母,以及后来在战争中被击沉的阿海军第二大战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也是购自原属美国的老旧战舰等等。
开战后,这些进口武器曾让阿军对英军予以了重创,但禁运让阿根廷的武器进口全部中断,导弹和飞机在消耗后无法补充,直接导致阿根廷军队中表现最佳的空军在战争后期后继无力,攻击力明显减弱。
1982年4月4日,英国发布法案征租58艘民船加入特混舰队,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
图为在船台上改装中的大西洋运输者号滚装集装箱货轮。
令人惊叹的英军快速出动能力
决心与阿根廷开战后,4月3日也就是马岛被占领的第二天,英国的一架搭载卫星通讯设备的运输机就飞抵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基地,此后该基地就是这场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前进中转基地。
同时在大西洋上巡航的4艘英国核潜艇也开始全速驶向马岛。
接下来,英军的快速出动能力更是让世人震惊。
仅用3天时间,4月5日英国以“竞技神”号和“无敌”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就从朴茨茅斯启航。
同日正在直布罗陀参加北约演习的英军舰艇多艘军舰也驶往战区,这两支编队将在大西洋会合,共有21艘作战舰艇、20架海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
这两支编队组成了特混舰队的第一梯队。
4月7日,英国宣布马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为"海上禁区",凡进入该区域的阿军舰艇和辅助舰只都将遭受攻击。
4月12日,英军潜艇在到达战区后开始实施封锁。
4月15日,英军猎迷式巡逻机抵达战区,开始巡逻。
4月22日,英军舰队的先头部队就抵达了战区。
4月
28日,特混舰队进入马岛水域并展开。
4月30日英军飞机也加入到对马岛地区的封锁,至此仅用27天英军就完成了对隔着半个地球,远在万里之外的马岛的海空封锁部署。
英军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出动,并完成对马岛的快速封锁,与英军优秀的训练水平密不可分。
首先英国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大国,海军官兵素质甚高。
此前英国本欲将“无敌”号航母出售给澳大利亚,但在5天内就让其以战斗状态出航,这表明若无平常的刻苦训练,那是断无可能做到此点的。
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员能够不加适应训练而快速出动的原因也在于日常训练。
英军部队每年都有3个月的时间要到挪威接受北约的极区寒带训练,同时每年还有约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执行战斗勤务或实战条件下的作战演练。
可以说英国三军的人员素质完全可称得上世界军队中的最强之一。
1982年4月4日,法案征租时“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英国学生在地中海旅行,接到征招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拥有1200个床位的医疗船。
图为改装完成后的“乌干达号”医院船。
商船队:英国的“第二海军”
许多船只在4月2日之后不到一个星期便启航了,部分还未完成改装的船只则边航行边改装。
如滚装船“埃尔克”号就在航行中,被工程兵切掉舷板,安装好了两门40毫米火炮。
而英国海军特混舰队能够在3天之内完成出航,英国民船的快速动员和改装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英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首先是英国本来就制订有某些民船在战时
的征用计划,每艘船都有改建预案,并定期还有检查,掌握船只的舰体情况;二是英国在民用船员的征召上,给予了原薪150%的薪金补贴,因而船员的征召也十分顺利;三是设计人员和文职人员反应迅速,设计人员飞往海外商港去征召民用船只,并在返回途中就着手解决改装问题,当船只驶入港口的时候,往往就已经绘制出设备改装的相关图纸了;四是所有商船的船长都是英国海军的退役军官,高级船员要定期接受军训,普通船员也经常接受战时服役的训练。
如此种种,英国其实在平常就已经民船队打造成了英国的“第二海
军”。
另外民航机也弥补了英国空军在运输力量上的不足,并在4月至6月期间向阿森松岛运送了350多吨物资,包括直升机。
作为老牌的海上帝国,英军在民船征召和使用方面展现出极高的水准,图为英军特混舰队在大西洋上进行横向补给。
-------------------------
5月3日,67000吨的豪华游轮“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正式被皇家海军征用,并加装直升机平台和通信设备。
这些改装仅用了9天时间,5月12日该船就从英国本土南安普敦出发了。
军展现强大的运输和后勤能力
在物资调度和后勤运输上,英国政府和军方的表现更是堪称经典。
如此大规模的远距离作战,后勤保障依然非常有序,各项工作都能准时准点完成,且在组织,部署,运输,调配上的个各个环节上都是有条不紊。
需要指出的是,从一开始英军后勤部门就估计整场将持续2个月(实际为74天),登陆及地面作战将持续1个月(实际为24天),相当
准确。
各类物资的消耗和安排准备就是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展开,同时还将物资正常消耗标准的四分之一的数量拿来作为应急储备。
战场虽距英国本土在8000海里之外,却极少出现物资供应缺乏的情况,而且武器后勤维护的完备率极高,战争中舰艇和飞机的出勤率也极高。
例如在战争中,每架海鹞战机一天出动大约6次,每次任务大多持续90分析,出动率始终在80%以上,这不仅说明飞行员个人素质高,同时说明后勤维护工作的表现也堪称卓越。
英军在补给上的安排更为灵活。
在坚持靠前部署,靠前保障的原则下,先是在距离马岛约5600公里的阿森松岛上建立了大型中转基地,大量物资先运送到该岛后,再转运至战区。
再在距离马岛约130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4月26日英军夺取该岛)上建立前进补给基地。
这里在阿根廷飞机的作战航程之外,舰队可以在这里安心进行补给。
最后是在登陆后建立滩头补给基地,为了这个基地,英军集结重兵予以巩固,而且还专门调派一位准将进行物资调度。
随着战争推移,英军此后还在达尔文港、菲兹罗伊、蒂尔港建立了补给站和直升机加油点。
英军的空中加油同样居功至伟,在近600次的加油中,只有6次失败。
空中加油大大拓展了英军作战飞机的航程。
鹞式战机经几次加油就完成横越大西洋抵达阿森松岛的飞行,猎迷式巡逻机可留空16小时,对封锁中的阿军基地实施监控和侦察。
更重要的是鹞式战机经过空中
加油后,大大增加了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弥补了数量不足的劣势。
大西洋运输者号滚装集装箱货船排水量14946吨,1975年下水,1982年5月25日被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发射的飞鱼导弹击中沉没。
图为马岛战争期间,大西洋运输者号所装载的若干架鹞式战斗机,这些战机在后来的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工企业生产能力强供应充足
英国军工企业的平战状态快速转换,也对后勤工作的不间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百个大小公司参加到了特混舰队的保障工作,这些企业紧急修订生产计划,加班加点进行工作,甚至连节假日也予以放弃,其中宇航工业和造船工业在两天内就转入了战时状态。
这支拥有100余艘舰船,100余架飞机,27000人的舰队,每天仅吃
饭就要消耗60多吨食品,舰艇,飞机和登陆部队对零配件和弹药的需求,则更是庞大。
而英国不仅在短时间内就安排好了生产计划,而且让补给从未间断,足可见英国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的强大。
1976年3月,阿根廷军政府上台,在国内推行高压统治,国民经济状况随之日渐恶化,反政府运动高涨之时加尔铁里决定铤而走险试图通过发动战争占领马岛,来转移视线以解决国内危机。
图为1980年5月25日阿根廷国庆庆典现场的阿根廷军政府首脑,左三为加尔铁里。
阿根廷错误选择对英开战时间
阿根廷在开战前是计划在9月15日完成对马岛的攻占,这时阿根廷海军用于对抗英国的王牌武器14架超军旗攻击机和15枚飞鱼反舰导弹将会交付完毕,向西德购买的4艘舰艇和2艘护卫舰也将到货,而这时英军的无敌号航母却要按计划出售给澳大利亚,一些大型舰只也要陆续退役或拆解。
另外南半球在7月后将进入冬季,这又要加大远离本土的英军在寒区的作战困难。
但阿根廷却因为南乔治亚岛“国旗事件”(1982年3月期间,阿根廷一船工人在属于英国控制的南岛升起阿根廷国旗,迅速引爆了两国的激烈对抗)而急于一时,提前发动了对马岛的军事行动,丧失了绝佳时机。
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对马岛发动进攻。
阿根廷登陆部队4000人,图为占领马岛后的阿根廷士兵。
由于阿根廷军队对英军的作战决心麻痹大意,对后勤也极不重视,导致岛上的物资储存量很小。
战争后期,马岛上的阿军士兵甚至还出现了粮弹匮乏的局面。
阿军本土作战后勤却一塌糊涂
即便开战时机选错,但相比劳师远征的英军,阿根廷却是本土之战,占尽天时和地利优势,并且还有先发主动优势,然而阿军在夺占马岛之后的表现却是和英军存天壤之别。
本来在夺取马岛后,阿根廷空军通过努力应该可以在马岛上建立大型机场然后起飞超军旗攻击机和A-4天鹰攻击机,这将大大增加对英军舰队的威胁。
然而在4月中旬,一次试降超军旗攻击机失败后,阿军就放弃了建立大型机场的想法。
这直接导致两型主力攻击机只能从本土起飞,平白增加的500公里航程,大大增加了燃料消耗,更减少了在马岛战区的留空时间。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靠近阿根廷本土的马岛,在4月2日至12日
这段南大西洋没有任何英国武装力量的时间里,却只得到了为数不多的物资和补给,守岛部队也不过只有1.5万人左右。
如果在这段时间里,阿根廷集中全力输送物资和部队的话,那么在岛上集结几万人的部队和囤积50万吨物资应该问题不大。
这样的话,就让阿根廷有了
能和万里远征的英军打消耗战的基础。
事实上以倾国之力投入的英军,即便是如前文所言后勤补给从未间断,但英军是按照两个月的标准来进行战争预计的,那么如果对马岛久攻不下,弹药耗尽的英军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