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新体制下我军联合作战的经验启示摘要:英阿马岛战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爆发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开启了现代化战争的序幕。
英军联合作战的思维及理念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岛战争;联合作战;岛屿作战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一场现代化的岛屿争夺战——英阿马岛战争,由此开启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战争序幕。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对刚经历体制调整改革的我军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的海上斗争和岛礁夺控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也对新体制下如何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一、力量内聚融合铸牢联合作战制胜灵魂英阿马岛战争充分体现了英国具有较强的联合制胜意识。
在应对马岛危机中,英国在最高统帅层面,根据政府职能不同,跨部门组建专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的战时内阁,分别由首相、外交大臣、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国防参谋长以及海、陆、空参谋长等8人组成;在作战指挥层面,英军成立了联合作战司令部,由海军上将任总指挥,另有空军和陆军共2名中将为副手分管空战和陆战。
前者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元一体联动以及后者集三军联合指挥的军事对策,不仅将三军将士,更是将全体英国人内聚融合为一体,为捍卫国家利益而共同行动。
反观阿根廷军队,联合作战指挥人员受军种体制制约,貌合神离,缺乏联合制胜意识,各军种不能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这启示我们,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一体行动是联合作战制胜的灵魂。
当前,我军持续推进联合作战建设和发展,必须牢记这一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破除体制惯性思维,将多元力量内聚融合为一体,在联合作战中真正实现神形一体、聚合发力,形成体系优势。
英阿马岛之争,重燃战火的可能性很小
地 缘 战 略 价 值 和 资 源 发 现 强 化 马 岛之 争
同 绕 马 岛 主 权 , 阿 两 国 英
双 } 责 英 国 的 钻 探 行 动 。 对 根 廷 领 土 不 可 分 割 的 一 部 争 争 吵 吵 一 百 多 年 , 方 甚 至 义谴 度 兵 戎 相 见 。这 一 次 英 围 首 此 , 圈 首 相 布 朗 声 称 : 国 分 ” 英 英 。英 国 于 l 2 8 8年 以最 早 发
那 样 仅 靠 自 己 的 力 量 与 英 国
作战” ,他 表 示 将 为 阿 根 廷 提 供 军 事 支 持 。历 来 是 阿 根 廷 主 要 竞 争 对 手 的 地 区 头 号 大 国
巴西 同样 持 支 持 态 度 。峰 会 东 道 主 墨 西 哥 总 统 卡 尔 德 龙 也 表 示 , 会 各 国 首 脑 支 持 阿 根 与
和 开 采 提 供 必 要 的 支 持 。 消 息 给 当 时 南 美 地 区 f 括 阿 根 廷 ) 谋 求 以 和 平 方 式 解 决 马 岛 主 包 传 到 阿 根 廷 , 方 指 责 英 国 在 的 殖 民 宗 主 同 西 班 牙 。 1 7 权 归 属 问 题 。 对 此 , 国 态 度 阿 70 英
达 和 大 马 尔 维 纳 斯 两 大 主 岛
.
和 2 0余 个小 岛屿组成 o 19 0 6 0 年 英 国 长 约翰 ・ 蒋 在
时 事 述 评
— ~ 一
拉 将 向阿 根 廷 提 供 军 事援 助 。 他警 告说 : “现 在 不 是 1 8 92
年 , 果 两 国 爆 发 冲 突 , 以 如 可 肯 定 的 是 , 根 廷 不 会 像 当 时 阿
首 油 属 于 “ 法 权 益 ” 阿 政 府 无 领 该 岛 。 1 6 合 , 9 6年 , 阿 就 马 岛 弩 张 。 究 其 原 因 , 先 是 其 地 英 权 干 预 。时 隔 2 8年 后 , 岛 上 主 权 归 属 问 题 开 始 谈 判 , 9 1 缘 战 略 价 值 的 重 要 性 。随 着 世 马 1 8 陆 空 再 次 战 云 密 布 ,气 氛 紧 张 , 年 谈 判 破 裂 。 1 8 9 2年 4月 2 界 人 口 的 持 续 增 长 , 地 资 源 日渐 减 少 , 围 迅 速 把 寻 求 资 各 在 双 方 的 军 舰 对 峙 巾 , 们 不 日 , 时 阿 根 廷 军 政 府 突 然 派 人 当 而 禁 要 问 , 阿 会 不 会 发 生 第 二 兵 攻 占 马 岛 , 将 马 岛 首 府 斯 源 的 目光 转 向 海 洋 , 科 技 进 英 并 次 马 岛战争 ? 坦 利 港 改 命 为 阿 根 廷 港 。英 国 步 又 使 人 类 勘 探 和 利 用 海 洋 遂 宜 布 同 阿 断 交 、 阿 实 行 经 资 源 的 愿 望 变 成 现 实 。海 洋 价 对
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马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那么你知道马岛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马岛战争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
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
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
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战争结束的标志是阿根廷和英国双方代表一起举行献降书签署仪式。
该仪式举行的标准时间是6月14日23点59分。
投降书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国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所占领地方,同时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规定地点上交枪支、弹药、各种武器等战争工具。
战后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军重新占领自己海外领地、群岛,与此同时英军接受当地阿根廷军队的投降,马岛战争正式停火。
此战役的影响深远,使阿根廷经济困顿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也导致了加尔铁里军政府的下台,以上便是马岛战争结果。
马岛战争的影响提到马岛战争,就不得不提到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这个从小父亲就教育她乘车坐前排的女人,影响了英国政局,她的铁腕风格让世人尊她为铁娘子。
马岛就是福克兰群岛,也叫作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
马岛在大陆架上,主岛地处南美洲南海岸以东。
整个群岛由索莱达岛、大马尔维纳岛等很多岛构成,达12200平方公里。
1981年阿根廷和英国关于马岛问题进行谈判,结果失败。
第二年4月阿根廷出兵马岛,战争爆发,此战阿根廷死亡650人,英国死亡260人,最终英国胜利。
马岛之争
核心提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结果是什么呢?古人说: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希望我们国家始终能够保持“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的政风。
上世纪的一场战争涟漪一直延续到现在仍未停止。
最近由于英国在马岛附近发现大量石油,英国不理会阿根廷抗议准备强行钻探,又引起两国激烈争吵,南美洲国家一致站在阿根廷一边。
阿根廷宣布封锁马岛周围海域,英国派出一条豪华游轮大摇大摆的去马岛旅游,让阿根廷的封锁落空,否则就开战。
看来阿根廷因不具备和英国较量实力,估计对英国的强盗行径也丝毫没有办法,尽管公理站在阿根廷一边。
英阿马岛争端带给我们如下启示:1、领土争端没有妥协和调和的余地,只有战争。
除非一方做出重大让步(如中国与俄罗斯黑瞎子岛谈判中,放弃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才分得黑瞎子岛的一半),和平谈判是绝对没有可能达成协议的;2、国际争端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什么国际法庭,什么公理正义都是狗屁,一文不值;3、中国与印度就藏南领土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4、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东海划界及东海石油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5、中国与越南就南海岛屿和平谈判是不会占任何便宜的;6、当中国因南海问题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时,不要指望西方国家会站在中国一边;7、一旦中国在陆地和海洋与周边发生战争时(包括台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定会对中国大陆进行制裁和封锁,包括石油、矿产、重要设备等所有战略物资都不会被允许进入中国。
8、当战争真正降临到我们头上时,对别人绝对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战胜敌人;现在看来,如果阿根廷空军飞鱼导弹供应充足,战局会不会是另外一种局面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英国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据若干年后媒体披露,那支英国特混舰队居然携带有核武器,如果英国战败,他们会来一个玉石俱焚,把原子弹和氢弹扔到马岛上,让马岛在地球上消失,甚至会攻击阿根廷本土。
可以想象,英国人的逻辑是:如果我得不到,那么你也别想得到!当然英国至今也没有承认这件事。
马岛战争的经验和启示
V S
撒切尔 加尔铁里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的前提条件
二、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事件的基础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扬长避短,正确指挥,弱国能够重创强国, 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谢谢!
职业化的军人 高强度的训练 99%的胜利 高性能的武器 99% Success 高难度的战术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四、扬长避短,正确指挥,弱国能够重创强国,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
结束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 兴替。英阿马岛海战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启示。 我们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我们的祖国经受了 太多战争的摧残,但我们从不畏惧战争,任何 企图侵犯我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都将受到最 强烈的抵抗。作为海军的我们,愿意将自己的 每一滴血都流进祖国的大海,捍卫祖国的海防!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的前提条件
阿根廷
英国
盟友协助
争取舆论支持
战争的 经验与启示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战争指导是取得战争胜利 二、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的前提条件 事件的基础
看咱,准备多么 充分,要啥有啥
喂,、保持高度战备水平,寓兵于民,是应付突发 三、训练对保障作战胜利有着直接的影响 事件的基础
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报告
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报告目录一、马岛战争背景;- 3 -二、马岛战争全局分析与评论;- 5 -(一)、战争前的迷雾:- 5 -(二)、英阿马岛之战概况:- 5 -(三)、由马岛之战想到的:- 14 -1、由马岛战争想到应急作战- 14 -2、由马岛战争想到现代战争的保障- 20 -3、由马岛战争想到的心理战- 25 -4、由马岛战争想到武器的兼容性问题及以劣胜优- 31 -5.人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33 -6、高科技信息化战争与"人民战争","持久战" - 35 -7、外交的力量- 37 -(四)、未了结的恩怨 - 38 -三、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 - 39 -四、马岛战争对世界军事格局的影响;- 42 -五、浅谈我国国防建设;- 44 -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思考:- 44 -二、认清我国当前的国防形势:- 46 -三、对我国国防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六、关于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的几点意见;- 53 -七、结束语- 55 -八、参考文献:- 55 -一、马岛战争背景;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 7 °4 0 ',西到西经6 2 °,南到南纬5 3 °,北到南纬5 2 °1 5 '之间的海面上。
该群岛由3 4 6 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 5 8 0 0 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
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
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 1 6 海里,西经3 9 °南纬5 3 °的海面上,面积3 70 0 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 0 0 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论
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论摘要:阿根廷和英国关于马岛的主权争端由来已久,双方各持己见,使得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困难重重,最终演化成了战争,然而战争并没有是争端平息,反而更加复杂化。
时值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争端方英国高调纪念这次战争,并且推动马岛问题军事化,引起阿根廷强烈抗议。
在此,简单回顾马岛争端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是阿根廷的称呼,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
马岛位于阿根廷东南的南大西洋水域,距离英国本土约1.3万千米,距离阿根廷海岸约500千米。
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英阿之间一直存在争论,并时常发生冲突。
1982年3月,双方关系再度紧张,4月2日阿根廷军队突袭马岛,俘虏了马岛上的英国驻军,3天内,英国发动了自二战以来的最大军事行动。
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海空战,经过40多天激烈的海陆空战斗,阿根廷军队投降,英国恢复了对马岛的统治。
战争的代价是惨重的,750名阿根廷士兵和236名英国士兵阵亡。
马岛战争结束了,但是战争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这也引起战后学术界对马岛战争研究的持续关注。
其中学术界讨论的重点有:到底谁拥有马岛的主权、战争能否避免、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事件和马岛的未来等问题。
其中,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借助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实际证明,马岛争端并没有像学者预计的评介外交努力可以解决,2012年初的英阿紧张局势说明,马岛争端的解决急剧复杂性,需要从不断变换的国际实际中寻求暂时的平衡。
一、学术界关于马岛战争的争议(一)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英阿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来已久。
马岛战争指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维奇群岛及附近海域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利用这里天然海港作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过德国舰艇。
战后马岛还是进行南极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哨战和物资中转站。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
现代战争案例有很多,例如:
1. 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依靠先进的C3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协调指挥空中、海上和陆地的作战行动,保证了各级指挥官适时地了解战场态势,正确地定下决心。
2.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以军运用C3I系统,对以军各作战部队实施快速高效指挥控制,使以军能够快速了解战场态势,作出正确决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介绍英阿马岛战争,又称为英阿马那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一场冲突。
这场战争由于涉及到离岛马尔维纳斯群岛(也被称为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阿马岛战争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背景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上,距离阿根廷约400多英里,是一个由约200个岛屿组成的群岛。
自18世纪初以来,英国就将福克兰群岛视为自己的领土,并在该地设立了定居点。
然而,阿根廷也主张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并冠以它们的西班牙名字“马尔维纳斯群岛”。
这两个国家之间持续的领土争端最终导致了英阿马岛战争的爆发。
战争经过阿根廷入侵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发动了对福克兰群岛的入侵行动。
阿根廷军队快速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并将英国军队围困在几个孤立的据点中。
英国的反击英国政府对阿根廷的入侵作出了坚决的回应,派遣海军舰队和空军支援岛上的英国军队。
英国舰队在5月份抵达福克兰群岛,并开始进行反击。
战争爆发英阿两国之间的战斗在几个月里持续进行。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的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对阿根廷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最显著的战斗之一是著名的战役——“南海之战”。
这场战斗发生在5月2日至4日之间,英国军队成功夺回了南乔治亚岛。
阿根廷投降英国的坚定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军队正式投降,英国重新确立了对福克兰群岛的控制。
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英国和阿根廷两国的影响。
对英国的影响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示了其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这场战争对英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国家自豪感和统一感。
英国还加强了对福克兰群岛的防御,并增强了对海外领土的重视。
对阿根廷的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对阿根廷来说是一场严重的失败。
战争导致阿根廷军队人员伤亡,国内经济陷入混乱。
此外,战争也加剧了阿根廷国内政治的动荡,导致军事独裁政权下台,民主政治的复苏。
对世界的影响英阿马岛战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一个缩影。
马岛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英阿马岛战争对中国的启示高技术局部战争分析课上,老师着重讲了英阿马岛战争,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结合老师上课的分析,以及自己对中国军事力量的了解,我想谈谈英阿马岛战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开展的战役,是二战之后最激烈的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一,是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各国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代战争之一。
中国现在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但是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以及许多需要发展的方面。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论述。
中国缺乏海陆空集体作战的现代战争的经验,尤其是在海上和空中。
1962年的中印之战和1979年的中越之战,但这两次纯粹是陆战,没有涉及空战和海战。
抗日战争以及内战时期,也是基本为陆战。
中国陆军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但是中国海军实力现在并不是很强大,没有形成航母作战群,杀手锏也不够多。
第二,马岛战争与假想中的台海冲突有很强的战略相似性。
和台湾一样,马岛是一组岛屿,离大陆海岸线不远,而且冲突发生后,都可能面临一个军事强国的介入。
所以说英阿马岛战争为假想中的台海战争提供了一个模板。
中国急需发展先进的军事战争武器,尽快与国际接轨。
例如巡航导弹可破强敌。
在研究马岛的空战时,有一个战例对我印象特别深。
阿根廷的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利用飞鱼反舰巡航导弹,击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商船,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谢菲尔德号被击沉,是海战史上首次使用反舰巡航导弹对舰艇发动突袭的战例,改变了海战的手段。
所以说先进的军事武器能够对未来的战争起到关键性作用。
阿根廷空军本来可以彻底摧毁英国的航空母舰,但是他们的飞鱼式反舰巡航导弹数量不足,这也反映了阿根廷准备不充分,对中国来说,打每场战役都要有充分准备,要高度重视,并且秘密武器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阿根廷反舰巡航导弹的成功运用,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海军认真研究阿根廷的作战经验,随后在近战武器系统方面的研制支出大幅度增长,开发新型巡航导弹、电子干扰系统。
[doc]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杜小璞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苏联,拉美和南北之间的国际关系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又名福克兰群岛)主权争夺,爆发了一场海上冲突.马岛战争第一,美国既是北约组织又是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它同是一场有限岛屿争夺战,英阿双方都视其为重大的国家利益,英阿双方都有盟约关系,理应在冲突中持公正立场,积极推动并为此投入了大部分海空力量进行作战.对于这样一场牵动双方和平解决争端.但是,它出于同情殖民帝国,重视北约国两国重大利益的战争,其战略预见和战略决策就显得十分重家和轻视拉美国家的考虑,始而以调解为名偏袒英国,继而全要.事后,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和平解决马岛争议都有很大的面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扮演了助强凌弱的角色.这也为后前途和希望,很难想象两国兵戎相见.而特别是发起战争的阿来的南北矛盾进一步加深埋下了祸根.根廷一方在这场战争中的教训,对于很多存在领土争议的国第二,马岛冲突之初,苏联持观望态度.苏联利用马岛危家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机的意图有三:一是削弱北约力最.英国把它海军力量的三分一,马岛之战的阿英战略决策之二投人马岛冲突,并遭到严重损失,使北约防务出现缺口,第一,阿根廷的战略决策主要建立在想要转嫁国内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约实力,有利于苏联在欧洲确保军事危机上.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优势.二是在美国与拉美国家之间打进楔子,扩大苏联在西半内经济形势不稳,通货膨胀创世界记录.正处于国内经济形势球的影响,进而在拉美取得新的立足点.三是冲淡和掩盖苏联恶化,社会政治动荡的加尔铁里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侵略阿富汗和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而在国际上所造成的不利移民众视线,贸然发动收回马岛的战争.军政府在未经充分准影响,摆脱它在第三世界的孤立处境.英美在马岛危机中的立备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3个月实施收场正中苏联下怀,有利于苏联推进其上述意图.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1982年4月2日,100多名英国守第三,南北国家之间的隔阂加深.这场冲突有一个鲜明的军全部投降,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特点:西方国家即北方发达国家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而南了整个马岛,英阿断绝外交关系.马岛之战正式打响.方发展中国家一拉美国家支持阿根廷.围绕英阿冲突和对阿第二,对英国来说,战争来得很突然,对下一步如何行动,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发展.政府内一片争论,其核心是要不要以武力夺回马岛.英内阁多三,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数成员也很消极.因为英国面临的困难是明摆着的:与阿根廷正如上面所描述的,围绕英阿冲突和对阿制裁与反制裁背靠本国领土作战相比,英军劳师远征,马岛附近没有基地可的斗争,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发展.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用,完全依靠漫长的海上补给,登岛兵力不足,战争链条中任利益,不惜牺牲与之利益相关的第三国家.穷国富国,反殖支何一点出现断裂,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殖,营垒分明.但是,当危机突然来临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却表现出一位第一,对以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英国在马岛战争中战略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是准确地判断形势和迅付出了沉重代价,除大量人员伤亡外,据不完全统计,经济上速地采取行动.在撤切尔夫人看来,利用马岛事件激起的民族的损失约达27亿美元.除非英国撤军,与阿重开谈判,和平解情绪,是重建英国自信和国际地位的极好机会.在整个战争期决争端,否则马岛之争还将拖下去.如此,必将给英国千疮百间,作为政治领导人的撒切尔夫人选择了正确的决策模式,她孑L的经济再开一个无底洞英国的行动还恶化了它同拉美国只立足于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而对于具体的作战指挥绝不干家的关系.预,她的职责就是确保军队所能得到它所需要的一切财政,外第二,对以阿为首的拉美国家的影响.英国和西方大国对交和政治支持.一个拉美国家采取军事和经济制裁行动,不仅加深了它们同二,马岛之战所面临的国际背景拉美国家的矛盾,而且促使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北约国家大多支持英国,拉美国家大多站在阿根廷激励了它们趋向于加强联合和团结.在支持阿主权要求,反对一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而或明或暗地英国及其支持者对阿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制裁方面,大多数拉从中擂手,英阿冲突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两国范围,对美国,美国家采取了协调一致的立场.122?理论园地另外,阿根廷是一个南美大国,在维护南大西洋和南美大陆安全与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英阿冲突中,阿军事上受到重大损失.由于西方大国的制裁,又影响它的国际信贷来源,出口盈余锐减,加上战费支出浩大,更使它债台高筑,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面临更困难的局面.第三,把握机会,合理地解决双方的冲突.英国向马岛派出舰队后,对能否取胜尚无把握,表示愿和平解决冲突,提出以下方案:1,直接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由英国行政官员主管日常事务;2,实行反租法,英国把马岛主权归还阿,然后再租用50年,亦称”香港模式”;3,在联合国监督下实行自治.4,由英阿分享主权,就像法国和西班牙分享位于比利牛斯山的袖珍国安道尔的主权一样,亦称安道尔模式;5,由英阿共同占有和控制马岛,岛民拥有双重国籍;6,将马岛争端交付国际仲裁决定.可选一种或将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英国的意图,是争取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恢复对马岛的实际控制.上述各方案均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前提,就是阿根廷立即从马岛撤军.阿方的立场为:除主权之外,任何分歧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撤军的前提是:英国正式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撤回舰队和解除对马岛的封锁.阿除在撤军方面有所松动,在主权和管辖权方面未对英国作丝毫让步,否定了英国的所有方案, 并强化了对马岛的统治,任命了马岛总督,举行了接管仪式. 同时,美国提出解决争端的最后方案:由英美阿_一国建立一个机构,监督撤军;恢复岛上原行政机构,并吸收阿根廷人员参加马岛管理;马岛归属问题以岛上居民的愿望为准.它与英国的方案基本相同,把主权留给了英国,阿撤军所能换取的,不过是参与岛上的行政事务.阿又拒绝了这一方案,但它再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了.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双方损失很大.但令阿根廷人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任何回应了.阿终于认识到收复马岛不再靠武力,而是靠阿根廷人民的工作,信念,耐心,通过外交谈判和加深与岛上居民的关系.参考文献:f1]qK~-雄.”-3代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潘玫.惊心动魄100天一马岛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3]海亮.试评马岛事件及其给与人们的启示【J】.拉丁美洲丛刊.第五期,1983.(作者简介:杜小璞(1985.2一)男,汉,河南安阳人,硕士在读,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国际关系专业.)(上接121页)综上所述可知,对英语电影片名进行创造性叛逆翻译,尽管颠覆了翻译审美原则,但却给片名翻译带来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使译者能够更完美,准确地再现电影的信息和美感,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这也是片商的最终目的.因此,将英语电影片名进行创造性叛逆翻译,不但不会破坏原电影的美感,反而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各方面的功能,体现其艺术美感和商业价值.但这种创造性叛逆翻译不是随便乱进行叛逆和违背,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从受众的传播诉求和文化解读出发,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其次,要善于跳出语言层面的束缚,用开阔的思维不拘一格地对片名进行翻译才能准确传达出影片的内容含义和文化精神,成功转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出既符合语言文化要求又满足传播诉求的电影译名,实现电影三方面的功能,才能成功地吸引观众.因此,颠覆翻译审美原则对片名实现创造性叛逆翻译是合理的,也是可取的,它会为我们架起一座不同文化之间的美丽的”桥”.参考文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2】蔡贻象.影视文化美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23社.2004.【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较文化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5.【5]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5.【6】毛荣责.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外语学院)本论文由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基金项目:英语电影片名的创造性叛逆翻译对翻译审美原则的颠覆(校研人文2009033).。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
英阿马岛战争简介英阿马岛战争又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马岛战争、福岛战争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英阿马岛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英阿马岛战争分析中文名称:英阿马岛战争参战部队:英国,阿根廷战争结果:英军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地点: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和桑威奇群岛人物:撒切尔夫人加尔铁里英阿马岛战争详情开战到四月中旬时,英国皇家空军在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岛上的威迪亚威克空军基地(Wideawake airfield,RAF AscensionIsland)开始进驻,包括负责护航的麦道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与44中队的火神轰炸机、还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特遣舰队抵达阿松森岛水域为战事做准备。
有一小型部队已被派往前线光复南乔治亚岛。
收复南乔治亚岛派遣收复南乔治亚岛的英军,代号“小鹦哥作战”OperationParaquat(关于这个作战任务闹的笑话是其名称常常被误认为“巴拉奎(除草剂)作战”,由于“paraquet”的关系),由皇家海军陆战队少校盖·薛利丹(GuySheridan) 率领,包含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2突击营(Commando) 的士兵、一小队英国陆军SAS及皇家海军特种舟艇突击队(SBS) 进行侦察登陆为窝在辅助舰“潮泉号”上的海军陆战队员进攻作准备。
任务进行前首先抵达附近地区的是英军的丘吉尔级攻击型核潜艇征服者号,于4月19日到达,进行海域侦查;4月20日具有雷达成像功能(radar-mapping) 的胜利者空中加油机飞越南乔治亚岛进行侦查。
特别空勤队计划在4月21日进行第一次登陆,其余英军预备在次日登陆;显然运气不好,SAS部队原来打算空降到冰河上,然后夺下葛莱特维肯港。
整个计划问题就出在当地风速没有低于每小时32英里以下,而且还越来越强,能见度也低,SAS小队眼看任务是非失败不可,因此发出撤退的讯号。
英阿马岛之战的多重启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进行了一场轰动全球的局部战争。这次战争持续时间虽然不长,规模和场面也不宏大,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海上作战提出了需要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并且也为国际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思考,有许多重要启示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
无战不联、无联不胜
客观地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的表现相当优秀,作战骁勇,战技娴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羚羊”号、“热心”号、“大刀”号、“普茨茅斯”号、“考文垂”号护卫舰,“大西洋运送者”号运输舰和“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等一干大型舰只被击沉或重创。在阿根廷空中力量的严厉打击下,英国方面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损失的增加,他们决定强攻登陆,尽早结束战争。阿根廷空军也派出了最后的力量来阻止英军登陆。尽管阿方飞机的猛烈攻击摧毁了英军刚刚建筑的大多数工事,英军的重装备也被击毁了不少,但他们却是在孤立地作战,能看到的只是优秀的飞行员和精良的武器,陆军没有一个士兵出现。当时英国能上岸的部队只有6000人,而阿守军足有10000人,如果这时阿方地面部队攻过来,英军将会损失惨重。可惜,一万多名阿军龟缩在斯坦利港,没有及时配合空军实施反击,错过了给英军致命一击的有利时机。站稳脚跟的英军地面部队开始发起猛攻,迫使守岛阿军投降,马岛重回英国人手中。战后,指挥登陆的英国将军穆尔说:“当时,我苦苦地撑着,我不止一次地感到我就要撑不住了。阿根廷空军非常英勇,如果阿守岛陆军再从正面捅上一刀的话,那便是我们的末日了。感谢上帝,他们没有来。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一点感到奇怪和不可思议。”
马岛之战告诉我们,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任何军种“单打独斗”都难以称雄战场。近些年来,我军在一些联合训练和演习中或多或少暴露出联合意识和协同观念不强的问题,一些同志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还是老一套,没有完全从传统战争与平时习惯转变过来,还存在“有什么联什么、联多少算多少”“你搞你的、我演我的”各自为战的现象。这些问题不彻底解决,我们训练再严格、演习再逼真,也只能提高单一军兵种实战能力,对于一体化联合作战意义不大,甚至还会因为某方面难以察觉的短板,在实战中功亏一篑。
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一个位于南大西洋上的群岛,总 面积12200平方公里。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英国海外 领土,拥有内部自治权,英国负责其国防和外交事 务。群岛首府是斯坦利。
4 月1 0 日,第4 0 两栖编队驶抵马岛。午夜时分, 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 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 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 三十分,阿军七架C —1 3 0 运输机运来3 0 0 0 多后援部队。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 8 1 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
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 洋的4 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
南岛(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一个岛屿。派遣收复 南乔治亚岛的英军在4月23日中发出的警报中暂停, 因为发现外海有潜艇,次日,英军重组一个搜索/ 攻击小组前往攻击不明潜艇。阿根廷潜艇被直升机 发现,并且被深水炸弹攻击。使其搁浅丧失了作战 能力。经过短暂的强袭前进,很快的岛上阿根廷守 军就不战而降,英军随之收复南乔治亚岛。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 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作 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 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 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
英军特混舰队:
◦ ◦ ◦ ◦ ◦ 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 3 7 艘战舰, 2 0 架“鹞”式战斗机, 5 8 架各型直升机, 3 5 0 0 名海军陆战队。
英阿马岛战争
2
三、英阿参战兵力 这次战争中,阿方参战兵力65000人左右,约 占其总兵力的36%。海空军主力基本出动,计有作 战舰艇和辅助船只33艘,12万吨,参战飞机350 (250)余架,地面部队约13000余人。英方参战兵力 共约35000人,占其总兵力的8%。参战的各型舰船 118艘,100余万吨;各型飞机340余架,其中作战 飞机270(120)余架。地面部队共9000余人。从数量 上看,阿军在总兵力、地面部队和空军力量上占优 势。英军在海军力量上占优势。 1982年4月2日和3日,阿军先后占领了马岛的阿根 廷港(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群岛,马岛战争爆发
中外重要战争简史
9
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表现在:英军 只用2枚“虎鱼”式线导鱼雷就击沉阿1艘巡洋舰;阿 “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在距目标48公里处发射1 枚“飞鱼”导弹(20万美元),将英国3500吨的“谢 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2亿美元)击沉.。由此可见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海战 样式,使战术理论及兵力、兵器的配置都发生了一系 列的重大变化。 四、采取多种措施,达成登陆战役的突然性 1、精选登陆点,达到出其不意 2、运用各种谋略手段进行欺骗
中外重要战争简史
11
复习题
1、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 2、英军在马岛战争采取的战法? 3、阿军击沉“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给 人的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外重要战争简史
12
中外重要战争简史
3
第二节 战争经过
一、第一阶段(4月2日—3日) 1、英阿大战在即 4月2日,阿占马岛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 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做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 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4月3日,英国成立了 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 50岁的海军少将 伍德沃德和54岁的海军陆战队少将穆尔,分别被任 命为特混舰队司令和登陆部队司令。英军统帅部迅 速调集三军主力并征用大量商船,组成一支特混舰 队开赴南大西洋战区。其编内包括小型航母和其他 大中型战舰70余艘,辅以补给舰船共100余万吨。
英阿马岛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英阿马岛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英阿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英阿马岛战争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1982年4月,是英国和相隔千里海域的阿根廷争夺马岛的一场战役。
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重要导火索是阿根廷当时国内经济危机严重,越来越多的工联发动罢工游行,军政府受到民众的普遍鄙弃,以加尔铁为首的阿根廷政府遂决定采取占据马岛等军事战争来缓和国内紧张局势。
他们首先派遣了废五金商人强行登陆南乔治亚岛,因为英国在此事及外交上未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致使阿根廷政府步步紧逼,直到4月2日出兵占领马岛,英国军队才派遣海军特遣部队及皇家海军陆战队来进行回击,经过2个多月的激烈争夺,最终马岛主权被英国夺回,但阿根廷直到今天仍然抱有夺回马岛主权的想法。
英阿马岛战争的成败对英国和阿根廷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英国来说,马岛主权的成功夺回激发了全国民众一致的爱国情怀,并帮助保守党取得了1983年普选胜出,强化了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政府的权威。
而对于阿根廷来说,这场战争的战败直接导致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反政府运动频发,最后致使加尔铁政府垮台。
虽然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战争所导致的军民伤亡并不多,在两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很难成为标志性战争,但是它在两国的历史上仍然是不可磨灭的重要一笔,后来也成为很多歌曲和电影的创作题材。
英阿马岛战争的结果马岛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爆发的一场战役,也称得上是二战以来唯一一场海陆空联合参战的现代化战争。
马岛战争历时74天,那么马岛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是设备先进且军队训练有素却面临恶劣天气和长途跋涉的英国获胜,还是占据天时地利却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的阿根廷获胜呢?马岛战争结果是英军大获全胜,并再次占领了群岛。
英军在作战后期越战越勇,并且登陆海滩,而相比之下,敌方阿根廷的各地守军情绪沮丧,毫无作战气势,以至于同期作战战败连连,最后一串天然防卫线也被英军攻破。
战役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参战阿根廷军人大部分成为战俘,堪培拉号远洋班轮将一部分阿根廷军人遣返阿根廷。
英阿马岛之争
英阿马岛之争(公元1982年)英国、阿根廷之间进行的英阿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爆发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海上冲突。
是比较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马岛战争的背景与起因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距南美洲阿根廷东南约510公里,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5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
该岛距英国本土约1.3万公里。
马岛是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了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
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家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争端由来已久。
据称,英国于1690年首次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海军司令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后来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18世纪初,法国人又陆续到过该岛,并以法国港口圣马洛命名该岛为“马洛于内群岛”。
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即出于此。
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
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规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
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万英磅的代价把其中的东岛卖给了西班牙。
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占领其中西岛的英国人。
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
1816年,阿根廷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833年,英派海军进驻马岛,宣布行驶对马岛的主权。
此后,马岛长期为英所占,但阿从未放弃其主权的要求,多次对英的占领提出异议。
70年代初,勘察发现,马岛南部海域可能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它矿藏。
因此双方谈判气氛急转直下。
1982年2月,英阿在纽约举行谈判,仍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
阿决定以武力解决争端。
3月18日,阿派人上南乔治亚岛,插上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
马岛战争
马岛战争“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19896吨,可搭载12架“超军旗”战斗机,是阿根廷海军的中坚,马岛即是由以“五月二十五日”为核心的特混舰队所攻占,图为“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上的超级军旗舰载机。
机。
在击沉圣菲号作战中,受限于作战海区水深较浅,英军直升机空射鱼雷很难发挥作用,但成功迫使潜艇浮出水面,最终被英军直升机发射的AS12空舰导弹击沉,图为英军“山猫”直升机投射MK46鱼雷。
1982年5月2日,英军特混舰队所属“征服者”号攻击型潜艇在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在1400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无制导的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
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一直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图为被击沉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
第一种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9月15日凌晨,已露寒意的战场上大雾弥漫,四周也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拖得疲惫不堪的德军正在堑壕中昏睡。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传来的一阵阵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也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了德国士兵心头。
不一会儿,德军士兵们看到一个个黑乎乎的“庞然怪物”出现在眼前,它们穿过清晨的浓雾,开着炮冲了过来,顿时德军阵地上一片混乱,爆炸声、叫喊声连成一片。
惊恐之余的德军拼命用枪、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不但丝毫未损,并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加猛烈地开着枪、炮横冲直撞。
它们摧毁了一个个向它射击的火力点,并冲过堑壕、压平了铁丝网,还有不少德军被它发射的炮火打死。
在一片混乱中,其余的德军纷纷停止了无谓的抵抗,开始丢弃阵地四散逃跑。
而这道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未能攻克的阵地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是别的,正是英国制造的MKⅠ型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它们为突破久攻不下的德军防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索姆河战役也因历史上首次有坦克参战而被载入史第一支冲锋枪的诞生,“冲锋枪”是国内对“submachine gun”的称呼,港澳地区则一般采用“轻机枪”或“手提式轻机”之类的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背景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 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 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 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 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 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进攻感到吃惊,派遣 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群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 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在一番 激烈和艰苦的争夺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 权。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 要求。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阿 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 后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 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 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 得1983年的普选。尽管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 不是很大,在双方历史的长河中也很难称为主 要历史事件,但它在两国历史上还是占有重要 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导火线
1981年的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到11.4%,制造业产量下降为22.9%,薪 资成长只有达到19.2%;国内的受到越来越多支持的工联决定发动长期性大罢工,军政府受到人民的唾弃与憎恶。 作为1981年到1982年间当时阿根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领导人,加尔铁里,在面对严重的国内的经济问题和人 权问题上,选择经由通过自认为一场干净利落的马岛战役,以其胜利的结果来转移公众的焦点。于是阿根廷执政当 局以巧妙的暗示表达入侵马岛的意图,并且造成联合国的压力;1982年3月19日,一群阿根廷当局酬佣的废五金商 人强行登陆了位于马岛以东1,390公里处的南乔治亚岛,他们在南乔治亚岛建立了营地,并升起了阿根廷的国旗。英 国皇家海军的坚忍号(Endurance)破冰船被派遣去拆毁这个营地,但是由于坚忍号武装程度几乎为“贫脊”的等 级(仅有2挺20毫米俄勒康机炮,除非另外搭载两架黄蜂式直升机),带着一个排的陆战队打算将这些升国旗唱国 歌的阿根廷人赶走。但是阿根廷海军5,000吨的Bahí Buen Suceso(喜事湾号)已经先放下100名士兵登陆,坚忍 a 号只好折返。 不确定英国是否漏过还是忽略了这一警告,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包括外交上。英国不积极的反应以及1981年 英国国防大臣约翰· 诺特(Sir John William FredericNott)计划将坚忍号从马岛撤离(作为在整个英属海外领地裁军 计划的一部分),使得舰长巴克(Royal Navy captainNicholas Barker)认为将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唯一的武力展 示撤走就是向阿根廷间接的宣示“英国不会,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在海外的领土”;加上同年《英国国籍法》中限 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的公民权这一系列事件,使阿根廷认为,用武力夺取马岛控制权的时机已经到来。 作为加尔铁里最好的支持者,阿根廷海军司令霍黑· 阿那亚(西语:Jorge Isaac Anaya,Adm.)以他一贯反英 的立场负责制定这一次登陆马岛的计划,又称为“罗沙里欧作战”(Operation Rosario),初步规模如下: * 两栖登陆部队为3,000人,借由优势兵力压倒并包围马岛上驻守的寥寥无几的皇家海军陆战队与当地警察,迫 使其投降以减少无谓伤亡。 * 占领成功后应将岛上之战俘与居民驱逐出境;入侵之部队应于48小时内完成撤回原驻地的任务。 * 马岛最高行政官改为军事总督,并配署500名宪兵进行军事统治。 就在1982年初英阿两国并不热切的外交斡旋失败后,以及小小的坚忍号无功而返的行动让作战计划最终被确定。 事实上攻占马岛的前奏一直从火腿族爱好者的交流中被曝光,以及阿根廷海军开始在贝尔格拉诺港运送部队上船,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拉美组在3月30日仍然表明“侵略行动不会马上到来”。
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 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 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 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
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 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 ,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 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 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 “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 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 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
23日,英海军的“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 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 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 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 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 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 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 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 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 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 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 降
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 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 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 ,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 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 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 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 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 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 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 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 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 ,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 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 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 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 。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 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
马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 岛),又名福克兰群岛, 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 500多千米,距英国约 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 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 岛的主权归属问题,阿根 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 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 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 次海战
英阿对比
战争开始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 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 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 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 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 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入侵
英国政府最终还是对马岛总督杭特(Governor Hunt)发 出警告,阿根廷可能在3月31日入侵。为此,杭特将手边 象征性的兵力发布战备,并将指挥权交给驻守当地的陆战 队指挥官麦克· 诺曼少校(Maj. Mike Norman RM)。 至于阿根廷的军事行动指挥官为海军少校吉耶额摩· 桑切斯-萨巴洛兹(GuillermoSanchez-Sabarots),在4 月1日发动代号为“蓝色”作战(operation codenamed Azul(blue))率领他指挥的的特种部队在鲱鱼湾(Mullet Creek;Mullet creek)雷克岬(Lakepoint)登陆。他并 利用夜视镜在云层遮盖的夜色中率领84个士兵向前推进, 攻下“郁闷溪”(Moody Brook;Moodybrook)兵营、 总督府以及斯坦利港,直到4月4日英国驻马岛政府投降。 这一场仗有一名阿军士兵阵亡,英军有一名官兵受伤。
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 进行休整和补给
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 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 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 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 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 ,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 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 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 圣菲”号潜艇。
特遣舰队
英国迅速地以外交方式回应给予阿根廷压 力。但是由于距离遥远,所有的军事行 动都必须仰赖皇家海军出动特遣舰队( Task force)。317特遣舰队由三至四 个子舰队所组成,以战事的发展为扩编 的考量。舰队最高统帅(Commanderin-ChiefFleet)为海军上将约翰· 费德豪 斯Adm. Sir JohnFieldhouse)指挥。 航空母舰为特遣舰队317.8的核心武力 ,由海军少将伍华德(Rear adm. John "Sandy"Woodward)指挥。包含了两艘 航空母舰赫密士号(又译竞技神号)和新 服役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无敌号,其上 20余架海鹞式垂直升降战机是整个特 遣舰队能用来对抗阿根廷军队的空中武 力。这支特混舰队享有自主权,能够把 兵力投射到福克兰群岛的沿海地区。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第一次攻击 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 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 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 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 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 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 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 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 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 “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 ”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 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 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
阿军“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
英军“征服者”号核潜艇
英军“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英军“普茨茅斯”号护卫舰
飞机
英国:海鹞式垂直升降战机、海王型直升机、麦道 幽灵FGR.2战斗轰炸机、火神轰炸机、胜利式空中 加油机、威塞克斯直升机、黄蜂Mk I型直升机、山 猫MkII型直升机
阿根廷:Fortress攻击机、A-4天鹰式攻击机、匕 首式战机、堪培拉轰炸机、幻象式战斗机、海王星 式海洋巡逻机、KC-130H大力士型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