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在界面中的运用方式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设计在界面中的运用方式和方法
关于视觉设计在界面中的运用方式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广大刚刚入行的视觉设计师,而提供的一套在团队协作中总结的方法论,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各位设计师以及设计爱好者。
其实,设计本身便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对于学习和从业设计相关岗位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工作去总结,去思考。甚至去研究每一个像素中包含的颜色,每一个字体间距的考究,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对于互联网的界面视觉设计其实就是不断的在追求像素级别的完美,细致与规范是设计师首先要具备的硬性条件之一,正是由于规范性的束缚,才产生了界面视觉设计这种独特的“美”。
思考和总结,总是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捷径,想做到这一点却实则不易。需要的是从业者能够更加的热爱设计这个行业,能够真正放空自己的内心去品物设计。我同团队中经常会听到一句话那就是“戒骄戒躁”,只有更加专注才能够静下内心去思考问题,对于设计更是如此,设计是无形的,其实设计也是有形的,那么这个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的尝试与思考之后才能发现其变化的真谛,这也就是设计最迷人,也是最值得考究的地方。
所以,真正的设计与创新,并不仅仅是一个看似“从无到有”的过程。更多时候,是靠设计师的思考与不断的探究,一步一个脚印,从抽象到具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设计更多是从一个恰逢其时的“idea”到最终的产品能够落地,是一个把从抽象的,无形的想法通过各种科学的发法轮以及设计思维将其一步一步的具象化,可视化,就拿之前所提到的 UI 设计为例,突破其表面的视觉界面,其背后是靠着对于用户的不断研究,对于需求与痛点不断满足而支撑的,服务与用户才是其产品最终的灵魂,即使是作为一名视觉设计师,也因该明白这个道理,视觉设计只是用户需求和产品特点最终的呈现效果,是整个设计流程中最为表象的一项工作流程。
国内很多的设计从业者进到 UI 设计这个行业,单单是从视觉设计为跳板来完成入行,甚至会单纯的认为设计其实就是把图做好这么简单。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还是源于自己对于从事行业的思考不够深入,在进入瓶颈期时也无法给予自己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而中这现象是现在国内设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思考与垂直的技术挖掘,造成现在设计行业如此浮躁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极大的降低了设计从业的行业门槛,这是我们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任何行业,对于资深从业者的需求从未停止过,设计亦然。所以,希望各位设计从业者能够更加专注与涉及本身,去除杂念,多去思考何探究每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细节,线条,文字以及配色的表现方式以及其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遇到瓶颈和挫折时,问问自己当时为什么选择,即所谓的“不忘初心”,才可“方得始终”。
互联网的发展是迅速地,从之前的传统互联,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甚至在未来会发展为以虚拟技术为主导的互联网承载方式,可以说日新月异,时代交错,每一个时代的到来都会成就一批“新事物”,而淘汰过时的。
所以,作为一名互联网的从业者,不管是身处什么职位,什么角色,不进步就意味死亡,对于设计师来讲,同样如此,需要让自己在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发掘,成为一名全栈的“T”字型人才,不要放松对于现有技能的深度挖掘,也要对于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锐,这也是本书想要最终传达的意图之一。
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和周围事物本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环境,对于设计从业者来讲,需要在垂直的技术深度上进行不断的挖掘,也要平衡技术的广度视野。再说到设计本身,也是一个明显的“悖论”,需要设计师在各种所谓的“束缚”中寻求最优的结果,对于产品,需要在用户需求,功能表现,视觉效果以及开发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对于界面,设计师也要去平衡规范性与艺术表现的平衡,说得再细一些,文字的大与小,线条的粗与细,图片的明与暗都是每一位视觉设计师需要平衡的设计元素,设计师本身就需要游走与这些矛盾体之间,并且在不断的思考与总结中平衡这些所谓的“矛盾体”,而这也正是衡量一个设计师价值的核心。
我们正处于设计最好的时代,感谢移动互联,在优化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将“人”与“需求”的高度更加提升,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人性”得倒了空前的满足与尊重,也给予互联网从业者更多的机会与挑战,也感谢现有的团队,是设计让人们凝聚在一起,也是设计让人们能够在享受快乐与挑战的同时,沉淀下来这份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喜爱设计的人,这也正是迎合了互联网最本质的含义,那就是“分享”。
最后,我愿与每一位移动互联的从业者能够并肩前行,不断的锤炼自我。在共同见证移动互联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一同为移动互联设计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因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